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的煙火與歐洲的瓷器
拿破崙像,賽夫爾瓷廠,1811年
大概有一千年時間,中國瓷器是全世界的奢侈品。歐洲人來中國採購瓷器時,總想刺探點技術,中國人當然嚴防死守,只賣東西,不傳手藝。過去景德鎮有個傳統,外商只許進商鋪,若敢進瓷器作坊,立刻打出去。
漏洞出在1699年,一個叫D Entrecolles的法國傳教士到了景德鎮,漢名殷弘緒,也算名人了,我用的輸入法里居然有這個詞條。他在中國活動了四十三年,其中有七年居住在景德鎮。
為什麼能在景德鎮傳教七年,至今是一個謎。有一種很常見的說法:殷弘緒通過郎廷極送給康熙葡萄酒,皇上飲後龍顏大悅,特批殷在景德鎮傳教。這太荒唐了,首先,郎廷極是江西巡撫兼御窯廠督陶官,殷弘緒能巴結上郎廷極,說明他已經身在景德鎮了,幹嘛還要求康熙批准?最可笑的是葡萄酒,歐洲人擄掠黑奴時,倒是經常拿酒賄賂非洲的酋長,這種欺騙部落人的伎倆,怎麼可能在天朝皇帝身上見效?那麼殷弘緒為什麼能留在景德鎮,答案是不知道——但也不能亂說。
法國塞夫爾瓷廠的硬質瓷盤,1773年
不論是否主觀故意,殷弘緒在中國的行為更像一個技術間諜。除了瓷器,他還竊取了中國的水銀提煉技術、人造珍珠技術、牛痘技術、養蠶技術。說到蠶,在南北朝時就泄密了,一個和番的公主把蠶種藏到帽子里,帶到了中亞瞿薩旦國,玄奘路過此地時,看到茂密的桑林,還特地記到《大唐西域記》里。瞿薩旦國也對技術嚴防死守,後來一個僧人把蠶種藏到手杖里,帶到了東羅馬帝國。還有另一個段子,羅馬皇帝派間諜到中國偷來了蠶種和桑種,回去後把蠶卵播種在土裡,拿桑種去孵化……西方雖然很早就學會了養蠶,但絲織技術一直就不行,上等絲綢還得從中國買,所以乾隆曾幾次下令禁止上等絲綢出口。
1712年出版的《中國陶瓷見聞錄》
殷弘緒在景德鎮收了些瓷工信徒,然後從他們口中套取技術,寫了兩封底長信,詳細記錄了景德鎮陶瓷生產的每一道工序,連同收集到的高嶺土和瓷石樣品,寄回法國。這兩封信在1712年首次出版,題為《中國陶瓷見聞錄》。殷弘緒信里的一段文字可見其居心:我逗留在景德鎮時,經常和皈依天主的信徒接觸,這些人許多是瓷器工匠,他們激起了我對瓷器工藝的興趣。中國瓷器昂貴精美,被販賣到全世界。好奇心驅使我儘可能地記錄下全部生產流程,也許能在歐洲派上用場。
法國瓷器廠
果然派上用場了,殷弘緒的信促使法王路易十五在1735年興建了塞夫爾瓷廠(Sèvres),起初生產玻璃和軟質瓷,在1770年燒造成功硬質瓷。硬質瓷是歐洲人發明的概念,特指中國以高嶺土和瓷石製作的高溫瓷器,相對於歐洲生產的低溫軟質瓷。軟質瓷不耐磨,更像白玻璃,在骨瓷出現以前,歐洲人視為對中國瓷器的低端仿品。
中國瓷太貴,歐洲人老早就想自己做了。第一批模仿中國青花瓷的荷蘭的德爾夫特瓷(Delftware),其實是一種錫釉陶器,隨後佛羅倫薩的梅第奇瓷廠(Medici porcelain)燒成了軟質瓷。塞夫爾瓷廠燒成的硬制瓷,用了前兩種陶瓷的技術,還有殷弘緒記載的技術。
德國梅森瓷廠的膽式瓶,1730年
在法國的塞夫爾瓷成功之前,德國(當時還是許多小國)有另一段故事。有一個叫伯特格爾(Johann Friedrich B?ttger)的煉金學徒,他師父宣布已經掌握了把金屬煉成黃金的技術,然後就死了。倒霉催的,普魯士國王奧古斯丁二世只好把徒弟抓起來,逼他煉金。伯特格爾當然不會了,逃跑了又被逮回來,國王說你煉出中國瓷也行——當時中國瓷器在歐洲號稱白色黃金。也是有國王相助,伯特格爾調集來全德國的泥土樣品,經歷了種種艱辛,據說還用上了凹透鏡升溫,終於燒成了硬制瓷。奧古斯丁二世隨後用這一技術建起了梅森(Meissen)瓷廠,現在還保持著極高的水準,生產歐洲第一流的瓷器。
英國產紫砂壺 十八世紀
在伯特格爾找到瓷土前,先發現了紫砂土,並且成功仿造出宜興紫砂壺。有意思的一點,荷蘭和英國的幾個瓷廠在做成硬質瓷以前,都做過紫砂壺練手,稱其為紅陶。可惜歐洲人對這種暗淡無光的茶壺實在接受無能,只生產了幾十產時間。
奧古斯丁二世害怕伯特格爾泄露技術,將其軟禁至死。沒成想三個梅森瓷廠的工人在1716年叛逃到維也納,在奧地利女王的資助下建起了奧格騰瓷廠。而後伯特格爾的技術就徘徊在歐洲上空,從哥本哈根到聖彼得堡,瓷器廠此起彼伏。
伯特格爾燒成硬質瓷是在1710年,殷弘緒的第一封信是1712年寄到歐洲的。很明顯,沒有中國人的技術,歐洲人自己也能研究出硬質瓷。但殷弘緒的筆記的確加速了歐洲瓷器的成熟,許多瓷廠詳細掌握了中國技術,英國的韋奇伍德瓷廠甚至將筆記編寫成工作手冊。
如同歐洲法律分為大陸法系和海洋法系一樣,那裡的瓷器也可以分為法德代表的大陸瓷系,還有英國的海洋瓷系。兩個體系有共同的源頭,中國瓷器;其次是互相不服,英國人就認為他生產硬質瓷的歷史比梅森瓷還早;最後要各自發展,比如英國人發明了骨瓷。
骨瓷英文名是Bone china。china在英語里可以統稱硬質和軟質瓷,更多時特指骨瓷,有點無辜,China和骨瓷沒啥關係,類似的誤解還有漆器,明明是中國發明的,卻被英國人稱為japan。
十八世紀英國瓷業正紅火,有一個叫Tomas Fyre的人,在倫敦南部開了個瓷器廠,旁邊是一家屠宰場。1748年的某天,他喝多了,把鄰居的牛骨粉送窯里燒了,做出來一種很通透的東西,人們才知道骨粉可以燒瓷器。後來斯波德瓷廠(Spode)改進生產工藝,改在1796年開始銷售骨瓷,從此歐洲終於有了一種能和中國抗衡的瓷器。
骨瓷罐,斯波德瓷廠,1802年
看一下硬質瓷和骨瓷的區別。硬質瓷的主要原料是高嶺土和瓷石。骨瓷除了這些,還要加30-50%的牛羊骨粉。硬質瓷的主要化學成份是氧化鋁和氧化硅,骨瓷還多了一種來自骨粉的磷酸鈣,可以增加瓷器的透光度。
同硬質瓷相比,骨瓷的優點在於透光度好,看上去晶瑩剔透,可以做得很薄,手感和視覺效果更佳。但骨瓷的弱點也很明顯,它的可塑性差,沒法手工拉坯,只能用模具旋制或注漿等工法生產。而且骨瓷是低溫瓷,燒成溫度是1200度左右。這個溫度許多金屬色劑不發色,比如青花的鈷和釉里紅的銅,所以骨瓷多為釉上彩。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製造出骨瓷,打破由英國人了二百年的壟斷地位。中國唐山在70年代未仿製成功,據說第一窯骨瓷是綠色的,現在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骨瓷生產地。
約西亞.韋奇伍德
英國還出了個大神級人物,約西亞.韋奇伍德(Josiah Wedgwood),地質學家,著名的廢奴主義者,達爾文的外公,也是達爾文夫人的外公。他在1759年創立了韋奇伍德瓷廠,立刻吸引大量貴族粉絲,他生產的一種奶油色的瓷器,被稱為「女王瓷」。
如果堅持走上層路線,韋奇伍德會和梅森、塞夫爾一樣,成為官窯性質的奢瓷品。但韋奇伍德還不滿足,目光放到剛剛興起的中產階級。他用了郵件直銷、上門推銷、產品目錄、開架銷售、免費退換、英蘇威包郵、買一送一等促銷手段,不知道這些是不是他發明的,反正互聯網的之前的商業手法,差不多都上了。
碧玉細炻器瓶
韋奇伍德小時得過天花,腿部無力,不能從事生產,所以把精力放在發明上,比如碧玉細炻器(Jasperware)。炻器是介於陶和瓷之間的物質,碧玉細炻器胎體多為淺藍色,也有黑色和粉色,外壁無釉,精美的白色浮雕。早期內容主要為希臘神話,後來開始追熱點,比如英國王室結婚、美國總統就職,都會出紀念款,在西方有大批愛好者。
韋奇伍德的另一大發明是可以測量窯溫的溫度計。過去判窯溫很難,主要看火焰顏色,還有勾火照、吐口水什麼的,一半靠經驗,一半靠運氣,溫度計的出現極大的減少了燒窯的不確定性。同時代還出現了另外兩個重要技術: 1750年,英國雕刻師約翰.布魯克(John Brooks)發明了瓷器的轉移印花技術,就是釉上貼花,瓷器得以擺脫對畫師的依賴。還有蒸汽機,這個不用介紹了,瓦特和韋奇伍德很熟,還有達爾文的爺爺,共同組織了一個叫「月光會」的俱樂部。
有了這些技術,瓷器的工業化生產水到渠成。韋奇伍德又是先行者,他在斯托克建立了歐洲第一條機器化瓷器生產線,然後不停地複製,瓷器成本也不停地降。到十八世紀末,在英國花一個先令就可以買一件精美的大瓷盤,瓷器作為奢侈品的時代結束了。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點擊展開全文
※物候志 榴花開欲燃
※「神奇女俠」蓋爾·加朵,女神+女漢子
※接吻時請更用心一些
※愛樂 500字聽古典
※賈樟柯提問於佩爾
TAG:三聯生活周刊 |
※被稱為中國瓷器之都的景德鎮
※景德鎮瓷器里的藝術與生活
※景德鎮瓷瓶攝影賞析,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
※景德鎮最牛的4種瓷器
※景德鎮尋瓷:手工體系里的瓷器史
※清代景德鎮釉上彩瓷器中的黑彩與墨彩的區別
※喜好中國瓷器的朝聖之地——大英博物館的汝窯器
※瑞典貴族與中國陶瓷的故事;瓷器進入歐洲普通家庭
※中國瓷器藝術的起源——景德陶瓷
※景德鎮瓷器的一枝獨秀!廣東省博物館藏曆代陶瓷展覽(三):元明
※傳世景德鎮窯五彩與鬥彩瓷器鑒定
※中國傳統手工工藝三絕,北京景泰藍,江西景德鎮瓷器,還有誰?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館藏瓷器欣賞
※同治、光緒、宣德紅釉瓷器
※鈞窯瓷器的特徵和元鈞瓷的區別
※景德鎮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的時代特徵
※民國景德鎮瓷器上的款識
※瓷器微觀鑒賞:汝窯瓷器的返鉛現象與紫暈光
※景德鎮瓷器繪畫的五種表現手法
※瓷器的頂峰:乾隆朝工藝爐火純青的窯變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