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從小缺愛的人,如何才能幸福?丨持愛的人,才能有恃無恐

從小缺愛的人,如何才能幸福?丨持愛的人,才能有恃無恐

1_副本.jpg


文:蘑菇姑姑|微信公眾號:Miss蘑菇姑姑
責任編輯:Spencer 格格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網路劇照


好吧,我先勇敢地暴露下年紀——不知道你們小時候看過一部經典韓劇《看了又看》嗎?


這部劇是90年代由央視引進中國的最早的一批韓劇,當年也是我和小夥伴們一直追的、大熱的一部劇。這部劇吸引人的地方,是有一種細膩的、慢節奏的溫情體現在平淡的一日三餐中,也有些看似無用卻幽默的對話,供人回味。


劇中把一對姐妹的生活故事,展現得很細膩、很充分,讓我們進入了很深的對家庭關係的體驗之中。

有這麼漂亮、惹人喜歡的姐姐
她只好成為那個「最能幹、最懂事」的孩子


2.jpg


故事的主角是金珠和銀珠姐妹。


金珠是姐姐,她是家庭的第一個孩子,從小就在媽媽身邊嬌生慣養;後來,媽媽生了妹妹銀珠之後,大病了一場,不得不把還是嬰兒的妹妹送到鄉下老家寄養,離開媽媽身邊的妹妹直到7歲之後才回到自己的家裡來上學。


可以說,從小姐姐跟媽媽特別親近,而銀珠則總是跟媽媽之間有點生分。


因為從小得到非常多媽媽的愛,姐姐活潑可愛,自信大方,能說會道,又因為長得好看,尤其喜愛作詩、寫作,成為了家庭里的天使和公主。


媽媽把很多的愛和希望都給了她,媽媽認為金珠不會成為平平常常的家庭婦女,而要好好發揮自己的天分成為作家。


妹妹一直對這個家庭有疏離感,和媽媽的關係也有點遠。


有這麼漂亮、惹人喜歡的姐姐在家裡,她只好成為那個最能幹、最懂事的孩子。


她早早就念了護士學校,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支持姐姐的學業,姐姐不幹的家務活她全乾,相比姐姐的柔弱、需要照顧,她好強、聰明、獨立、有個性,不但不需要媽媽照顧,還常照顧家庭,但是銀珠也有厲害的一面,如果誰想欺負她,她一定會狠狠還回去,她的姐姐常常被她氣得找媽媽告狀。

姐姐成了美女作家獲得文學大獎
妹妹卻成了討好他人的媳婦吃盡苦頭


巧合的是,兩個姐妹愛上了同一個家庭的兄弟(韓劇的慣常套路),厲害的銀珠嫁給了哥哥,當了大嫂,嬌貴的金珠嫁給了弟弟,當了弟媳婦。


姐姐金珠出嫁之前,就明確提出:


3.jpg


結婚後我不會幹家務的,我要讀書寫作,而且也不出去工作,還必須晚睡晚起,不能起來做早飯,因此不願意與長輩同住。(最後勉強在長輩的堅持下,她才答應和公婆在一起住一年。)


相比姐姐金珠公主般的婚前聲明,妹妹銀珠卻從一開始就拿出了討好者的決心,還沒過門就努力地為結婚做準備。


最後的單身時間,她頻頻取消和未婚夫約會時間,每天下班後專門跑到料理店,學做婆家的家鄉菜。當婚後長輩們由衷地讚歎她竟然有這麼好的手藝的時候,她說只是找同事隨便學學的,甚至連自己都丈夫瞞著。


而婚後,她更是牟足了勁兒,決心事事完美。一嫁過去就包攬了一家老小所有的家務,與此同時,還要照顧她那嬌滴滴、什麼都不幹的姐姐(弟媳婦),而她又不想放棄工作,因為怕別人說還沒懷孕就回家當閑人,所以兩頭都忙,常常累得自己偷偷地哭。


與此同時,金珠有婚前聲明的尚方寶劍,什麼都不幹的情況下,一有點身體不舒服,就找娘家媽媽撒嬌,打電話提要求,今天想吃餃子,明天想吃媽媽做的麵條,想女心切的媽媽就馬上給送過來;每次媽媽給金珠送好吃的,銀珠看在眼裡,也只能低頭默默幹活。


而銀珠自己,不但很少給自己媽媽打電話,而且每次打電話回家都是報喜不報憂,什麼都不說。

4.jpg


銀珠一味地在討好長者的路上使著勁,尤其是對一家之主的長輩奶奶:


奶奶說想吃年糕,其實她可以買回來煮現成的,可是她卻為了表現誠意,不辭辛勞,非得親自做,做得比婆婆還好,讓婆婆有點難堪;


一次,奶奶跟婆婆兩個為小事生氣,她下班偷偷買了點心給奶奶,不告訴婆婆,只為哄奶奶開心,結果被婆婆撞見;


奶奶常說「我孫媳婦都比你這個媳婦做得好」,這直接導致了婆婆也默默「嫉妒」上了銀珠,而她還渾然不覺。


劇中有一幕,矛盾爆發了。銀珠因為干太多家務,太勞累,睡著了,把鍋里的牛尾湯給燒乾了,煙燒了一屋子。


婆婆慌忙去熄火的時候,腳被燙傷了,於是她把對銀珠的不滿都爆發了:


「你怎麼總是跟我客客氣氣的,說不小心睡著了,忘了煮著湯,什麼也不說,像對外人一樣,總說對不起,我總是摸不透你的心思,你不跟我掏心窩,我怎麼跟你說心裡話,交流感情啊。


你呀,每次都不跟我商量,自作主張,我總是提心弔膽地,雖然奶奶是這家的長輩,難道不先該跟我商量嗎,你很會過日子,聰明能幹,這都是優點,可是好過頭了。


我有我該處理的事情,你有你該處理的分內的事情,就算你是百事通,先跟婆婆如此這般交個底有什麼不行啊。

這樣你的才能也不會被埋沒啊,俗話說,過分的完美也是一種缺陷,怎麼我說錯了嗎?


跟別人能說會道地,難道跟我就……?」


銀珠慌忙地在一旁認錯,豆大的淚珠在臉上流淌。


這一幕,雖然很為銀珠感到心疼,可是也覺得她婆婆說的每句話都是對的。




微信圖片_20170606165229.jpg


當銀珠的注意力都在討好一家之主奶奶身上,她唯恐自己做不好,客觀上卻搶了婆婆的風頭;加上她也從小完全不會撒嬌,跟長輩親近,只會恭敬地討好,所以婆婆雖然覺得她什麼都做得好,可是卻完全親近、更喜歡不起來。


她的能幹,其實是對婆婆的隱形攻擊,所以遭致了婆婆發自內心的不滿。


而另一方面,與銀珠聰明強勢形成對比的是,她實際上又是很可憐的。


由於姐姐率先懷孕,銀珠卻遲遲懷不上孩子,銀珠更是落寞。她能做所有努力,唯一這種事她決定不了,而生一個長孫才是一個好兒媳的最大責任啊,家務做得再好有什麼用。

不巧的是,姐姐金珠的好消息又傳來,經過多年努力,她終於獲得了文學大獎,得以正式踏入文壇,花籃、鮮花、祝福的人群來了滿屋子,妹妹銀珠看著喧鬧的人群,此時的她再也沒有力氣撐下去了,回到房間里默默地拿出了酒,不知覺完全喝醉了。


婆婆來到她的房間里,喝醉的她抓著婆婆的手,終於不再是日常懂事的模樣,而是任性地透露了一番心裡話:


6.jpg


「愛和榮譽都是姐姐的,我好羨慕姐姐,我就是拼了命干,也沒有人承認,我該怎麼辦。我好想奶奶啊。」


「我是說去世的親奶奶,從一生下來我就是被奶奶養大的,媽媽有著剛過周歲的姐姐,我是在鄉下長大的,人家有媽媽,我對我的親媽媽沒有什麼感情。」


「我的功課也很好,考慮到家境,我就上了護士學院,可是我媽媽根本不感激我,為家裡掙錢的我穿廉價的我是理所當然的,而一分不掙的姐姐,給她買貴的,我是這樣長大的。這不公平。」


「我真想回到十年以前,我想去學畫畫,我上高中時,參加美術比賽也得了不少獎呢。」


「我們家沒錢呢,家裡怎麼供我上美院那,連畫具都買不起,所以我才上來護士學院,因為找工作容易,上學以後因為不適應有半個多月連飯都吃不下,那時候我媽媽就跟沒看見一樣。」


「那也不能對我和對姐姐天地之別啊,看姐姐的眼神都是柔情,我是討厭的鴨子,姐姐就是再窮也要當成公主……人們都喜歡玫瑰,不喜歡野花。」


越有安全感,就越能夠索要愛
持愛的人,有恃才能無恐

正如銀珠所說,那個偏心的娘家媽媽是一切的根源。


只要姐姐金珠一個電話,無論多晚、不辭辛勞,媽媽什麼要求都滿足,她整天我家金珠,我家金珠,對她完全包容縱容,而對銀珠卻很少有主動的親近。


有一次,銀珠也終於對自己偏心的媽媽爆發了,大聲斥責媽媽:


「你為什麼只給姐姐送好吃的,只關心她,難道我不是你的孩子嗎?」


媽媽說,你姐姐成天打電話給我,媽媽長、媽媽短,你呢?我想打電話給你,卻總是怕打擾你;還有,從小你不是一副很厲害的樣子嗎,你需要過我么?


銀珠聽到這裡更是淚如雨下。看劇的我也是一聲嘆息。


7.jpg


你不覺得有時候在生活中,如果你會理所當然地索要愛,這也是一種本事嗎?往往越是嘗過愛的滋味人,就越有安全感,就越能夠索要愛,因為她總是確信自己能成功的。


金珠說「媽媽,媽媽,我好難過啊」「媽媽,媽媽我想你了……」說得那麼自然;而銀珠卻一句都說不出口,她只會拚命掩飾,咬牙堅持,努力讓自己更好,然後把那個懂事,當作是可能被愛的證明。


她做的一切努力都在補償未曾得到的母愛。應了那句話,「得到了的,有恃無恐;得不到的,總在騷動。」

8.jpg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寫,母愛就其本質是:


我什麼也不做就可以得到母親的愛,因為母親是無條件的,我只需要是母親的孩子。


母愛是一種祝福,不需要去贏得它,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體驗到這種母愛,我才會相信:我被人愛是因為我是我,而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相反,當一個孩子需要為本身就應該得到的無條件的愛去爭取的時候,她就離開了內在寧靜的樂園,而只把注意力放在了愛的匱乏感上,變成了外在關係的孤獨囚徒。


Ta自戀地想,既然得不到,那我「我不需要它了,我自己能做好」或者「你沒有給我,我也不會向你表達我的需要」,ta被迫以這種方式,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感,防禦被傷害的感覺,並製造出一種虛假的獨立性,去建立自己的盔甲,按照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原則,維持虛假的自主,也為自己築起了厚厚的心牆。


而每次外界的傷害,就讓他們的盔甲更厚,更難以與人溝通,這是惡性循環。就像銀珠致力於做好自己的一切,就能換來所有,她自戀又無力,失去了與人真正的溝通交流。


是的,所有的孩子,無論父母如何偏心,他們都會長大,也未必會變成壞人,有時候還是個大好人,然而,這樣長大孩子的內心,卻有了一座內在的監獄會跟隨著ta,阻礙ta與人真正建立信任的關係。


長大後,很多這樣的孩子:


也許ta會是低自尊的,特別是女孩子,要麼她從來不裝飾自己,覺得自己根本是一個不美好的人;要麼她會過度裝飾自己,害怕自己有一點點不完美,對自己外貌特別在意;

也許,ta過分努力,領導要ta準備好一個十分鐘的演講,她要準備一百頁的PPT,唯恐自己被他人看低;而一旦真的得到了成就,又覺得自己完全不配,自己沒那麼好;


又也許,ta有過於嚴格的道德標準和良心要求,在情緒方面超級敏感,對別人小小的負面評價,都會難過上好幾天,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這些孤獨感深重的孩子,可能會將小時候被忽略的恐懼,帶到成年後,總在生活中害怕自己不值得愛,也相信自己要努力做點什麼才能獲得存在在這世界的資格。


他們可能發展了各種防禦機制去對抗這份失落,這些防禦機制深深地隔離了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感受,將他們鎖在內心的愁緒之中,從而又再一次印證了他們最害怕的噩夢「我不值得被愛,我是孤獨的。」


生活的本質是一個人的精神之旅
而愛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起點


人的出身不僅僅是階級以及所擁有的資源所決定的,情感模式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起點。


在危機和防禦性主導的情緒體驗中,一個人是沒有餘力去發展自我的,相反,ta所有的能力會被用來拯救匱乏。


9.gif


《歡樂頌》里的樊勝美,也是個「懂事」的女兒,他的父母重男輕女,儘管她本人貌美如花,但是卻一直自願做供養家庭的犧牲者,這重擔壓垮的不僅僅是她的經濟,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製造了低自尊。


她外表強勢、美貌、極懂人情世故,內在卻根本不相信自己對世界有掌握感,她對浪蕩公子曲連傑曲意逢迎,對上流社交機會趨之若鶩,又死死控制著愛她的王柏川……

如果說安迪的強勢是骨子裡對世界能夠把握的自信,而樊勝美卻逃不開一個「怕」字,她完全不相信自己能安心往前走,只能一邊像溺水的人,竭盡全力地抓住種種靠近她的可以依賴的機會;一邊學會跟偏心的父母劃清關係,冒著不被愛的風險,打破做懂事女兒來求得家族地位的模式……這是多麼痛,多麼難,又多麼長的一條成長之路啊。


走上這條路,她們需要為自己找到更多的愛來救贖,再造一個親密關係。


《看了又看》的末尾,婆婆聽了銀珠醉酒之後的獨白,深深地理解了她的不容易,讓她辭掉工作,不要做家務,重新去美院學習,並動情地說,我要給你媽媽的愛,把你過去沒得到的都給你。在這份愛的關懷下,銀珠才真正輕鬆起來。


而我想,這也就是韓劇,生活中,恐怕很多人,沒有機會重建親密,只能在自己的牢籠里兜兜轉轉。


書上說,「一個人心中有好上帝的前提是——ta心中曾有過父母良好的形象。」


那是一份對愛的信任,有了這個信任,生活這場從出生到死亡都在進行著的精神之旅,才可能成為一個人的自由探索,而不會成為隔絕一個人的城堡。


學區房、輔導班都不是一個孩子的起跑線,真正的起跑線是父母的愛,用真正的愛來供養孩子,為孩子建築內在的安全感,才能真正支撐TA走得更遠。


作者簡介:蘑菇姑姑,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媒體人,婚戀、家庭、親子關係專欄作者。個人公眾號「Miss蘑菇姑姑」(ID:housewife-online)


一篇文章可以影響多少人?
成為壹心理創作者,寫出你的影響力
請發送作品到以下郵箱完成申請 ↓ ↓ ↓
chenmengfan@xinli001.com


112.PNG


今日討論


為了爭取家人的關注和愛而過早的「懂事」,你是這樣的孩子嗎?

當專家倡導快樂學習,到底「快樂學習」是什麼?
「不跌到谷底,我的難受就不足以讓自己改變」
情緒不簡單!如何更好的理解對方的情緒?
有一種道德綁架,叫「我是為你好」
「六一」,讓我們像孩子那樣去愛

TAG:成長 |

您可能感興趣

從小缺愛的人,長大如何才能幸福?
缺愛的人渴望愛,但是對你好的人可能居心叵測,例如女童章子欣
缺愛的女人才會有的表現,希望你沒有
不缺愛的四大生肖,有人羨慕有人嫉妒,他們卻只有幸福
心理學:缺愛的人有可能是天使,也可能就此沉淪
可以缺錢但不能缺愛的星座,你知道有誰嗎?
從小缺愛的人,如何找到安全感
自卑的人才炫耀,缺愛的人才花心
不要做缺愛的女人,更不要因為缺愛而戀愛,那不會有好下場!
從小不缺愛的人,現在過得怎樣?
在感情里缺愛的女人會有這五種表現,希望沒有你
長期缺愛的女人,多半會有這3種感受,真的很心酸!
婚姻里,長期缺愛的女人,少不了這5種表現,希望你不是可憐人!
長期缺愛的女人,會有四種表現,之一就是不再愛男人了
不缺愛的女人們全都少女感滿滿?除了有愛,她們還有「容顏保鮮劑」
長時間缺愛的女人,才會有這3種表現,佔一條都說明急需愛情!
心裡缺愛的女人,特別在意這5件事,你是嗎?
兩個缺愛的人,婚姻會幸福嗎?
爸爸長期出差,怎麼做才能讓孩子缺愛的心靈得到撫慰?
太可怕了!長期單身缺愛的男人,會有這4種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