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明述《論語》 第一講-2 古代原生文明之異同
學而第一 第一講 -2
古代原生文明之異同
目前還活著的古代原生文明有三個:希臘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這三個是原生態的文化,從二、三千年到五、六千年流傳沒有斷過,其它要麼斷過,要麼是衍生出來的。什麼叫衍生文化?它不是原生,由各種文化雜交出來的,那不能稱為原生文化,而真正原生文化只有這三個:希臘文化、印度文化、中華文化。
當我們用心發現一下,希臘文化的巔峰是以基督教形式呈現,真正發生在二千多年前。2016是怎麼來的?是按耶穌算的,現在我們使用的曆法是教皇用的格里高利曆,這就意味著耶穌誕生了2016年,我已經被基督教文化影響,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為什麼是2016如果按孔夫子算的是多少呢?如果按孔子算應是2567年。
希臘文明的巔峰是在基督教,耶穌和基督教是整個希臘文明巔峰所在,而印度文化的巔峰在哪裡?印度文化巔峰是釋迦尼佛時代,也是在二千五百年前。整個人類文明智慧的巔峰時期,被現代文化史稱為人類文化的中軸時代,整個人類智慧的巔峰時代基本都是在釋迦牟尼佛、孔子、耶穌那個時代。大家留心看一下,當耶穌死了之後,他被釘上了十字架,耶穌開始真正傳道的時候,大家不要以為我聊得比較散,因為能同孔子和《論語》作對比的是釋迦牟尼佛、耶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了解他的重要性所在,因為文化對比一定是要同級別的對比,不能拿美國二三百年的文化同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對比。今後在講《論語》過程中會儘可能用這三種文化來相互對比以了解差異,我們學習文化不是抱著封閉的思想,只是我們自己的好,而別人的文化一無是處,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必須有開放的視野,了解文化不是因為你是中國人就了解中華文化,不是中國人就不需要了解中華文化,文化本身不分國界、種族。
當時耶穌傳了三年的教,他三十歲開悟,三十三歲釘在十字架上,他活著時沒寫書,過世後他的弟子門徒收集他活著時傳的教,把他的語言和故事整理出來。經過了二百多年後才出現了的聖經。而這二百年就意味著好幾代弟子,期間是口口相傳,師父和徒弟的對話就是這樣保存下來傳承的,西方聖經的源頭也是來自於耶穌和他門徒的對話。
釋迦牟尼佛二十九歲開始求道,三十五歲開悟,開悟後面向大眾講法四十多年,他沒寫過書而只是傳法。臨終時釋佛說:我何曾說過一個字,我一個字都沒說過!最後把無法用語言表達的道傳給了摩訶迦葉,禪宗的始祖。釋佛涅槃後他的弟子做了一件事,把釋迦牟尼佛生前說過的話整理成浩如煙海的佛經。各位了解的佛經是釋佛與弟子的對話,所以如果只是簡單地說《論語》只是孔夫子和學生的對話,這沒什麼,但我告訴大家各個文化的巔峰都是師父和徒弟的對話整理,只有這種對話的形式才能真正的保留住核心,讓她不會變。
也許你會反問為什麼西方的聖經那麼厲害?佛家的經典像心經、金剛經、楞嚴經浩如煙海經典也有那麼高的高度。而為什麼《論語》只是知名度高,而它的智慧並不是被大家認可?你認為它是最高的智慧嗎?中國有大把智慧比它更高的比如說《易經》、《道德經》,認為《論語》不是最高的智慧,只是認為知名度高而已。同樣是師徒對話,為什麼《聖經》和佛家經典,包括《古蘭經》擁有至高的位置,而《論語》卻沒有。後來我用心感受一下為什麼,我這個人就是喜歡追根問底,難道中華文化的高度真的不如印度文化嗎?這個有點不服氣!
這時我有反思到耶穌基督傳教時面對的是什麼環境?耶穌是猶太木匠的兒子,很低級的社會人,當時猶太教文化就很盛行,猶太崇尚的先知是摩西,當時跟上帝簽的合約,摩西十誡傳給猶太人時說等到五百年後會有先知出現、救世主帶領拯救這個民族。耶穌以木匠兒子的背景到處宣揚說:我就是猶太人的救世主。那猶太教的祭司會是什麼態度?你算什麼?你何德何能有證明嗎?誰證明你是救世主?耶穌說:我沒辦法證明,我是神的孩子,我是神唯一的兒子,但我就是救世主。當時整個猶太頂層祭司反對他,於是他也只能向社會底層傳教,如酒鬼、妓女、漁民、農夫,沒有受過教化的人,已經被社會主體所淘汰的人。最早期耶穌就是面向底層傳教說:跟我走,我帶你去天國,而不僅僅為麵包活著,跟我走。
這些人很單純天真,他們不像頂層的人那樣充滿各種各樣的觀念,認為自己才是最牛的。底層的人因為沒受過教化,一張白紙,僅僅憑著感知力去跟隨耶穌。大家想想底層的人是不是無知?你有沒有跟農夫打過交道?跟他打交道時你會發現,這些人跟天地交流,感知力特彆強。你真跟農民打交道時你會發現,他們是很警覺的,為什麼?因為在城市你們每天是打卡上班,要不要對天氣很警覺?不用的,上班就可以有收入。
而農民如果不知道今天天氣如何,就不知道如何做事。並且以前沒天氣預報,於是他就隨時感知天氣、作物生長,所以感知力很強,所以他不需要耶穌證明,感知到耶穌的生命狀態是絕對可以信任的。剛開始傳教耶穌用簡單通俗化的方式給他們講故事,以故事的方式讓他們進入,從而跟隨。早期面向社會底層,所以他的語言特別通俗,經常會去講故事,有時間你翻一下聖經,發現他首篇就是個故事,並且是很美的寓言,這個世界最美的故事之一就是「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並且這個故事不是幾千年前發生的事情,而是每天都發生著的故事。他是用很美的寓言來面對普通大眾老百姓,流傳的話特別通俗,通俗就容易進入,覺得很有智慧。所以後來聖經傳播的面都很廣,高度也很高。
釋迦牟尼佛也是面對大眾來傳法,不是面對幾個人而是大眾來傳法,他說出來的也是很通俗的,記住只要是大師講話一定是把最難的東西講的容易讓你聽得懂,一般的老師是把簡單的東西講的很複雜。釋迦牟尼佛的智慧一定是頂級的智慧用通俗的語言去講,到最後不用語言也能明白,目前能達到這個水平的我還沒見過幾個,不說話你就明白。
有個故事講,印度有很多辯論家,聽說你很厲害就會找你辯論,有個人跑過去想同釋迦牟尼佛辯論,佛說要想辯論有個條件,先閉上嘴巴在我身邊呆上兩年,等二年還是覺得要辯論時再辯論,那個人真的就接受了,這個人就是舍利弗,身邊的摩訶迦葉就笑了說:他(指佛陀)是騙子你小心點,你真的和他呆兩年,你真的什麼問題都沒了。佛陀也是對大眾傳法,也可以讓你明白,所以你看到佛經後也會覺得這就是智慧。
但反觀一下我們的孔夫子,他何曾傳過法,說他有三千弟子,這三千弟子並不是同時向他聽課,而是有三千人向他請教過問題,而長時間跟著他的人不過幾十個而已。真正跟追他的是精英分子。孔夫子在傳道時往往因人而異,這就太麻煩了,往往是我和你說的話,對別人來說就沒有用。孔夫子一輩子沒有對大眾傳過法,他對核心弟子說的話還不具備推廣性、普及性,他對顏淵說的話拿你沒用,對子路說的話對你來說也沒用。而孔夫子一直是對精英進行教育沒有對大眾進行教育,所以導致你們在進入孔夫子話時你們聽不懂,本身孔夫子傳的道就不是對一般人的,而是對極少數、對精英分子說的話。
那麼這些弟子把孔夫子的生命留下來編成了《論語》,那它是為了成為大眾讀物還是成為孔門自己內部傳的東西呢?它是為了孔門內部編纂的。為大眾寫東西和對少數人是不一樣的,如果對少數人的話,那麼他們理解力往往與傳道人同頻,所以字很少就可以領會明白;如果面向大眾,大眾往往思維能力與傳道人不同頻,必須要把語言降到低的層次,大眾才能領會。而《論語》它本身就不是面對大眾的,所以它是保持對少數精英分子的承載體,這種承載體很特別,《論語》這種書籍體在整個文化史絕無僅有,能找到同類似的好像只有印度的《瑜伽經》,有類似的排法。
(未完待續)
儒行中國歡迎加入
TAG:經典演繹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