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推廣「楊凌農科」 碩果結滿枝頭

推廣「楊凌農科」 碩果結滿枝頭

——記陝西省首批十佳農民專家黨讓齊

黨讓齊

本報記者 梁高強

現年62歲的黨讓齊,有「農民中的專家、專家中的農民」之美稱。作為土生土長的陝西楊凌人,黨讓齊不甘在家享受安逸的生活,多年來往返750公里以外的青海省,將「楊凌農科」先進實用技術、新品種送到青海的千家萬戶;結合貧困地區農業生產存在的實際問題,主動開展農業科技扶貧,讓農業科技示範推廣更加緊密高效,讓青海農業盛開更多的「楊凌之花」。「楊凌農科」

破解青海農業發展瓶頸

「現代科技和實踐經驗被你們熔於一爐,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集於你們一身。綠色的田野有你們勞作的身影,高端的論壇有你們自信的聲音。科研的成果強大了國家,金色的種子富裕了無數鄉親……」日前,陝西省農業廳嘉獎首批「十佳農民專家」。如此高度的美譽,便出自首批「十佳農民專家」集體頒獎詞,黨讓齊就是「十佳」中的一員。

愛鑽研、愛搗鼓的黨讓齊是楊凌遠近聞名的大棚菜種植能手,在當地優越農科教資源優勢的熏陶下,他在2005年就通過考試獲得了高級農技師的職稱,成為一名服務基層的農業科技推廣工作者。2011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青海省共建的樂都試驗示範站成立,黨讓齊正式成為駐站專家。每年正月去,臘月回,至今已有7個年頭。

土壤長期缺鈣,西紅柿產量、品質連年下降,是黨讓齊初到青海面臨的難題。分析原因後,黨讓齊開出藥方,在去的第一年就解決了制約當地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瓶頸性難題——西紅柿臍腐病。隨後,他便大刀闊斧地推廣楊凌農業科技新技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一般西紅柿畝栽2800株左右為宜,但青海地區光照充足、空氣濕度小、病害少,適宜高密度栽植。通過3年栽種試驗,西紅柿高密度栽培技術在當地試驗成功並得到大面積推廣,畝栽量達6000株左右,每畝年產4萬多斤。高產量帶來了高收益,也贏得了青海農民對「楊凌農科」的一致讚譽。

在青海的7年,黨讓齊還積極為當地引進楊凌和各地的西甜瓜、草莓、西紅柿、聖女果等新品種,更高層次地發揮科技示範帶動作用。他的足跡遍及互助縣、民合縣、尖扎縣、玉樹、湟中縣、剛察縣等縣區的村莊溝峁,培訓了5000餘名農技人才。

常年在外奔波,使得黨讓齊不能很好地照顧家庭。去年深冬,原本準備回家上墳的他,卻因為突然有一批學生前來實習,不得不退掉回家的火車票;老伴在家不慎胳膊摔斷,不願他擔心便一直瞞著……

「楊凌農科」成就閃耀絲綢之路

多年來,為了及時掌握設施大棚內的氣溫變化,每天早晨六點,黨讓齊便準時前往棚內檢查環境變化,調整溫濕度。作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駐青海樂都試驗示範站的技術員,黨讓齊肩負著指導大學生實習等多項重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青海大學等大學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每年都會到基地來實習,從設施大棚的溫度濕度調節管理到病蟲害防治原理研究,從日常生長觀察記錄到統計數據梳理,黨讓齊都事無巨細親自輔導,現已累計指導200餘名大學生順利完成實習作業。

青海當地的長椒皮薄肉厚、口感好,卻因不注重品種保護,導致品種退化、品質下降。黨讓齊便和他的團隊進行品種改良提純,不斷進行品種優化,提高當地這種老品種長椒的抗逆性。

黨讓齊不僅在青海從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還先後在陝西、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培訓農民、指導生產、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甚至遠赴俄羅斯,進行為期1年的農業科技推廣。他用實際行動,踐行楊凌農業科技推廣模式,以樸素的農業情懷,矢志不渝地推廣現代農業,讓「楊凌農科」成就閃耀絲綢之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農科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農科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農科奇觀南瓜藝術節即將舉行
江西省農科院鄉村振興九大科技行動啟動
農科院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力支撐
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 創新實踐基地落戶紅山區
中國農科院都開始聘請農民做科研了!
新農科建設吹響「開工哨」
沈曉明在省農科院調研時強調 以科技創新支撐海南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農科院:基因編輯助大豆在南方豐產
農科院植保所成功開發水稻單鹼基編輯升級系統
中國農科院信息所:促進農業數字化升級,為智慧農業搭建基礎設施
山西省農科院的這項技術為旱地玉米高產「撐起腰桿」
南農科學家繪製梨的「族譜」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所第四黨支部與太平鎮慕坪村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活動
實現水稻三系配套:農科院保護「植物大熊貓」
趕在龍泉桃花之前,農科村的貼梗海棠紅了
中國農科院蘭獸研李志勇研究組在口蹄疫病毒感染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工程院農科院聯合成立「中國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院」
中國農科院茶葉所在茶樹抗炭疽病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雙一流」農科聯盟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
農科院資劃所最新成果揭開病原細菌致病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