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憨山行書《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冊頁

憨山行書《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冊頁

憨山行書《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冊頁

局部

憨山大師(1546—1623),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法名德清,謚號弘覺禪師。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全椒縣古蔡淺(今安徽和縣綽廟先鋒村)人。明天啟三年(1623年),圓寂於南華禪寺,其肉身法像現供奉於廣東南華寺內。

憨山主張儒道釋三家思想融合,倡導禪凈雙修,強調參禪要下疑情,而且還強調禪教融合,認為舍教而習禪,「是舍規矩而求方圓也」。其著作甚豐,不拘一家之言,在中國佛教思想史中,開創新風,影響至為深遠。

憨山也擅書,其佛學修養必然會影響到書寫行為。既講來歷,有著嚴格的筆墨訓練,這與一般的文人雅好不同。又講自我,細微處往往有自己的獨到理解。既不是墨守成規,又不是故作驚人。不離不即之間,有法有我之境。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真是三歲小兒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此冊(如圖)結構本於王字,似與《集王聖教》相類。然細察,取勢在平正中稍加變化,便覺活潑而不悶塞。如左偏旁的豎畫,取斜勢插入,如「切」「相」等字。這樣的處理在一個頁面上的比例並不大,但時不時出現,如果比例過大,則整體風格會向險絕轉移。我以為,這樣的「有意」是其平素對布白的修養火候所致,恰是「無意」為之。這是書畫家高超水平的體現,不需要臨時起意,而自然水到渠成。這也是中國書畫藝術不同於其他藝術的特點之一。章法上若過於營造,便覺刻意太甚,令人生厭。時人多為之,故覺處處機心,小人面貌。

在用筆上,沉著而內斂,如武術中的形意拳,勁道不是全部發出去,總有幾分似乎含著而過渡到下一招。提按嫻熟,又有若干重字與輕字的搭配,顯目卻輕盈,但絲毫不覺作意,毫無「隔」感,可窺其造詣功力深厚。憨山對二王筆法的承繼,既無炫耀之態,也無標榜之姿,是地道的正脈。其實遠超同時期書家的帖學水平。因處空門,可能並不為當時人所知、所重。但我想,他其實也無意以書法名世。此冊所錄《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憨山似乎並不希望人們把注意力放在書法上。對真理的追尋和弘揚,才是其目的所在。這就是境界的不同。

啟功先生有詩評價憨山書法:「憨山清後破山明,五百年來見幾曾。筆法晉唐原莫二,當機文董不如僧。」啟功先生是有眼力的,故其言可信。

(李金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天光雲影共徘徊——華人德的書法之路 於雷鳴
似蘭斯馨北蘭亭首屆張旭光入室研修班書法作品選刊(上)
崑崙堂美術館裡的古代書法
懷念鄔惕予先生 曹雋平
2017年5月31日《書法報》第21期導讀

TAG:書法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靜穆妍美:明代憨山行書《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書法欣賞
碑帖大觀之 憨山《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
常空法師|《永嘉大師證道歌》講記|紅爐點雪
唐代行書欣賞《景賢大師身塔石記》
大師名篇|董其昌 行書《武帝歌卷》
大師名篇|文徵明 行書《滕王閣序》
大師名篇|文徵明行書《琵琶行》
大師臨帖|董其昌臨米芾行書《方圓庵記》
大師名篇 | 文徵明 行書《滕王閣序》
大師經典|明 董其昌《論書並書杜甫詩》
清初六大師傅山書法欣賞《四體書冊》
明末清初行草書大師王鐸《行草詩冊》欣賞
大師名篇|董其昌 書蘇軾《醉翁操》
順治皇帝《醒世碑記》對仗憨山大師《醒世歌》
大師名篇|趙孟頫書《朱熹感興詩並序》
大師經典 | 趙孟頫《行書二贊二詩卷》
大師齊白石名畫《發財圖》的歷史由來趣事,你知道嗎
憨山大師與《楞嚴》
黃耀紅博士給《讓青春遇見大師——我說民國大師》的書序
大師文徵明行書《虎丘詩兩首》,有黃山谷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