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迷:我們一直在等霍格沃茨的來信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那真是一個有愛又有趣的世界。在那裡,一無所有的小可憐哈利·波特有了朋友(羅恩和赫敏)、有了師長(誰不想要鄧布利多這樣的校長呢),找到了家的溫暖,還找到了自己。
文/譚山山
「我曾經以為自己不是一個麻瓜。」
知乎用戶Carrie的這一說法,「哈迷」自然心領神會。如果你讀《哈利·波特》系列時已經超過11歲(《哈利·波特與魔法石》2000年推出簡體中文版,由此解鎖了一個魔法世界——好吧,這會暴露年齡的),會遺憾自己怎麼沒遇上霍格沃茨這麼有趣的學校;如果當時你還不到11歲,那你肯定會暗暗希望,總有一天,自己會像哈利·波特一樣,收到來自霍格沃茨的入學通知書。
和我們麻瓜一樣,哈利·波特11歲之前完全不了解那個世界。1991年7月,在他11歲生日來臨前的某一天,他收到了人生第一封信,用厚重的羊皮紙做的信封上寫著:「薩里郡,小惠金路,女貞路4號,樓梯下的碗櫃,哈利·波特先生 收。」他用顫抖的手把信封翻轉過來,「只見上邊有一塊蠟封、一個盾牌紋章,大寫『H』字母的周圍圈著一頭獅子、一隻鷹、一隻獾和一條蛇」 。
只要你是資深哈迷,不管第幾次讀到這一段,你都會頭皮發麻、渾身起雞皮疙瘩。類似的感覺,學者嚴鋒在《好書》一文中寫到過。他已經不記得讀過多少次E.B.懷特的《夏洛的網》,可是,每次當他讀到,小豬威伯焦慮於被殺掉,萬念俱灰之時,夏洛在黑暗中用堅定的聲音對威伯說「你不會死的」,都會忍不住頭皮發麻、熱淚盈眶。就好比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對於哈迷來說,那就是哈利·波特的命定一刻,從那一刻起,糟心的現實世界退場,激動人心的魔法世界登場——嗯,通過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這個轉換口。
電影版《夏洛的網》。
「麻瓜」(Muggle)是J.K.羅琳的創造,以此界定沒有魔法能力的人,尤其是像哈利·波特的姨夫德思禮先生那類人——「他從來沒有幻想過什麼,因為他根本不贊同幻想」。
在知乎上有一個一看就是哈迷問的問題:不會魔法的人,英國人叫「麻瓜」,美國人叫「麻雞」,那中國人叫他們什麼?有建議叫「辣雞」的,也有建議叫「弱雞」「瓜皮」的,知乎用戶「水木人」的回答則有理有據,深得「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的真諦:「根據文獻,巫師在先秦被稱作『鍊氣士』,後又被稱作『修仙者』。對應的,不通鍊氣法門的人,被喚作『普羅大眾』,簡稱『普眾』。在各王朝的滅法運動中,鍊氣士們和其他國家的魔法師一樣,逐漸隱匿起來。而『普眾』這個稱謂,也以訛傳訛,變成了今天我們仍在使用的一個說法:普通群眾。」
於是,那些一直等不來霍格沃茨來信的「普通群眾」決定做點什麼。他們或者開始寫各種解讀文章和論文,比如豆瓣作者「小柯基柴斯卡」所寫的題為「『哈利·波特』中的傲慢與偏見」的系列文章,議題包括「論小矮星彼得背叛詹姆·波特的必然」「食死徒S的獻身」「拉文克勞的尷尬」等;或者盡情YY自己在霍格沃茨的經歷,比如在知乎網上獲得26982個贊的「陳子茉」的回答:「信的確是貓頭鷹送來的。不過我沒有親眼見到。那時候我忙著學奧數考中學,去上補習班了。我當時一聽不用學奧數了,高興得忘乎所以,一下子就答應了來霍格沃茲。」「貓頭鷹在國內實在太少見了,在城市一出現就會上新聞。去年還有一隻被捉住在微博上@了博物君……所以近幾年霍格沃茲也在聯絡中國的魔法部分處,打算培養戴勝送信件。」「從霍格沃茲畢業後我沒有留在魔法界,而是回到麻瓜世界繼續讀書。我從來沒有在其他麻瓜面前表現過自己的能力。只有在家懶得起身拿東西,或者打掃衛生時才會小小用一下魔法。特別是躺在床上看書時,讓書懸浮著自己翻頁,非常爽。只不過有時候突然有動靜,瞬間解除魔法,書會砸在臉上……」
那真是一個有愛又有趣的世界。在那裡,一無所有的小可憐哈利·波特有了朋友(羅恩和赫敏)、有了師長(誰不想要鄧布利多這樣的校長呢),找到了家的溫暖,還找到了自己。在三人組裡,起初最不受哈迷待見的,應該是樣樣拔尖的赫敏,因為她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好孩子」,顯得太假(潛台詞是,我都已經決定要看一本離經叛道的書了,就不想再看到這種全優生角色);相比之下,迷糊、二、最怕蜘蛛的羅恩就可愛多了,而且他的脆弱和膽怯(尤其是在最後一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里)都顯得那麼真實。
世界各地的孩子的書架上,都放著一本哈利·波特系列。/ Kaboompics
真實的人性,這就是我們在J.K.羅琳虛構的魔法世界裡看到的東西,正是這一點引起了深深的共鳴。而保有人性,是哈利·波特戰勝史上最邪惡魔法師伏地魔的關鍵。在書中,J.K.羅琳借鄧布利多之口說出了這一真理:「關於愛、忠誠和單純,伏地魔一無所知。一無所知。其實它們都具有一種比他更加強大的力量,一種超越任何魔法的力量,但他始終沒有領會這個事實。」
關於哈利·波特的冒險經歷,曾經有一個被哈迷唾棄的險惡猜測:哈利·波特是個精神病人,他以往的所有奇幻經歷都是他胡思亂想出來的,而他腦門上的閃電疤痕其實是外科手術留下來的。對此,可以參見J.K.羅琳在推特上的官方回答:「致那些抱怨自己從未接到霍格沃茨通知書的人:你們收到了那封錄取信,也去了霍格沃茨。我們共同度過了那段歲月。這當然是發生在你腦子裡的事,但為什麼那就意味著不是真的呢?」
系列電影從第一部到最後一部,整整歷經十年。/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劇照
當然,你一定知道,J.K.羅琳最後那句話來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倒數第二章,哈利·波特見到了永生的鄧布利多,他問校長:「這是真事嗎?還是發生在我腦子裡的事?」鄧布利多就回答了那句話。
沒錯,整個魔法世界是虛構的,但其中的世界觀、價值觀(比如霍格沃茨四大學院代表四種不同價值觀)和細節都是真實的,那種從現實世界轉換到平行世界的設定,也是很多作家慣用的手段。
本文首發於《新周刊》492期
※在日本職場,女人過30歲就很難混下去?
※詩詞是說出來的精華,飲食是吃進去的智慧
※與簡·奧斯丁一起穿越200年的「傲慢與偏見」
※《歡樂頌2》五男,誰是中國丈母娘最喜歡的女婿?
※世人都愛宮崎駿,宮崎駿卻最愛「趴酷桑」
TAG:新周刊 |
※原來世界上真的有《哈利波特》里的「霍格沃茲」!
※哈利波特出手遊了:《哈利波特:霍格沃茲學院》,你期待嗎?
※哈迷看過來!手游《哈利波特:霍格沃茨之謎》開始預約註冊了
※霍格沃茨開學是什麼梗 來源於《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之謎》手游迎來新寵物
※原來艾瑪·沃特森當初在拍《哈利波特》時第一個暗戀的人是他!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之謎》當初被稱為神作,為何後來涼了?
※《哈利波特》手游上線:你收到一條來自哈利波特的決鬥申請
※比起《哈利波特》三小隻,我更佩服配角們,羅伯特帕丁森都是嫩的
※《哈利·波特》與愛
※《哈利波特》22年了,原來我們都是被霍格沃茨選中的學生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認為自己拿到《哈利波特》角色的理由竟然是…
※穿上就是霍格沃茲最潮的仔,這波哈利波特聯名有魔法!
※《哈利波特》,金妮和哈利最有趣的一次接吻,這都是因為喬治
※和布魯諾·瓦爾波特來一場「沉默的邂逅」
※艾瑪·沃特森-從《哈利波特》到《美女與野獸》,她依然率性!
※想去霍格沃茲哪個學院?鮑里斯:不了解《哈利波特》
※完全還原 《哈利·波特:霍格沃茨的秘密》預告公開
※《哈利波特》手游上線 玩家可在手機暢遊霍格沃茨
※當哈利不再是波特,霍格沃茨依舊是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