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一八事變前後關於中國東北歷史歸屬之爭

九一八事變前後關於中國東北歷史歸屬之爭

富饒的東北,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及內蒙古大興安嶺以東的地區,其作為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已是不爭的歷史事實。但是,在「九一八事變」前後,日本侵略者和一些賣國求榮的跳樑小丑為了侵佔和分裂我東北,給偽「滿洲國」的成立製造根據,竟然不惜公然歪曲和篡改歷史,挖空心思地提出東北是「獨立國」的謬論,妄圖以此來混淆視聽,蒙蔽世人。在此民族危機關頭,中國史學界廣大仁人志士為了維護中華民族的團結和國家領土主權完整,根據鐵證如山的歷史事實,對日偽的分裂言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激烈批判與鬥爭。

一、日偽的反動讕言

蝸居於太平洋孤島之上的日本自明治維新之後對中國東北覬覦久矣。特別是甲午戰爭之後,為了為實現其狂妄的「大陸政策」,侵佔中國東北,日本政府除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緊鑼密鼓地大做侵華準備之外,日本學界也違背學術良知,處心積慮地顛倒是非,在輿論上大肆鼓噪「滿蒙獨立論」。日本這種必欲侵佔中國東北的狼子野心到「九一八事變」前後達到了肆無忌憚的瘋狂程度。

「九一八事變」前後,日本朝野上下烏煙瘴氣,如矢野仁一、保保隆一、石原莞爾、內田康哉之流,都妄圖別有用心地從歷史的角度來訛證東北與中國無關,他們狺狺狂吠,「東北原非中國領土,直至近代,始合而為一」[1]P5。執此無稽謬論者之中,以文學博士矢野仁一為代表,其在《近世支那之領土與清朝之開拓》一書中說,「滿蒙回藏之地」與「中國立於敵對地位」,中國對之一向採用「以夷制夷」政策,至唐中葉以後,「因外族之寖強,遂造成悲慘之結果。及於清代,始征服此等向為中國患之外夷,使中國脫離外夷之威脅,而享受歷史上可寶貴之和平。故嚴格之,此皆清朝之領土,固與漢人無涉地,然漢人殖民之結果到處成為漢人之世界,漢人亦直以主人自居,殊不可解。今既推倒清政府,竟亦享有其一切領土,此事正當與否,實為一問題也。」[1]P6滿鐵會社地方部長保保隆一在其主編的《打倒日本》一書中亦云:「滿洲為塞外之地,東夷、北狄所據,而非中國領土,事實昭然。」[1]P7此外,還有旨在評論中國的「本質」與「實況」,宣傳「日本管理滿蒙論」的《日本并吞滿蒙論》(細野繁勝著,王慕寧譯,太平洋書店,1928年)和強調滿蒙的重要性及日本在滿蒙的特殊地位的武內的《滿蒙問題》(朝日新聞社編,黃倫芳譯,1932年)等等。

日本此等歪理邪說,雖然都是完全不顧國家形成歷史的向壁虛構與惡意胡唚,但其毒害性之大,令人不敢有絲毫輕忽。在武裝到牙齒的日本這種信口雌黃的惡劣影響下,以至於當時日本國內的無知小學生「常把我東北領土算在日本的版圖以內」,「其國內坊間所售之中國地圖,往往只有十八行省的中國地圖。」[1]P5國際上一些不了解東方歷史的歐美人士「多信日本之宣傳,認滿洲為日本之領土,而以中國之干涉為多事。」[1]P5日本侵略者野心之險惡,由此可見一斑!

遜清末代皇帝溥儀及其近隨自從馮玉祥發動「北京革命」被趕出皇宮之後,一直念念不忘復辟帝制,特別是在被日本人蓄意挾迫到東北之後,為了重溫帝制舊夢,處處被迫仰日本人之鼻息,甚至為虎作倀,在分裂國家的罪惡道路上越走越遠。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荒唐出台,在其所謂的《建國宣言》中,竟然數典忘祖地無恥宣稱「滿蒙舊時別為一國,今依時局之必要……與中華民國脫離關係」〔2〕P2。是年5月,「國聯」為了解「九·一八」真相所派的「李頓調查團」抵達長春時,出身漢族且熟讀中國歷代經史但卻認賊作父的偽「滿洲國」國務總理鄭孝胥向之交付《建國聲明》後,又出具了一份通篇長達萬言的名為《滿洲建國之歷史的意義》的問答書,竟然荒唐地以「歷史的及實際的之根據,說明滿洲建國之當然」〔3〕。

鄭孝胥為達到謀一己之私而賣國求榮的罪惡目的,分為八個時期割裂和曲解了中國東北的歷史真相:

第一,自上古至秦漢時期,為「肅慎國」時代。「春秋戰國時代之滿洲國,單稱肅慎國」,「肅慎國時代之異民族,與漢人種全然風俗習慣相異之東北蠻夷」,「屬於所謂通古斯族,系滿洲人之祖先」。〔3〕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滿洲及蒙古方面,尚不能使之隸屬勢力圈,反為防禦蠻夷北狄之侵入中國,建築天下著名之萬里長城」,由此觀之,「現今之滿蒙,於二千年之前,似已明示非中國之領土矣」。〔3〕漢朝時,「中國本部」屢次受北狄之侵襲,漢武帝出兵關外,征服朝鮮,「漢朝勢力,一時有伸張朝鮮北半部之事實,但於滿洲,仍然肅慎後裔之挹婁,與穢貊後裔之夫余,佔據北部,漢朝勢力,被制限奉天省之南部,極為微弱,嗣因高勾麗勃興,漢人征服遼東政策,完全失敗矣。」〔3〕

第二,「高勾麗國」。高勾麗,「系夫餘民族之一派,最初佔據現今之奉天省東邊,是為居住佟佳江流域之滿洲族。」〔4〕公元前37年,東明王朱蒙建高勾麗國。東晉時,其勢力「亘朝鮮北部,與現今之奉天省全部,佔據強大之版圖矣」,高勾麗國是「滿洲建設最初且最古之國家也。」〔4〕

第三,「渤海國」之建立。高勾麗滅亡以後,「粟末靺鞨之酋長大祚榮,佔據挹婁之故址,建設新國家」,以渤海為國號,「奠都於松花江支流之沸流河上流流域,其後據大其疆域」,「亘現今奉天、吉林兩省」。「國內設置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並「採用唐朝之文明制度,形成文化燦然之國家」,「其對外關係,亦把持文化的和平的之態度,對於日本國,自聖武天皇之神龜四年(727年)派遣使節入貢以來,日渤兩國人民相互往來,迄至醍醐天皇之延長末年」,「此間約亘二百餘年,持續親善關係」。〔4〕926年,「為契丹之太祖耶律阿保機所滅,其間歷十四王,約亘二百十五年,渤海國於滿洲保持社稷張威北滿洲矣。」〔4〕

第四,遼(契丹)之建國。契丹為「東胡遺種,即蒙古族之一派也」〔4〕。916年,耶律阿保機自立稱帝,其後討滅渤海國。此後,契丹成為「亘蒙古及滿洲之大帝國者也」〔4〕。遼太宗時,侵入「中國本部」,國號改為遼,「其社稷九帝,約亘二百十年,支配滿洲蒙古及中國北部」,至1113年,被「北滿洲崛起之金國征服滅亡」。〔4〕

第五,金之建國。「征服遼帝國,在滿洲倡霸者實為女真之酋長阿骨打(即金太祖)也」。〔4〕1115年,阿骨打自立稱帝,改國號為金,奠都於哈爾濱東方之白城(則現今之阿城縣城南方為金之上京會寧府遺址),其子孫,「屢次向中國本部進兵,壓迫宋朝,驅逐江南,其領土亘由黃河南北與滿洲及蒙古併合,形成空前之大版圖」,是為「民族佔據中原之先驅者也。」〔4〕

第六,元之統治滿洲。蒙古族由漠北崛起,鐵騎十萬,討滅金國,征服南宋,創建大元帝國,「先是滿洲全境,歸屬其統治,嗣後約一百年,滿洲為蒙古人民所支配。」〔4〕1367年,元滅亡。

第七,明代之滿洲。元朝由「中國本部退據蒙古」後,滿洲方面由於元朝之遺臣反抗明軍,仍「持續獨立狀態」。「明朝之威令,僅限定遼河下流地域之小部分」,「所屬渤海金系統之女真民族,亘東北全體盤踞,不奉明朝正朔,呈獨立姿勢,明廷對之授與都督指揮及其他之官名,採取懲柔政策,不過糊塗表面而已」,明成祖設置衛所,「有名無實」。〔4〕所以,明代之滿洲,「全系女真民族之割據時代」〔4〕。

第八,清之統一滿洲。金亡後,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崛起,「統一南北滿洲」〔4〕,此後約四百年,「滿洲再度為女真民族完全統一,當是時,滿洲為愛新覺羅氏之一私有領土,與居住漢民族之中國本部,形成別個之獨立國家也。」〔4〕1644年,順治遷都北京,「君臨中國」,因「滿洲為祖宗發祥之故地,且以失敗統治中原之場合」,故保存滿洲,嚴禁漢人移住,並在山海關設置關卡,勵行所謂滿洲封禁政策,此時「清廷已以滿洲為其私有領土,與中國本部,全然區別,實行統治譬如清代任命盛京、吉林、黑龍江三省將軍,滿洲人充任,絕對不任命漢人。」〔5〕

以蒼然皓首之身而無恥屈膝附逆的鄭孝胥,如此把中國歷史當成斷爛朝報,惡意曲解,瘋狂剪裁,在曆數有史以來在東北「建國」的各民族及所建「國家」後,竟然得出了東北地區為「時常與中國本部所對峙獨立之一特重地域」的謬論。

追隨溥儀叛國的遜清遺老們除歪曲和篡改歷史以奴顏婢膝地討好日寇之外,還不惜強姦民意,自欺欺人地散布偽「滿建國」是出於所謂「民族自決」的毒霧,說什麼「新國家之建設,其因於滿洲人民發露自主的精神,與世界大戰以後,在歐洲簇生之新國家,略含同樣性質,是系居住滿洲民族大同團結之具體化」;「滿洲三千萬民眾,積年咒詛軍閥之苛斂誅求」,「翹企脫離其桎梏」,「九一八事變」之後,「滿洲人民」「乘此絕好機會,奮然崛起,糾合同志,竟爾組織新國家,發表宣言」;〔3〕「滿洲者,以現在居住滿洲之各民族完全支配」,其「建國之理想」為「剪除軍閥多年之惡政,救濟極度疲弊之人民」,「以滿洲國人民統治滿洲為最大之目的」。〔6〕他們吹噓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政「純系滿洲人民多數懇請之結果」,〔4〕甚至把溥儀在東北搞偽「滿洲國」荒唐地比喻成主人經營私家店鋪之關係,「其主人始而系幼弱之孤兒,因不能經營家業,結果對於其鄰人以一定條件讓度其商鋪之權利,然該鄰人其後違反誓約,全不履行且強奪其本家,對之隱忍多年之孤兒已到成年時期,決然奮起,斷然懲戒不法之鄰人,奪還其祖業之一部,躬親處理其業,有何不可?」〔4〕「溥儀氏復歸先人之故土,就任元首地位,為當然之歸宿,則滿洲今日之形態不過復歸廿年前(辛亥革命時)之形勢而已,且此次使溥儀氏決行出山之根本原因在國民政府不服行誓約,經多年虐待之結果,不可謂非國民政府自招來今日之狀況者也。」〔6〕他們貌似找到了建立偽「滿州國」的現實必至之勢與歷史固然之理,但這並不能掩蓋其賣國求榮之失道虧理。

日偽如此狼狽為奸,遙相護應,極盡歪曲篡改歷史與肆意造謠蠱惑之能事,無非是為了給日本侵佔我國東北和建立偽「滿洲國」尋找歷史與現實依據。這些杜撰臆造的各種謊言,對煽助日本國內的侵華惡浪,對蒙蔽我國東北民眾,對欺騙「李頓調查團」以及整個國際輿論,影響都是極為惡劣的。

二、中華學者的正義論斷

面對日偽的上述無恥讕言,中華廣大愛國學者紛紛拍案而起,引經據典,著書立說,揭露日本侵略東北的野心與罪行,痛斥漢奸賣國的無恥行徑。代表性的論著主要有許興凱的《日本帝國主義與東三省》(崑崙書店,1930年)、朱偰的《日本侵略滿蒙之研究》(商務印書館,1930年初版,1933年再版)、滬粵愛國社的《日本侵吞滿蒙毒計之大披露》(1931年)、浙江省黨部宣傳部編著的《日本侵略我國滿蒙積極政策的解剖》(1931年)、傅斯年的《東北史綱》(中研院史語所,1932年10月)、李仲公譯著的《日本帝國主義的滿蒙觀與我們的駁議》(南京印刷公司,1932年)、徐淑希的《東北問題》(中國太平洋國際學會,1932年)、東北問題研究會1932出版的東北問題研究會叢書,如《倭制滿洲國》、《國難須知》、《國人對東北應有的認識》、陳彬龢的《滿洲偽國》(日本研究社,1933年4月)等,《申報》《東方雜誌》《晨報》等報刊還發表一系列評論,對日偽的罪惡言行進行了義正辭嚴的抨擊。綜觀這些言論,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諸端:

第一,揭示日偽反動言論的本質。一些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日偽妄圖把東北從中國割裂的無稽之談是一種「慢性侵略政策」,可以「避免人們的注意,而其潛力則極大」,「能移入思想於無形」,〔7〕P15其危害更甚。還有的學者援引日本吞併朝鮮的先例,指出《馬關條約》中第一條首先規定的就是「中國承認朝鮮為完全之獨立國,以前向中國所行貢禮,一概廢絕」,因此,1910年日本滅亡朝鮮的時候,「中國果然就沒有過問什麼,果然便不是滅亡中國的朝鮮了」。[1]P1-2所以,滅亡東北自然也要「首先『設法使滿洲國與中國脫離關係,而成為一個真實之特殊區域,』脫離後,便可吞所欲吞,而並所欲並」了。[1]P2至於「滿蒙偽國」,「根本未具備建國之條件」,所謂「國」者,不過是日本用以籠絡溥儀等漢奸的紙上名詞而已,故其只能稱為「國奸一群」,而不應稱為「偽國」。〔8〕

第二,為中國之東北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為了從根本上揭露日偽的狼子野心,許多學者紛紛為「東北」正名,指出「滿蒙」一詞完全是日本為實現其侵略目的而別有用心、牽強附會捏造出來的,既非「代表今日東北」,「復無歷史上之依據」,「日人所以必欲強為引用者」』無非是想要迷惑國人,設法使東北與中央脫離關係,變為一個「真實之特殊區域」而已。[1]P5

「滿洲之稱本系族號,並非地理名詞,地理名詞,以前舊籍稱為東北」,「東北」一詞在史書上早有記載,「其地雖不盡指今之遼寧、吉林、黑龍江、熱河四省而言,但總不出其四省的範圍以外。」[1]P31902年,中俄《東三省交收條約》簽訂後,「東三省的名稱,便用之於國際了。」1907年,清改奉天、吉林、黑龍江三處為行省,「東三省的名稱便正式用之於行政區域。」[1]P3有清二百餘年中,「官書私記均未嘗以滿洲名此區域也」。〔10〕P376辛亥革命之後,國人「無論在談話上,或著述上,對於此一部分的國土,復以東北稱之。」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設東北政務委員會,至「九·一八」事變之前,東北「遼、吉、黑、熱四省的政府,均為委員制,各設主席一人,其組織及行政,亦與內地各省,完全一律。」[1]P4

「滿蒙」,為「一般慣用之名詞,而非學術上之用語」。〔9〕P1「此名詞之通行,本憑藉侵略中國以造『勢力範圍』之風氣而起,其『南滿』『北滿』『東蒙』等名詞,尤為去圖侵略或瓜分中國而造之名詞,毫無民族的、地理的、政治的、經濟的根據。」[10]P376「滿」、「蒙」二字,首次被連成一詞始於1913年日人向袁世凱提出「滿蒙五鐵路」建築權之要求。1915年日本向袁世凱把持的北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條」中又有「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語」,「自此以後,日本便據為典要,強指我東北為滿蒙」,[1]P1「實則南滿洲及東部內蒙古之範圍,異常不明,南滿洲與北滿洲之分界果在何處?東部內蒙古與西部內蒙古之分界又在何處?此種名稱,用作日常通語,固無不可;用作條約上之名稱,意義即不免曖昧。」日人故意用此等「不確定之名稱,希圖矇混」[9]P1,以達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第三,論證東北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華傳統史學自古以來就有秉筆直書和愛國的優良學術傳統。為了駁斥日偽妄圖從歷史的角度分裂中國東北的種種荒唐謬論,中華學者們按諸典籍,從民族到文化,從地理到法理,從歷史學的角度論斷和確認了東北是中國的神聖領土。

大漢奸鄭孝胥臭名昭著的《滿洲建國之歷史的意義》一出,旋即遭到愛國人士的群起批判。包瀚生在《歷史證明東三省是中國的領土》中,將東三省與中國關係的歷史,分為四個時期,分別為東省開始服屬中國時期——周以前;東省與中國關係漸形密切時期——秦漢至清;東省全部與中國混合時期——唐五代宋;東三省完全為中國領土時期——自元至民國,從而證明「東省在四千餘年前,已經附屬中國了,他的全部與中國合并,也已經千有餘年。」[11]為了批判矢野仁一的謬論,史學領袖傅斯年「以正史及通鑒為宗」,外加「近年吾國人所考輯者」、「明清兩代新發現之材料」,特別是利用「日本學人近於東北史地」[10]P396研究所可信者,寫成了著名的《東北史綱》。東北問題研究會的《國人對東北應有的認識》更是針鋒相對,從歷史、地理、民族、法律諸角度,對偽滿的《滿洲建國之歷史的意義》一一進行駁斥。

1、考證中國東北的歷史統治。「自黃帝方制九州,嗣後,堯遭洪水,天下分絕。及舜即位,命禹治水,兼有東北各省及朝鮮北部。」「舜時十二州,分青州為營州,營州及既遼東也。」[1]P8故《史記·五帝本紀》載:「舜禹之時,北撫山戎、息慎、東長島夷。」《竹書紀年》亦載:「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來朝,貢弓氏。」「息慎」,即肅慎,「其地包括今之吉林、黑龍江及烏蘇里江以東。」[1]P8可見,上古時期的東北北部,已為中國王化聲教所及了。秦始皇吞併六國,一統天下,設三十六郡,「把燕國的東部——今遼寧一帶,分設遼東、遼西兩郡,由中央遣派守尉監直接治理」,[11]東北在秦朝時代仍為中國領土。

漢朝時,中國分為十三州,「遼寧分屬遼東、遼西、玄菟三郡,直轄於十三州的幽州。」[11]三國時期,遼寧為公孫度所據,「管寧王烈等賢士來此避亂,遼人大受感化。」[11]晉初,遼寧設三郡,屬十九州的幽州。降至東晉,中國北方紛亂,今遼寧和熱河河北一帶,先後屬十六國的前燕(今滿族)、前秦(今藏族)、北燕(漢族)統治。南北朝時,遼寧為高麗所佔據,「雖暫與中國分離,但至隋煬帝三征高麗,高麗降服」,「遼寧一帶,仍屬中國勢力範圍」。「吉黑在漢為挹婁、夫餘,挹婁朝貢後漢,為中國屬邦。南北朝隋時,吉黑為勿吉或稱沃沮、靺鞨,勿吉和北朝的魏交通頻繁,《魏書》有詳細記載。」[11]

唐初,遼寧一度被高麗佔有,唐太宗打敗高麗,收復遼寧,稱遼東州。後高宗征服朝鮮三國,在遼寧設安東都護府,成為唐代六都護府之一。吉林和黑龍江在唐初為靺鞨各部都屬,唐後有粟末大祚榮一部,自立為震國王,睿宗封其為渤海郡王,玄宗封祚榮之孫為渤海國王。此後,渤海常常遣派學生留學中國,他所有的制度都仿效唐室,可見,「那時的吉黑也已屬唐而漢化了。」[11]

五代北宋時期,遼寧為遼陽府,吉林和黑龍江為生女真與熟女真,概屬鮮卑族的契丹——遼,當時「契丹兼管中國北方,因為五代時,契丹曾從石晉得了燕雲十六州,契丹太宗又到過河南作皇帝,雖然不久就跑回北邊,但北宋神宗時,契丹又得了蔚、應、朔三州,故五代北宋時,黃河流域已和東省全部合成一體了。」金建立後,平定吉黑兩省,乘勝滅遼,滅北宋,「統一東三省和中國北方」,並與南宋訂立《澶淵之盟》,以淮水——大散關為界,這時「中國淮水以北,是同東省全部打成一片,歸金國——今五族的滿族——管轄,約經一百多年。」[11]

元朝時,把「東省與本部聯合起來,歸帝國統治。」遼寧劃分為「廣寧、瀋陽、遼陽、咸平等路府」,吉黑「大部為開元路,均屬中國十一行省的遼陽行中書省。」[11]

明朝在邊境設都司、衛所,「遼寧是建州衛,吉林是海西衛、野人衛,黑省是朶顏衛」,明初這些地方屬遼東都司管轄,後屬遼東邊防區管轄,明朝國勢雖不如漢唐強盛,但東三省仍完全屬中國。[11]

清初,吉林和黑龍江設置將軍都統管治,遼寧尊稱為盛京。日俄戰爭後,遼寧改稱奉天,與吉林和黑龍江同為行省,派巡撫管治,更設一總督在奉天管轄東三省,這時三省是中國二十二省的三省。民國成立後,清帝昭告天下遜位並贊成共和,東省自與中國一體。1928年底「東北易幟」後,國民政府把奉天改成遼寧,更是表明彼此一致。就此二三千年之歷史看,「東北之為中國,其意義正如明經天者爾」,「與江蘇、福建之為中國」「無二致也」。[10]P375

2、考證東北的民族關係。東北各個民族自古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偽滿漢奸惡意擴大民族差別,甚至不惜認賊作父,指出「古來佔據滿洲建國之各民族」包括以下三個系統:「一、肅慎-挹婁—勿吉—靺鞨—渤海—女真—清朝之系統;二、穢貊—夫餘—高勾麗—室韋之系統;三、東胡—鮮卑—契丹—蒙古之系統」,「此三系統之種族,除第三系統蒙古系統所屬之布里雅特種,及其他混血種外,第一第二至兩系統,與日本民族同樣,隸屬通古斯族,皆均與漢人種全然相異之民族。」[5]妄圖使東北民族脫離中華民族,而與日本民族成為一家。

對漢奸們數典忘祖的無恥讕言,「東北問題研究會」引用當時最新的一些考古發現和人種學方面的成果,有針對性地予以駁斥。如瑞典來華著名地質學、考古學、人類家安特生博士在1923年的《地質報告》中稱:「瀋陽附近,發現新石器期的文化遺迹,與在河南西北仰韶所發見之同代遺物,極其相似,因此,可以斷定,此兩處之文化遺迹,不獨屬於同一時代,並且屬於同一人種的一個文化區。」「台維生勃拉克教授,復就兩地人體之骨骼,詳加研究,結果是『此兩處人體之形態,與現在華北之中國人,毫無二致。』」[1]P22連日本的濱田博士也客觀承認:「遼河一帶,秦漢以前,已有漢族人繁衍孕育於其間,此類人種,為近代中國人之祖先。」[1]P22-23從人種學方面來說,東北通古斯人的體格與華北人之體格,符合之點頗多。「如俄國人種學家施洛哥夫,在其所著《北通古斯的社會組織》一書中謂『通古斯為一語言的集團,不是一個特殊的人種』,同時,施氏又斷:『滿洲之通古斯人,不是從西北利亞來的,乃是由中國本部而來的;在紀元前,他們皆散居在長江以北之黃河兩岸,隨後乃逐漸向東北移植。』」[1]P23此外,針對偽滿鼓吹的所謂「民族自決」謬論,陳彬龢認為,所謂民族自決,乃「異民族脫離移民組織壓迫而獨立」,「歐戰後之新興各國成立,皆屬於民族自決之原則,今東北之民,固絕對為漢民族也,竟向自民族而宣告獨立,從而又甘受異民族之束縛與壓迫,是蓋為歷史上所絕無。」[12]P5傅斯年也指出,「依其民族自決之義,必其地之人民多數不與其所屬之國同族,然後始可成為抗爭之論」,而「今吾國人在東北三省者三千萬,日本人不滿二十萬,其中大多數在租界地及南滿鐵道區,其在中國統治之若干萬方里中僅數千人!如許東北人民自決者,當直將作禍之日本人逐出境外而已!」[10]P375總之,東北的民族,「自有史以前,就是中華民族之一部」,所以,「東北的土地,自然也是中華民族所佔有。」[1]P23

3、考證東北的地理歸屬。「據地質學家言,古代之登萊半島,實與遼東半島毗連。」就山脈言,「今山東之長山列島與遼寧之老鐵山,其脈絡仍相連貫。」及假定不相連貫,則該地亦具有大陸性質。對此,調查團亦云,滿洲具有大陸特徵,其山脈計有兩系:長白山位於東南,大興安嶺位於西北。此兩系山脈,「均由帕米爾高原而來,其地質亦與中國內地相同,較之日本無論山脈、氣候、地質,即全不相同。因是,不適於日本之移民。反之,則極合於中國之移植,蓋因土地出產相同,極合中國人民生活之習慣,此雖日人事,要亦地理所使然。」以距離而論,「日本三島,遠處太平洋中,由遼東半島最南端的大連為起點,至日本北端的關門海峽,為七百八十海里,然距中國大沽,只有一百二十餘里,較之上述海峽,實近六百六十海里。再就大陸距離說,以瀋陽為起點,至日本東京共一千六百三十里,而距至中國故都北平則僅五百二十三里,距新都南京,亦不過一千零六十五里,較之東京尚近五百六十五里。」由此證明,「東北與中國關係密切而與日本疏遠」,「中國領有東北,實較日本為迫切,何況原是中國領土。」[1]P21-22

4、論證東北的文化性質。學者們紛紛列舉大量史實,如遼人重用漢人,金人完全採用漢人官制,元之興起亦大量吸收中原文化,從而闡明東北之土地,在形勢上雖一時為異族所佔據,而實際上,政權方面多由漢人來掌管,文化上仍為漢族文化所支配。五胡、契丹、女真、蒙古「諸族代興,雖亦曾先後佔領東北,但一切文化政制亦靡不採自漢族,並尊用漢人,而其結果,不獨人民已為漢族所同化,即所有土地,亦莫不反之漢人。」[1]P15

5、論證東北的法律地位。「依國法及國際公法之意義所規定,或以承襲,或以割讓,通之於本國之法令,見之於國際之約章」[10]P374,東北屬於中國勿庸置疑。針對田中義一的「『最不幸者,日俄戰爭之時,我國宣戰布告,明認滿蒙為中國領土』,『致禍我帝國對滿蒙之權益』」[1]P23的謬論,《國人對東北應有的認識》一書中指出,早在1894的《馬關條約》,日本「即向中國要求割讓遼東半島,此非承認而何?」[1]P24隨後又專門列舉清朝以來與東北有關的條約證明「無論任何國際的關係上,無一不以東北為中國之領土。」[1]P24

總之,東北自古以來就為中國之領土,其間「雖有時發生戰爭,或勢力互相消長,此乃國民民族融化必有的現象,只可說是兄弟鬩牆,不得看做異國侵略。」[11]或者說「這不過是一時的統治權之強弱問題,而不是土地的領屬問題」,若謂當時漢族「國防不固」則可,若謂土地「原不屬漢」則不可。[1]P15「譬如,某甲有田,突為寇劫,這只可說是某甲『無力禦寇』,而絕不能說是這塊田地,原非甲有。」[1]P15當然,東北歷史源遠流長,亦非僅僅只是滿清之遺物。

三、歷史就是力量

傳統的歷史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根,是一個國家現實生存和未來發展的必要條件。「欲亡其國,先亡其史。」在「九一八事變」前後,日偽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公然歪曲、篡改歷史,為侵佔和分割我中國東北製造理論根據,希冀謊言一再重複就可混同於現實,妄圖「不戰而屈人之兵」,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但是,當時中國廣大愛國民眾,尤其是知識分子,「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他們以民族大義為重,以歷史文化為主要武器,同時,還結合地理、法律等知識,對日偽的謬論進行了有力的批判,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拳拳愛國深情,令人感奮不已。當時的愛國學者指出,要收復東北,「必須先要認識東北在過去幾千年的歷史上,究竟與中國發生過怎樣的密切關係,而後我們的否認才有力量,而後才能攻破敵人的迷魂陣;尤其是吾今日不能不收復領土,但收復領土必須先要認識領土之所由失,過去的失敗,正可激發我們的猛醒」,所以,「東北的歷史,實有回溯的必要;並且只有回溯東北的歷史,才能窺得帝國主義者的凶暴和中華民族的危險!」「理直則氣壯」,愛國學者們關於中國東北的這些有力的歷史學術論證,作為抗日救國鬥爭的一種形式,對於揭露日軍野心,喚醒民眾,救亡圖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在下作為中國史學工作者,特與弟子小方在此發表拙文以志之。

參考文獻

[2]章伯鋒,庄建平主編.抗日戰爭:日偽政權與淪陷區(第六卷)〔Z〕.四川大學出版社,1997.

[3]滿洲建國之歷史意義.盛京時報[N].1932-5-29.

[4]滿洲建國之歷史意義.盛京時報[N].1932-5-30.

[5]滿洲建國之歷史意義.盛京時報[N].1932-5-31.

[6]滿洲建國之歷史意義.盛京時報[N].1932-6-1.

[7]秉正.中國與日本帝國主義〔J〕.家齊.反日特刊[Z].1932.

[8]陳彬龢.告溥儀等國奸一群.申報[N].1932-3-12.

[9]朱偰.日本侵略滿蒙之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3.

[10]傅斯年.東北史綱〔M〕.傅斯年全集(第二卷)〔Z〕.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11]包瀚生.歷史證明東三省是中國的領土[J].東方雜誌,1933,30(19):78-80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民國海疆版圖演變與南海斷續國界線的形成
《資治通鑒》的纂集與特點
試論遼人的「中國」觀
紅軍長征經過寧夏留下的檔案史料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中國字 之三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遺憾
歷史上的今天:南明孤軍憤然一擊,收復淪陷三十八年的中國領土
他坑殺五千中國人,被稱為大英雄,九一八事變後打響抗日第一槍
古代中國歷史上的三大首富,無一善終!
二戰中的最大謊言:日本關東軍慘敗真正的原因並非蘇軍,而是中國!
二戰後中國成為聯合國5大常任理事國之一,這兩個國家卻拚死反對
盤點中國哪個朝代影響韓國最深,老外爭議的前三當之無愧
中國這一戰略武器終於出現:外形目前是世界獨一
中國史上四大未解之謎:至今無人能解,其中長江兩次離奇斷流
中國一盤大棋在北極落子!地緣政治將如何改變?
中國發現一古老文明,將中國文明史向前推進一千年,外國難以置信
與中國一河之隔,俄羅斯這座城最早都屬於中國
二戰結束以後 猶太人差點在中國蘇錫常地區建國
中國海軍四大天王將扎堆服役?厲害了我的國 亞洲第一當之無愧
中國第一位女首富被稱為造紙大王,如今移民美國拓展事業
中國歷史上三大做夢高手
中國第五大姓,海外華人第一大姓,歷史上居然出過一位女皇帝
中國史上被餓死的三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