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意林體已死|大象公會
意林體統治高考作文的時代走到了盡頭,今後的考生要學習更順應時代精神的寫作方式。
文|文在演
2049 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顯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請展開想像,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這是 2017 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題目之一,另一選項是「說紐帶」,因為「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彙集」,立意與前一個相差不遠。
全國卷的作文題目也表現出類似的特點,河南、湖南、廣東等九個省份的考生面臨的題目是「幫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與專註輝煌成就的北京卷不同,全國卷預留的關鍵詞還包括空氣污染和食品安全,以保證中國的青年學生做好準備,將來出國留學時不致被外國同學問倒。
▍
2017 年高考全國卷 I 作文:老外眼中的中國關鍵詞
西南四省的全國卷 III 同樣緊扣時代步伐,要求考生在恢復高考 40 周年之際作文「我看高考」。
儘管還有一份 12 省通用的全國卷 II 及山東、江蘇、上海等自主命題省市的作文題目沒有流露鮮明的時代氣息,但今年高考命題的變化趨勢已十分明顯:堆砌心靈雞湯的「意林體」作文,已經告別了中國的高考考場。
閱卷人成就了意林體
《意林》雜誌的文體風格,對近年來的中國高考作文影響巨大,《意林》也早已滿足市場需求,進軍高考作文市場。
2010 年,《意林》創辦子刊《意林·作文素材》,2012 年,雜誌更聲稱「意林體」約佔高考作文命題 1/3,2013 年上升為 40%,2014 年達到 60%,2015 年突破 80%,2016 年「高達驚人的近 90%」。
今年,根據意林公眾號的官方說法:他們全部押中了。
然而,真的是「押中題」成就了《意林》嗎?
只要稍微細心考證,就會發現:《意林》所宣傳的押題命中基本站不住腳。他們為了刷新自己的「紀錄」,哪怕高考作文和雜誌已刊發內容有一丁點沾邊,都會被算作一次成功押題。
例如 2016 年全國卷 I 作文題「獎懲之後」,要求考生自行理解一幅漫畫並自選立意寫作,完全是開放性作文,也被《意林》宣傳為自己押題成功的案例,理由是他們曾發過一篇《比分數更重要的事》,內容是說教育孩子不能光看讀書考試。
押題並不靠譜,《意林》為什麼又能成為培養高中生作文風格的頭號讀物?
原因很簡單,對於高考作文而言,出題者的作用僅是為考生划出發揮範圍。而最終決定一篇文章分數的,是匆匆忙忙、趕著完成任務的閱卷人的感受。
高考作文按等級評分,其評分標準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而發展等級包含深刻、豐富、文采和創意四項。根據本世紀初開始實施的新課改理念,深刻、創意的重要性高於豐富和文采。
但真正在閱卷的時候,閱卷人只需不到 5 秒就能判斷一篇作文有沒有「文采」,不到 10 秒亦可識別作文內容是否「豐富」。而「深刻」和「創意」,需要通過精讀與思考才能識別,閱卷人幾乎不可能有這種時間。
對於考生,要討好閱卷人、獲取高分,提升文采當然是最優的選項。而且,樸實、簡潔的文章粗讀之下往往並不出挑,要讓閱卷人一眼便能發現「文采」,必須儘可能追求華麗辭藻,最好做到佶屈聱牙。
看一下《2012 年高考滿分作文精彩片段賞析》,不難理解高考需要的「文采」應該怎樣遣詞造句:
因為有了你,我,他……無數雙手的力量,這個世界才綻放出笑容,如嫣婉菊花。
我願在綿綿的江南梅雨中聆聽那一聲隨風入夜的細響,走在胡琴隱約的里巷,與萍水相逢的你共一路紅色紙傘。我願在獵獵的北風中感受那一縷因花起舞的清香,與身居異鄉的你話一段溫情的家常。
漫漫黃沙,朔風連天,抵著炎熱的炙烤,腳踏發燙的流沙,玄奘背著他的經文,一步步向天竺進發,漫卷黃沙,吹不走他的信念和朝聖的虔誠,即使一路上有很多的誘惑,他的眼神依然篤定,而人生亦是如此。
▍新華書店的滿分作文參考書
在寫高考作文時,我們應當用「嫣婉」形容菊花,用菊花形容笑容;用「因花起舞」修飾清香,再放進「獵獵的北風中」;讓玄奘「抵著炎熱的炙烤,腳踏發燙的流沙」,而且不知道為什麼,已經「背著他的經文」還「一步步向天竺進發」。
一個高中生要隨時寫出這樣的句子,需無視正常人對文字的審美標準,長期做文法特訓。
相比之下,「豐富」雖然只是次優選項,卻只需浸淫「精悍短小,讀來使人有頓悟感」的心靈雞湯,多多搜集典故,並不違逆人性。
而且,如果雞湯儲量夠大,對著某個開放命題將名言典故層疊鋪排,未必不能給人帶來有「文采」的觀感。
新時代的挑戰
然而,考生要拿意林體招呼閱卷人,需要作文命題給予的自由空間。
只有在命題本身限制不多時,考生積累的雞湯才能最大化發揮效能。無論試卷上給的材料是漫畫、新聞還是顧城的詩,考生都不難將它附會到自己較擅長的主題。
但是,考生自由揮灑雞湯的開放時期,只有從 1999 年到 2016 年之間短短的 17 年。除此之外,佔據中國現代教育史主流,是那些限定較死的命題。
中國的語文,是 1904 年《奏定學堂章程》後從儒家經史之學獨立而出的學科。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只能在舊時傳統的基礎上,朝現代化摸索前行。加上辛亥革命後,教育家都務求寫作能「自由表達思想」,高考作文基本被當做了策論在現代思潮中的延伸。
▍《奏定學堂章程》與更早擬定卻未能施行的
《欽定學堂章程》
看一下那個時代的作文題目,就知道我們並無羨慕法國人的必要,民初中國考生寫作的同樣是異常高深的主題,放在今天很可能是國學大師們唬人的專利:
「研究國故」與「保存國粹」是不是同樣的事情?(國立北京大學,1924 年)
對外戰爭與民族解放論 (國立中山大學,1929 年)
我國文學今後應有之趨勢 (國立同濟大學,1934 年)
對考生而言,寫這些題目實際上就是用現代觀點寫作策論。考試時間有限,考生們基本只能交出雜文性質的作品。
而這樣的高考題目,雖然允許「自由表達」,但寫出文章必須切題,沒什麼自選立意的空間。
1949 年後,國人對議論文的熱愛迅速退潮,記敘文取而代之。1951-1961 年的十年間,高考從未出現過議論文,至多允許夾敘夾議。考生只要把新人新事、熟悉的革命幹部、大躍進中激動人心的一幕如實記來,就已經能寫出一篇無比動人的文章了。
▍一張五六十年代的准考證
只有革命遭遇波折時,高考才第一次需要議論文。
1962 年高考,布置給考生的作文題是《說不怕鬼》,之所以考這麼一個題目,是因為毛澤東親自下令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集了一本《不怕鬼的故事》,1961 年出版後,又推薦給參加整風的幹部們閱讀。這裡的「鬼」,暗喻國內外反對革命的敵人,適逢「三年自然災害」,有必要讓青年們堅定信念,強化忠誠。
▍小人書
《不怕鬼的故事》目錄頁
高考作文擺脫純粹的政治色彩,已經是 1980 年,題目是寫一篇「達芬奇畫蛋」故事的讀後感,完全考察寫作功底的題目,基本沒有現實色彩。
此後,議論文恢復了它往昔的地位,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主角:1980-1998 年,高考題目都可算作議論文,哪怕要求給誰寫信,也只是與之探討某個問題。當時社會熱議的話題常被選入高考,如環保、填報志願、社會公德甚至補課收報酬,考生們也多少被允許自由選擇立場。
出這樣的題目,命題人的意思是清晰的,要求考生自由表達思想。但事關前途,考生自然務求表達最安全最穩妥的觀點,往往高度集中於一種見識,避免零分的風險。
從 1999 年醞釀新課程改革開始,一種嶄新的高考作文模式誕生了。追求開放多元的高考出題者發現,什麼都不說才是最好的,只需給一段材料,由學生們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發揮,無論他們的發揮多麼刻意,也再不會千人一面。
▍2017 年 6 月上《意林》節選
意林體統治高考作文的時代由此開始。
今年則形勢不同了:一篇為 2049 年拍照的記敘文,實在是很難拍進玄奘、陶淵明等雞湯名流;國外的名人名言,如果不是來自戴旭老師,大概也不適合讚美共和國百年的輝煌成就。
這樣的作文並不好寫:考生既要有國際視野,又須要有家國情懷;既要懂得對外如何說理,又要懂得如何堅持立場,有此修為的文章怕是不多。學寫這樣的文章,《意林》顯然幫不上忙。
今後的高考考生,或許更應該訂閱《環球時報》,只要閱卷人願意調整審美,接受它獨特的文風。
※我是來自保定的歐洲男爵|大象特供
※怎樣創建你自己的國家|大象公會
※高考作文:意林體已死
※我是來自保定的歐洲男爵
※怎樣創建你自己的國家
TAG:大象公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