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北京三影堂,見證中國攝影十年發展

北京三影堂,見證中國攝影十年發展

國內最具知名度的攝影文化機構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在今年六月份將迎來十周年的慶典。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十年里,三影堂和中國的攝影圈都有哪些故事發生。愛玩攝影的你也可以在留言里分享一下你的十年攝影故事。

2007年,編少揣著滿腹理想開始了大京城的闖蕩,作為頗有點小自負的攝影發燒友,當時的行李裡邊有一台尼康D80數碼相機。為了買它,編兒咬牙賣了一台尼康膠片機,雖然朋友苦勸膠片機以後要留好,保值!但我還是隱約覺得數碼以後可能會是個趨勢。

2007年,除去一台被玩的爛熟的D80,編少兜里還有一台諾基亞N95拍照手機,像素只有500萬,但是沒所謂了,手機嘛,打電話發簡訊才是王道,它難道還能玩出什麼花活不成?

2007年,米拍編少在某些攝影雜誌上偶爾會看到榮榮映里的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個人的藝名,直到某一天看到了那兩位長發飄逸又都瘦成閃電的人,編少心裡默念「搜戴斯乃~~~(原來如此)」

榮榮和映里

回溯到2000年,榮榮和映里在沒有遇到彼此之前分別叫盧志榮和鈴木映里。那時他們一個在中國遊盪於東村;一個在日本無聊地做著攝影記者。直到榮榮在東京做展覽,兩個語言不通但是在創作上都同樣苦悶的人對上了眼,於是就有了後邊讓編少困惑的「榮榮映里」。

2007年,榮榮和映里已經合作了好幾部系列作品,他們以裸體的方式牽手在自然景色中自拍,那種和諧程度總讓人聯想到「神仙眷侶」一詞。但是他們沒有滿足於自我的創作。出於對中國攝影生態的認識,榮榮映里覺得缺少一種推動力,應該有一個什麼機構能夠讓整個中國攝影更加健康良性的生長。他們也沒想好,但是至少先從一個攝影圖書館開始吧。

2007年6月,在朋友兼鄰居艾未未的設計之下,一座4,600平方米的園區和2,500平方米的灰色景觀建築在北京草場地藝術區矗立起來了。榮榮映里給這個建築起了個名字——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之所以叫「藝術中心」是因為從一開始這對「神仙眷侶」就準備把三影堂建設成為一個非盈利機構,除去公共圖書館之外,它還有展廳、暗房以及藝術家居留空間。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外景

在那一年,離三影堂最近的望京居住區平均房價6000-7000元/㎡,普通百姓陷於房價到底要漲還是落的焦慮之中。

在那一年,作為二級市場的試水,華辰影像拍賣已經運作了一年。他們在努力勸說投資者嘗試入手影像市場。但是依然疲於應付「照片有什麼好買的?我買完了你們再接著印怎麼辦?」這樣的問題。

在那一年,在中國的大型攝影節中平遙攝影節已經舉辦過6屆;連州國際影展舉辦了2屆,而大理國際影會還要再過2年才會誕生。同樣在2年以後麗水攝影節成功的從沙龍轉向了學術……

2008年,發生了一件震動中國攝影圈的事情:在倫敦佳士得秋拍中,中國藝術家王慶松作品《跟我學Follow Me》以1175.1799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嗅覺敏感的藝術品投資人們再也不敢小視當代影像的價值。

2008年前後,中國的攝影畫廊不能說林立也至少像雨後春筍一般,僅在北京的798藝術區內,大大小小與攝影有關的畫廊就有10多家,那時的展覽開幕式應接不暇,編少基本不在畫廊就在去畫廊的路上。

2009年,在市場與學術雙繁榮的條件下,榮榮映里決定再做一件對中國攝影有推動作用的事情:首屆三影堂攝影獎在那一年正式啟動了。有了美國特尼基金會和日本資生堂的贊助,這個獎項不僅提供了年輕攝影師的交流平台,也給了獲獎者實打實的現金獎勵。要知道早在1996年,同樣是為了推廣中國的當代攝影,榮榮與攝影師劉錚一起創辦了《新攝影》雜誌,即使是那樣一個簡單的雜誌,榮榮也搭上自己全部的生活費用。

在首屆三影堂攝影獎中,蔣鵬奕獲得了美國特尼基金會獎學金,朱紅綾拿到了資生堂獎。而最受關注的大獎被阿斗憑藉作品《沙馬拉達》摘走了。

2009的同一年,另外一件引人關注的事件是解海龍的作品《大眼睛》在拍賣中以30.8萬元成交。這筆資金後來也被用於改善中國希望工程的建設。可以說這是攝影改變社會的一個生動案例,人們對於攝影文化的關注空前高漲。

在一切順風順水的情形下,大家對三影堂以及中國當代攝影的發展都保持著樂觀的態度。但恰在此時噩耗傳來,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所在的草場地地區發出拆遷的公告。把三影堂視為己出的榮榮映里自然很著急,但是他們決定用藝術家的方式給開到家門口的推土機製造一點「麻煩」。

這一次榮榮映里找到了阿爾勒攝影節。

有攝影節鼻祖之稱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攝影節。它和中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80年代,在1988年的第19屆阿爾勒攝影節上,組委會邀請了包括吳印咸、陳寶生、張海兒等人的展覽亮相阿爾勒,那是中國攝影人第一次在國際性攝影節中集體登台。

2010年正好是阿爾勒攝影節的第40個年頭,在榮榮映里、思想手文化以及中法文化交流機構的聯合邀請之下,這個老牌攝影節首次跨出法國來到了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這是「草場地攝影季」的第一次亮相,在隨後2010-2012年連續三屆的成功舉辦之後,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已然成為了世界聞名的攝影文化機構,這帶來的結果是險些被拆除的三影堂保住了。

這三屆草場地攝影季的成功運作,打開了三影堂與海外知名攝影機構、攝影人的合作序幕。與攝影季相伴而行的三影堂攝影獎也更加的開放和多元,海外目光的吸引給中國攝影師帶來更多的機會,例如第二屆三影堂獎的獲得者張曉直到今天都不斷地有機會參加國際性的展覽或者海外的藝術家居住計劃。(這裡補充一個有趣的細節,截止到2017年第九屆三影堂攝影獎,一共有5個大獎1個特尼基金獎學金被成都籍的攝影師摘得,以至於有人笑稱三影堂獎就是成都攝影獎)

除了帶給中國攝影師更多走出去的機會,草場地攝影季更是把世界帶回到了三影堂:日本國寶級攝影家細江英公、知名攝影師山本昌男、開創了杜塞爾多夫體系並且培養了數位天價藝術家的貝歇夫人、知名藝術家托馬斯·魯夫等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甚至可以載入攝影史的大咖們相繼到訪,他們不僅直接參与三影堂攝影獎的評選,更是通過講座、專家見面會、專訪等形式與中國的粉絲們面對面。這讓那些神話一般存在的重要人物第一次以生動鮮活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不僅可以親耳聆聽他們各自講述的世界觀、攝影觀,更了解了他們日常生活化的一面。

2011年11月8日,德國藝術家安德列亞斯?古爾斯基的作品《萊茵河II》在紐約佳士得創造了433萬美元的拍賣紀錄。這標誌著在世界範圍內攝影作品也開始進入了天價時代。

2012年,為了扭轉運營的負盈利,保證空間的良性發展,榮榮映里決定在三影堂院內開設+3畫廊。這是一個獨立於藝術中心的商業空間,+3 畫廊通過與國外優秀畫廊和頂尖博覽會合作,增進中國攝影在世界其它地域的呈現。那一年+3畫廊的開幕展覽交給了來自日本的攝影師原久路,他的作品具有濃濃的巴爾蒂斯味道。

在藝術市場上當代藝術家的影像創作一路高歌,而在生活領域人們的拍照習慣也悄然發生著改變。2010-2013這幾年隨著感測器素質的提升,智能應用的跟進,手機攝影技術從拍攝到修圖再到分享都呈現井噴式的發展,就彷彿當年數碼相機革了膠片的命,隨手拍隨手發的手機攝影也開始了對傳統相機行業的碾壓。技術的革新帶來了認識的變化,手機攝影也開始進入攝影藝術家的視野。

2014年,貝歇夫婦最早的學生,當代德國最負盛名的藝術家之一康迪達·赫弗來到三影堂擔任第六屆三影堂攝影獎的評委。有她參與的那屆評選中,來自福建的女攝影師朱嵐清憑藉作品《負像的旅程》獲得了大獎。

2015年對榮榮映里來說是值得銘記的一年。當年的9月1日,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有了它在廈門的孿生兄弟。中心面積3600多平方米的廈門三影堂地處廈門市集美新城,內部設有藝術展廳、+3畫廊、影像製作部、攝影教育部、攝影主題書店、咖啡廳等。

2015年在新開館的廈門三影堂里,暫停了兩年的阿爾勒攝影節合作項目重新回到了我們的視野,這一次被冠以新的名字「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這幾年的時間裡阿爾勒攝影節的總監從佛朗索瓦·赫伯爾更換為薩姆·斯道茲,但是他們與三影堂之間的合作依然密切。於是在集美,2015-2016年連續兩屆「集美·阿爾勒攝影季」上我們都看到了從法國遠渡重洋而來的優質展覽。

其實2015年在首屆「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開幕之前榮榮在北京就悄無聲息的做了一件大事。作為國際最高端的策展人會議,第33屆Oracle大會在北京三影堂成功落地舉辦。這是一場學術界的閉門會議,也難怪乎雖然來了那麼多學術界策展界的高端人物,卻連圈內人士都很少知道。

2017也就是今年,剛剛結束不久的三影堂攝影獎已經進行到第九屆,其實現在想來具體是誰獲獎可能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重要的是這個平台還一直存在下去。

在今年,望京居住區的房價已經接近10萬/㎡,居民們大概已經不焦慮了,反正也買不起。作為二級市場的代表,華辰影像拍賣的交易總額已經過了億元,穩定的海內外藏家市場業已逐漸成型。米拍編少的相機雖然換成了更加小巧的索尼微單,但是依然積灰許久,因為今天掏出手機輕輕一划,隨手就可以拍到還不錯的照片。回看一下本文的開頭,你或許會不能免俗的感慨這時間就彷彿手縫裡溜走的沙子,悄無聲息卻完全改變了我們的模樣。

三影堂的十年是中國攝影的十年也是你我的十年。

歷屆三影堂攝影獎獲獎者

- 2009年 -

三影堂大獎:阿斗

《沙馬拉達》

抱鵝人,2006

- 2010年 -

三影堂大獎:張曉

《他們》

- 2011年 -

三影堂大獎:陳哲

《身體創傷》

- 2012年 -

三影堂大獎:張晉

《又一季》

- 2013年 -

三影堂大獎:李俊

《無常時》

- 2014年 -

三影堂大獎:朱嵐清

《負像的旅程》

- 2015年 -

三影堂大獎:陳蕭伊

《koan》

- 2016年 -

三影堂大獎:林博彥和黃承聰

《兩位業餘攝影愛好者不合時宜的工具》

- 2017年 -

三影堂大獎:良秀

《邊緣》

自梳 2016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拍 的精彩文章:

面對面和肖全談 我們這一代,就在成都6月11日
40歲才拿起相機,拍出的照片充滿金庸武俠江湖氣,令人著迷!
19位攝影師鏡頭下的北京,這些地方你一定從未去過、感受過
做完這11道題,全部答對就算你成為一名合格的攝影師了!
攝影師同高考生同吃同住2年,高中生活心酸卻又幸福

TAG:米拍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十大名橋 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
護航十年,見證中國海軍轉型發展
五六十年代蘇聯宣傳畫 見證那個與美國爭霸的航天強國
十年,北侖見證中國女排走向巔峰
大年夜一起見證東京塔的「中國紅」
《見證十年》:為中國教育改革發展而吶喊
北京,那些見證中國鐵路百年發展的車站
見證歷史的一刻:東京塔為中國亮起中國紅,日本總理視頻給全世界華人拜年!
這個國產爛片大獎,見證了中國電影墮落的十年
十周年盛典 CGDA見證中國遊戲產業十年輝煌發展歷程
到地壇廟會看北京晚報影像展:回憶大時代里的小日子 見證初心六十年
喜迎十周年盛典,CGDA見證中國遊戲產業十年輝煌發展歷程!
影像見證四十年滄桑巨變
長在中國世界柏樹之冠,見證中華五千年之變化
《十八洞村》見證中國奇蹟!這部電影美成了大片
「影像見證40年」—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攝影大展徵稿啟事
十年巨變見證華夏奇蹟 教育涅槃彰顯中國精神
邂逅中國茶 見證中國之變遷
「影像見證40年」——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攝影大展來稿作品選登
國內十大最老的樹,最後一株歷經五千年見證了華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