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第二小洞天——蓬玄洞天

第二小洞天——蓬玄洞天

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東嶽泰山洞,周回一千里,名曰蓬玄洞天,在兗州干封縣,屬山圖公子治之。

第二小洞天——蓬玄洞天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泰山」一詞,出於《詩經?魯頌》:「泰山岩岩,魯邦所瞻」。《爾雅》曰:「泰者,太也,謂天地太和之氣發舒。」《說苑》曰:「山者,宣也,言宣氣生萬物也」。在《虞典》、《周禮》中,泰山又稱為「岱宗」、「岱山」。據《岱史》云:「《虞典》凡岳皆以方位言,惟泰山不言方位而言岱,不言岳而言宗,固謂夫出震配干萬物始代,儲坤五嶽惟宗」。


其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恆,為五嶽之長」。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盤古死後,頭部化為泰山。據《史記集解》所載:「天高不可及,於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

第二小洞天——蓬玄洞天


泰山道教早在戰國時就有方士隱居岱陰岩洞;秦漢後祠廟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宮(龍泉觀)、碧霞祠、後石塢廟、元始天尊廟等。其中以王母池為最早,創建於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響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話傳說的發祥地。早在魏晉時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觀。王母池位於泰山南麓環山路東首,古稱「群玉庵」,又名「瑤池」。三國魏曹植有「東過王母廬」的詩句,唐李白有「朝飲王母池」的吟詠 。


自古以來,泰山就是道教興盛之地,道教在泰山歷代不息、廟宇遍布,至今保留完好的宮觀尚有20多處,由於黨的宗教政策的貫徹,正常的宗教生活得到了法律保障,環境也得到了維護,宗教文物得到了保管,宮觀得到了修葺,留下了琳琅滿目的名勝古迹,與泰山自然美景相映成輝,吸引著眾多信眾到泰山朝拜。

第二小洞天——蓬玄洞天



泰山的道教始於1800年前的東漢末年時,張陵創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祖,尊為太上老君,《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其間,張陵弟子崔文子上山採藥煉成「黃赤散九」,於瘟疫流行時救人萬計。從此,道教在泰山開始傳播。道教視泰山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土理想的修行地,稱其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

在泰山修鍊過的著名道冠有崔文子、張鍊師、邱處機、張三丰等幾十人。崔文子是泰山的早期道人,他採集山百葯,製成了「黃赤散九」,為民治病,為道教在泰山奠定了雄厚的民間基礎。張鍊師是泰山第一位女道人,她曾陪京師大臣朝拜岱嶽,在泰山萬仙樓桃花澗斷崖上,還有當年張鍊師的題刻。有一首《送東嶽張鍊師詩》道:「東嶽真人張鍊師,高雅清淡世間稀。堪為烈女書青簡,久事元君住翠微」。


全真派在泰山的影響極大,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道觀,尤以邱處機的名氣為大。據泰山地方史志記載,全真龍門派創始人邱處機,曾修鍊於後石塢的金絲洞。以碧霞祠為代表的道教觀院,現在仍然是泰山宗教的主流,每年來泰山朝拜泰山奶奶的善男信女們不計其數。

第二小洞天——蓬玄洞天



轉自公眾號:道教洞天福地

濟源市陽台宮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古代楷書四大家
「道」化生萬物,先天地而生
太平廣記《神仙
道教中的謫仙觀念——以白玉蟾修道思想為例
中醫養生 夏至如何養生

TAG:濟源市陽台宮 |

您可能感興趣

再游石佛小洞天
行在三亞——大小洞天景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