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氣的養生法:三調養生法
三調養生可溯源到隋唐時期,在當時天台宗創始人智者大師所著的《童蒙止觀》中闡述了調五和,即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後世練功修行者逐漸把調身、調息、調心合而為用,稱為「三調」。
聲明: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三調養生法
1、調身是基礎
調身就是調整咱們的身體形態,好比蓋高樓時打地基,地基牢固結實,身體才有健康的根基。正如古人所說:「形不正則氣不順,氣不順則意不寧,意不寧則神散亂」。所以,從古至今,中國人特別注重一個「相」字,講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其實就是最基本的調身。後來又從行、立、坐、卧中衍生出很多健身的方法,有行功、站功、坐功等,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八段錦、易筋經、太極拳等。
這些傳統健身方法在調身上有很多共同之處。首先是身形中正,練功時,講究式正方圓、不偏不倚、鬆緊有度、柔和緩慢,把人的身體形態從頭到腳調整到最佳狀態。其次是引體令柔,拿八段錦來說,整套動作都沒有生硬的抻拉,卻很巧妙地從手到腳,從大關節到深層筋膜,從四肢到軀幹全都進行了伸拉,使身體筋柔骨順,從而使得臟腑氣機升降有序,人體從內到外得以滋養。再有就是簡單質樸,傳統健身方法大多簡便易行,八段錦只有八個動作,循環往複。這也正是傳統健身方法的智慧之處,大道至簡,越是簡單的動作,就越能將調身、調息、調心三者合一,從而發揮身心共養的作用。
2、調息是關鍵
調息在古代又被稱為「服氣」、「食氣」、「行氣」等,是通過呼吸吐納來練養身體的方法,在一呼一吸間搭起身心平衡的橋樑。
現代生理學把呼吸分為內、外兩種,外呼吸是指通過口鼻肺進行的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內呼吸是體內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在古代,有練功者模仿胎兒的呼吸,即胎息,又稱先天呼吸,用接近閉息的形式進行。從孫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來看,胎息仍需要口鼻來進行外呼吸,只是速度和頻率非常慢,以致把羽毛放在鼻處也難以察覺出改變。這種呼吸方法很像現代的低氧訓練,此時體內的血氧含量下降,具有特殊的生理調節功能,如抗過氧化、抗衰老等,但同時也有一定危險,易出偏差,初練者和自學者不建議盲目練習。
調息最恰當的做法是和調身相匹配進行。俗話說,「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呼吸是體內氣血運行的主要動力,在調身的作用下,通過外導肢體、內引氣血,可以促進全身氣血的運行和輸布,從而增強行氣活血、強壯臟腑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呼吸有其自動節律性,我們可以順勢而為,不要刻意憋氣、弩氣,否則容易引起頭暈噁心,適得其反。
當調身變得柔順舒展了,筋骨皮肉的僵勁兒卸去後,調息就會水到渠成,達到細勻深長的呼吸。這種呼吸可使橫膈肌的升降幅度加大,腹腔內壓有規律的變動就能對臟腑起到按摩作用,從而提高臟腑功能。
3、調心是本源
調身和調息其實都是為調心做準備。「達摩西來無一字,全憑心意用功夫。」調心可謂養生的第一功夫。調心又被稱為調神、存神、存思、冥想等,其最主要的作用是把散亂的心神調整為有序的意念活動,即「將養其神,意念歸一」。
健康的源泉不在於身體,而在於心性。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里,就把喜、怒、悲、思、憂、恐、驚七種過度的情感衝動,列為致病的原因,稱為「內損七情」。「身神同補」是中醫的智慧所在,簡單來說,就是不僅要祛除身體上的毛病,還要糾正種種不良情緒。五臟都有自己的情緒病,比如「煩人傷腎」,說的是憂慮、易心煩的人,最容易產生腰腿酸痛、虛痿腎虧等癥狀,在治身病的同時,還要想辦法把「腎神」治好,才是根本。生活中,因傷神而得病的例子還真不少,例如怒傷肝,愛生氣的人一般肝都不是很好;肺主悲,小心眼、愛計較的人最容易感冒咳嗽,衍生肺病等等。
調心最主要的是把各種情緒控制在平穩的範圍內,讓上升的怒火降一降,把過喜的心氣收一收,將過重的思慮放一放,使心境鬆柔恬淡。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調心還可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緩解不良情緒對大腦的刺激,降低大腦的應激性反應,從而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達到抵禦外邪,祛病強身的目的。
日常養生方法
1、堅持幾個「常」
發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運,齒常叩,腹常旋,耳常彈,肛常提。
2、踐行「八字」訣,終生不懈
童心、蟻食、龜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蟻食,要少吃。現在許多人的問題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運動,食物堆積在身體里。龜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運動,鍛煉身體。
3、「三通」
我們現代人一直在不斷地補,現在公路上交通堵塞,我們體內也交通堵塞。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高,都是堵塞的結果。所以要把「補」改正為「通」。血脈要通、氣要通和、心氣要通、胃腸要通,要達到吃得下,睡得著,拉得凈,放得開。
4、堅持勤動腦
不要以為養花、養草、養魚,就是養生了,一點精神寄託都沒有,衰老得反而快。馬寅初70歲的時候開始學俄語,歌德80歲的時候寫《浮士德》,陸遊《渭南集》里很多氣壯山河的詩詞都是60歲以後寫的。不要以為60歲就到晚年了。
5、堅持幾個「少」
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葯多食、少睡多行、少憂多眠。有一首詩中寫道「一眠萬事了,無喜亦無惱,何物是真物,身在即為寶」。
6、天天乾洗面
先把手搓熱,然後用手搓臉。每天早晨起床,反覆做幾十次。搓陽明經這個部位,氣血運通。堅持乾洗面,眼袋和皺紋慢慢都舒展了,比做美容還見效。
7、學會吐納法
吐氣的時候,不能把嘴張得太大,要無聲,長氣,吐完為止。吐氣的時候,根據每個字發音的不同,口型有輕微的變化,吐氣的部位也不同,要把氣出到最長。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達到胎吸。胎兒在母親身體里,雖然沒有呼吸,但也有生命,這就是胎吸。練氣功之前,首先把心定下來,去除一切雜念,進入狀態。按照方法做完氣之後,會發現滿口生津,古書稱「上池之水」,然後把津液咽下去。津液是一種重要的生命物質,不能隨便吐掉,應做到「津常咽」。
※白領常見亞健康癥狀 中醫如何調理白領亞健康
※孕婦最好不要生吃果蔬 原因為何
※中醫如何祛濕 推薦2個清熱祛濕解毒的穴位
TAG:甘肅老劉 |
※叩齒吞津養生法
※中醫養生之「疏泄養生法」
※睡前養生法則
※常嗲養生見解:夏季養生法則
※新生兒握拳是一種養生法
※梁奶奶的獨特養生法
※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胃系統外敷養護法
※夏季最自然的養生法
※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膽系統外敷養護法
※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肝系統外敷養護法
※「二十四宜」養生法,古人養生智慧的結晶
※趙氏九式健身養生法
※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肺系統外敷養護法
※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腎系統外敷養護法
※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脾系統外敷養護法
※節氣養生:暑去秋來——立秋養生法
※秋季養生法則
※不為人知的五行養生法
※【節日養生】芒種養生法
※五臟六腑八大外敷養生法:腦系統外敷養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