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神奇的美國天路:這個人想要用空中纜車連接布魯克林和曼哈頓

神奇的美國天路:這個人想要用空中纜車連接布魯克林和曼哈頓


異視異色(VICE CHINA)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神奇的美國天路:這個人想要用空中纜車連接布魯克林和曼哈頓


2019年初,紐約市地鐵 L 線將會關閉15個月,用來維修颶風桑迪肆虐期間造成的破壞。


當丹·萊維(Dan Levy)在2014年首次提出 「東河天路」(East River Skyway)設想時,你很難不聯想到《辛普森一家》中的那個滿嘴跑火車的商人萊爾·蘭利(Lyle Lanley):正是他鼓吹春田鎮的鎮民們建造一個他們並不想要、也並不需要的大工程:一個牛逼閃閃、但不一定實用的單軌列車。


丹·萊維是知名在線房地產數據網站 CityRealty 的老闆,也多次憑藉自己的公司登上各大頭版頭條。他提出了一項空中纜車計劃,並宣稱這條纜車每小時能搭載5000名紐約市民從布魯克林的威廉斯堡跨過東河,抵達曼哈頓下東區,而且全程只需五分鐘。


萊維表示相比於大部分運輸工程,這個項目的建造成本會更低(一名工程師預計成本約為1.24億美元),並且可以立即開工。但紐約人並不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華而不實的空頭許諾——畢竟特朗普也是從紐約出來的——關於這項計劃的關注也迅速降溫。在這裡,城市設計的夢想常常會迅速破滅,要麼是因為高昂的造價,要麼是因為審批方面困難重重,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然後,地鐵 L 線將暫時關停的新聞炸開了鍋。


現在,數以千計人的日常同行將要受到嚴重影響,面對這個預計長達一年多的交通危機,萊維的設想突然變得不那麼遙不可及和不切實際了。事實上,這個計劃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去年十一月,包括國會女議員卡洛琳·馬洛尼(Carolyn Maloney)在內的一群官員聯名致信紐約市市長白思豪(Bill de Blasio),請求他考慮這個計劃,以應對地鐵關停帶來的交通不便。與此同時,曾經把萊維描繪成大空想家的媒體文章也已經轉變態度。最近,這項計劃還獲得了知名運輸工程師山姆·舒華茲(Sam Schwartz)的肯定,這就相當於給這個項目貼上了一個免檢標籤。


VICE 聯繫上萊維討論這項正處在籌劃階段的天路計劃,看看這項計劃是否真的要實現。以下是他給我們的回答。



神奇的美國天路:這個人想要用空中纜車連接布魯克林和曼哈頓


VICE:你的這個設想是先於地鐵 L 線關停新聞之前出現。當時你是因為什麼原因想到要做這樣一個項目?


丹·萊維:即便是在地鐵 L 線正常工作的時候,布魯克林北部依然存在非常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所以很明顯,一旦正常交通出現問題,那將會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布魯克林北部現在面臨著一個窘境,這一帶地區人氣越來越高,特別是威廉斯堡,當然還有布希維克和綠點區,而這些地區也淪為了發展的受害者。現在這裡湧入了數以萬計的新居民,而其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在曼哈頓上班,因為根據城市規劃,大部分的商業區和辦公區都保留在那裡。可問題是,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之間還隔著一條東河。


從布魯克林北部去往曼哈頓的方法,用一隻手就能數完:我們有地鐵 L 線,供汽車、公交、J/M/Z 線通行的大橋,以及輪渡。你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數學問題:地鐵和大橋每天能夠承載的人只有那麼多。即便是在 L 線完美運行的今天,交通擁堵問題依然嚴重,如果你是在早上八點半或者九點進地鐵站,裡面就已經擠成了一鍋粥。在接下來的五到十年間,一旦城市發展跟了上來,到時候就會有數以萬計的人湧進這片地區居住。所以今天已經存在的擁堵問題,到那時只會更加嚴重。


VICE:你的專業背景是房地產,為什麼會想出這樣一個空中纜車的點子?


我是一個滑雪愛好者,大約四年前的一天,我在外面滑雪。我是在佛蒙特州北部長大,滑雪纜車在那裡並不是什麼很先進的東西。但那一天我在一座山上滑雪,那裡剛好有一套全新的纜車系統,我就對自己說:「天吶,這東西真新潮,感覺就像紐約市的地鐵車廂,特別寬敞,還能裝下這麼多人。」

然後我就想到:為什麼就沒有人在布魯克林和曼哈頓之間搭建一條纜車呢?於是我去做了一番調查,結果沒想到,全世界有許多城市正在做這項工作。像里約熱內盧、麥德林、倫敦、巴塞羅那、新加坡、香港都有最新建成的類似交通系統,而且這些系統的運營都很成功。然後我想到了羅斯福島空中纜車,我們在紐約已經有這種技術了,而且這套纜車系統也非常成功。它可以說是紐約市公交系統中最安全的一部分。


當然,身在房地產行業,你經常可以聽到人們抱怨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紐約市尤其明顯。特別是涉及到交通運輸,我覺得很多人應該都會發現,新入住居民的需求和正在建設的設施之間存在脫節。為了讓這些新開發區域更加宜居,你需要一套健康的基礎設施。每個人都知道這個問題存在,但卻並沒有什麼解決方案。所以當我看到這項技術,看到它在其他城市中的成功應用,我覺得這是很適合紐約市的一個解決方案。


VICE:和我說說這項技術吧,它具體要如何運作?


這項技術其實非常安全,數據表明它比地鐵、公交車、計程車、以及自行車都更安全。它絕對是一項綠色技術,不存在污染排放,而且沒有噪音。從成本來看,不管是在建設上還是運營上都很划算。而且這項技術發展到今天,憑藉現在的車廂大小和傳送速度,我們可以在每小時內實現單向運輸5000人。雖然比不上L線或者其他地鐵線路的運輸量,但絕對比一座大橋能夠運送的人更多。

即便運行通暢的公交車或者地鐵,你還是需要在車站等候數分鐘時間才能搭上下一班車。但我們的空中纜車可以提供連續不斷的運輸服務,也就是說當你走進纜車站後,三十秒內你就已經坐在橫跨東河的車廂內了。搭乘羅斯福島纜車你還是需要等待的,但我們的空中纜車無需等候。每一節車廂能夠容納35名乘客,這些都是非常寬敞的車廂,而且可以放置輪椅、嬰兒車、自行車,這些都沒問題。


VICE:天路系統將會是私人運營還是由城市管理?


我們的設想是採用類似共享單車 CitiBike 的模式,所以肯定會和紐約市交通運輸局及其他政府機構打交道,但這個項目基本上是私人贊助,私人運營。我們將會採用非常傳統的私人融資,根據我們的預期載客量,項目總體成本也相對較低。雖然現在談這個問題為時尚早,但我們對車票的設計,是發售價格在25到30美元的月票,並提供月票有效期內無限次搭乘。而如果你是搭乘計程車過橋,單向一趟就要花費12美元。


VICE:我現在還模模糊糊記得2014年你剛提出這項計劃時各大媒體的頭條報道,自此以後這個項目經歷了哪些發展?現在你還面臨著哪些阻礙?


這個項目比較棘手,這可不是什麼日常工程項目,所以我們算是一個先驅。我們很清楚需要和哪些監管部門打交道,而就我們所知,沒有任何條款規定這種工程項目不能建。現在,我們的相關手續已經辦得差不多了。我們一起啟動了首輪融資,不久就會結束,但我們還需要獲得最終審批。這是我們的下一個難關。從這點看來,確實很複雜。


從工程建設或者融資的角度來看,這個項目並不複雜,但從監管角度來看,確實很複雜。但我們知道要如何規劃路線,如果能在L線關停之前拿出一份完整的計劃就再好不過,但這並不是由我們來決定。這都是由市政部門說:「我們希望這個項目能在L線關停之前上馬」,或者「我們不需要這個項目」。我們需要紐約市的明確指示。


VICE:大部分批評聲音都在強調紐約市已經沒法再興建這種大工程,所以認為這個項目只是空想。你想對這些唱衰的聲音說什麼?


這就相當於是無腦黑了,當然我也理解這種聲音。隨便拿一項工程計劃出來,不管是第二大道地鐵,還是其他什麼項目,總會聽到有人說「哎呀,這工程得花費30年,浪費幾十億美元,我們這輩子也見不到它完工」之類的話。這種質疑已經接近無腦黑,但這些唱衰聲音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要頂住質疑,告訴大家:「不,這個工程我們可以快速完成,而且不會花費太多錢。」我覺得人們還是會喜歡這個計劃的,只是會覺得有點難以置信。


我覺得我們可以成功。如果這座城市能在瀕臨破產的70年代建造一座空中纜車,那我相信現在應該也能建成。如果他們能在加拉加斯建造一座空中纜車,那我們在紐約市也能建。而且我覺得人們還是有這個需求的。市長想要建大工程,州長也想。哪怕是到時候地鐵L線重開運營,交通擁堵的問題還是存在,而且你還又多了兩三萬每天需要去曼哈頓上班的新居民。不是說2020年L線重開,問題就解決了。維修L線只是確保隧道不要坍塌,根本沒有從實質意義上提升客流運輸量。


作者:約翰·蘇立科(John Surico)


翻譯:陳功


來源:VICE 中國 更多內容請登錄 vice.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人來中國開中餐館:乳酪餛飩、謝耳朵、一頭霧水的顧客
為了搞清當地的食品及旅遊安全問題,我在櫻花季去了趟福島
學生時代遇到的那個黑絲流氓熟女,險些摧毀了我的整個人生
教育改變命運:教會月薪80美元的孟加拉女工們掌控自己的人生

TAG:VICE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愛情不靠譜!韋德和詹姆斯兩孩子被困香港,老詹卻只派人接布朗尼
水電安裝時,電工不開槽,直接布線在地面上,知道原因後給他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