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一環路
成都一直在發胖,胖到早已經撐破了一環、二環、三環,連繞城高速都大有裝不下它之勢。
成都土著郭特從小就住在一環路邊,在她遙遠又模糊的記憶中,一環路,就是城市與自然的分界點:出了一環路就是農田,世界的盡頭是動物園。
現在,一環路依然就在郭特家門前,穿過一條小街就能到達,她每天依然在這條路上來來回回,但似乎很少為了它停留。
因為它永遠在修。
在它的半空中和地底下多了無數條跨線橋和下穿隧道,我們從那些曾經重要過的地標的頭上和腳下飛快通過,然後去市中心逛街,去二環外晚飯,回到三環邊的家。
GIF/639K
一環路明明依然很重要,但似乎已經成為了只是用來「經過」的地方,而曾經關於一環路的記憶,正在消失……
成都人郭特歪著頭想了一想,按照官方的說法,一環路,全長19.38公里,用她日常40km/h的時速,不考慮紅綠燈,開車繞一圈大概要半個小時;
有朋友徒步走過一環,快的不到4小時,慢的6個小時;
不過最方便的方式是坐公交,27路逆時針,34路順時針,晃晃悠悠,大概一個多小時可以回到起點。
但要花多久才能把這些關於一環路的記憶找回來呢,她眯著眼睛開始數:
1.從她家門口的一環路出發,向西逆時針繞圈,首先會經過九眼橋——這個即使到今天也還是夜夜笙歌的地方,好像只有這裡從來沒有從一環的記憶里消失過。
若干年前,她記憶最深刻的是當嬌子小學還在九眼橋北橋頭時,由於那塊地很小,所有小學生都在樓頂做操,每個經過九眼橋的人都能一眼瞥見。不久後小學擴建了操場,後來又直接搬進了宏濟路,小朋友在天上做操的景象才再也沒有過。
而多年之後,另一件不可描述的事情取代了這段深刻的記憶,也讓九眼橋變得全國聞名。每天晚上跑步都會經過事發地點的她表示,能住在這麼有名的地方附近,她很驕傲。
2.往西一點點就是紅瓦寺,川大小北門不僅是川大人的記憶,也是他們12中人的記憶,在還沒有那麼多美食營銷號鼓吹小北門美食時,這裡的小店游攤就已經是他們的食堂。
尤其是從8元/人吃到18元/人的葷豆花,小北門坡上的天鵝蛋和共和路口好吃到哭泣的蛋烘糕。吃完再一群人去學府歌城K個歌,或者花10多塊去學府影城看個深夜場,才算過了個完整的周末。
3.隔壁的磨子橋最為繁華熱鬧,向東有一到夏天就擠滿看荷花大爺大媽的川大北門,向南是餐飲扎堆的科華北路,而那時候,幾乎全成都的電腦都是從這裡的百腦匯和隔壁的A世界數碼廣場搬回家的。
4.但郭特最常去的還是數碼廣場隔壁、東華電腦城旁,那一排排賣光碟的小店。鑽進熟識的那間店,端個小板凳,在一箱箱海量的盜版碟里撥找自己喜歡的片子,不時還能聽到旁邊鬼鬼祟祟的小販對著經過的學生模樣男青年小小聲地叫賣著:「誒,眼鏡兒,要不要生活片?……」
5.旁邊的跳傘塔若是倒回去個20年,隨時被球迷包圍的技院絕對會首當其衝佔領父輩的記憶高地。
但郭特說她還小,對球類競技也不感冒,所以印象最深的是花園影城。雖然談不上喜歡,但是習慣了它一直都在那,從小到大,16年。加上便宜、有包間和通宵場,不知道承包了多少學生和小情侶的青春時光。
而隔壁卡卡都則承包了不少70、80後的躁動夜晚,2000年前後,不來這裡打個卡就不算是會耍的年輕人。
6.跨過衣冠廟,會經過西南民族大學,當年還叫民院,最著名的事件是多年前曾和一街之外的成都體院約架,留下了最火爆的街頭打鬥傳說:一幫足球系和田徑系的體院學生,與天不怕地不怕的民院學生混戰,不分勝負。
直到一群微胖沒脖子的體院學生魚貫而出,對方立刻落荒而逃。這條街的都知道,公認戰鬥力爆表的是體院重競技系,散打、柔道、摔跤、舉重。
PS:打架不是好事情,小朋友切勿模仿。
7.高升橋旁的羅馬假日廣場現在已經有點殘破不堪,但卻是十多年前中學生心目中的洋盤地,因為那有第一家吃飯還要脫鞋子的韓國料理漢城軒。
準確來說,其實只有一樓需要脫鞋,二樓不用,但是大家都特別想要脫鞋,賴在一樓不走——因為洋氣。不過洋氣是要付出代價的,運氣不好時你不得不就著些許腳臭味進餐,但好在腦袋裡面貪圖新鮮的氣味更濃,總是取得壓倒性勝利,所以這間小店紅了好久好久。
8.再往西,穿越菊樂路口、大石路口,再垮過百花潭橋,就是青羊宮。
大榜關於青羊宮的記憶停留在小時候跟著外婆來吃齋,一老一小都不用給門票,進門直奔有肉味的假·土豆偽裝的·回鍋肉,一邊吃一邊評價「嗯,這個吃起是像肉,那個豆腐做的也像」……
吃的是齋,但心裡想的全是肉,後來大概外婆也覺得吃假肉不如吃真肉,去了兩次後就再也沒帶我去過了。
9.現在該往北走了。
過了省醫院,就已經脫離了郭特的日常活動範圍,但她卻曾為了這裡的撫琴、白果林美食,樂此不疲地穿城前往。尤其是撫琴小區,在那些年像是彙集了成都最好吃的燒烤。
第一次在何師燒烤吃到烤五花肉覺得簡直驚艷,隨後它就收不到風地在全城都落下了分店,第一家資格烤羊肉串到了夏天總是人山人海,撫琴第一烤雖然已經找不回當年的味道了,卻依然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10.撫琴小區緊挨著西門車站,郭特說她對這沒有什麼特別情感,甚至不知道西門車站從哪一年就搬走了。但對家住犀浦的彭主任來說,西門車站在他的童年裡可相當重要。
要從犀浦進成都城,必須趕當時僅有的一路車——221路——先到西門車站,那是最古老的大公交,車票只要1元,沒有空調,嘎吱作響,異常擁擠。但紅光、犀浦以及沿路的人兒們都視它為生命線,乘它踏上西門車站,再從西門車站繼續換乘、四散到成都的各個卡卡角角。
11.再向北走不到10分鐘,從馬家花園開始,幾乎所有的記憶都是關於鐵路的,因為這裡密布鐵路部門,曾經一度被稱作「鐵半城」,一直到過了人民北路才算走過「鐵半城」的區域。
12.然後,就進入了荷花池的勢力範圍。一直說要搬、但一直都沒有搬的荷花池,大概再過十年也無法徹底搬完。
已經熱鬧了30年的市場要搬家,可不是只要把行李打包打包就能輕鬆遷移的。荷花池從來沒有衰落過,直到今天,只要你從一環的北站東一路路口拐進去,走過萬達的區域,迎面而來的依然是人聲鼎沸、熱火朝天。
13.往東就行走,會依次經過依然吼著「自貢自貢」的北門車站,以及曾經和新鴻路、太升路合稱「新馬泰」的馬鞍路……然後,終於來到吃貨和科大學子齊聚頭的建設路片區。
這裡有成都第一間成都華聯,也是東門(當年還習慣稱為東郊)方向第一個商場體。這個不用「進城」就能逛的商場,自然就成了當年東門老成都周末的必逛項目。
大人在貨架間翻來翻去,娃娃在衣服間拱來拱去,要是逛完出來能再去隔壁的建設路里的沙河電影院看上一部「大片」,這個周末就算是洋盤完了。
14.一環的圓圈即將閉合。從東北繼續往南走,道路兩邊是當年最早的那幾批小區:猛追灣社區、新鴻社區、菽香里社區……在這之前,哪有什麼「小區」的概念,所以,當郭特還在念小學時,只要聽說有同學家住在這,都覺得十分洋盤。
15.而在水碾路口,猶記得那是一環路剛落成時,有一座全成都家喻戶曉的雕塑叫「工人階級等於零」,哦不,「建設者」。
這一站一坐兩個工人形象的雕塑,站在據說象徵著「未來」的圓圈上,表達了設計者對工人階級的讚揚和美好祝願。結果他失算了,這座雕像後來竟然以「工人階級等於零」的綽號永遠留在了成都人的記憶中,成了指路的標誌性地標。
16.而一旁的成都飯店,則是80、90年代成都最現代的星級賓館。恆溫游泳池、室內高爾夫球道都是從這裡開始進入到成都人民的生活中來的。到成都飯店吃上一頓飯,不僅會成為人們的談資,還被看成一種身份的象徵。
後來,街心花園不再,雕塑被移走,水碾河路口面貌全非……
再後來,一環路開始不停地修,成都一度成為「不能左拐」的城市。
從一環沙灣路立交一直到衣冠廟立交,幾乎該架橋的地方都架了,橫跨人民南路的下穿隧道也在一片歡欣鼓舞中通車。
大榜以前總會從高升橋陪著外婆到衣冠廟附近買菜,頭頂茂盛的樹枝為我們撐開了一把天然的大傘,即便在夏天裡沿著一環南四段慢慢踱步也不曾覺得過分炎熱。
從那個時候一直到高架橋落成,彷彿也沒過幾年,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baby、趙麗穎未PS照流出,真人沒差還是顏值夠硬啊
※楊子珊大婚,公布方式很帥氣
※扎心,薛之謙演唱會履行對前妻高磊鑫的承諾,為她彈唱《安和橋》
※看完這大神的美少女風修圖我跪了,再相信網紅照騙我直播吃土
※女朋友視角下的男明星愛豆誰最蘇,這次我站劉昊然
TAG:談資 |
※一路再見,一路遇見
※賞讀:人生,就是一路遇見,一路再見
※一見如故 再見陌路
※人生如旅途,我們一邊再見,一邊遇見。
※人生如旅途。一邊再見,一邊遇見!
※再見,青春,再見,永遠的世界第二門將,再見,布馮!
※一見落淚,再見斷腸
※人生,就是一邊再見,一邊遇見
※趁還未說再見,再去東平路上走一趟。
※壽寧路,再見!
※嬛嬛再見,四爺再見
※再見了,我們一道杠的青春
※再過三天,這三大星座就會跟水逆說再見,運勢直上雲霄,一發不可收拾!
※一星期後再見了,祝大家五一快樂
※很多時候,愛情就像這首詩一樣,揮手再見的那一刻,一生再也不見
※再見了,天宮一號,你是永遠的一號
※三教九流那麼遠這麼近!再見,再也不見!
※一日禪:遇見,善意相待,再見,溫暖送遠
※以後珠三角聯游更方便!有了這兩條新路,可和虎門大橋擁堵說再見啦!
※錯過了,再見就是形同陌路的三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