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里克之所以成為庫布里克,絕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斯坦利·庫布里克是公認的影史最傑出和最有影響力的導演之一,他一生拍攝了13部長片、3部短片和若干未實現的項目。從《光榮之路》起,通通都是傑作,對後世的電影影響深遠。除了導演的身份,他也是一個真正的影迷。
1、諾斯費拉圖 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1922)
和德國表現主義
在影片《閃靈》的結尾處,溫迪拿著刀子步上樓梯,她的影子映射在鋪滿藍光的牆上,呈現出伸出手的姿態,這個動作與1922年茂瑙的經典作品《諾斯雷拉圖》中的經典鏡頭非常相像。
庫布里克曾說起過,在為《閃靈》設計酒店內景時曾刻意規避傳統哥特恐怖片的意向。然而,在影片的高潮段落,他似乎又樂於接受拍攝這樣具有哥特風格的場面。
《諾斯費拉圖》
GIF/1.2M
《閃靈》
2、幽靈馬車 K?rkarlen (1921)
如果用《閃靈》的一個標誌性鏡頭代表全片,那無疑是傑克·尼克爾森用斧頭將門劈了個口子,電影海報甚至也沿用了他將腦袋放在門洞的形象。不過庫布里克並不是第一個使用這個概念的導演。
同樣的動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代早期的瑞典導演維克多·斯約斯特洛姆的默片《幽靈馬車》,斯約斯特洛姆對一些影迷可能相對陌生,他也是伯格曼《野草莓》的男主角,這兩部影片都在庫布里克最愛的67部電影榜單之中。
片中有一場戲說酗酒的父親(由斯約斯特洛姆本人飾演)用斧頭劈門,去找他的妻子和孩子。幾個攝影機的取景角度和動作都被複制了。既然是庫布里克最愛的電影之一,他能從這部影片中獲得一些靈感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可以對比看一下)
GIF/418K
GIF/377K
GIF/207K
GIF/998K
GIF/306K
GIF/902K
GIF/559K
GIF/421K
《幽靈馬車》VS《閃靈》
3、殘花淚 Broken Blossoms or The Yellow Man and the Girl (1919)
當門被劈開之後,溫迪的反應據說有參考格里菲斯的默片《殘花淚》一片。這部影片中也有一場戲說酗酒的父親拿斧頭劈儲藏室的門,由麗蓮·吉許扮演的女兒裡面嚇得驚慌失措。這部影片比《幽靈馬車》還要早兩年。
《殘花淚》
《閃靈》
4、幽靈號恐怖車 The Car (1977)
《幽靈號恐怖車》是上世紀70年代眾多以車為主體的恐怖片,如《飛車殺機》、《克里斯汀魅力》相似的大開殺戒的車。
庫布里克在《閃靈》片頭,沿用了《幽靈號恐怖車》的片頭音樂,並且兩部電影開頭都以一輛車在山野及環山路上行駛開局。
The Shining - Main Title
The Shining
Chuck Cirino
00:00/03:30
5、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L 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1961)
阿倫·雷乃是法國影壇最重要的導演之一,其職業生涯持續了六十多年,留下了寶貴的電影遺產,啟發了如今的許多導演。《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觀眾或驚訝於它那優雅的黑白攝影,或沮喪於模糊的講述。對庫布里克來說,它有一定積極作用,如《閃靈》中看到的那樣,也有令人費解的故事情節和令人生畏的攝影機運動。
正如法國新浪電影中普遍存在的那樣,它通常缺乏典型故事片的核心敘事基礎。整部電影都發生在一座巴洛克風格的城堡中,它被改造成了上層社會的奢華酒店,並隨著長時間的攝影機跟蹤長鏡頭移動,就像我們在《閃靈》中看到的那樣。
後來,在酒店的一些社交活動中,男主角遇到了在去年遇到過的一個女人,並承諾在今年重聚——但她堅持他認錯了人。然而,她的態度逐漸改變,兩人發展處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
這個故事通過晦澀的閃回來迷惑觀眾,缺乏任何邏輯的連續性或意義,為觀眾提供了一種夢幻般的感覺,使觀眾對留白部分產生想像。留下餘地。所有的角色都是無名的,在劇本中分別被稱為X、A和M。
這家酒店與《閃靈》中的酒店冥冥之中有著相似之處,兩者都是孤立的莊園,在那裡,一件重要的事困擾著主角,兩者也都被描繪成無盡的迷宮。此外,敘述酒店的聲音也出現在《閃靈》之中。
這些電影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有一個模糊的邊界,而雷乃的攝影機追蹤運動似乎也激發了《閃靈》中酒店的穩定運動。
另外,很巧合的一點是,庫布里克的另一部作品《光榮之路》和《去年在馬里昂巴德》里的宮殿是同一座——慕尼黑的施萊斯海姆新宮(Schleissheim Palace)。當然,這兩部比起來的話,《光榮之路》拍攝要早。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光榮之路》
6、 波長 Wavelength (1967)
《波長》是一部長達45分鐘的短片,是最有名的一部結構式影片,是先鋒電影的里程碑,它把「實驗」一詞帶到了純粹的意義上。加拿大導演麥可·史諾的幾部影片,都反射性地展現一些移動景框的拍攝手法。《波長》即以伸縮鏡頭展示感知和效果,暗示了另一種永恆的距離。這顯然是引起了庫布里克的注意,就像在《閃靈》中看到的一樣——影片結尾,攝影機在一幅特定的照片上拍攝了一組影像,這張照片在歲月的洗禮中引發了更多的疑問。
《波長》
《閃靈》
7、凶兆 The Omen (1976)
理查德·唐納的《凶兆》也是一部影響後世的經典恐怖片,後來還有多部續集和翻拍。片中戴米戴米在騎著兒童輪車在走廊穿梭那場戲,啟發了庫布里克。在《閃靈》中,安排丹尼也騎著兒童輪車,在酒店的走廊和房間內穿梭,並且很好的利用了追蹤鏡頭的拍法。
GIF/815K
《凶兆》
GIF/1.1M
《閃靈》
8、人間的條件 (1959-1961)
《人間的條件》是小林正樹執導的三部曲電影,是反映日本在中國東北(滿洲)日本殖民者的電影,通過一個日本和平主義者在二戰期間試圖在極權主義政權下生存的故事,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對戰爭給雙方的影響做了反思。
第二部《永恆的路》主場景發生在一個軍事基地——日本關東軍的故鄉,看過影片的朋友很難不聯想到《全金屬外殼》中訓練教官哈特曼與士兵之間的關係,甚至連場景都驚人的相似。庫布里克曾表示他從具有和平主義的電影導演中汲取了拍這部影片的魔力。這並不令人意外,小林正樹在日本電影中也擁有崇高地位,他能為庫布里克產生影響不足為奇。
首先,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開場的戰鬥,不管它對於情節有何意義,都能看到某種參考。儘管在《全金屬外殼》中士兵使用的是海軍陸戰隊在訓練中經常使用的棍棒,而不是像小林正樹電影中使用的長步槍一樣的木棒,但兩者的相像程度可見一斑。在兵營中,宿舍樓里的場景也有很多共同點。包括教官對新兵心理的折磨及毫無緣由的身體虐待,是兩部片的共同特徵。它們也都有一個受盡凌辱的士兵,只不過一個是身材肥大,一個是身材弱小。
《全金屬外殼》
對軍隊的描繪也是非常明顯的,大多數士兵都是受害者,而不是嗜血的戰爭機器,軍隊犧牲了男性的自尊來控制學員之間的氣氛。關於這方面,《全金屬外殼》比《永恆的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一名士兵在組裝他的槍,這在兩部影片中都可以看的到。
值得注意的是,兩部影片中,主角似乎都是最終的受害者。他們都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感痛苦。兩部電影都質疑了逃離的必要性,角色在忠誠和被遺棄的思想之間不斷地平衡。為了防止劇透,更多的相似請各位看官直接對比琢磨吧。
《人間的證明》
GIF/505K
《全金屬外殼》
9、山丘 The Hill (1965)
西德尼·呂美特的《山丘》的劇本原本是雷·羅比和R·S·艾倫根據真實事件創作的電視劇本《轉折點》(Breakig Point),不過這部電視片並未拍成,後來被改為電影劇本《山丘》。故事講的是二戰期間的一處北非兵營,殘暴的指揮官強迫命令一群戰俘在由沙石堆積而成的60英尺高地上演練衝鋒上陣,其中一人帶領大家對抗殘暴。20年後,《全金屬外殼》的前半段故事也是在這個劇本的基礎上改編而成的。哈里·安德魯斯扮演的指揮官同《全金屬外殼》中的教官一樣的殘暴。
《山丘》
《全金屬外殼》
10、西線無戰事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我們經常在觀看某部軍中電影時,只要一看到嚴厲的教官、受氣的新兵就會想到《全金屬外殼》,比如《血戰鋼鋸嶺》中文斯·沃恩扮演的教官。殊不知,《全金屬外殼》也是參考了多部影片。新兵集訓、教官不滿新兵,包括讓他們唱歌也是《西線無戰事》就有的情節。同時,片中的戰役,士兵在壕溝里的戲碼也對同樣一戰背景的《光榮之路》產生了影響。
《西線無戰事》
《全金屬外殼》
《西線無戰事》
《光榮之路》
11、部族 Tribes (1970)
這部講述海軍陸戰隊新徵召入伍的嬉皮士兵拒絕接受軍方的行事方式,與訓練教官相對抗的故事。《全金屬外殼》開頭照搬了《部族》的開頭——新兵理髮。
《部族》
《全金屬外殼》
12、薔薇的葬禮 (1969)
在日本的新浪潮電影中,性,毒品和暴力並不罕見。在松本俊夫的《薔薇的葬禮》中,就可以看到東京地下的同性戀場景。影片的靈感有參考自法國新浪潮導演戈達爾和雷奈等人——使用跳接、拼貼、快進、閃回、靜態圖片、仿紀錄片的方式。
故事講一名叫艾迪的迷人的異裝癖者,他同夜總會的經理不和,與經理的男人,也就是俱樂部的老闆有一腿。艾迪總是處於一種很壓抑的狀態之下,在不斷的閃回中他的童年往事逐漸清晰。影片根隨這個角色的痛苦與不幸,描繪了他與其他異裝癖者之間的關係。
本片缺乏線性結構,諷刺的是,在許多新浪潮電影中,通過使用紀錄片片段和一些滑稽的片段,以及引用老電影,使得影片的結構更加強大。例如,酒吧里的老闆娘經常對鏡說話,據說這是取自《白雪公主》的皇后。《發條橙》也參考了《薔薇的葬禮》的鏡頭,例如,在購物中心的場景中,有一段長長的追蹤鏡頭,松本在這裡使用了特定的陽具隱喻。然後,這群人在街上走著,角色穿過人群時,他們還在舔著他們的白色冰淇淋甜筒。
GIF/977K
《薔薇的葬禮》
GIF/989K
《發條橙》
另一個很明顯的類比是亞歷克斯和瘋女人之間笨拙的打鬥,有些人稱之為「暴力藝術」。在《薔薇的葬禮》中,艾迪和蕾達夫人之間也有一場類似的打鬥,他們也戴上了藝術畫廊的面具,來掩蓋他們的暴力。這些在《發條橙》中都能找到相通之處。
在《薔薇的葬禮》中,有一場戲說兩個人在辦公室找東西,這時速度被加快了。這一技巧也被運用到《發條橙》中,這一點是得到庫布里克本人親口證實的。
GIF/621K
《薔薇的葬禮》
GIF/1.2M
《發條橙》
還有亞歷克斯的假睫毛,在開場戲中顯得格外突出。艾迪也有一雙假睫毛,這當然也是他能夠成為一個令人信服的異裝癖的絕佳裝扮。兩部影片視覺上的更多相似之處請對比下琢磨琢磨吧。
《薔薇的葬禮》
《發條橙》
安迪·沃霍爾其實是第一位改編安東尼·伯吉斯的小說《發條橙》(The Clocking Orange)的導演,只不過觀眾可能根本看不出《黑膠》是改自這本小說,畢竟這是沃霍爾導演的,以三段長鏡頭剪輯而成,傾向於一種原始的實驗電影。
庫布里克在對這本反烏托邦小說進行改編時,一直都在進行細緻的研究,他肯定看過沃霍爾的作品。並且使用了一個類似的開場,開頭亞歷克斯「庫布里克凝視」的面部特寫,同《黑膠》開場維克多的特寫鏡頭一樣。
《發條橙》
男演員馬爾科姆·麥克道爾惡作劇式的表演凸顯了他作為演員的天賦,而傑拉德·馬蘭加的非職業演出只能留在《黑膠》中,在庫布里克的版本公映後被徹底遺忘。
《黑膠》
據說庫布里克在看了西德拍攝的科幻片《前往金星的第一艘太空飛船》開頭關於科學家講解行星軌道,啟發《2001:太空漫遊》開篇太陽從地球後面浮現出來的經典鏡頭。
《前往金星的第一艘太空飛船》
《2001:太空漫遊》
15、馬克斯·奧菲爾斯的電影
馬克斯·奧菲爾斯的《輪舞》也是庫布里克最愛榜單中的電影,這是一部關於維也納的一系列事件的經典電影。它根據奧地利作家阿圖爾·施尼茨勒創作於1897年的小說的改編,通過一位敘述者講述了發生在20世紀初維也納的愛情故事。
在奧菲爾斯的電影版中,每個角色都與情節前一段的角色有所關聯——妓女、士兵、女傭、孩子、已婚婦女、她的丈夫、年輕女孩、詩人、女演員、公爵。就這樣,敘述者就象徵著「生命的圓舞曲」,正對應《輪舞》的片名。
施尼茨勒還寫過《夢幻故事》,後來成為《大開眼戒》的靈感。除了對奧地利戲劇有著相同的品味,奧菲爾斯也是對庫布里克最早產生影響的到呀之一,根據庫布里克的說法,他讓庫布里克意識到了攝影機運動的重要性,尤其是在1957Ian的反戰戲劇《光榮之路》中,使用的嘗試加的跟蹤長鏡頭。特別是跟蹤長鏡頭的運用,如1957年的反戰電影《光榮之路》。據說庫布里克改變了場景去拍攝這種長鏡頭,這本不是原始劇本中的構想,他是為了紀念那天去世的奧菲斯(1957年03月25日)。
《輪舞》
點擊展開全文
※電影陪你一起走過,那些難忘的電影瞬間(5)
※紅毯總是好看的,戛納閉幕紅毯上的美人們丨賞色
※《加勒比海盜5》還是不太行丨影向標
TAG:桃桃淘電影 |
※庫布里克:如果電影有上帝,那一定就是他
※絕頂天才的混蛋——庫布里克
※庫布里克是誰?不知道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愛看電影
※高橋盾的庫布里克情結
※「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它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里克弄錯了。」
※管虎:我最推崇的導演是庫布里克
※庫布里克,那個把人逼進救護車的「瘋子」
※「你從他的照片中能看出他將成為一名導演」:紐約將舉辦庫布里克早期攝影作品展
※藝術無局限:克麗絲汀·庫布里克的畫家夢
※在電影神殿最高處,坐著導演庫布里克
※《A.I.》:斯皮爾伯格的皮囊里容不下庫布里克的神
※斯坦利·庫布里克《發條橙》
※19年前,庫布里克逝世,上帝離我們而去
※庫布里克的《發條橙》,是教育的缺失,還是社會的病態?
※獨裁導演庫布里克竟是古典樂迷,拋棄所有配樂才有了這部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大師庫布里克逝世20周年,來看看他留下了哪些經典?
※庫布里克遺失 60 年的電影劇本被發現,被形容為「洛麗塔的反面」
※電影推薦:庫布里克總是讓人《大開眼戒》
※卡米拉·卡韋略在英國倫敦O2學院布里克斯頓音樂會演出
※庫布里克失傳了60年的劇本被發現!有望拍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