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劉 超

聯拍在線鑒定專家

鑒定範圍:高古瓷、明清瓷、近現代瓷、雜項

人物名片

上海掌眼藝術品有限公司(專業性鑒定評估公司)總經理,上海徐家匯古玩城常務副總經理、專家鑒定委員會主任,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上海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專家鑒定委員,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瓷器鑒定專家,上海收藏俱樂部理事長,專家鑒定委員會主任,《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上海地區評選委員會主任,美國華人收藏協會名譽會長,法國華人收藏協會海外顧問,中華工商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理事,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瓷器交易中心瓷器鑒定評審專家,上海工美藝術品交易中心錢幣鑒定評審專家,國家級古玩藝術品鑒定師,國家級古玩藝術品評估師,原上海衛視《好運傳家寶》鑒寶節目特邀鑒定專家。

最近,筆者的一些藏界朋友拿來幾件清朝時期的外銷瓷讓我欣賞,引發了我寫這篇小文的想法。

說到外銷瓷,從唐宋元時期就銷往海外諸國,到了明代,由於陸上和海上交通的繁榮,瓷器的外銷達到鼎盛時期。

中國瓷器在國外受歡迎的程度,無與倫比,還曾發生過「瓷器換將士」的趣聞:1717年,薩克森國王奧古斯特二世與普魯士國王達成一項協議,用其手下600名驍勇的將士換回127件中國瓷器,其中18件被稱為「近衛花瓶」的瓷器至今仍陳列在德國的德累斯頓博物館內。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明清時期的外銷瓷

明代瓷器外銷方式大概有三種:

一是入貢國得到明朝贈送的瓷器和附帶貨物經交易而購得瓷器;

二是中國官方商船抵達各國進行交易,如鄭和下西洋陶瓷得大量輸出也是方式之一;

三是民間私人貿易,包括走私商人進行販賣和大批出國華僑帶出陶瓷。其中第三種方式是明代廣銷海外的主要途徑。

從現有發現的材料看,明代中國瓷器如青花瓷、白瓷、青瓷等,特別是青花瓷器,幾乎遍及亞非歐美各洲。外銷瓷不僅是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縮影,更是中國陶瓷工藝與異域文化結合的特殊產物。

明清兩代外銷瓷的銷量已達到鼎盛時期。新航路開闢之後,對外交通更加便捷,海洋貿易興盛,海陸並進,外銷瓷的數量大幅增加。鄭和七下西洋就向海外輸出大量瓷器,外銷瓷的對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不僅有外貿交易的外銷瓷,更有很多外商來中國訂購、訂造瓷器,銷往國外,輸出範圍從亞洲擴展至歐洲、美洲,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外銷瓷市場。

外銷瓷體現了外國人對中國陶瓷的審美和藝術追求,也充分展示瓷器貿易帶來的中西文化交流與碰撞。這些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外銷瓷,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樣式、圖案都異常特殊,在國內很少見到,他們是中西合璧的特殊產物。

在外商訂購的外銷瓷中,許多紋飾圖案是依照外商的樣品而繪製的,這也是外銷瓷最具特色的,其題材大致為紋章、人物、船舶、花卉四類,而畫工的表現方式也是符合西方的審美需求。

其中,紋章瓷是最富特色的一類,紋章瓷是歐洲各種組織、皇室、貴族、軍隊等群體委託在中國的貿易公司定製燒成的瓷器,在這些瓷器上,都繪有代表群體標誌的徽章。很多家族的傳承脈絡通過紋章瓷體現的一清二楚,不同的紋章也成為不同時期外銷瓷風格特徵的斷代依據。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紋章瓷

在現存的外銷瓷中,我們看到很多瓷器已經過改裝,形成怪異的結合,比如,在瓷器的口、足、流、柄等部位鑲嵌不同的金屬飾物或加蓋作為裝飾。這種做法一是防止瓷器受損,為了保護瓷器易受損的部位,他們用金屬材質進行保護。此外,在陶瓷配上金銀裝飾,不僅增強了器物的裝飾性,也迎合了貴族奢華生活的需求,提高了瓷器的地位。因為這樣的改裝,外銷瓷的形狀不僅發生改變,也獲得新的功能。通過在不同部位搭配相應的配件,一支瓷碗可能變成杯子,花瓶可能被改造成執壺。

清代外銷既保留了中國陶瓷彩繪藝術的傳統,又吸取了歐美的藝術精華,在瓷器外觀上與同時期銷於國內的瓷器有著明顯的區別,它的變化是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結晶,這一時期的外銷瓷器外觀變化特徵及其成因從另一方面揭示了閉關鎖國的中國社會漸變的痕迹,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

在外銷瓷器的外觀變化中,由於題材變化的緣故,所制器具中包含了「國外人文習俗的主題元素」和「宗教與神話的傳播」及「凸顯家族榮耀的紋章瓷」等內容。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中葉,銷往世界各地的外銷瓷,其中不少運往目的地後都進行了二次裝飾。加以裝飾後的中國外銷瓷與中國本土瓷器的風格有著頗多不同,但這些累以珠玉或補綴金銀的二次裝飾也不失為外銷瓷的一大亮點。以其裝飾目的是為了豐富用途或迎合購買者的審美清趣。

分析中國外銷瓷形成的原因,主要還是受「不同的歷史與文化因素」和「西方宗教」的影響。

十六世紀法國國王亨利四世與義大利王室通婚時,由異國引入進食時注重精美餐具的時尚,從此每每法國宮廷與當地貴族舉行的宴會上,少不了這些精美的青花瓷器具。而中國外銷瓷的精美奢靡又使喜好排場與炫耀的法國貴族愛不釋手。

十六世紀末至十八世紀,中國風在歐洲盛行,法國路易十五時代,中國與歐洲文化碰撞產生的洛可可風格確立並很快風靡歐洲。洛可可風格崇尚小巧玲瓏的理念,主張細緻別具一格的設計,其東方文化色彩濃厚,上述特徵均一一映像到這一時期的中國外銷瓷上。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不僅是在歐洲,就是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終點埃及和阿拉伯,瓷器的價格也非常昂貴。根據 葡萄牙人達米澳歐·德·哥伊 (Damiao de Gois) 在 1541 年的記載,瓷器是以貝殼製成的,非常昂貴,其單件的價格就相當於數位奴隸的價格。

因為瓷器對於十六世紀的歐洲人來說那麼稀少且昂貴,因此它們往往被認為有一種超自然的魔力,有關中國瓷器可以驗毒的觀念在整個十六世紀都很流行。歐洲人普遍認為,如果在中國瓷器里盛放毒藥的話,瓷器會開裂。這個「特性」被當成瓷器的固有魔力,被當作是瓷器製作時候的設計。

也正因為如此,在這一時期的歐洲宗教繪畫中,也可以看到中國瓷器的蹤跡。著名義大利畫家喬凡尼 ·貝理尼( GiovanniBellini)在 1514 年創作的名作 「諸神的盛宴 」中就畫有明代中國瓷盤,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瓷器在當時歐洲的崇高地位。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諸神的盛宴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出兵平定台灣,東南各省疆吏乘機請開海禁。次年,康熙帝以開海既 「於閩粵邊海生民有益」 ,又可 「充閩粵兵餉,以免腹地省分轉輸協濟之勞」 ,下令准許人民出海貿易。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首先在福建廈門,繼之在廣東廣州、浙江寧波、江南松江,分別設立了閩、粵、浙、江 4 海關與外國通商。至此,海禁放開,中外正常貿易關係得到恢復。

清朝在開海以後,民間私人出洋貿易和口岸中外互市一度都有所發展。但從康熙末起,主要是從政治安全出發,海外政策又日趨保守,限制逐漸增多。尤其到乾隆朝以後,重新進入半閉關狀態。乾隆二十年代以後更將對外貿易限制於廣州一口。這也為廣彩的命名奠定了基礎。

清代康熙年間解除海禁後,來華外國商船逐漸增多,當時清政府規定外國商船只能停靠廣州碼頭,於是大批外商紛紛在廣州訂貨或來樣加工,為了適應外銷市場需要,江西景德鎮部分釉上彩繪瓷器移至廣州加工生產。景德鎮釉上彩瓷在這裡與當地的銅胎畫琺琅藝術相結合,融匯中西,使得釉上彩瓷出現了廣彩這一新的裝飾形式。其特點是構圖豐滿、絢彩華麗、金碧輝煌。

清代的外銷瓷很大比例通過海運銷往歐洲,而歐洲人多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故外銷瓷作為西方傳播宗教的媒介之一,常常帶有西方宗教的痕迹。聖經中的人物、故事常現於外銷瓷上。

克拉克瓷的由來

中國明代後期是瓷器外銷的鼎盛時期,其中最有特色的外銷瓷是萬曆年間燒造的克拉克瓷。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公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同年和160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捕獲兩艘葡萄牙商船「Sao Tiago"和「Santa Catarina」,後者裝載的10萬件青花瓷器同年在阿姆斯特丹拍賣,轟動了整個歐洲。因搞不清這些美麗瓷器的產地,歐洲人把這種瓷器命名為「克拉克瓷」(Kraak,這個名稱來源於當時葡萄牙在亞洲運送這種貨物的商船Carrack)。這是一種外銷青花瓷,是轉為外銷設計的新品種,在東南亞、東亞和歐洲有大量的發現,由江西景德鎮和福建漳州平和、泉州德化生產。上述克拉克瓷器在明代萬曆至崇禎年間都有生產。

克拉克瓷器最早是由景德鎮生產的,圖案主要是中國傳統的花鳥、人物,吉祥物等樣式,到後來也出現充滿異國情調的繁密紋飾,新穎的鬱金香紋樣和西方的神話,宗教,人物和社會生活圖案。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克拉克瓷器質地細膩,畫工精美,胎體輕薄,釉水明亮,發色雅緻,頗受歐洲貴族厚愛,幾乎暢銷整個十六世紀後期和十七世紀。高檔的景德鎮克拉克瓷器,「以優質高嶺土摻合瓷石製作。器壁薄膩,胎骨潔白,透光度好,青花呈色蘭翠,優雅、明快、繪製蕭灑生動,完全可以和明清官窯最佳瓷器媲美」。

歐洲人以藏中國瓷為時尚

十六世紀中期,隨著葡萄牙人大量從帶回中國瓷器,收藏中國瓷器成為歐洲上層貴族的一種風潮。

十七世紀以後,中國事物風行歐洲,成為一種時尚和潮流,中國風格已經成為文化,地位,財富和榮耀的象徵。啟蒙時代的人對歐洲社會的一切都要求重新評價,但對中國社會卻幾乎全盤肯定,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1651年,荷蘭聯合省執政弗雷德萊克·亨利的女兒嫁給德國勃蘭登堡選帝侯,嫁妝就是一大批中國瓷器。而1662年英國查理二世與葡萄牙王室聯姻,葡萄牙公主也帶來了瓷器作嫁妝。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英國女王亦不能免俗,十七世紀後期英國光榮革命後從荷蘭迎來的瑪麗王后也帶來了時髦的中國癖好。十七世紀初,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形容當時的中國熱說:「女王本人喜歡穿中國服裝出現。我們的屋裡充滿了中國的東西」。十九世紀英國歷史學家麥考萊說女王「在海牙就養成了對中國瓷器的喜好,收集了奇形怪狀的中國瓷瓶」。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更是於1670年忽發奇想,在凡爾賽建了一座「中國宮」。整個中國宮的裝修是令人眼花繚亂的「中國風格」。檐口楣柱、牆角四邊屋頂都貼著艷麗的瓷磚。室內色彩模仿中國的青花瓷器,白底加藍色的圖案,擺上中國的瓷花瓶,綢帳與金流蘇。

整個十七世紀,中國的瓷器在歐洲仍被視為珍玩,到十八世紀初仍然如此。只有在象西班牙馬德里和法國凡爾賽這樣的少數大宮廷里才有較多的瓷器陳列與收藏。貴族家庭和有錢人也以擺設瓷器來附庸風雅,炫耀地位。

正是因為中國瓷器的珍貴和魔力,即使是擁有少量中國瓷器的王公貴族,也沒有人會真正拿瓷器來使用,而是作為貴重的物品加以珍藏,只在重要的宴會才會拿出來象徵性的使用來炫耀自己的財富和地位。「最貴重的沙拉、水果及果醬,不用瓷器盛著就什麼也不是了,教皇、國王、君主、公爵、侯爵都遵循這個習慣」。

外銷瓷掀起迴流熱

中國藝術品市場及收藏火熱也促使外銷瓷迴流高漲,幾年前,阿姆斯特丹的古董街隨處可見外銷瓷,但最近幾年,專業或者非專業的買家過去「淘寶」,使原本價格不高的外銷瓷價格飛漲,數量也變少了。現在,在阿姆斯特丹買一件外銷瓷有可能比在國內買一件還貴。

鑒定專家劉超:淺議明清外銷瓷

出現在內地市場的外銷瓷,在2005年前,一般的價格就在1000元左右,然而,在最近幾年,外銷瓷的平均價格已上漲10倍左右。

最近一段時間,從國外帶回來的外銷瓷受到愛好者的歡迎,這些瓷器的質量和工藝得到了廣大收藏愛好者的認可,而且相比之下,價格也不高。如果,外銷瓷的收藏形成高潮,到那時,價格高了,收藏的成本也相應提高了。所以,可以這樣說:目前收藏外銷瓷正是時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聯拍在線 的精彩文章:

美國CAAA拍賣會,一件瓷中重器可媲美大維德舊藏
100%成交,看坂本五郎這批古玉有多瘋
保利春拍「中國古董珍玩」成交精品一覽
老徐解讀——雍正朝的文化與藝術

TAG:聯拍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誠明心境,法隨自然——國畫藝術家羅家寬先生書畫淺議(原創)
淺議《周易》與中醫
「憑」字寫法賓士書院示範和淺議常用筆法之「搭縫」
淺議王本傑的筆墨藝術
牛達生:淺議王禎《造活字印書法》「界行」與明清活字「行格界線」
淺議雍正朝秘密立儲制度
風神綽約 超然脫俗——淺議王羲之行草書的筆法特點
淺議書法的雅與俗
江文湛:花鳥畫淺議
淺議「小謊話」與社會誠信
淺議賞石美學精神
淺議有關《徐孝穆集》的幾個問題
清涼寺汝窯素胎器淺議
覺豪 淺議修止法門
「頓」字寫法賓士書院示範和淺議常用筆法之「筆法十二意」
「畫室」中的畫家崔小冬:淺議我所認識的中國當前油畫狀況
淺議中外企業採購管理制度的差異
反思和重構:淺議網貸平台非法集資類犯罪的違法性認定
淺議螃蟹腳與普洱茶的關係
淺議泉宇國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