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理解 父母需要幫助
「家庭教育是培養人格、涵養人生的教育,最終決定人生的幸福。」「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又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科學理論引導,需要潛心研究,需要智慧和技巧。」「父母擔任著教育者、合作者、消費者的三重角色,但普遍存在角色混亂、能力不足的問題。」「要引導父母學會觀察和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現象,提升為人父母的能力。」5月18日,在中國出版社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協辦的中國「家庭·家教·家風」研討會上,圍繞由北師大家庭教育課題組研發、中國出版社集團·現代教育出版社出版的《N歲孩子N歲父母》叢書,與會專家紛紛建言。
很多家長不了解自己的教育責任
說起目前有些家長過分依賴教育機構、忽視自己教育責任的家庭教育誤區,北京幼師實驗幼兒園教學總監董學軍一連說了5個「不」——很多家長不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不知道幼兒教育不等於幼兒園教育,不知道孩子有什麼興趣,不知道幼小銜接的重點不是知識銜接而是學習品質和習慣的銜接,不了解正確的教育方法。
董學軍認為這樣一歲一本的家庭教育叢書對家園共育很有幫助,有助於家長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長要改變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聽話等錯誤觀念,真正讀懂孩子,準確把握孩子成長的變化和特點,走出焦慮狀態和教養困惑,做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家長。面對問題不惶恐、有原則,讓尊重、陪伴、遊戲、原則不成為空話,讓自己慢慢變成真正合格的父母。」
「家長都捨得為孩子花錢,有個家長想把我們幼兒園的所有玩教具買一套回家,卻沒有時間陪孩子。」中科院幼兒園教研中心主任鄒麗娜說,每個班總會有那麼幾個孩子在行為和情緒上出現一些問題,原因大都是家庭沒有幫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
鄒麗娜發現,有的孩子總是在破壞,無法跟同學、老師相處,有的孩子上幼兒園的適應階段非常長,有的孩子情緒急躁愛發脾氣,都跟小時候不停地換保姆或者不停地變化生活環境有關。「好的親子關係就是孩子最主要的安全感來源。」「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安全、被看到、平靜、穩固這4個元素非常重要。」「父母要讓孩子感覺到:我能看到你,我能看到真實的你,我接納真實的你,我無條件地愛你。」
要引領家長關注孩子的智慧成長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傅國亮認為,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國事,下一代素質如何是國家最大的安全問題,家長要為國教子,政府主導、學校作為、家長學習,家庭教育才能從自發走向自覺。
關於家庭教育的方向,傅國亮認為習總書記提出的「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並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和足夠重視。關於家庭教育的內容,傅國亮認為,一個是善良、一個是責任,最基本的是善良。人性教育被長期忽略,是中國教育亂象叢生的根源。「比如校園欺凌的施害者,很難判斷其是非道德性質,但可以說人性受到了污染,所以善良和責任要在家庭教育中很好地研究。」
針對家長關注智力發展,看重子女知識積累而非智慧成長,傅國亮希望家庭教育叢書應當著眼於引領家長關注孩子的智慧成長。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原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家庭教育學奠基人趙忠心指出,叢書的亮點是多學科理論知識以及孩子、夫妻、家庭和社會等多維度基礎,特別肯定了叢書「點出不同場域中成人對孩子的影響」。
作為家長代表,北京聯合大學心理中心的黃大慶博士說自己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是一個無知的父親」,希望自己讀了這套分層細、成系統、有實際案例、有理論支撐的家庭教育叢書,會變得更加理性、平和,更加從容地面對孩子的問題,更理性地對待孩子的成長,培養出有良好心態、有優秀品德、有良好修養、有優秀家風的孩子。
構建價值觀統一的大教育環境
作為一年級孩子的媽媽,中國人民大學兒童心理學專家侯瑞鶴博士關注的是如何找到父母權威和尊重孩子之間的平衡。
侯瑞鶴說,二孩政策放開以後,有的家長拿不定主意要不要二胎,就問自己的孩子,老大說要就要,老大說不要就不要,「這種事情怎麼能讓孩子決定呢,這是把父母的責任轉嫁給孩子」。她還認為現代社會的碎片化信息會肢解家長的思考能力,淹沒家長的判斷能力,孩子出現了問題就到網上找辦法。「希望《N歲孩子N歲父母》叢書能讓家長停下來看看自己,看到家庭教育中親子關係才是孩子的成長背景,有規則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有自主性的孩子才有真正的安全感。」
據現代教育出版社總編輯助理兼兒童教育中心主任李靜介紹,這套書的目的是幫助家長孩子解決孩子成長的問題,既不是理論的說教,也不是個人經驗的分享,定位於回歸家庭教育功能、回歸日常點滴生活、回歸文化自信與包容,從讀懂孩子、做智慧父母、創建幸福家庭、邁向和諧世界等4個維度,用案例闡釋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問題,幫助父母在關係、環境、家風中實現優質教育。
說起研發這套叢書的初衷,北師大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中國公益教育研究所所長尚立富博士強調了環境育人的重要性。他回想自己小時候,哪個孩子如果行為不規範,街坊鄰居就會說他,是環境在幫著父母管教孩子。而現在很多父母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兒童學等科學知識,卻沒有變成社會知識,還是不知道如何科學、理性、有效地愛孩子,不知道如何把溺愛、無效的愛變成有效的投入和有序的關愛。這就需要構建價值觀統一的家庭、學校、社會的聯動體系,形成環境育人,讓孩子快樂、幸福,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我兒子已經在哈佛大學讀博士了,我很欣慰自己跟兒子一直有良好的溝通。」清華大學歷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劉曉峰覺得教育孩子有三點特別重要,即培養一個好習慣、找到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群性(即社會性),這三點都靠親子之間建立在安全感上的溝通管道。
劉曉峰說:「我會認真讀這套書,等我以後帶孫子就用上了。」他的話引發與會者一陣會心的笑聲。
研討會上,北京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北京師範大學關工委主任劉川生和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副總裁姜軍為叢書揭幕,並向四川省婦聯兒童少年基金會王潔瓊理事長贈送《N歲孩子N歲父母》及相關少兒圖書1500餘冊。(本報記者 楊詠梅)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1日第10版
※領航校長做「愚公」助教扶貧
※加強學習,開創中小學黨建工作新局面
※「適合的教育」與校長工作突破
※「微任務」化不可能為可能
※校友「不好意思」參加的校慶有啥意思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單親孩子需要父母怎樣的愛?
※父母和看護人需要了解急救措施
※為孩子釐清「想要」 和「需要」
※母親也需要鮮花,母愛也需要表達
※愛孩子是需要學習的
※育兒需要技巧更需要愛
※媽媽比孩子更需要滋養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什麼?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父母需要做這四件事!
※當我理解父母后,我覺得我不再需要他們的理解了
※父母支持孩子的夢想固然重要,但同樣需要他們能夠肩負起家庭的責任與目標
※孩子,我不需要你背負親情債
※「若你需要朋友,就養條狗吧」
※孩子最需要的,是願意為他們托底的父母
※孩子需要走心的陪伴
※孩子常見的這些壞習慣,需要我們幫助孩子克服,你家孩子有中招嗎
※一切為了孩子!乙肝母嬰阻斷 你需要這樣做
※你養的蛙需要它!
※愛需要堅持,愛你的人需要珍惜
※法斗需要你 慢慢了解它愛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