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佛法的信心
問:《信心銘》中的信心大家都有所理解,但是如何才能建立這個信心?這個信心我們是有意識地去建立,還是無意識地去建立呢?
三祖寺方丈寬容法師答:佛法的入門,善巧方便很多,我們把它們歸類成兩個,一個從相上來入,一個從體上來入;或者說一個從空上入,一個從有上入。達摩祖師把這個叫做二入四行法,二入就是從兩個「入」的方法,就是事入和理入。事入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比如說看到佛像悟到禪了,看到彌勒佛的笑容、包容,想到我心要大,要像彌勒佛那樣的自在,禪就是自在,這就說明你悟到佛的境界了。
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他的教育核心是什麼呢?很多人經常問,佛教那麼博大精深,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下佛學的精髓?也有人說在沒學佛前看了佛學的兩本書,覺得佛學要點已經掌握了,可學了五六年佛後,都不知道佛到底是什麼,搞不清楚了。這就是因為你學佛缺乏人的指點,自己學習梳理不出來重點。就比如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就能將佛歸納為五個字「釋迦牟尼佛」,釋迦是慈悲的意思,牟尼是清凈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慈悲心、清凈心、覺悟心就是佛教的核心。也可以說慈悲心是佛教的「小學」階段,學好之後,就進入到佛學的「中學」,中學學的是清凈心,中學學好後,升入「大學」,佛教大學學的是覺悟心。
所以說佛是沒有名號的,沒有形象的,佛的名號就是他教學的目標。比如說釋迦牟尼佛在我們的世間成佛度眾生,他的名號一定要叫「釋迦牟尼佛」,因為我們這世間的眾生缺乏慈悲心、清凈心和覺悟心,所以不管是阿彌陀佛,還是觀音菩薩,或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世間來成佛都叫做「釋迦牟尼佛」。同時,任何人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度眾生,都叫做「無量壽佛」,都叫「阿彌陀佛」,因為極樂世界的人他們都已經有慈悲心、清凈心和覺悟心了。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都沒有名號,都取自他們的目標。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就想到慈悲、清凈、覺悟,這就是禪,這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心,就是佛的心,悟到佛的心就悟到禪了。有人說「翠竹黃花皆佛性,山河大地皆如來」,看到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開悟入禪了;又有說「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也是悟到禪了。這些都是從事上來入到禪的境界的。
從理上入禪,是指明白了什麼叫禪?禪就是靜慮,慮是思慮、考慮,用不可思議的心來參悟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叫做靜慮,叫做參禪。用不可思議之心來參悟,就是打禪機、參話頭。又比如從《金剛經》上的知識理論知道了去觀想、去感悟,從我們剛剛都學了的《信心銘》里,都讀懂、明白了一些禪理,或者克服了很多以往的疑惑。這些都叫理入禪。
從理和事入,而要再深入進去,在佛法中把這境界歸納成四個,也是《華嚴經》裡邊所說的四個境界:理無礙法界、事無礙法界、理事無礙法界和事事無礙法界,第一個境界容易,難就難在第二個,理無礙法界就是把道理弄明白。很多人常說,看幾本佛書以後,道理懂了,說這也空、那也空,萬法皆空,一切皆空,什麼都不在乎了,臉也不洗了,頭也不梳了,穿衣打扮也不在乎了,一個袖子長一個袖子短,這個叫理礙。
修行人、出家法師,甚至居士也是這樣,說起話來,開口閉口都是佛言佛語,可到他們家裡去,衛生不打掃,臭鞋臭襪子到處都是。跟他說的時候,他還說自己用功念佛不在乎這些了,說起佛語來頭頭是道,誰也說不過他,可他在生活中不打理還不算,他還看不慣別人,自己整天生煩惱,看著別人也生煩惱,別人也不喜歡他,他也不喜歡別人。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理礙上明白了些,事礙上卻突破不了。在一個團體裡邊,什麼人最讓人喜歡,什麼人讓人討厭呢,是非少的人,誰見誰歡喜;是非多的攪屎棍,誰見誰討厭。大家都知道討厭這個攪屎棍,可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攪屎棍存在呢,是因為在這個事相上沒能突破。
所以在佛教里的修行難,寧可執有如須彌山,不願執空如芥子許,這是空和有的關係,我們學佛從哪裡入手呢,就從事上入,從理上入,然後把事理圓融,這就進入到禪的境界、信心銘的境界了。
點擊播放 GIF/74K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掃下方二維碼購買拜佛去供茶
※願此大悲音聲,遍布世間
※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教導我們這四種方法,處事待人接物
※這個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
TAG:拜佛去 |
※如何建立佛法的信仰
※佛教的信心如何建立?
※如何建立信任
※信任該如何建立
※如何建立對三寶的凈信?
※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自信
※女生應該如何撩漢?建立初步的心理暗示法則
※建立你與心意的聯繫
※如何建立心錨挽回愛情
※如何建立孩子在舞蹈上的自信心?
※如何建立和自己的關係?
※如何建立和諧的夫妻關係
※慧律法師:真正的幸福要從何建立呢?
※生命信心就建立了
※如何輕鬆建立幸福佛化家庭
※如何建立正確的撩妹思維
※如何建立共同性
※智隨法師·念佛人應建立內心的道場
※如何建立自己的人脈複利?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