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奇恆之府

道醫學堂丨奇恆之府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奇恆之府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

太極招生


玄門正宗,武當太極拳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奇恆之府,包括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等六個臓器組織。它們在形態上多屬中空而與腑相似,在功能上則不是飲食消化排泄的通道,而且又貯藏精氣,與臓的生理功能特點相類似,所以《素問.五臓別論》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奇恆之府中除膽為六腑之一外,其餘的都沒有表裡配合,也沒有五行的配屬,這是不同於五臓六腑的又一特點。脈、髓、骨、膽的生理,前面已論述,本節僅論述腦與女子胞。



1




腦居顱內,由髓彙集而成。 《素問·五藏生成篇》說:「諸髓者,皆屬於腦。」在修身修真學和道醫中,對腦府的生理分析,足以慧觀為前提的一種理論性介紹,是以物元系統和體元系統為主的研究。例如在腦的物元系統中,從眉心入內正中之處是天門,而入內一寸為明堂,再入深一寸為洞房,再入一寸相當於腦組織中央之處為泥丸。泥丸內有九穴,泥丸又稱之為上丹田,方圓一寸二分,虛開一竅,一竅乃藏

神之所。大腦中的物元結構,又名為人體的彌羅天,又名純陽天宮。九竅中間一穴,形如雉子,狀似昆崙山。佛學稱其為須彌山。舌內有金鎖關,與舌相對,又名鵲橋,舌下有四竅,兩竅通心為液,兩竅通腎為氣。鼻下的人中穴,與金鎖關相對,其間有督脈,乃是人之根本。腦中的體元極多,例如泥丸內即含九真,元明真人、泥丸夫人就是其中的代表性體元。而且這些體元大部分都是真正的純陽「性體」,遠非普通神級體元可比。但是,對於常人而言這些性體,全部處於一種被後天智能屏蔽的狀態。所以也將他們統稱之為蘊藏型性體。只有修身修真者,才可能以陽氣上達,沖開其屏蔽竹:,將他們解脫以後,才能發現並且發揮出主持性和命的生理功能。


《靈樞·海論》說:「腦為髓之海。」這不但指出了腦是髓彙集而成,同時還說明了髓與腦的關係。腦的功能,如《素問·脈要精微論》說:「頭者,精明之府。」《靈樞·大惑淪》中將眼的結構名稱及與腦的關係也作了說明,它說:「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門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靈樞·大惑論》還把視覺的病理變

化與腦聯繫起來,它說:「故邪中其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再如《靈樞·海論》說:「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卧。」《靈樞.口問》也說:「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若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這是把視覺、聽覺以及精神狀態的病理變化與腦聯繫起來了。腦、耳、目都在頭部,腦之「不滿」則可導致耳鳴、目眩以及精神萎頓。



心藏神的體元,三個「我」,全都以大腦為他們的「辦公室」,只是後天智識是在皮層,而陽我則在質層,真我處於核心層。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眼、耳、鼻、舌的視、聽、嗅、味、言語應答、肢體活動等,均是腦的淺表層生理功能。質層則具備性慧功能,是生命中央決策控制體的辦公室。他們悄然地在辦公室中,管理著陰我識神所不能管理的非前五根的功能。當能量具備時,直覺與靈感還可以

穿透大腦皮層而透發,明代李時珍明確提出腦與精神活動有關,謂「腦為元神之府」(《本草綱目》辛夷條。清代汪昂在《本草備要》中有「人之記性,皆在腦中」的記載。 後來,王清任在前人認識的基礎上,對腦的功能作了較為詳細的論述,他在《醫林改錯》中說:「靈機記性在腦者,因飲食生氣血,長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為髓,由脊髓上行入腦,名曰腦髓。兩耳通腦,所聽之聲歸腦;兩目系如線長於腦,所見之物歸腦;鼻通於腦,所聞香臭歸於腦;小兒周歲腦漸生,舌能言一二字。」他的這一認識,已把憶、視、聽、嗅、言等後天感官功能皆歸於腦,這種對腦功能在後天系統、前六根的認識,相比較於《黃帝內經》只重視先天論述,是一種從無形有質全面轉向有形有質的理淪奠基。



道醫學和傳統中醫學的藏象學說,將腦的生理和病理統歸於心而分屬於五臓,認為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為「五藏六府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把人的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統歸於心,故曰「心藏神」。同時,又分為六種不同表現的體元,即魂、魄、意、志、神,性。這六種內前五種都屬於神的級別,分別歸屬於五臓,但都是在心神中的陰我識神主導意識與隨意肌系統,陽我丹元統領非隨意肌系統和偶發性、間歇性地主持前六根,而發揮作用,其中的真我本性則處於完全屏蔽的狀態中。如心藏神,主喜;肝藏魂,主怒;脾藏意,主思;肺藏魄,主悲;腎藏志,主恐等。其中特別與心、肝、腎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對於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異常的精神情志病,決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心主神明的病變,而與其它四臓無關;對於腦的病變,也不能簡單地責之於腎,而與其它四臓無關。



2

女子胞



女子胞,又稱胞官,即子宮,位於小腹部,在膀胱之後,呈倒梨形。女子胞是發生月經和孕育胎兒的器官。慧觀下的子宮,其中的體元名為「懷玉」,主持著子宮內精、氣、血的功能。在物元結構中,左右卵巢和子宮體,皆有物元的氣脈通於陰躋上方昔肌內的老、中、小三竅。下丹田有兩竅上通於內腎中,內腎有竅經氣脈通於尾間。臍內則有七竅通於外生殖器中,乃精、炁、神耗損之竅。故臍門內又稱為生門。任脈的終端延至小腹中還有九竅,即身國內的地獄九門。男

女相同。


女子的月經來潮和胎兒的孕育,是一個複雜的生理活動過程。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的生理因素:


1



「天癸」的作用。

生殖器官的發育,全賴於「天癸」。「天癸」是腎中無形有質的精氣充盈到一定程度時的產物,具有促進後天性腺組織發育而至成熟的生理效應。因此,在「天癸」的促發下,女子生殖器官才能發育成熟,月經來潮,為孕育胎兒準備條件。反之,進入老年,由於腎中精氣的衰少,而「天癸」亦隨之而衰少,甚至衰竭,則進入絕經期,「形壞而無子」。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可見「天癸」的至與竭,是月經來潮與否的前提條件;「天癸」的至與竭,能引起沖、任二脈的相應生理效應。 l


2



沖、任二脈的作用。

沖、任二脈,同起於胞中。沖脈與腎經並行,與陽明脈相通,能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有「沖為血海」之稱:任主胞胎,在小腹部與足三陰經相會,能調節全身的陰經,有「陰脈之海」之稱。十二經脈氣血充盈,才能溢入沖、任二脈,經過沖、任二脈的調節,注入胞宮,而發生月經。沖、任二脈的盛衰,受著大癸。的調節。幼年時期,腎中精氣未盛,天癸未至,故任脈未通,沖脈未

盛,沒有月經;人至老年,由於天癸逐漸衰竭,沖、任二脈的氣血也逐漸衰少,而進入絕經期,出現月經紊亂,以至經絕。臨床上,由於某些原因引起沖、任二脈失調時,即可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甚至不孕等症。


3



心、肝、脾三臓的作用。

心主血、肝藏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而統帆,對於全身血液的化生和運行均有調節作用。月經的來潮和周期,以及孕肯胎兒,均離不開氣血的充盈和血液的正常調節。因此,月經的來潮與心、肝、脾三臓的生理功能狀態有關。若肝的藏血、脾的統血功能減退,即可引起月經過多,周期縮短,行經期延長,甚至崩漏等症。若脾的生化氣血功能減弱,則月經的化源不足,可導致月

經量少,周期延長,甚至經閉。若因情志所傷,損傷心神或影響肝的疏泄功能,也都能導致月經失調等病理現象。




綜上所述,月經來潮的生理,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並不是單一的因素,而更多的是與全身的整體情況和精神狀態有關。從臓腑、經絡等生理功能來說,主要的是與心、肝、腎和沖、任二脈的關係最為密切。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玄門正宗,武當太極拳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盤點素食里的「排毒高手」,你知道幾樣?




道長揭秘,原來睡子午覺有這樣好的效果!




它被稱為五穀之王,降三高調脾胃效果極好,是長壽的秘訣!




人民日報:得不到科學實驗證實的都是「糟粕」?那如何解釋幾千年來中醫呵護國人健康?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說黑糖——「女子不可百日無糖」
道醫學堂丨六腑概要
道德是醫學的靈魂!
道醫學堂丨道醫五臓概要(五)
中國五千年文明,沉澱出的十大智慧!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道醫與其他學科的區別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歷史地位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道醫學堂丨黃老學派
道醫學堂丨卷仙學修鍊經典之朔受震符章
道醫學堂丨丹鼎與科學
道醫學堂丨論和諧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基本特點
道醫學堂丨行氣之吐納
道醫學堂丨天心
道醫學堂丨行氣之辟穀
道醫學堂丨華佗與方士醫學
道醫學堂丨 道醫基本流派
道醫學堂丨方士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未來發展
道醫學堂丨卷仙學修鍊經典之御政之首
道醫學堂丨和 喜 怒
道醫學堂丨行氣之存思
道醫學堂丨卷仙學修鍊經典之乾坤二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