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真的出孝子嗎
「不打不成才」是流傳甚廣的古訓,換一種說法叫「棒下出孝子」。
《紅樓夢》里的賈政,一見寶玉,非罵即打,有時甚至打個半死。
過去的私塾先生都有戒尺,那是用來對學生體罰的,學生背不出書要挨打,學生不聽話要挨打。只要老師看不順眼,學生就要挨打。
「不打不成才」的理論前提是人性是惡的,如果不以外力強制性的糾正,就不會變善變好。所以老派的家長總是對子女板著臉,老師總是對學生板著臉。
「不打不成才」把人分成兩類,一類是打人的人,一類是被打的人。打人的人處於有利的地位,往往是尊長者,被打的人處於不利地位,是低賤者。打人的人掌握著真理,自以為真理在手,得理不讓人。被打的人低聲下氣,不敢論理,有理也沒地方說。
現代社會講人權,主張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父母和子女之間有教育和被教育的關係,老師和學生之間有培養和被培養的關係,領導和群眾之間有管理和被管理的關係,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前者並不總是正確的,後者也並不總是錯誤的。即使有時前者確實正確,後者確實錯誤,靠打來統一思想、規範行為也不是什麼好的辦法。
打的結果不外乎兩種,一種是通過打,磨平被打者的稜角,使之成為唯唯諾諾、沒有主見的順臣、奴才,這種人的特徵是凡事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另外一種可能是打出逆反心理,培養出叛臣逆子,這些人性格孤僻,不遵守公共交往的規則,對社會有很大的破壞性。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是既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又能和他人和諧生活的人。這樣的人靠打是打不出來的。
父母、師長往往對子女、學生滿懷殷切希望,一旦他們覺得子女或學生的發展不如自己的意,「恨鐵不成鋼」了,就要「不打不成才」。
究竟什麼是「才」,值得研究,家長往往「望子成龍」,老師往往希望「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龍和英才都不是凡俗之輩,他們是人上之人,是社會的領導者、管理者,是統治者。
現代社會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需要的不是人上之人,也不需要人下之人,而是能夠融入社會和他人和諧相處的人中之人。
我們還要考慮到,家長、老師認為是「才」,學生不一定認可。所謂人各有志,不可勉強。一個人能不能算人才,不能看他是不是上了名牌大學,分配到國家機關坐辦公室,成為領導;也不能看他是不是在外國人公司里打工,年薪幾十萬。以是否當官發財來看一個人是否人才是狹隘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潛能,一個喜歡唱歌的孩子,唱歌得到了社會的承認,一個動手能力強的同學進工廠做了技工,都應該算是人才。
因此,現代社會培養人才,關鍵在於「因其性格之所近」的去培養,使其個性充分發展,使其潛能充分開發。
※知識就是力量,學歷高的一定能力強嗎
※上書直言的翰林院狂生,雍正因其大膽而破格提拔
※大學時打了一架,談談傳統武術有沒有用
※逆天了,子路竟然曾經想打死孔子
※對於一個人的發展來說,經驗是有利還是有害
TAG:南通成雲雷 |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孩子這些要命的地方可打不得!
※棍棒出孝子,摔打出精品,不過你們這樣打砸是不是太狠了一些
※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是以下孩子,出的可是仇人,家長打不得
※棍棒之下真的能出孝子嗎
※棍棒下出不了孝子,這些懲罰方式可比棍棒管用,很多父母都忽略了
※少兒不宜的人性圖:「買不起」的快樂,「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之下出孝子,真的靠譜嗎?
※棍棒教育完全不可取嗎?孩子太調皮,到底可不可以打?
※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我憑什麼孝順你?
※棍棒底下出孝子?看看那些被打著長大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遇上不聽話的撒潑孩子,必須用「棍棒」才能讓他出息,你信嗎?
※皇上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對太子非打即罵,結果死後不久亡國了
※棍棒底下出孝子,鏟屎官經常拿棍子打薩摩耶,最後它成了這副模樣
※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孩子身上的「生命線」,可千萬別去打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2個年齡的孩子不能打,越打家長以後麻煩越多
※棍棒底下出孝子?用這4種科學方法,不打罵也能教育出好孩子
※棍棒底下出好狗?越打狗,被狗咬的機會就越大!
※棍棒底下出孝子?醫生告訴家長:孩子這三處不能打!
※棍棒底下出孝子?皇子不愛學習,皇帝怒其不爭一腳將其踢死
※簡單,粗暴,無知的「棍棒底下出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