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茶事(一)先生猶在
有人說民國是一個黃金時代,不僅僅在於那個時代再次掀起收藏熱潮,還在於它的開放、自由、包容,在於它的堅守傳統又倡導西學,在於它研究歷史又展望未來。民國的先生們以一種全新的文人姿態主導著整個社會的文化發展方向,他們著書立說、發表卓識、鞭撻痹症、引領風尚。自明末伊始,文人與茶便有了不解之緣,時光移步到了民國,這個時代的文人雅士也為我們留下了不朽的品茗悟道的名言、妙趣橫生的心得、膾炙人口的故事。
魯迅先生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
魯迅先生的兄弟周樹人先生將其在北京八道灣胡同十一號居住了四十八年的老宅從最初的「苦雨齋」改為「苦茶庵」,並自稱苦茶庵老人,由此我們便可以可看出先生於咂墨看茶之中,參透了人生與社會,他說:「我的糧食是一壺苦茶」,他還說:「喝茶當於瓦屋低窗下,清泉當淥,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塵夢。」這又是一個多麼清高的人生境界。
舒先生老舍認為「喝茶本身是一門藝術。」他喜歡一邊喝茶一邊寫作,如果沒有茶,喝多少水都覺得不解渴。出國或外出體驗生活,都不忘隨身攜帶茶葉。飲茶,可以說是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他在《多鼠齋雜談》說:「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
郭沫若先生說:「閑釣茶溪水,臨風誦我詩」。一九四二年他寫劇本《孔雀膽》中,借主人公的口,說出自己的泡茶心得:「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燒得很開,用那開水先把這茶杯茶壺燙它一遍,然後再把茶葉放進這壺裡面,要放大半壺光景。再用開水沖茶,沖得很滿,用蓋蓋上。這樣便有白泡冒出,接著用開水從壺蓋上衝下去,把壺裡冒出的白泡衝掉。這樣,茶就得趕快斟了。」
梁實秋先生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他還曾回憶:孩提時,屋裡有一把大茶壺,坐在一個有棉襯墊的藤箱里,相當保溫,要喝茶自己斟。我們用的是綠豆碗,這種碗大號的是飯碗,小號的是茶碗,作綠豆色。粗糙耐用,當然和宋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樸實厚重的風貌。現在這種碗早已絕跡,我很懷念。
茶器山房秉承傳統、堅持原創。
走進茶生活、體驗茶文化
※白茶除了喝,竟然還有這麼多生活妙用!
※初夏,一杯清茶濾塵心
※茶懂你,你懂茶嗎?
※岩茶奇蘭竟然還有這麼多品種,你喝過幾種!
※什麼人不適合喝鐵觀音茶?
TAG:茶 |
※一席茶事·一場生活修行
※一盞茶事,一場人生
※中國茶事的兩類八門
※《兩宋茶事》,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揚之水專業解讀!
※美國建國史之波士頓傾茶事件:它的7個令人震驚的事實
※【i生活】春日茶事
※一本《心清一碗茶(皇帝品茶)》帶你了解皇家茶事
※茶器 | 一壺一承一茶事
※一承一壺一茶事
※一承一壺一茶事
※蘇軾和王安石的茶事
※心中的茶,便是茶事里的江湖
※茶道六君子:欲善茶事,先利其器
※蒲川茶事:騰普古樹茶
※茶室·茶事
※名人茶事:蘇軾與茶的百味人生
※茶事 茶館那些事
※囍.茶事 席與器
※行武夷,茶事略說之
※穀雨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