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渾身鱗片,面目猙獰?你對恐龍的印象可能全是錯的

渾身鱗片,面目猙獰?你對恐龍的印象可能全是錯的

20多年前,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在美國上映。

雖然電影沒有取得什麼特別高的成就,但其中的恐龍形象卻深入人心。

尤其是反派霸王龍更是掀起了一陣恐龍崇拜熱潮。

出於對武力的渴望,哪個男孩子小時候不崇拜幾種威猛的恐龍?

GIF/1250K

侏羅紀系列的新作《侏羅紀世界》

「我有知識我自豪」的超威藍貓後來也推出了恐龍時代系列,想必多少是受到了侏羅紀公園的影響。

在人們的印象中,恐龍估計是這個星球上存在過最可怕的生物了。

它們集合幾乎所有最具進攻性的特徵,身軀龐大、行動迅猛、皮膚粗糙、牙尖爪利,還有令人驚恐的嘶吼聲。

GIF/1856K

某一些肉食性恐龍被描述成地球上最強大的捕食者。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一個幻想,符合主流審美的合理幻想。

那些逼真且生動的復原形象也許離真相還有很遠。

今天我們對恐龍形象的復原幾乎全部依賴於出土的化石,其中大部分是骨骼化石。

僅靠骨骼對一種生物進行復原,能做的基本上是根據現有生物的特點瞎猜。

舉個例子,假如有這樣一些恐龍的骨骼化石,那我們會如何復原呢?

按照傳統的恐龍復原套路,這樣的復原似乎合情合理,符合時代的特徵。

但是很遺憾,這並不是什麼恐龍的骨骼,而是一具虎鯨的骨骼標本。

無獨有偶,河馬作為一種大型陸生動物,憑藉其圓潤的體態,粉紅色的皮膚,還有尾巴攪大便的絕技,也成功圈了一大票的粉絲。

GIF/154K

可是如果我們只見到了它的骨骼,那可能沒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可愛的動物。

巨大的下頜骨和粗壯的獠牙,儼然是一種危險的超級掠食者。

僅僅憑藉骨骼復原一種生物局限性非常大,對於皮膚、脂肪、軟組織等的復原更是難上加難。

即使是現存的一些生物,我們也會在生物復原上犯些啼笑皆非的錯誤。

18世紀發生了這樣一件事,瑞典的一位省督向國王弗雷德里克進獻了一批捕獵回來的珍稀野生動物。

其中有一頭寶貴的獅子,可惜的是,獅子送回來已經只剩下皮毛和骨頭。

於是復原的任務就交給了標本師。

然而,這位標本師並沒有見過真的獅子,只好死馬當活馬醫。

結果,這頭復原出來的獅子憑藉它驚人的容貌成為了如今遊客們瞻仰的對象。

有皮有毛有骨頭的現存生物都復原成這樣,幾千萬上億年前的恐龍談何容易?

更何況恐龍還受到了當時一些學術權威的誤導。

恐龍這個名字就是一個最大的誤導。

給它起名的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是當時領域的權威。

理查德·歐文爵士

他通曉中生代爬行動物方面的知識,可以說是這一領域裡的百科全書。

歐文對這些巨大的骨骼化石也很感興趣,他發現這些巨大動物行走姿態類似蜥蜴。

於是便將希臘語的Dions和Sauros結合起來,創造了Dinosaur這個名字,意為恐怖的蜥蜴

Dinosaur一詞最先傳到日本,被譯作「恐竜」,中國也沿用了這一譯法,定名恐龍。

這個「恐怖的蜥蜴」給人留下了太多刻板印象,似乎恐龍就是遠古的大蜥蜴。

它們像蜥蜴一樣冷血,擁有像鱷魚一樣的皮膚,猙獰的頭部,簡直就是怪物。

早期的恐龍復原畫

隨著化石考古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古生物學家進入這片處女地。

1868年,著名的富二代古生物學家科普,對外宣布發現了一種身形狹長的巨大水生恐龍。

他在報告里指出,這種恐龍有蛇一般的脖子,高昂著脖子在水面上巡遊著。

於是這種聞所未聞的生物得到了它的名字——蛇頸龍

早期的蛇頸龍復原圖

實際上,這位大名鼎鼎的古生物學家在復原蛇頸龍的骨骼標本時,錯誤地將頭骨按在了尾巴上。

但科普的描述已經深入人心了,儘管在幾十年後就已經證實,蛇頸龍的頸椎骨幾乎不能活動。

可是擁有天鵝頸的蛇頸龍還是忽悠了人們一個多世紀。

一幅畫於1897年的蛇頸龍復原圖

1902年的時候,美國一位恐龍化石採集家布朗在美國蒙大拿洲發現了一具食肉動物的骨骼。

他把這些成噸重的化石送到了紐約博物館中,布朗的老闆給這種新發現的恐龍命名為霸王龍。

第一副霸王龍化石的挖掘現場

這位老闆迫不及待地想將霸王龍公之於眾,命令布朗趕緊將這些骨骼拼裝起來,重塑它生前的風采。

怎料這些巨大的骨頭拼裝難度非常大,他們無法把霸王龍拼成想像中的模樣。

最後只好拼成了一種直立行走的笨拙模樣

最早拼裝的骨架

這個形象也影響了一票影視作品中的怪獸形象,早期《金剛》中的霸王龍和哥斯拉其靈感都是來自於此。

早期的哥斯拉形象

隨著古生物運動生理學的進展,我們對霸王龍的脊椎和盆骨構造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這才有了現在人們刻板印象中的霸王龍經典形象。

我們一步一步接近了真相,可是《侏羅紀公園》又開始搞事情。

為了達到更好的藝術視覺效果,主創團隊把很多現代猛獸的特徵強加給霸王龍。

塑造出了一個近乎無敵的生物,它擁有獅子般的吼叫,鱷魚般的猙獰外表,還時不時滴落粘稠的唾液。

雖然有不少藝術化的特徵,可是《侏羅紀公園》當中的霸王龍復原形象也的確是當時最前沿的。

然而古生物研究可謂是一年一變,一個新的發現又打破了平靜。

一種全身覆蓋羽毛的羽暴龍被發現,其生活的年代比暴王龍要早,可以說是霸王龍的遠房祖先。

羽暴龍復原圖

這個大新聞讓很多人都困惑了,大型暴龍類原來也能長滿羽毛。

很多古生物復原畫師都創作了渾身長滿羽毛的霸王龍形象。

老母雞版霸王龍

謎題接連不斷,在出土的霸王龍化石中,又的的確確有鱗片皮膚的存在,這在進化上是不太可能的。

出土的霸王龍皮膚

生物學上有一個原理稱作不可逆論,說的是若擁有了某一種高級的特性,那就不可能退化回原來的特性。

如果早期的暴龍從鱗片皮膚進化出了羽毛,那之後的霸王龍就不可能退化成鱗片皮膚。

現代的一些生物給了科學家靈感,犰狳滿身的鱗甲是一種變異的皮膚和毛髮。

巴西三帶犰狳

所以真正的霸王龍身體的兩側的皮膚覆滿鱗片,而頭部和背部也許還殘留著一些羽毛或毛髮。

霸王龍究竟有沒有毛髮這件事以目前的資料和知識水平,還不能夠解答。

只能等更多有價值的化石被發現,我們才能接近真相。

除此之外,在古生物復原領域還有一個大難題等待解決——體表顏色

早些時候,因為鮮有保存完好的化石皮膚出現,也沒有相關的技術支持,古生物的顏色無從知曉。

後來,科學家們通過觀察皮膚當中色素細胞來推斷它們生前的顏色。

結果發現大多數的皮膚化石中黑色色素的含量比較高,因此經常把古生物都塗成黑棕色。

皮膚中的兩種色素細胞,右為黑色色素細胞

可他們當時不知道,無論生物生前是什麼顏色,化石上永遠都是黑色色素居多。

原因很簡單,黑色色素是最穩定的色素細胞,歷經千萬年其他的色素細胞大多都被破壞殆盡。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特殊的虹細胞,雖不含有色素,但其特殊的結構能反射特殊波段的光,也能顯現出不同的顏色。

五彩斑斕的水蚤靠的就是虹細胞

所以霸王龍還有可能是五彩斑斕的,甚至是鮮嫩的粉紅色。

即便是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霸王龍,我們對它的了解其實依舊少得可憐。

以人類有限的認知去揣測大自然的傑作,當然難以觸及真相,更何況還有很多先入為主的思想作祟。

人類對同一片土地上生長的生物都不敢稱得上了解。

這樣想來,外星類人智慧生物的說法可笑至極。

_____________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內容為【SME】公眾號原創,歡迎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真學者的一篇假論文,卻成功策反民眾抵制疫苗,致成千上萬兒童喪命
他半夜掘墓盜屍,開膛破肚,竟被尊為生物醫學界的哥白尼
他們把木乃伊當作神葯、做成顏料,將其糟蹋成了稀世珍寶
科學家夫婦培育克隆魚,領先多利羊34年,小半個世紀後終於震驚世界
他高中沒畢業,卻親手處理了首例「冷凍人」,現在竟還要讓其復活

TAG:SMETalk |

您可能感興趣

秋瓷炫身穿「鱗片」抹胸亮相,撞衫是不可能的了!
好久沒有像這樣爆護了,這條紅色的魚是鯉魚嗎?鱗片也太奇怪了!
這種魚的鱗片像金屬一樣堅硬,食人魚也咬不動它們的肉
沒有皮毛,沒有羽毛,沒有鱗片,這些動物看起來就像幽靈!
釣上來一條漂亮的大錦鯉,釣友們看這鱗片,是生病了還是變異了?
第一次看到鱗片怪異的龍魚,甚至還有點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全球最噁心的魚,渾身沒有鱗片,斑點真的密集恐懼症別進!千萬別進啊
火龍果鱗片捲成這樣,是品種特性還是另有其因?
見過長鱗片的蝸牛嗎?它雖然無堅不摧,卻瀕臨滅絕
楊穎真敢穿!一身「魚鱗片」走紅毯,沒想到意外挺好看
小仙女秦嵐,裙擺好像粘著雪花一樣,上面好像是掛著「鱗片」!
張雨綺的鞋是咋回事,用「鱗片」拼起來的?看著要散落一地了!
小白蛇變成人形,鞠婧禕穿了衣服,黃聖依身披鱗片,只有她最貼近
渾身長滿鱗片的植物,它不需要光合作用,在植物界是一個「怪物」
這幾天氣溫驟降 怕是只有這種鱗片少、樣子丑的鯉魚還開口著了!
罕見疾病:「鱗片」長在男孩身上,需刮鱗片才能生存
蔡依林又出怪裝,人人不敢穿的「鱗片褲」,她穿細得還沒巴掌大!
懸崖邊發現「恐龍腳印」,爪子的紋路和鱗片清晰可見
孫怡「鱗片裝」現身,筷子腿超吸睛,網友:臉比腿白,腿忘擦粉了?
植物界的「怪物」被發現,渾身長滿鱗片,無需光合作用便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