在「大世界」賞京戲、聽評彈
一招一式皆有用心。
京劇《楊門女將》《拾玉鐲》,評彈《繁花》……自上海大世界重新開幕後,上海京劇院、崑劇團、越劇院、滬劇院、淮劇團、評彈團等在這裡輪番上演節目,演出了正規劇場才有的味道。
周末,輪到上海京劇院在大世界舞台演出《楊門女將》。由於場地緊張,演員孫一格、魏娟、鄭嬌等把化妝箱當餐桌,一邊吃盒飯一邊化妝,還有人乾脆站著化妝。沒有專用的化妝鏡和燈,演員們靠著窗用上了自然光。化妝室窗外就是延安路西藏路天橋,形形色色的行人們距離演員只有兩三米距離,看得清彼此臉上的表情。而換衣服的地方就在二樓舞台的大屏幕背後。
京劇院二團副團長高勁松告訴記者,一次演出京劇院派出團隊超過30人,台上9位演員,台下樂隊也有近10人,另外有十多人的幕後工作者負責音響、舞美,「這次演的《楊門女將·探谷》只有30分鐘,但和其他演出一樣,需要的器材、人員一個都不能少。」室外舞台沒有側幕,對身經百戰的演員來說,都是小事,唯獨大世界特殊的建築結構給演出提出了小考驗。高勁松指指四周,「你看我們周圍都是建築,舞台彷彿一個筒的筒底,因此迴音比較響。」音響師傅特別重新調音,還專門帶了字幕機。高勁松表示,這是考慮到大世界以遊客居多,並非專業戲迷,很多人需要藉助字幕了解劇情。
孫一格、魏娟化完妝、穿戴著華麗而沉重的行頭從二樓化妝室走向一樓大舞台。一路上都是公共走道,她們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拿起手機拍照。高勁松說,「有時候我們在四樓演完,演員穿著戲服,和遊客們一起坐電梯下來。」由於一位演員受傷,這一天《楊門女將》宋兵臨時換了演員。高勁松帶著大家又演練了一遍走位。「這場演出30分鐘,武戲不少。也有的演出在室內演,文戲居多,演員們還會配合戲曲知識普及等,逐一展示從化妝到登場的每個環節。」
大世界大舞台的200多個觀眾位早早坐滿了人。演出一開鑼,二樓看台迅速聚集起觀眾,三樓、四樓,不少遊客從窗口裡探出腦袋。二樓觀眾王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就在大世界看過戲,這次來重溫舊夢,「戲很熱鬧,演員長得也好看,都在全力以赴地演出。」
比起大舞台的熱鬧,二樓戲曲茶館安靜得多,120位觀眾屏聲靜氣等待評彈《繁花》開場,這也是大世界的委約作品。上海評彈團副團長高博文一邊化妝,一邊手上拿著《繁花》腳本,不時瞄幾眼,「如果今天演的是《珍珠塔》,直接上台就可以了。《繁花》每段都是生書,需要多溫習幾遍。」
由於曾經用上海話朗讀過《繁花》,高博文與上海大世界等促成了合作推出評彈《繁花》機緣,「作為委約項目,我們想做一些探索,尋求多平台運作。」今年大世界試營業時,《繁花》開始預演,迄今已近20場。「評彈多為兩人演出,《繁花》變成5人演出,演員有時是說書人,有時是書中角色,在不同場景跳進跳出,讓小說變得立體化。」快20場演出下來,高博文表示,拿著預約券來聽《繁花》的觀眾,有的是書迷、有的是評彈老聽客,「我們希望,老觀眾聽了覺得《繁花》比原來的評彈鬧猛,而新觀眾可以聽得懂《繁花》。」
大世界遊客來自天南海北,評彈《繁花》貼心地從頭到尾配套字幕。每次演出時長80分鐘,這也給高博文等演員提出了難題,「作品那麼長篇幅,不能出錯、不能遺漏,不少觀眾盯著字幕聽呢。放字幕時又得注意時差,情節『包袱』不能提前劇透,破壞了噱頭。」戲曲茶館觀眾席並非階梯式,而是前後高低一致,高博文只看得到前排觀眾,「台比較低,演員和距離很近,後面的觀眾被遮住了臉,因此放噱頭、鼓掌、情節賣點都得留意,都是第一次。」
有時,小說《繁花》作者金宇澄、評彈《繁花》製作團隊也坐在台下「挑刺」。「金老師會針對細節提意見,我們希望能在評彈中體現現代人的審美,不把角色定型、臉譜化。」高博文透露,大世界作為評彈《繁花》孵化平台,提供了極佳發展契機。「一開始我們都在問行不行?最終還是把它做起來了。」今年9月,評彈《繁花》將走進上海大劇院中劇場,「燈光調度、音樂、舞美用足,讓《繁花》盛開。」
TAG:解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