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上奏廢除宦官監軍,宰相忙阻止:我有一招讓太監自己再不敢去
呂夷簡,字坦夫,北宋著名政治家,在宋仁宗朝三次拜相,執政時間長達十三年,是宋朝立國以來任相時間僅次於趙普的宰相,對北宋政局影響深遠。對呂夷簡的評價,向來褒貶不一,歐陽修就曾上書彈劾呂夷簡獨攬大權,任用私人,導致朝政敗壞,「夷簡謀身忘公,養成天下今日之患。」尤其是呂夷簡與范仲淹之間的矛盾,更使他背上了奸臣的名聲。
其實,「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是個忠臣,並不表明呂夷簡就完全是個奸臣,作為朝廷重臣,他們只是政見不同,尤其是在遷都和宋仁宗廢后一事上有分歧,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呂夷簡推薦的皇后更為英明。至於呂夷簡曾經給范仲淹穿小鞋,確實不夠大度,但也是當時朝臣的一貫做法,並且呂夷簡對范仲淹並沒有「必置之死地而後快」,而是以國事為重,擇機再次推薦,發揮他們的才能。
1040年,西夏攻宋,西北前線形勢吃緊,范仲淹調至抗擊西夏前線,官復原職,知永興軍。呂夷簡也再次拜相,他主動對宋仁宗說:「范仲淹乃當世賢臣,怎麼能只是官復原職呢?」於是任命范仲淹為龍圖閣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范仲淹對呂夷簡感謝道:「先前因為公事觸犯相公,沒想到相公竟然這樣獎掖我。」呂夷簡說:「我怎麼敢再對過去的事念念不忘呢!」
後來范仲淹與元昊通信, 被人告到宋仁宗哪裡,朝廷里的一幫書獃子竟要以通敵罪將范仲淹處死,呂夷簡挺身而出說:「大將在外,有些事不能全由朝廷控制。兩國交兵,使者、書信往來也是正常的事情,不能因此加罪范仲淹。」宋仁宗深感有理,於是怒氣漸消,只是將范仲淹官降一級。
當然,作為一名資深的政治家,呂夷簡的政治手段非常老辣。比如在這次宋夏戰爭期間,有一件事就充分顯示了他的政治才能。當時,北宋朝廷為了防止武將專權,不僅重用文官,而且廣用宦官,每次軍隊出征,都要派出太監監軍。官員在外打仗,要按照皇上給的陣圖排兵布陣,還要受到宦官的監督掣肘在,這作戰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次宋夏戰爭,宋軍依舊大敗,朝野輿論認為失敗的原因是朝廷派宦官做監軍,請求將監軍全部撤掉。宋仁宗於是徵求呂夷簡的意見。
呂夷簡對宦官監軍的弊端當然是一清二楚,但要是直接建議不要宦官監軍,豈不是要得罪這些公公?那今後自己在朝中的日子可就難過了,那怎麼辦呢?呂夷簡早就有所準備,他先說到:「不必撤掉,只要選擇為人忠厚謹慎的宦官去擔任監軍就可以了。」宋仁宗於是就對呂夷簡說:「那你就去辦理此事吧」。呂夷簡馬上說到:「哎呀皇上,我是一名待罪的宰相,從不曾和宮中的宦官交往,怎能知道他們是否賢良呢?」這句話至關重要,呂夷簡一下就擺脫了交結內臣的嫌疑,隨後他又說到:「希望皇上命宮內的太監們自己推舉,為了能職得其人,應當規定:如果他們所薦舉的監軍不勝其職,推薦者與其同罪。」
宋仁宗劇照
宋仁宗感覺此議甚好,採納了他的意見。結果這些太監們可害怕了,宋軍與敵軍作戰經常失利,誰能保證自己舉薦的監軍能不犯過錯呢?到時真追究起責任來,連自己也要倒霉。第二天,這些宮內的太監們紛紛跑到仁宗面前。請求撤掉所有監軍的宦官。就這樣,軍中的宦官監軍被全部裁撤,問題輕鬆解決,朝中士大夫無不稱讚呂夷簡的謀略。《宋史》稱他:「於天下事屈伸舒捲、動有操術。」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作為封建社會的宰相,呂夷簡自然有他的局限性,但他對國家是忠誠的,慶曆三年(1043),呂夷簡因病辭相,推薦范仲淹、韓琦、文彥博等入朝輔政,顯示了寬闊的胸懷,著名的慶曆新政也就此拉開序幕。呂夷簡病逝時,范仲淹撰文說:「得公遺書,適在邊土,就哭不逮,追想無窮,心存目斷,千里悲風。」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皇帝:在我治理下天下繁華!宰相:城外就有人餓死!皇帝先怒後喜
※宋太宗:知我不同意,為何還三次薦此人?宰相:絕不討好您而誤國
※窮小子中狀元親鄰來賀喜,狀元說:請看件東西!眾人滿面羞紅
※官員驚慌報告:官印被偷了!宰相:別聲張,定會自己回來!果真
TAG:歷史磨坊 |
※此人:大王,我是新手,不能服眾,派個監軍來吧 結果監軍一到,他:砍了
※他們憑什麼全殲蒙古騎兵?打開古墓後,專家傻眼了:原來還是一支「太監軍」!
※一宦官怎能滅掉大唐「帝國雙壁」?只因此為禍唐宋的監軍制度
※此太監一言坑殺了兩位名將,是唐第一位監軍宦官,後被斬首示眾
※這個宋朝的太監軍功傍身,有權有勢,還是宋朝少有的異姓王
※害死楊業是監軍王侁而不是潘美,潘美背了黑鍋嗎?
※三個問題,玩轉監軍府
※監軍討伐、追捕盜賊屢次失利
※漫畫推薦:《童子監軍》
※1978年世界盃冠軍教頭 八旬梅諾蒂成阿根廷隊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