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必背脈學經典:瀕湖脈學遲脈類奉上!

中醫必背脈學經典:瀕湖脈學遲脈類奉上!

小編導讀

瀕湖脈學第三波遲脈類來啦!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根據小編的經驗,熟記脈學歌賦,在實踐中不斷體會、摸縈,才能真正掌握脈學的精髓!不多說啦,一起背起來吧!

遲脈類

遲脈類有遲脈、緩脈、澀脈、結脈。

遲脈:一息三至,去來極慢(《脈經》)。

譯文:遲脈,一呼一吸之間搏動三次,來去極其緩慢。

遲來一息至惟三,陽不勝陰氣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裡,消陰須益火之原。

遲司臟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細看。

有力而遲為冷痛,遲而無力定虛寒。

寸遲必是上焦寒,關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腎虛腰腳重,溲便不禁疝牽丸。

譯文:遲脈搏動一息之間只來三次,陽不勝陰而導致氣血虛寒。只要在浮部、沉部分清表裡,為消除陰邪必須要益火之源。

遲脈反映病變在臟或者多痰,沉主癥瘕痼疾須仔細察看。脈有力而遲多為寒凝冷痛,無力而遲是虛寒為患。

寸部脈遲必主上焦虛寒,關部脈遲主中焦寒痛不堪。尺部脈遲為腎虛腰腳沉重,或小便不禁,疝氣疼痛牽引睾丸。

緩脈:去來小快於遲(《脈經》),一息四至(戴氏),如絲在經,不卷其軸,應指和緩,往來甚勻(張太素),如初春楊柳舞風之象(楊玄操),如微風輕柳梢(滑伯仁)。

譯文:緩脈,搏動稍快於遲脈,一呼一吸之間跳動四次。好像絲線在織機上,沒卷機軸,在指下搏動平和緩慢,往來十分均勻。又像初春的楊柳在和風中舞動的形象,也像風輕輕吹動柳梢。

緩脈阿阿四至通,柳梢裊裊颭輕風。

欲從脈里求神氣,只在從容和緩中。

緩脈營衰衛有餘,或風或濕或脾虛。

上為項強下痿痹,分別浮沉大小區。

寸緩風邪項背拘,關為風眩胃家虛。

神門濡泄或風秘,或者蹣跚足力迂。

譯文:緩脈和緩,一呼一吸搏動四次,好像柳梢在輕風中裊裊飄動。想從脈象中尋求神氣的有無,那神氣只在從容和緩的脈象中。

緩脈主營氣衰、衛氣有餘之證,或是感受風邪,或是濕滯,或是脾虛。上部症見項強,下部症見痿痹,可參照浮沉大小區分各種癥狀。

寸脈緩主因受風邪而致項背拘急,關脈緩左主風眩右主脾胃虛。尺部脈緩病為濡泄或為風秘,或是步履蹣跚、艱難,兩足無力。

澀脈:細而遲,往來難,短且散,或一止復來(《脈經》)。參伍不調(《素問》)。如輕刀刮竹(《脈訣》)。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蠶食葉。

譯文:澀脈,細小而遲慢,搏動艱難,脈體短而散,或停一次而又重來,脈律不整。好像輕刀刮竹那樣遲慢滯澀,又像雨點沾沙那樣容易分散,也像病蠶食葉那樣緩慢艱難。

細遲短澀往來難,散止依稀應指間。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蠶食葉慢而艱。

澀緣血少或傷精,反胃亡陽汗雨淋。

寒濕入營為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寸澀心虛痛對胸,胃虛脅脹察關中。

尺為精血俱傷候,腸結溲淋或下紅。

譯文:澀脈細遲短澀,往來十分艱難,似散似止彷彿隱約搏動指間。如同雨水沾沙那樣容易分散,又像病蠶食葉那樣緩慢艱難。

澀脈因營血虛少或精津虧損,或因反胃亡陽,大汗如雨淋漓。或因寒濕侵入營血而致血痹,婦女脈澀不是懷孕便是閉經。

寸脈澀主心氣虛,胸中疼痛,脾胃虛弱、兩脅脹則診察關中。尺部脈澀在精血俱傷之後,出現便秘、尿淋,或下血腸風。

結脈:往來緩,時一止復來(《脈經》)。

譯文:結脈,搏動緩慢,時而有一個歇止,止後又重來。

結脈緩而時一止,獨陰偏盛欲亡陽。

浮為氣滯沉為積,汗下分明在主張。

結脈皆因氣血凝,老痰結滯苦沉吟。

內生積聚外癰腫,疝瘕為殃病屬陰。

譯文:結脈搏動遲緩時而有一歇止,只因陰邪偏盛,陽氣將要衰亡。浮見結主氣滯,沉見結主寒積,採用汗法或下法要分辨仔細。

結脈的出現是因為氣血凝滯,症見老痰結滯,痛苦呻吟。體內生積聚、體表發癰腫,疝氣癥瘕等病都屬於陰證。

版權聲明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大而小的養生世界——第四屆全國悅讀中醫活動精選推薦書單(1)
堪稱史上最全祛風葯臨床應用指南
「土得木而達」「喜則氣緩」別識
兩大護肺要穴,一定得知道【內有福利】
一盞寒漿驅暑熱——夏日炎炎,喝碗酸梅湯如何?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精心為中醫粉推薦五部中醫學經典巨著
自學中醫,讀中醫經典好,還是讀大學教科書好?
想當領導 學學劉邦如何幾句遺言安百年劉姓江山的經典領導藝術
青年中醫為什麼不去學好經典?
10條《時間簡史》經典語句,帶你領略物理學家的浪漫哲學!
日本美學的經典戀愛
完美世界佟慶:「武林外傳」經典IP背後,怎樣造就「不同尋常」的武俠江湖?
武漢化妝造型學校|經典學校彩妝班學員寫給老師的一封留言!
數學學習-經典好書推薦
世界經典物理實驗之首:雙縫干涉揭示世界神奇,科學走向神學?
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是哪四部?
頑瘡論,值得學習的中醫經典秘訣
社會技巧與經典國學:守弱學(七)
經典中的經典,推薦給剛開學的你們
腦疽論,絕對中醫經典,值得學習
道學基礎·五大經典
物理學大師經典語錄
大柵欄街道國學班學習《大學》感悟經典傳承
發現中醫 | 金釗:學好經典,廣涉各家
命理學經典《子平妙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