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陶淵明的隱士人生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
年輕時一度出仕,做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小官。41歲時,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掛印去職,隱居於廬山腳下,躬耕田園,飲酒賦詩,終老一生。
陶淵明的作品一直很寂寞,曲高和寡,偉大蘇東坡的詩詞書文,也是一時無兩,生性狂放的東坡先生,卻是陶淵明最誠摯的發現者和追隨者。
蘇東坡認為陶淵明甚至超過李白和杜甫。尤為難能可貴的是,蘇東坡晚年又說, 「深愧淵明,欲以晚節師範其萬一」,也就是說,他不僅佩服他的文字,更為佩服他的氣節,甚至說出了得其萬一即足的話,蘇氏是真正懂了陶氏的人,兩個中國文化中的高峰,隔著一個盛唐,有了最為熱烈的交集,這種高山流水似的激賞,定能了卻他們當世的寂寞。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陶淵明崇尚美、愛好自然、懷有理想主義,他的桃花源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夢幻般的仙境,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在這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桃花源是一切繁華喧囂之後的精神回歸,他是一種純粹的自然哲學:以自然為本,以自然為美,因循自然,欣賞自然,服從自然,投向自然,也因自然而凈化了自我,領悟了生命。
公元427年,陶淵明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里程,他被安葬在南山腳下的陶家墓地中。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在《歸園田居》所歌詠的不僅是他歸隱後的生活寫照,也是他理想的生活願望。
※12句詩經,見證刻骨銘心的愛情
※竺子:春風十里,不如吻你
※紅塵有淚,名相思
※唐詩中的七絕,句句讓人心醉
TAG:唐詩宋詞 |
※隱士巾子戴在陶淵明頭上 他是真隱士嗎
※為什麼中國在明朝之後就沒有隱士了?
※終南山上有千名隱士,求仙問道,一般人根本見不到
※陶淵明是一個真正的隱士嗎?他要是個隱士,幹嘛還要宣傳自己
※王績:有詩有酒真隱士,死前自撰墓志銘
※姜子牙三顧茅廬,訪隱士高人,隱士匿而不見,太公轉身下令:殺!
※詩詞中的九大隱士,你是否能明白這樣的心境
※此人能力在孔明之上,卻甘願做個隱士,殊不知他才是操縱三國之人
※他是《笑傲江湖》中的隱士,風清揚隱居思過崖半生,不及此人半分
※陶淵明:什麼隱士,你就是情商低
※著名隱士陳摶,神仙般的存在,其實他還有個身份,趙家皇朝的托兒
※隱士所在之處,半山隱廬
※倚天中,除了張無忌,還有一個隱士高手,武功不輸張無忌!
※這個隱士無兒無女,皇帝不敢動他的墓,一日本人卻說:他是我祖先
※聖人與隱士
※古時候,很多人選擇隱居的生活方式,今天這本書專門來說隱士文化
※文人權貴的「隱居聖地」終南山,如今住著的隱士究竟是什麼人?
※宋朝皇帝要給隱士封官,隱士說老婆不同意,終生不仕
※歷史上著名的隱士陶弘景,朱門閉影不聞外,歸隱徹悟宏願心
※敢把腿放在皇帝肚子上睡覺的著名隱士嚴光,難道真的是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