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內科教授李忠業:升補宗氣為心衰治療大法

中醫內科教授李忠業:升補宗氣為心衰治療大法


喜歡中醫的朋友,可以右上角點一下關注。

心衰病形成過程中不論其原發病如何,均存在宗氣功能失調,氣不行血,「血不利則為水」的問題,補益與升提宗氣應成為治療心衰病的主要思路之一。

宗氣與心肺功能

中醫內科教授李忠業:升補宗氣為心衰治療大法

宗氣是臟腑功能活動形成的後天之氣,由水谷精微和自然界清氣綜合而成,宗氣既成則「積於胸中」,是謂大氣,經心肺的作用,「別出」營衛兩氣後,剩留部分(營衛之餘),搏於胸中,同時通過胃之大絡,出於左乳下(心),化生為心肺陽氣而推動心肺功能。後世醫家對宗氣生理功能的認識以張錫純所論最為獨到,發揮極致,張氏認為宗氣即胸中大氣:「《內經》之所謂宗氣,亦即胸中大氣」,「虛里之絡,即胃輸水谷之氣於胸中,以養大氣之道路。」對於宗氣的形成與作用,張錫純認為:「是大氣者,原以元氣為根本,以水谷之氣為養料,以胸中之地為宅窟者也。夫均是氣也,至胸中之氣獨名為大氣者,誠以能撐持全身,為諸氣之綱領,包舉肺外,司呼吸之樞機,故鄭而重之曰大氣。」強調宗氣的來源根本在腎,部位在胸中心肺。

宗氣作為上焦胸中之大氣,其功用專在心肺,主要生理功能有二:一為出於喉嚨而司呼吸,二為貫注心脈而行氣血。左乳下搏動可以判定宗氣的強弱,這在臨床上有非常實用的意義。

心肺同居中上焦陽地,在機能上相互依存。心與肺,一陰一陽,通過「心主血脈」與「肺主治節」功能,人身之氣血能協調有序的運行,使人體心神得養、津氣敷布、升降有序、百脈調暢、臟腑和順,保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的功能,實際上在此過程中宗氣起到了主導的作用。如因種種原因出現宗氣的形成受阻,或出現宗氣下陷類的功能差異,則必然導致心肺功能的虧損或障礙,特別是心功能受損而導致心主血脈之功能受阻,成為心衰病。

宗氣功能失調為心衰病之根本

宗氣之功能失調狀態應包括宗氣不足與宗氣下陷。宗氣不足者不能正常地司呼吸行血脈,從而表現為心肺氣虛之狀。宗氣下陷是宗氣不足的進一步發展,其成因如張錫純所說:「大氣下陷之證,不必皆內傷也,外感證亦有之。」內傷因素見於稟賦虛弱、久病、久瀉、誤治、勞倦和用力過度等,外感因素見於外感病後。這些種種因素導致宗氣虛極自陷,不能堅守其位(上焦)而下陷於中下焦。

宗氣不足證多見於慢性心肺疾病的代償期或輕度失代償階段,而宗氣下陷證主要見於各類心肺疾患引起的心肺功能低下及心功能衰竭狀態。

中醫內科教授李忠業:升補宗氣為心衰治療大法

心力衰竭的基本證候表現為心氣虛、心陽虛、血瘀、飲停,亦可見此四類證候輕重不同的組合,其演變過程大致為:始發為心氣虛,可伴有飲停或血瘀,逐步發展為心氣虛加重,輕度心陽虛,伴有血瘀或停飲;心氣(陽)虛進一步加重,心血瘀滯,津液不化,則出現明顯的停飲。血瘀、水飲均為耗氣傷陽之物,反過來又導致心陽虛(心氣虛)加重。其決定的因素或中心環節是心肺之氣,

即宗氣作用不能正常發揮。由於心主血脈而百脈朝會於肺,故心氣虛衰可引起肺虛而不能主氣:一不能助心行血,輸布精微;二不能出濁入清,協調呼吸;三不能主持治節,通調水道。

血瘀與飲停是心衰病病理過程中的兩大重要病理環節,其形成可由於宗氣虧乏所致,既成之後又進一步加重心衰的病理變化。血之於水,在病理上往往互為因果,如《金匱要略》提出的「血不利則為水」、《血證論》「水病累血,血病累氣」的觀點,都表明宗氣虧乏而氣不化津,水液內停,水停可使血瘀加重,而血瘀又使經脈不通,氣機不暢,導致心氣愈虛,形成惡性循環。從現代醫學對心衰的認識可知,心力衰竭是由於心排出量不足不能為人體諸臟器與組織提供有效灌注

而形成的綜合征,當重要臟器與組織缺血之後由於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功能的被激活,將進一步加重心衰的病理過程,在此亦有相似之處。

升補宗氣為心衰病正治之法

從《內經》開始的歷代典籍中雖然討論宗氣司呼吸行血脈的功能,甚至對有關與心衰病相關的證候都有一定的描述,但是沒有直接針對心衰病的辨證或辨病論治,相關性較強的治法和方葯散見於相關病證的論述之中,如《內經》的「開鬼門,潔凈腑,去菀陳莝」和《金匱要略》所云「腰以下腫,當利小便」可作為治療心力衰竭的治標之法,即活血、利水。至於治本之法,雖無直接的論述,但《傷寒論》、《金匱要略》有關太陽病、少陰病以及關於水氣、痰飲病的有關條文都論述了益氣、溫陽為治本之法。後世諸家在《內經》、《傷寒雜病論》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揮,積累了大量治療心衰相關病證的方葯,特別是《傷寒雜病論》中所載的許多方葯至今仍被廣泛應用於心衰病的治療,如桂枝湯、桂枝甘草湯、真武湯、麻黃附子細辛湯、苓桂術甘湯、五苓散、葶藶大棗瀉肺湯等。

心衰病的治法頗豐,方葯繁多,但歸根結底,都要歸之於益氣溫陽與利水祛瘀,根據對宗氣功能與心衰病關係的認識,升補宗氣應是心衰病正治法之一,特別是對宗氣下陷的調治應成為心衰病治療的重點。

中醫內科教授李忠業:升補宗氣為心衰治療大法

凡能益氣溫陽、恢復宗氣功能者皆可作為升提宗氣而救治心衰之措施,臨床所常用的方葯如桂枝甘草湯、四逆湯、真武湯,都能益氣溫陽,助心陽以復胸中之大氣;五苓散、苓桂術甘湯溫陽利水而恢復上焦胸廓之陽氣功能,行氣活血,促進水飲得去而瘀血得散。關鍵是遵從法度,治病求本,從心衰病發病的最本質處找出中醫藥治療的切入點,進而達到提高中醫藥治療心衰病療效的目的。

李忠業,1956年6月生,中醫內科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廣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中醫內科教研室主任、幹部保健科主任,兼任廣西中醫藥學會心腦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82年12月於畢業青海醫學院中醫系。1988年獲山東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2003年獲廣西名中醫稱號。邵念芳教授、李錫光教授為研修學習指導老師。

從事中醫藥臨床與教學、科研工作20多年,潛心於運用中醫藥方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高血壓病、慢性心衰、心律失常、高脂血症、以及急慢性咳喘、高粘滯血症、神經衰弱等疑難雜症。

主張研讀經典,勤求古訓,面向未來,中西兼修,努力提高臨床療效,發揚光大中醫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民間流傳的8個日常疾病小偏方,非常好用!
明代嘉靖年間名醫孫一奎和他的命門學說
路志正: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治療痹證強健脾胃是關鍵
中醫兩大經典古籍:《內經》乾坤大,《傷寒》六經小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拳內功小知識:元氣、宗氣、營氣、衛氣
抗美援朝戰場連創三個第一,他讓美軍老祖宗氣得「在墳墓里打滾」
脾肺兩臟:形成宗氣,調節水液
雷恪生書法:有時候是正宗氣象,有時候卻是俗質筆墨
世間本無長壽,只是宗氣不息!宗氣對人意味著什麼?
人間本無長壽,只是宗氣不息!宗氣對人意味著什麼?
《澶淵之盟》是屈辱象徵?不在條約本身,而在真宗氣死人
一團宗氣定生死!此穴為宗氣「解封」,不得不用
華山劍宗氣宗之爭,只是因為練武觀念不一樣?沒有那麼簡單
總感覺心悸氣短又乏力,累的話都不想說?可能是要補宗氣了!
人之將死,胸口一處會「跳」個不停!中醫叫它「宗氣外泄」
平時工作說話多,多吃些松子補宗氣
能把宋仁宗氣得紅了耳朵流了眼淚,這個御史為啥比包拯膽子還大?
人的「宗氣」就從這裡「泄」出去!看好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