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天放:治理雜訊污染必須施以「重拳」

劉天放:治理雜訊污染必須施以「重拳」

說到環境投訴,大家可能覺得與大氣污染相關的肯定最多,可日前環境保護部發布的《2017年中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報告》顯示,2016年相關部門共收到環境投訴119.0萬件,其中雜訊投訴52.2萬件,占環境投訴總量的43.9%。各類環境雜訊投訴中,工業雜訊投訴佔10.3%,建築施工雜訊投訴佔50.1%。在建築施工雜訊投訴中,夜間施工雜訊投訴佔90.5%。(6月10日《人民日報》)

雜訊污染,是一個經常被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在較大城市。雖然去年31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晝間總點次達標率為87.2%;但夜間達標率為59.7%。這充分說明,城市雜訊污染不可小覷,嚴重影響著百姓生活中的休息權利。如果睡眠都成問題,何談高效工作?也許,多數人未必知道雜訊污染給健康帶來的危害有多大。其實,雜訊污染已成為一大公害,它是環境污染的一種。雖然近些年雜訊污染有了一定的關注度,但與其他類污染,如水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相比,受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難怪不少專家呼籲,城市雜訊污染從某種程度上說,已成為改善環境的短板。

以前較少被關注的雜訊污染,如今已成為環保投訴的一大主體,這的確值得反思。與水污染或大氣污染等不同,雜訊污染更加隱蔽,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卻很低,加上取證難,這就是治理雜訊污染難的根本原因。所以,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有報道稱,據群眾反映,有時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雜訊問題,卻有投訴無門之感。投訴無門,即是多頭管理帶來的弊端,這是雜訊污染治理難的最大障礙。

目前雜訊污染包括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交通運輸雜訊、商業雜訊、社會生活雜訊等,而各類雜訊分屬不同部門監管。我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賦予了環保、公安、交通、文化、工商等部門環境雜訊監管職責,出現了交叉管理、執法主體不明確等狀況,遇到問題時,相互推諉扯皮現象嚴重。根據相關法律,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由環保部門主管。就拿建築施工來說,施工單位必須經過環保部門審批並要及時告知附近群眾,才被允許夜間施工,可一旦雜訊超過被允許的範圍,必須由行政執法部門處罰。可見,管理部門如此疊加,加重了監管難度,容易造成誰都管,到最後誰都不管,或者誰都不願意管的後果。

由於雜訊污染涉及多個部門,執法中就存在交叉和脫節現象。相關執法部門往往遭遇舉證難、認定難、執法難等,致使治理雜訊污染顯得力不從心。例如,根據《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規定,若要對商家實行具體的處罰,雜訊分貝值就必須超過標準值,檢測雜訊卻由環保部門管。而在其檢測時,商家往往會把音量調小,造成數據採集不準,處罰遇難。而在白天,測出來的雜訊分貝值,不僅包括商業雜訊,還包括來往車輛等造成的其他生活雜訊。

儘管我國一系列法律中已明確規定了限制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還相應地規定了處罰辦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第58條違反關於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的法律規定,製造雜訊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罰款,可這違法成本太低了,幾百元根本無法起到震懾作用。另外,由於調查取證難、部門交叉管理、處罰主體不明,常常造成執法的缺位和錯位,這就使雜訊污染狀況加劇。

要改變雜訊污染治理難現狀,必須施以重拳,即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明確監管職責,同時還要合理規劃和布局。雜訊污染是一件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必須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解決。各部門應明確自身職責,剔除弊端,加大執法力度,提高執法頻率和效率,使執法真正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還百姓一個安靜的空間。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劉天放

責編:漢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史」不是「歷史學」,背後有無貓膩
鎮村幹部「抱團貪腐」再戳監管「痛點」
殷建光:世界史不是歷史學」呼喚招考改革
沈思緒:組織提醒並非小題大做
冷洋:欲復武漢興 須聽獅子吼

TAG:漢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治理中國嚴重的水污染?
治理白色污染任重道遠
鍾南山:治理室內環境污染比治理空氣污染更重要!
裝修污染監測與治理
關注暗夜星空保護,治理光污染,國家重拳出擊!
AI可以治理環境污染,但無力治理人性之惡
再說一次「土」方法治理不了甲醛污染,科學治理才有用!
環保老教授說:甲醛污染要從「根」治理!
關注暗夜星空保護,治理光污染,國家開始重拳出擊!
呂秀蓮又喊話:台灣空氣污染重,政治污染更重
環境部:已將垃圾焚燒行業整治提到污染防治攻堅戰重要日程中
水泥廠雜訊污染防治
環保部副部長回應「污染天氣捲土重來」:大氣治理還處於負重爬坡階段
劉治彥: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今年京津冀空氣污染治理目標太過寬鬆?生態環境部:誤讀
明生大和尚提案:加強網路信息污染治理
治理裝修中和裝修後的污染
「吃掉」塑料袋的生物,能擔起治理白色污染的重任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代表委員熱議鞏固擴大大氣污染治理成果:不鬆勁,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治理塑料污染有了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