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食品謠言你中招了嗎

這些食品謠言你中招了嗎

「紫菜和粉絲都是塑料做的」「隔夜飯致癌」「低鈉鹽=奪命鹽」「化了又凍的雪糕有毒」……這些與食品有關的謠言,看起來有「圖」有「真相」,在網路上和朋友圈內廣泛傳播,讓不少人膽戰心驚。那麼,網路上所傳的「真相」究竟是真是假?

福建網友愛吃泡麵的人:塑料怎麼那麼萬能?還能做紫菜和粉絲?

主持人:粉絲的主要成分是澱粉和水,澱粉本身就是一種碳水化合物,含碳氫元素,所以易燃,一般乾粉絲都是可燃燒的。光憑能否燃燒來判定,不靠譜。紫菜藻體呈膜狀,塑料薄膜一般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熱塑性塑料製成。紫菜和塑料薄膜差異較大,但由於工藝不同,可能有的紫菜好撕開,有的不好撕開,不能簡單通過不好撕斷定就不是紫菜,還是需要科學檢測。

北京網友別看我是一隻羊:這年頭吃鹽還能喪命?

主持人:攝入鹽過多是導致高血壓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健康成年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宜超過6克。衛生部門有調查顯示,北京人每天食鹽平均攝入量為13.4克,超過標準1倍多,農村地區更是高達16.5克。但鹽攝入量下降後,飯菜又太淡了,為了口感好,有的家庭忍不住還是咸回去了。怎樣健康和美味兼得呢?在政府的推廣及媒體的宣傳下,民眾普遍接納了低鈉鹽,低鈉鹽絕不是「奪命鹽」。

江蘇網友歪燈:我一直很喜歡用隔夜飯做蛋炒飯吃,怎麼突然就說隔夜飯致癌呢?

主持人:一般隔夜菜亞硝酸鹽含量不足以致癌。與新鮮蔬菜相比,隔夜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但在正常飲食的情況下也不至於達到致癌的量。以綠葉菜為例,如果烹調後不加翻動放入冰箱,24小時之後亞硝酸鹽含量約從每公斤3毫克升到每公斤7毫克。人體攝入200毫克亞硝酸鹽才可能發生中毒,這說明要達到中毒的量,至少一頓需要吃上幾十公斤的隔夜蔬菜,就正常人而言,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隔夜菜對健康最大的不利,實際上是營養損失大,專家依然建議大家最好少吃。比如,維生素C比較怕熱,炒菜時損失一般能達到30%至40%,如果二次加熱,維生素C的含量就會保存得更少了。

海南網友春楓花語:之前聽說過肉化了又凍不健康,怎麼現在又輪到化了又凍的雪糕有毒了?

主持人:有報道稱,如果雪糕貯存時達不到所需貯存溫度,會引起結構變化,甚至產生有害物質,如可溶性毒蛋白及胺類等。專家表示,有可溶性蛋白但沒有「可溶性毒蛋白」的說法。蛋白質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蛋白質發生變質,分解出有害的其他物質,如富含蛋白質的雞蛋、牛奶等變質,分解出硫化物;二是蛋白質會吸引細菌大量繁殖,吃了含這些有害菌的食物,就很可能導致胃腸道疾病;三是一些人會對蛋白質過敏。雪糕融化再凍,最可能影響健康的是冷藏環境不符合要求,引發細菌過量繁殖,這和蛋白並沒有關係。因此,建議買雪糕時首先要看是否在保質期內,包裝有沒有破損,通常應選擇外形完好的雪糕,避免給細菌繁殖造成可乘之機。

(本期主持人 吉蕾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日報 的精彩文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
朱坊村修路記
首條自主化全自動線路燕房線試跑
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開幕
半數快遞網點暴力分揀

TAG:經濟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咖啡致癌?這些食品謠言,你信了幾個?
這些食品真相你知道嗎
綠瘦:這些關於食品安全的騙人謠言,你了解嗎?
十大垃圾食品中,你中了幾招
掉頭髮是因為你吃了這類食品
食品安全—這些你都知道嗎?
如果你快餓昏了,這4種「垃圾食品」中,你選哪一個?
老中醫:這五類食品致癌,你還敢吃嗎?
內臟有毒不能吃?豬蹄能美容?…別再被這些食品謠言騙了!
和如今「垃圾食品」不一樣,這些古代「方便食品」很有營養!
了解下!那些嚇死人的食品安全謠言,原來是這麼炮製的……
闢謠:關於這些食品的謠言,你肯定都聽過!
這幾樣垃圾食品,你還在吃嗎
這幾種火爆的養生食品都是智商稅!快來看看你有中招嗎?
這些中國人眼裡是「垃圾食品」,卻是外國「奢侈品」?你咋想的!
超市買食材,這些食品標誌你看懂了嗎?
發酵食品原來這麼講究!這三種您會挑選嗎?
十一種抗衰老食品+如何讓你的飲食
沒錯,這五種垃圾食品竟是防癌聖品!再也不敢小瞧它們!
哪些食品中的「鈣」更容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