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震撼!這部電影不僅僅拍給朝聖者看

震撼!這部電影不僅僅拍給朝聖者看

作者| 陸支羽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對張楊導演而言,拍《岡仁波齊》就像一場靈魂的洗禮;正如他自己所言,在西藏拍電影是他醞釀已久的人生理想。自《飛越瘋人院》之後,張楊導演如此不動聲色地潛心苦修了四年,他似乎想通過這場任性的「出走」,為自己尋找一個更堅定的答案:電影對他來說,力量的源頭究竟在哪裡?

猶記得《掌紋地·皮繩上的魂》入圍金馬獎的時候,我曾問張楊導演:「很多影迷看了你的《岡仁波齊》和《掌紋地·皮繩上的魂》後,都認為你進入了創作黃金期,你認同嗎?」他回答說,他並不在乎自己是否進入黃金期,但至少拍攝這兩部電影的過程,讓他對電影有了一種重新的認識,對自己也比過去看得更清楚了。

西藏這片凈土,能否真正清洗朝聖者的心靈塵垢?對於常年畏縮城市的我,或許並不確信宗教的精神魔力。但信仰我是懂的,我也曾親眼見過獨屬於藏人的與眾不同的神色,那種即便離藏多年、依然心懷故土的堅定的神色。而我也曾在進藏歸來的張楊導演身上隱隱感受到那種極具力量的神色。

即便有不少人質疑張楊導演是在「消費」藏民文化,但我在看過《岡仁波齊》之後,可以篤定地說,這場關於11個人患難與共的朝聖之路,其實非常忠實而虔誠,即便這一切的初衷是為了拍電影,即便同一個主角的身上背負了太多生死離別的眾多朝聖者的縮影。然而那又如何,電影終究是虛構的藝術,但內心的真實體驗是不會撒謊的。

西藏人講求萬事萬物的寓意,尤其崇敬於讓他們安身立命的山巒河流,這一點從萬瑪才旦、松太加等藏族導演自身的電影作品中便可見一斑。而儘管張楊身為漢族導演,但在那漫漫跋涉的那整整一年間,我相信他也曾有過成為藏人的神秘幻想,或者說,西藏很可能是他靈魂的第二故鄉。

影片《岡仁波齊》的片名直接取自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山名。與岡仁波齊共享聖地之名的,還有梅里雪山、阿尼瑪卿山脈,以及青海玉樹的尕朵覺沃。在梵語中,岡仁波齊又稱吉羅娑山;印度教則視其為濕婆的領地,是世界的中心;而在藏傳佛教信仰者的心目中,它被認為是勝樂金剛的居所,代表著無量的幸福,很多信徒都會在此處轉山,常年不息。

6月20日,《岡仁波齊》上映

這些年,我們已然經歷了太多依靠藏地電影「清洗靈魂」的時刻。在田壯壯導演的《盜馬賊》中感受過命運的蓬勃掙扎,在杜家毅導演的《轉山》中見證過精神的魔力,在萬瑪才旦導演的《靜靜的嘛呢石》中體驗過文明的變遷。而直接記錄或講述沿途朝聖者的電影其實並不多。或許,松太加導演拍於七年前的那部《太陽總在左邊》算是一例,但該片的精神內核並不在此,而且他所呈現的更是一位孤獨的朝聖者。

相比之下,張楊導演的《岡仁波齊》無疑是對前往拉薩的朝聖者群像的一場無比虔誠的致敬。在這支朝聖者隊伍中,除影片的男主角尼瑪扎堆外,還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等不同角色,他們每個人都各自懷揣著不同的希望與夢想,都有著不同的辛酸往事,正如現實生活中無數孤獨朝聖者的一次集結。在很多影迷眼裡,《岡仁波齊》難免詬病之處也正在於此,這樣的集結看起來似乎很不現實。

但我們終究不能否認的是《岡仁波齊》的電影屬性,影片中的這群朝聖者,既是現實中眾多朝聖者命運平行交織的縮影,也可以理解為個體命運在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生境遇的彼此碰撞。正如人所言,在他眼中,《岡仁波齊》更像一部把真實還原到極致的劇情片。

縱觀全片,沉默是大多數。我們聽到的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們念經吧」,簡單、質樸、有力,滿懷著朝聖者的初心。當他們一次次弓下身跪拜、叩首、匍匐前行的時刻,對於銀幕外有信仰的觀眾而言,無疑也是一種時間的修行。尤其對我們這些被快節奏、擁攘的城市生活折磨得遍體鱗傷的人而言,遇見《岡仁波齊》這樣的電影,無疑是遇見了觀影生涯中真正值得思考的時刻。

猶記得影片中有句老者的重要台詞,說「現在犁地的小夥子太心急,氂牛都累壞了」。這讓我想起松太加導演在他的《太陽總在左邊》中的那句「坐車,太快了」,還是走路好。雖然用意略有不同,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實中很多人可能根本無法耐心看完兩個小時時長的《岡仁波齊》,而影片中的人物包括張楊導演本人,是真的整整花費了一年的時間,長途跋涉了20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假如不是有足夠的信仰,我不相信有任何其他導演能做到。

影片結尾處,當朝聖者們終於艱難地抵達岡仁波齊,面對遍布經幡的白雪皚皚的山巒,他們內心的感受註定是難以言說的。即便那樣的景象在我們眼中早已不是前所未見的曠世奇景,朝聖者們的內心或許也並不奢望靠這場旅程能改變多少現實,因為即便獻上生命,宗教也無法造給你神話。

但總會有那樣一些時候,精神力量會真正彰顯出來,並且足以直面命運的困頓與不安。正如朝聖途中經歷的新生或死亡,都至終成為人生獻禮被銘記於心。那些沐浴過雨水、經受過烈日、體驗過風暴的時光,讓我恍然意識到,或許張楊的導演真正想致意的是這群堅定的朝聖者,而並非宗教信仰本身。

不同於《掌紋地·皮繩上的魂》所展示的魔幻式西部往事,影片《岡仁波齊》儘管也有不少自然奇觀呈現,但影片中更多的時刻還是將目光投注於人物,在孤獨的凝視中賦予時間以力量。這場朝聖,無疑也屬於張楊導演的電影朝聖。至少我相信,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這股力量都將支撐著張楊導演拍出更好的作品。

張楊導演

而可能很多人至今難以想像,昔日拍慣了城市生活小品的張楊導演,為何會一下子發生這麼大的風格轉變,為何會選擇去拍《岡仁波齊》這樣高難度的、很可能引起極大爭議的作品。張楊的這場巨大轉變,讓我越來越相信,人生之中恐怕是會有一些關鍵時刻的。

舉幾個迷影的例子。比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當年為何決定放棄紀錄片創作,轉而投入到精雕細琢的故事片領域;比如,伯格曼、貝拉·塔爾、大衛·林奇等大師為何都曾在創作巔峰期尚未透支的狀態下便提出「退役」;再比如,阿巴斯或者伍迪·艾倫,我們總以為會一輩子只拍伊朗或紐約,卻不曾想過他們也會將鏡頭瞄準法國、羅馬、巴塞羅那、日本甚至中國。

而張楊的轉變看似跨度很大,但更像是他重尋自我內心的一場回歸;換句話說,是他精神源泉的一次激髮式的噴涌。這並非「靈感的閃電」,而是心靈的歸宿。

在影片正式上映之前,我們不妨先睹為快,來看一下關於《岡仁波齊》的幕後故事,見證信仰的力量。這部短片除先導預告外,附帶了《岡仁波齊》幕後花絮,帶我們見證這場2500公里長的朝聖之旅……

作者| 陸支羽;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波蘭影史最偉大劇集,修復版必看
迷影徵稿!全民「讀」電影計劃
思春少女眼中的男神,非他莫屬
送書!別來無恙,香港電影!陳可辛、關錦鵬推薦
腦洞藝術家!柴覓10年影像作品展

TAG:看電影看到死 |

您可能感興趣

看足球,更要看電影,這五部影片你不容錯過
國產電影太好看,蔣欣一張電影票包場還看睡著?這說法讓人看不懂
這幾部火過的電影,如果給你電影票讓你再去看一次,你選擇哪一部
沒有電影可看?這幾部電影可以讓你看一個冬天
回顧電影,這三部電影,你有看過嗎?
看完這部電影,我就不自卑了
這十五部電影都沒看過?太可惜了!
這部電影,我絕對不只是沖著迪麗熱巴去看的!
就算有影帝梁朝偉也救不了這部電影,因為女主是她
李易峰:誰還敢說我是面癱?這部電影光看預告片就讓人受不了了!
穎寶拍了這麼多電影,這部絕對是你沒看過的
爆笑電影,你看過哪部
你不再是聽了一首歌就哭的女孩,但看了這部電影也許你會飽含熱淚!
《殭屍》這部電影看起來是不是一點也不恐怖?
不錯的的幾部國產電影,你都去影院看過了么?
你最不想看的電影是哪一部?
初入職場必看的十部電影,這些電影能夠影響你一生,不要錯過嘍!
這麼好的電影,你不看一下嘛
這幾部熱映電影你看了嗎?
趙麗穎拍電影票房屢屢不佳,這部影片說明她不是票房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