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英國皇家天文台2013年度天文攝影師獎獲獎作品集錦

英國皇家天文台2013年度天文攝影師獎獲獎作品集錦

「深空」單元高度讚揚獎作品《飄浮的大都市》,出自澳大利亞攝影師邁克爾·希多尼奧之手,展示了罕見了的星暴星系NGC 253。這個星系由天文學家卡羅琳·赫歇爾1783年首次發現。NGC 253正以與銀河系類似的速度形成新恆星。由於廣闊的塵埃帶穿過星系盤,NGC 253呈現出斑駁的外觀。星系內的紅雲由離子化氫氣構成,新恆星就在這裡形成。

皇家天文台年度天文攝影師獎「地球與太空」單元冠軍作品及本屆比賽的總冠軍作品,由澳大利亞攝影師馬克·戈爾拍攝,展示了南半球壯觀的夜空景象。照片的中央,距地球2.6萬光年的銀河系中央區域好似一團由塵埃和星辰構成的亂麻。照片的左上方為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距地球更為遙遠。這兩個星雲都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

「深空」單元冠軍作品,出自美國攝影師亞當·布洛克之手,展示了壯麗的SH2-239星雲。在我們的有生之年,類似SH2-239這樣的星雲似乎永遠不會發生變化,如果以天文時間尺度,它們卻快速變化,轉瞬即逝。經過幾千年的變遷,星雲內恆星的劇烈輻射會侵蝕周圍的塵埃與氣體雲,從根本上改變它們的形態。

「我們的太陽系」單元冠軍作品,出自中國攝影師華文濤(Man-To Hua,音譯)之手,展示了澳大利亞出現的壯觀的日全食景象。這幅作品是準確把握拍攝時機和精細的後期處理的典範。通過這幅作品,人們可以觀賞太陽的外層大氣層——日冕,溫度達到100萬攝氏度。幾百年來,觀測日全食一直是研究太陽隱秘特徵的唯一方式。

「我們的太陽系」單元高度讚揚獎獲獎作品,由阿根廷攝影師伊格納西奧·迪亞茲·波比羅拍攝,展示了萊蒙彗星、球狀星團杜鵑座47以及小麥哲倫星雲。乍一看,這幅作品似乎由3幅照片拼接而成,實際上並非如此。萊蒙彗星距地球1.1萬年,杜鵑座47距地球1.6萬年,小麥哲倫星雲距地球20萬光年。

「年輕天文攝影師」單元二等獎獲獎作品《再見太陽,你好月亮》,出自10歲的美國少年阿利亞納·伯納爾之手,展示了宇宙中對人類最為重要的3個天體,即太陽、月球以及我們的家園地球。照片在舊金山的金門大橋附近拍攝,陸地、海洋和天空共同勾勒出一幅壯觀的景象。

「地球與太空」單元二等獎獲獎作品《綠色能量》,由挪威攝影師弗萊德里克·布魯穆斯拍攝,展示了挪威格羅特喬德村上空的絢爛北極光。北極光由太陽風粒子轟擊地球磁場所致,憑藉多變的形態和絢麗的顏色成為很多攝影師的最愛。

「人與太空」單元二等獎獲獎作品,出自美國攝影師本·卡納勒斯之手,展示了壯觀的銀河系,好似從地平線上升起的煙柱。照片中呈現的暗淡塵帶在銀河系的生命演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區域由死亡和瀕死恆星的灰燼構成,同時也是新恆星的形成區。

「地球與太空」單元高度讚揚獎獲獎作品《冰冷的訪客》,由挪威攝影師弗萊德里克·布魯穆斯拍攝,展示了黃昏時分的泛星彗星。泛星彗星的星核主要由冰和岩石構成,直徑達到幾公里。2013年初,泛星彗星靠近太陽,表面的冰蒸發,形成一個由氣體和塵埃構成的長達數千公里的尾巴。

「深空」單元高度讚揚獎作品,出自匈牙利攝影師伊凡·埃德爾之手,展示了M81和M82星系,距地球1200萬光年。M81的氣體正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吞噬,M82星系的氣體為新恆星形成提供「原料」。恆星形成過程會將氫氣(紅色)噴向太空。

「我們的太陽系」單元二等獎獲獎作品《磁漩渦》,由美國攝影師艾倫·弗萊德曼拍攝,展示了太陽黑子。照片中最大的黑子面積與地球相當,整個磁漩渦區域的寬度相當於10個地球直徑。照片呈現的景象如同一壺沸水,每個小耀斑的面積均與法國不相上下。

「年輕天文攝影師」單元冠軍作品《銀河系》,出自14歲的美國少年雅各布·馬奇奧之手,展示了銀河系的中央區域。照片中的暗帶由星際塵埃和氣體構成,與明亮區域形成鮮明對比。銀河系中央存在大量星團和恆星託兒所。

「深空」單元高度讚揚獎作品《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出自阿根廷攝影師伊格納西奧·迪亞茲·波比羅之手。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是一個球狀星團,擁有數百萬顆恆星,中央位置的恆星密集度更高。一些恆星放射出紅光,暴露了這個星雲的年齡。據信,半人馬座歐米伽星團形成於數十億年前。2000年前,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首次發現這個星雲。1677年,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對其進行編目。

「地球與太空」單元高度讚揚獎獲獎作品《四重月暈》,由西班牙攝影師達尼·卡克斯特拍攝。所有來自太空的光線在抵達地面前必須穿過地球的大氣層。在此過程中,光線會因為一系列大氣現象發生改變。地面上空的微小冰晶能夠反射月光,將其變成數個美麗的暈輪。

「深空」單元二等獎獲獎作品《心宿增四與心宿二星雲》,出自愛爾蘭攝影師湯姆·奧德諾格爾之手。這個星雲內的塵埃顆粒尺寸與地球上的煙霧顆粒類似。它們能夠阻擋和吸收來自遙遠恆星的光線,讓星雲呈現出褐色和黑色。照片右側的一顆明亮恆星正在電離一個氫氣雲,使其發出紅光。它的下方是一個球狀星團,含有數千顆恆星。

「我們的太陽系」單元高度讚揚獎獲獎作品《火環》,出自中國攝影師賈浩(Jia Hao,音譯)之手,展示了日環食。月球環繞地球的軌道並非圓形,與地球之間的距離不斷發生變化。如果月球在最遠點時在太陽前方穿過,此時的月球視面積太小,無法完全遮住太陽。這時發生的日食為日環食。

「地球與太空」單元高度讚揚獎獲獎作品,由美國攝影師大衛·金哈姆拍攝,展示了美麗的英仙座流星。金哈姆一共拍攝了23幅照片,而後花數個小時對照片進行處理,才創作出這幅作品。英仙座流星雨是最有名的流星雨之一,母體為斯威夫特-塔特爾彗星,因從英仙座方向飛來,才被稱之為「英仙座流星雨」。

「年輕天文攝影師」單元高度讚揚獎獲獎作品《大星雲》,出自15歲的英國少年塞繆爾·科普里之手,展示了獵戶座星雲。獵戶座星雲也被稱之為「M42」,座落於大名鼎鼎的獵戶座,就在獵戶腰帶下方。用肉眼觀察時,這個星雲好似獵戶座匕首內的一顆恆星。

「年輕天文攝影師」單元高度讚揚獎獲獎作品,由15歲的加拿大少年埃里克·德瓦爾在沙漠中拍攝,展示了壯觀的沙漠地貌與璀璨星空遙相呼應的美麗景象。

「全自動望遠鏡攝影」單元冠軍作品《獵戶四邊形星團及周圍星雲》,由匈牙利攝影師拉斯澤羅·弗朗西斯拍攝。獵戶座星雲是一個恆星託兒所,內部的塵埃和發光氣體雲正在形成大量恆星。在照片中央的星團內,一個原行星盤因明亮的發光氣體背景顯現出輪廓。在這個盤內,物質會進一步凝結,形成行星、衛星、小行星和彗星。

「最佳新人」單元冠軍作品,由英國攝影師薩姆·考納維爾拍攝,展示了威爾士高地上空的金星凌日景象。金星凌日是2012年最著名的天文奇觀之一。天文學家通常將相隔時間最短的兩次「金星凌日」現象分為一組。這種現象的出現規律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環。這一次的金星凌日過後,我們需要等到2117年12月才能再一次欣賞到這一天文奇觀。由於長時間盯著太陽會灼傷眼睛,天文愛好者會使用日食觀察眼鏡或者裝有濾光片的雙目望遠鏡觀賞金星凌日。

「年輕天文攝影師」單元高度讚揚獎獲獎作品《盈月》,出自14歲的美國少年雅各布·馬奇奧之手,展示了美麗的月牙。照片中,充滿熔岩的暗淡月球海與南部高地的山脈形成鮮明對比。

你離成功還差這幾篇文章的距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奧秘 的精彩文章:

這是真的嗎?恆星的一生都在奉獻
銀河系內的恆星託兒所
宇宙大爆炸的緻密奇點到底從何而來?
仙女座神秘信號發出是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沙漠發現45億年前地外隕星物質

TAG:宇宙奧秘 |

您可能感興趣

2018年《國家地理》年度旅行攝影師攝影大賽獲獎作品賞析
2017年度國際婚禮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賞析
2018 年度黑白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
2018年度黑白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賞
2018年度黑白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欣賞
精彩絕倫!2018年度天文攝影師入圍作品欣賞
童年照!國際黑白兒童攝影大賽2018年度獲獎作品
特玩網榮獲天府獎「2018年度新銳媒體」
康美葯業獨家冠名節目《國樂大典》,榮獲「2017-2018 年度兩岸品牌欄目」獎項
2017國際年度攝影師揭曉,美國攝影師折桂
清華博士後萬蕊雪獲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珀薇澎湃水榮膺中國2018年化妝品年度品類大獎-新銳獎
2017年IPOTY國際年度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欣賞
2017年 IPOTY 國際年度攝影師大賽獲獎作品欣賞
2017 年度建築藝術攝影大賽獲獎作品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今天上午將舉行
2018年青超年度頒獎:恆大囊括8項獎
韓國第38屆影評獎揭曉年度11佳出爐
老闆電器獲頒2017「中國品牌年度大獎」
華為平板M5青春版 榮膺2018年度科技產品優秀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