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基:甘肅民勤習俗之求子
民勤人求子心切,結婚時新房裡的紅棗、花生、桂子就顯示著早生貴子的美好願望,這就是求子。若婚後一兩年不生孩子,就要開始另外求子了。
求送生娘娘——在洞房的桌上擺的送生奶奶或觀音奶奶未現靈,就到廟裡再求。民勤人求子女,大都在正月十五、正月十六、三月二十、四月八。屆時群眾紛紛趕會,與男居士、女信士一道,燒香磕頭。求兒要女的磕頭叩拜後,到子孫宮,選准一個泥娃娃,拔下自己的幾根頭髮,拴在孩子的脖子上,這叫「拴娃娃」。求兒要女者拴好娃娃後,跪拜默祝,來年若生子女,定給娘娘穿袍敬供。民間俗話說:「求兒要女敬娘娘」。這個「娘娘」據說是三霄娘娘。四月八參加廟會舊時謂之「赴男會」。據說舊時民勤槍桿嶺之會叫「男會」,為什麼叫「男會」?大概是求子常能如願的緣故。槍桿嶺上宮殿中塑有一個男童像,求子者匍匐上前,摘取男童臍下的食物並吃掉,據說這樣可以得男孩,所以人們爭先恐後搶著吃。而山長唯利是圖,旋摘旋塑,每一個食物能換幾文錢,不給錢的就不給食物。
偷包包子——喪事「迎齋」那一天,家人、親朋好友,都帶著包包子去祭奠死者,包包子很多,不是隨便偷一個就行,而是專偷靈桌上的包包子,俗稱「頭底下的包包子」,求子的媳婦湊到跟前,偷上一兩個,揣在懷裡或拿在手上繞靈柩走一圈,然後出來。即使有人看見也裝著未看見,更不會將她當成「賊」,主人也樂意先人的英靈能助人成事,這就是民勤人常說的「偷包包子」。
偷紙活瓜蛋子——民勤喪事靈堂前面會裝飾幡,幡上有很多「紙活瓜蛋子」。瓜,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吉祥物。「瓜」字是個象形字,由於瓜的形狀難以辨認,古人造字時,就連帶把瓜蔓、瓜須也畫了出來,從秦篆「瓜」的書寫,仍然可以看出瓜的形狀:上面、兩邊是瓜蔓、瓜須,中間部分是果實,看上去真是人們所唱:「瓜兒連著藤,藤兒牽著瓜。」《詩經》中早就有「綿綿瓜瓞」的句子,古語「大者曰瓜,小者曰瓞」。大小瓜累累結在長長的藤蔓上,象徵子孫繁衍,相繼不絕,因此,後人常用作賀婚、賀人子孫不斷。很明顯,民勤求子者偷「紙活瓜蛋子」,也就是偷子了。
栽鞦韆——求子者從外面化(向各家要)來芨芨若干,利用午休或晚間將它錘綿,搓擰成杴把粗的長草繩。栽鞦韆一般在過大年的前幾天,選好場地,以碎麥草、牲口糞按尺寸,雙雙堆成四堆,燃起火,煨開凍土,挖好坑子。將四根秋柱子兩根為一對,交叉栽入深坑、夯實;上樑拴好秋繩。這叫「栽秋」。栽好以後還要貼上對聯。貼對聯時要焚香放炮,儀式隆重。舉行如此儀式後,才能上去玩耍。這種盪鞦韆的玩耍,在民勤叫「打秋」。這個「秋」也叫「求子秋」,求子者要磕頭祈禱,甚至上香「獻盤」,然後求子夫婦兩人首先登上秋繩打秋,這之後,其他人都可以玩,歡聲笑語招來遠近人家的男男女女前來玩耍。
搶座位——搶誰的座位?搶坐親車新媳婦的座位。新婚、新車、新媳婦都是嶄新的,搶著坐一坐新媳婦的座位,不孕者也沾沾喜氣,以後就會「有喜」。娶媳婦的人家對別人搶座位大多是忌諱的,以為不孕者會搶了新媳婦的彩頭,不讓搶。娶親的人家會在新媳婦下車後立即取下座位上的毛毯。
作者:姜清基,男,教師,業餘從事文學創作和歷史文化研究,出版專著《河西曆代人口研究》。
TAG:民勤生活館 |
※民俗文化:清明祭祀的基本流程、習俗、忌諱…
※清明養生方與清明習俗
※傳統節日:清明養生方與清明習俗
※鄧玉虎 黃梅立春習俗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
※祝俊生:巢湖清明習俗吃艾草,食青團
※清明祭祀舊習俗改革
※清明習俗二三事
※清明節習俗:舒暢心情,鍛煉身體!
※清宮裡的春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與傳說
※荊州春節的習俗
※滿族清明節插佛托習俗
※從古詩里看清明節習俗
※鄉土習俗軼事之二:婚嫁
※羅漢圖中的祝壽習俗
※清明習俗,趙氏宗親知多少?
※滿蒙在清明節等方面不同的民俗習俗
※清明時節話習俗
※李亮德:【小滿的風水習俗與養生改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