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國大夫伍子胥是怎麼死的?

吳國大夫伍子胥是怎麼死的?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春秋時楚國監利縣(現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伍場村附近)人。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有關於伍子胥的電影,影片中有這樣一幕片段:伍子胥跪於吳王夫差面前,告訴他,請大王不要聽信勾踐和范蠡的話,以免誤國,再說他們也並非真正降於大王您,他們想利用西施的美色來迷惑大王,使大王荒於朝政不理政事,之後,他們便會趁機攻打吳國,到那時後果將會很嚴重,請大王三思。可是吳王夫差哪裡聽得進去伍子胥的話,他只顧與西施整日遊玩,貪圖享受,不理朝政。面對伍子胥的忠言進諫,吳王卻不屑一顧。伍子胥多次勸諫吳王都沒有成功,便感嘆說:「吳國,不久將亡也。吳王聽後大怒,賜劍於伍子胥,讓他自裁了斷。伍子胥恨鐵不成鋼,最後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一腔報國熱情,自刎於吳王夫差跟前,看到此刻不禁熱淚盈眶,一個悲劇式的英雄死去,令人感慨萬分!

公元前451年,夫差做了吳國的大王,此時的伍子胥已是三朝元老,居相國位,地位可謂是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極人臣。他以卓越的才幹和直言進諫的忠誠,贏得了吳國人的尊敬,而在他心目中,吳國就是自己的祖國,為了國家,他寧可去死。

吳王夫差得到伍子胥之助,滅越國而以勾踐為奴,意欲稱霸天下。蒸蒸日上的吳國,有一胸懷天下的夫差,有一深謀遠慮的子胥,稱霸之期不會遙遠。但吳王對越國的處置讓子胥如魚梗在喉,這是君臣之間分歧的開始。其一,夫差放臣服的越王勾踐歸國,這在伍子胥看來,無疑是放虎歸山,吳越爭霸數年,如今吳勝越敗,不趁機斬草除根,必留後患。其二,英雄難過美人關,吳王寵信越女西施,子胥認識到這是越國實施的美人計,以後能離間君臣,使吳王大興土木,導致兵乏民困者,西施當是禍首。其三,吳王以越國大夫、號稱天下第一謀士的范蠡為大夫。子胥言:范蠡若真心歸吳,乃吳之大福,否則,滅吳者必范蠡也。

吳越之間的爭鬥,最終歸結於兩個人之間的戰爭:伍子胥和范蠡。讓吳王信任哪一方,決定著吳、越兩國的命運。伍子胥進言痛陳利弊,吳王不聽,伍子胥欲殺勾踐而不得,欲殺西施也不成,他耿直的性格比不上范蠡的隱忍與耐力。當他咄咄逼人地要求夫差絕後患時,范蠡則不露痕迹地運籌帷幄。一個王者,坐得越高,越順利之時,聽到忠言往往覺得刺耳,何況強硬如伍子胥,要殺夫差的信臣愛妃,在夫差眼中這是位高權重的伍子胥對王權的挑釁。至此君臣之間的距離越走越遠。

在伍、范的鬥智中,伍子胥逐漸處於下風,直至他將兒子送去齊國,為吳、齊交好,日後聯手抗越作準備,這已是保護吳國的下下之策。但夫差把這一切誤認為是伍子胥通敵賣國,伍子胥的個人悲劇達到頂峰。他忠於吳王,吳王則賜劍讓他自刎,他要保護吳國,卻眼睜睜看著吳國走向滅亡。

或許自始至終最敬佩伍子胥的,是他的對手范蠡。伯牙遇子期,那是幾世修來的福分,但是兩位能夠互相賞識的英雄卻是各為其主。范蠡要救這位失敗的英雄,堅強如伍子胥,在這一刻流下眼淚,感動於這份知音之情。但是他拒絕了范蠡出手相救的好意,最後自刎於吳王前,囑咐其子在他死後挖出他的雙眼懸於吳門之上,他要看著越過怎樣攻破吳國。

伍子胥至死希望吳王夫差醒悟,可惜沒能如願,最後死不瞑目。

感動於這樣一個故事,歷史的美麗在於那些逝去的人物,那些細微的情節,那些真實的情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令申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唯一被太監活活打死的太子
金庸筆下的楊過史上有無其人?
開國上將楊至成的子女今何在?
袁世凱稱帝時期的驚人開支
明成祖朱棣為何大力抓捕天下尼姑?

TAG:陳令申 |

您可能感興趣

伍子胥為何逃亡吳國?
吳國伍子胥和越國文種真的死於同一把寶劍嗎
都是吳太伯後裔,為什麼虞國是公爵,而吳國只是子爵?
孫權為什麼逼死吳國的大都督?
吳國比蜀國強?憑什麼比蜀國活的久?
魏國、吳國被稱為曹魏、孫吳,蜀國為什麼不叫「劉蜀」呢?
魏國稱曹魏,吳國稱孫吳,蜀國不稱劉蜀而稱蜀漢?這是為什麼?
蜀國有卧龍鳳雛,魏國有郭嘉冢虎,吳國靠什麼來問鼎三國呢?
魏國和吳國常常被冠以曹魏、孫吳,為何蜀國卻從不被叫做劉蜀?
鄧艾滅蜀國時,吳國在做什麼?為何沒有出兵相救?
鄧芝是誰?他出使吳國的目的是什麼?
一路風聲鶴唳,伍子胥終達吳國
蜀國和魏國打仗的時候,吳國都在幹什麼
伍子胥本是楚國名臣,因父親遇害投奔了吳國,最終領吳軍攻破楚國
吳國作為小國,為何能打敗強大的楚國?原因令人欽佩
吳國的賢公子季札,為何要執意讓國?
伍子胥在吳國時專門發現人才的, 孫武就是伍子胥所推薦
鎮魂街:魏國和蜀國的武將多如牛毛,可為何就不見吳國的名將出列呢?
蜀漢被鄧艾滅國,結盟的吳國為何沒救援?
吳國賢公子季札,為何要執意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