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約而驚艷的顏色釉瓷器
從淡雅的米白和青綠,至奪目的艷紫色系,不同朝代的中國瓷器,盛行不同的裝飾彩釉,風格迥異,各具特色。中國瓷器的顏色釉及裝飾變化多端,有高雅、恬靜、肅穆、驚艷、華美等表現。顏色釉瓷器,是在釉料中加上某種氧化金屬,焙燒後,就會顯現某種固有色澤,故稱「顏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在一定溫度與氣氛中燒成,會呈現不同色澤的釉色,被稱為顏色釉瓷器。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欣賞從宋到清的主要顏色釉瓷器:
宋代哥釉瓷,也稱哥窯瓷
哥窯瓷釉質瑩潤,通體釉面被粗深或者細淺的兩種紋線交織切割,術語叫作「冰裂紋」,俗稱「金絲鐵線」。哥窯瓷土微紫,質薄,有油灰色、米黃色、粉青色三種瓷釉彩,表面滿裂紋。因為土質含鐵量較高,燒胚時發生還原,瓷器胚呈紫黑鐵色,瓷器沒有塗釉的底部顯現瓷胚本來的鐵色,叫「鐵足」,而釉彩較薄的口部呈紫色,叫「紫口」,俗稱「紫口鐵足」。一般來說,大器小開片者和小器大開片者頗為珍貴。由於哥釉瓷細緻、精美,以後各代對它都有仿造。特別是到了清代,還出現了一個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後期,哥釉明顯地不如清前期,顏色越來越深,開片越來越細碎,釉面甚至出現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質也變得疏鬆。
哥窯釉質純粹濃厚;不甚瑩澈,釉內多有氣泡,如珠隱現,故通稱「聚沫攢珠」。釉色寶光內蘊,潤澤如酥。紋片多種多樣,以紋道而稱之有鱔魚紋、黑藍紋、淺黃紋、魚子紋;以紋形而稱之有綱形紋、梅花紋、細碎紋、大小格紋、冰裂紋等,總名為百極碎。哥窯器物傳世的以各式瓶、爐、洗、盤、碗、罐為常見。但哥窯窯址仍未確認,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懸案之一。
南宋官窯瓷器
南宋官窯已發現的窯址有兩個:老虎洞窯址和郊壇下窯址,其出土的大量瓷片顯示了有別於其他窯口的特徵,區別於龍泉窯、汝窯、越窯等。
南宋官窯瓷器的釉面質感具有明顯的「玉質感」,質地猶如和田羊脂玉,屬於半失透的乳濁釉。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其釉內氣泡密實,大氣泡稀少,中小氣泡則多而密。即使在釉水很薄的區域也不容易體現胎色。這是官窯釉質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特徵。
南宋官窯的開片裂紋有「直切紋」和「斜切紋」的區別。
直切紋又稱「冷紋」,是指大體垂直於胎面的釉裂形式。如果在使用過程中沁入黃褐色氧化物,就形成了所謂的「鱔血紋」。
斜切紋俗稱「冰裂紋」,是指相對於胎面和釉面有一個較大斜切角度的釉裂。其形式較多:有大斜切,俗稱「冰片」;細碎疊加斜切,俗稱「百圾碎」;圈形疊加斜切,俗稱「冰花片」;以及不規則疊加的斜切裂紋等等
是指相對於胎面和釉面有一個較大斜切角度的釉裂。其形式較多:有大斜切,俗稱「冰片」;細碎疊加斜切,俗稱「百圾碎」;圈形疊加斜切,俗稱「冰花片」;以及不規則疊加的斜切裂紋等等
汝瓷(汝窯瓷)
汝瓷是我國宋代「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名瓷之首,汝窯為魁。汝瓷以名貴的瑪瑙入釉,燒成了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蟬翼紋,晨星稀,芝麻支釘釉滿足"典型特色的汝瓷。
汝窯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後曾名臨汝縣,古稱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個著名的青瓷窯,北宋時創設,燒制御用宮中之器,時間很短,數量也少。器型簡單,但釉色溫潤柔和,在半無光狀態下有如羊脂玉,並截取定窯、越窯的裝飾技法,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定窯瓷
宋代的定窯屬民窯,是當時北方著名白瓷窯場。定窯白瓷胎土顏色潔白細膩,胎體修削精細,有「竹絲刷紋」之說。「竹絲刷紋」是製作時用一種竹絲做成的小刷來修理未乾的胚胎時留下的痕迹。由於定窯釉較薄,所以竹絲刷紋留在器物胎體表面容易顯露出來。此時,定窯白瓷的燒成溫度在1320℃左右,燒結程度較為緻密,氣拍孔率較低。
定窯白瓷的器物表面釉汁下流,形如「淚痕」,也稱為「涕淚痕」或「蠟淚痕」。這是由於施釉時釉漿稠厚,收釉時釉水下流而形成的現象。釉厚處均有明顯的偏黃色。無論是正燒還是覆燒,「淚痕」流向均是自上而下流淌的,「淚痕」多集中在器物的一側,很有可能是施釉時手握器物傾斜或看不到器物背面所致。定窯白瓷釉面有數點極小的黑色雜質顆粒,即使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收藏品也不例外,而偽品則沒有這種雜質。
鈞窯瓷
鈞窯為宋代著名的瓷窯之一,它在唐代的顏色釉基礎上發展而來。由於宋徽宗對於鈞窯瓷器的推崇,並誥封「神鈞寶瓷」,鈞窯自此勃興。
宋鈞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其「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釉色,它承襲了北方青瓷體系,在胎體上施含有鐵元素的底釉,並通過精細的窯溫控制使其呈現月白、天藍等色。然而,更具有開創性的是它首次在釉料中摻入了少量銅元素,並塗抹於乾燥的底釉之上,燒造時銅分子經高溫還原,呈現紫紅色。
又因為釉面較厚,煅燒時容易翻滾,釉中所含金屬分子有的浮在表面,有的沉在釉底,導致冷卻時釉面上下收縮不一致,留下不規則的流動線條,造成了不同釉層間爭奇鬥豔、交相輝映的藝術效果,後人稱之為「蚯蚓走泥紋」。鈞瓷乳濁釉的這種「不可控性」賦予其獨特的「窯變無雙,鈞瓷無對」的特徵。
影青釉瓷器
影青釉的釉色主要分為兩類:一是白中閃淡青色,厚處閃深綠色,瑩潤精細,晶亮透徹,前人把它稱為「假玉器」,有晶瑩如玉的美稱;二是淡青閃黃,該種釉色的「影青釉」。
影青釉瓷為湖田窯的器物瓷質極好、質量極高,有的幾乎達到了胎薄如紙、白似雪的境界;用手指放在器物之外迎光而視通透見指,宛如極富水頭的白玉。而仿品則沒有這種感覺,觀之察之而是不具水頭白玉、不清晰、朦朦朧朧。
釉面溫潤如玉者為真品(湖田窯),亮麗或木然者為偽品,有一點點黑黃斑且深入胎骨者為真品,黑黃斑點在釉皮表上者為偽品;釉面有乾燥自然的小碎開片的為真品,有顯濕且機械木然的開片為偽品。
影青釉的刻劃花真品飄逸豪放、收放自如,大氣磅礴,而偽品則縮手縮腳,木然呆板,極不自然。底腳露胎器或覆燒的口沿露胎物。因影青釉大都為出土這物,所以多少都乃有些土銹,如果這些土銹難以洗刷或火燒不下,則為真品,易洗刷或燒之即下乃是偽品。
祭紅釉瓷器
祭紅釉瓷器曾倍受歷代帝王的珍愛,其中清代的乾隆皇帝對祭紅釉瓷更是喜愛有加,每每摩挲把玩,倍加讚賞。他在詩中寫到:「雨過腳雲婪尾垂,夕陽孤鶩照飛時,泥澄鐵鏇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就是在吟詠明代宣德時期的祭紅釉碗。
相傳明朝宣德年間,宣宗皇帝突然想要用一套鮮紅色的瓷器祭奠日神,於是詔令設在景德鎮的督窯官加緊燒制。但是,窯工們多次試驗,就是燒不出令朝廷滿意的祭紅器來。督窯的太監每日督促、鞭打窯工,並且把一部分人關進監獄,聲稱再燒不出皇帝催要的紅釉瓷器,就要殺人了。一位老窯工的女兒翠蘭,聽到消息非常擔心,跑到了御窯廠,發現她的父親也被督窯官投入了大牢。悲憤的翠蘭縱身跳入了熊熊的窯火當中,用自己的生命抗議督窯官的暴行。兩天後,當窯工們打開翠蘭焚身的窯爐時,驚奇地發現,燒成的陶坯呈現出鮮血一樣的紅色。紅色的祭器燒成了,人們說這是翠蘭的血染紅了陶坯,於是就把這種紅色的陶瓷,稱為祭紅。
祭紅瓷器的色不脫口,釉不垂足(即使底足略微有積釉較薄、規整),器口與足根處均有醒目而地道的「燈草邊」。 釉面凝厚瑩潤,濃郁呈失透狀、釉色通體勻凈、少見變化,相對而言,典型永宣祭紅釉呈鮮紅色,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寬,在3-5毫米之間,清代紅釉大多色澤凝厚深沉,口或底邊的「燈草邊」較窄,約1-2毫米。
郎窯紅
郎紅,即郎窯紅,元代時,景德鎮已能成功燒造出釉里紅瓷器。被譽為「千窯一寶」的郎窯紅瓷器,自元代起便被封建王朝青睞,成為宮廷內陳設、觀賞和祭祀的主要瓷器品種。
康熙年間江西巡撫郎廷極主持景德鎮御窯廠窯務時幾經努力,終於燒成,使中斷了兩百多年的高溫紅釉再次出現,故名「郎窯紅」。他追求紅寶石般艷麗溫潤格調,有強烈的玻璃光澤,鮮明紅艷,是陶瓷花園中的鮮妍奇葩。
其釉面開紋片有牛毛紋,釉色深淺不一。色深者紅艷,有「明如鏡、潤如玉、赤如血」的特徵,其釉色瑩澈濃艷,彷彿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紅,光彩奪目。色濃者泛黑,色淺者粉紅,色淡者暗褐。
祭藍釉又被稱作霽青、藍釉等。祭藍是一種高溫釉,即在石灰鹼釉中摻入適量的天然鈷料做著色劑,在窯內1300攝氏度左右與坯胎一起一次性燒製成功的瓷釉。
祭藍釉瓷
祭藍釉始創於元代,一直延燒到今天。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元代祭藍瓷器,以後又發現了不少元代祭藍釉瓷器,如揚州博物館收藏的傳世祭藍釉白龍紋梅瓶,景德鎮出土了大量元代祭藍釉瓷片。明代永宣時期官窯生產了不少祭藍釉瓷器,其釉水質量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被後人稱為「寶石藍」釉。入清以後景德鎮民窯生產祭藍瓷器,其生產數量遠遠大於元明兩代,質量上乘的祭藍釉瓷器當數清三代的,但仍然沒有超過明代永宣時期的官窯祭藍水平。
胭脂紅彩瓷
胭脂紅彩瓷是凈額真著名的彩釉代表之一,色澤光亮、質地極好,筆法獨具特色,在康熙年間被成為「洋彩」
清代康、雍、乾時期是景德鎮御廠彩瓷製作發展的一個歷史高峰,無論是當時的單色釉、混合彩瓷都足以令人嘆為觀止。其中,胭脂紅應算是該時期極具創新意義的代表性彩釉之一。胭脂紅不同於以往御廠制瓷時所用的銅紅和礬紅,它是一種以金著色、帶有紫色調的粉紅色,由於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稱為「金紅」。這種將金熔入釉內來著色的方法並不是景德鎮瓷工發明的,而是1650年荷蘭人卡西亞(Cassias)發明,1680年開始應用於瓷器繪畫,直到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才開始在景德鎮使用,當時稱其為「洋彩」,胭脂紅則被稱為「洋紅」。胭脂紅雖然在康熙中早期就傳入景德鎮御廠,但是由於科技含量較高、造價較昂貴,直到康熙末期也沒有被御廠普及使用。雍正中後期,由於御廠制瓷的發展革新,胭脂紅逐漸推廣使用至眾多彩瓷領域。真正做到對胭脂紅運用自如、廣泛普及則還要屬乾隆時期,胭脂紅在該時期。
TAG:瓷庫 |
※顏色釉瓷器中的綠色釉瓷器
※顏色釉瓷器之藍色釉瓷器
※顏色釉瓷器中的貴族-紅色釉瓷器
※明清單色釉瓷器,一場顏色的「釉惑」!
※在單色釉瓷器中,白釉瓷更有一種神秘的色彩
※那些價值連城的顏色釉瓷器 黃釉
※霽藍釉瓷器——歷史上單色釉瓷器中的上品
※純色之美——造極於清雍正時期的單色釉瓷器
※瓷之色:中國古代顏色釉瓷器
※單色釉瓷器之紫釉:茄皮紫、胭脂紫、玫瑰紫,你見過這樣的紫色瓷器么?
※雍正瓷器之單色釉
※黃釉瓷,顏色釉中的貴族!
※造極於清雍正時期的單色釉瓷器
※瓷器鑒定那些事——色釉瓷器的兩個種類
※單色釉: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能看懂單色釉瓷器一定是高手:雍正單色釉瓷器欣賞
※雍正單色釉瓷器欣賞
※如何辨色釉瓷
※高溫顏色釉瓷器中的仿生釉,你知道幾種?
※品味單色釉的極簡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