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小兒發熱,孩子發燒怎麼辦?看過這帖,再去找醫生
早就想寫關於發燒的文章,但怎奈自己不是專業,生怕哪句沒說對誤導大家,所以雖然有很多關於發燒的護理經驗但一直也不曾動筆分享。驅使我有底氣動筆這種學術類的文章的,是由於我看陳英老師(北京新世紀婦兒醫院兒科門急診主任)所著的《寶寶生病不用慌 陳英說小兒常見病》,從中找到很多關於發燒的理論基礎,也解答了一些我自己本來也不是太清楚的部分。目測本文可能有點長,但能有意向看這篇文章的媽媽想必大多都是孩子病中不知所措的人,請稍安勿躁,看完可能就不那麼慌張了。
這本書涵蓋了發燒、咳嗽、腸胃健康、皮疹、睡眠養成、其他常見疾病等內容,滿足日常幼兒疾病護理的需求
1、孩子為什麼會發燒
發熱原因非常多,臨床最常見的發熱原因是感染:病毒、細菌、支原體及其他致病微生物入侵體內造成的感染從而引起的發熱。
最近比較多發的手足口和皰疹性咽峽炎是病毒感染,扁桃體炎是細菌感染,而我們常見的感冒,大多也是病毒感染,但也有病毒引起繼發細菌感染的感冒,稱為細菌性感冒。此外,像腹瀉、腮腺炎等這些常見疾病,都是分病毒性和細菌性。一般說來,到醫院去查血常規的主要目的,就是判斷究竟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
拿到血常規單子先看白細胞總數(WBC)升高,超過正常參考值,可能為細菌感染,較嚴重的細菌感染,可成倍增加。接下來再看淋巴細胞比率(LY%)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GR%),淋巴比率升高,提示病毒感染,中性粒百分比升高,則為細菌感染。一般來說,醫生也是根據這個判斷,如果是病毒感染,吃抗生素就沒有意義,消炎藥只對細菌感染有用,這一點切記。
當然,發熱並不一定就非要是感染,只能說感染的情況佔大多數,不排除有其他小概率的情況,比如組織損傷、內出血這種肌體產熱增多的情況,或者是燙傷後汗腺受損導致的散熱障礙等等,還有一些如風濕熱、類風濕疾病、腫瘤等非感染性疾病也會出現發熱情況,但這些就是非常規的情況,我們生活中是不多見的。但有一例我們要注意,就是暑熱,馬上就進入夏季了,孩子體溫調節失常也會導致發燒,這個我們下面再說。
2、如何確認發熱,腋溫耳溫額溫哪家強?
正常的小兒體溫波動在36-37度之間,肛溫波動在36.9-37.5之間。不同個體在體溫上是存在差異的,不同季節和一天內的不同時段體溫也不盡相同。
像榮媽慣常的體溫都是35度多,早上體溫低下午略高,夏季時體溫也會相應高一些,此外運動、激動、外界環境悶熱、喝口熱水都可能使體溫升高,因此體溫稍有升高並不一定就是發燒。
比較確切的發燒是超過自身基礎體溫的1°C,但很少有人能準確知道自己的基礎體溫,所以臨床上普遍認為腋溫或耳溫超過37°C就為發熱(這裡是指一般環境下,情緒激動、運動及外界溫度等因素除外)。
由於腋下不常暴露在外,受外界溫度影響比較小,且腋下部位很少患病不易出現因局部感染對體溫讀數產生影響的情況,因此腋溫是比較準確的,但缺點就是耗時長,水銀的體溫計要5分鐘,電子的起碼也得半分鐘到一分鐘,而多動哭鬧的孩子很可能堅持不了那麼久,如果時間不夠自然讀書也不準確。相比來說,耳溫槍要方便很多,三四秒基本上就能有讀數,但缺點就是不太準確,放的深了淺了的,誤差會很大,為準確起見,多測幾次取平均值或是高值比較穩妥。此外,如果孩子因上呼吸道感染並發了中耳炎,那麼會使耳朵局部溫度升高,則所測的溫度也不能代表全身溫度,因此耳溫的最大缺點就是準確性不高。至於額溫,雖然便捷,但極易受外界影響,只能用於幼兒園、公共場所的發熱篩查用,家庭內的發熱測量還是更建議上面兩種方式。
圖為榮媽家的歐姆龍耳溫槍和水銀體溫計
關於耳溫和腋溫,榮媽自己的體驗是,耳溫確實不準確,只能用於排除是否發燒的可能時用,想要獲取準確的數值,必然還得是腋下。相較於胳膊,孩子的頭部更難控制,每一次測量你都不能保證耳溫槍的槍頭正確地深入到孩子的耳道,深了淺了前了後了的出現的溫度都不一樣,數值有時候能差出整整一度,所以就必須要測至少3遍,但即便是這樣我們還是經常不知道孩子到底發燒了還是沒發燒……所以原本省事的方式來來回回幾次也變成了麻煩,孩子也很厭煩,所以現在無論是依姐還是大榮,我都是採取腋溫的形式測量,耳溫槍基本已經限制。其實,給寶寶夾體溫計也不是很難辦到的事情,大榮現在大了,已經很懂事了,讓他吧體溫計夾好不動他是可以做到的,而依姐我抱著她隨便拿點什麼東西哄哄轉移注意力也能捱個5分鐘。不過,看孩子看了三年的我,眼下已經練成了不用體溫計用手一摸就知道孩子發不發燒的特技。
3、孩子發燒了怎麼辦?
自然是退燒。當然,退燒的處理辦法也是分情況的,我們要分低燒和高燒分別處理。
1)低燒
我自己處理的方法是38度(半歲以下)或38.5°C(半歲以上)「自生自滅療法」,先觀察,多給喂水,定時測量體溫,如果孩子的精神良好且溫度不持續走高就不做藥物干涉,讓孩子的自身免疫系統自行解決看看。我們都知道發燒其實不是病,是身體對抗病菌的一種反應,形象點說就是增多的白細胞抗擊外來侵略著散發的熱量,所以如果孩子能夠憑藉自身的免疫系統打敗病菌,就是免疫系統的提高過程,就跟打怪升級是一個道理。但是吧,任何事都會有風險,孩子的免疫系統不如成人,可能會持續低燒很長一段時間,這就需要媽媽耐心的觀察,時刻檢測體溫並多喂水。怎麼說呢,每一次發燒都會是孩子免疫系統升級的機會,機遇伴隨挑戰,不乏讓孩子扛了半天卻打敗仗的時候,我也時常會遇見最後還是不得不喂葯的情況。
發熱的溫度高低取決於病原的致病性和孩子的個人反應,低燒往往意味著病情相對較輕或病原的致熱性較弱,一般很快就能退燒。需要注意的一種情況是2-3周持續低燒的情況,這就得及時就診了。如果孩子出現持續低熱,要排除結核的可能,尤其是家中有老人或親戚有結合病史的,更要注意。此外,嬰兒泌尿系統感染可能非常隱匿,有的僅僅表現為不規則低熱,因此孩子持續低燒也要當心是否是泌尿系統的問題,到醫院驗個尿自然就清楚了。再有就是大家聞風色變的白血病或其他一些惡性疾病,但大多還伴有乏力、貧血、出血等癥狀,。當然,上述這希爾疾病相對少見,大家生活中普遍會遇到的還是三五天就好的低燒,這種基本上都是病毒或細菌性呼吸道感染造成的,不必過度緊張。
2)高燒
如果觀察一段時間發現孩子的體溫持續攀升超過38.5°C或是一開始就高燒到38.5°C以上,自然要用退燒藥物,這是最直接最確切的方法。陳英醫生在書中提到了泰諾林和美林,榮媽沒用過這兩種,我平時給孩子用的是護彤(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因為它不僅可以退燒,對緩解咳嗽流鼻等感冒癥狀也有效,即便是孩子不發燒,只要是感冒癥狀嚴重都可以用。還有,如果用藥後孩子體溫依舊持續高燒,退燒藥也控制得不理想的時候,可以考慮兩種退熱劑交替使用。在用藥期間,我們要每隔一段時間給孩子測量體溫,實時監控孩子的體溫情況。
此外還可以輔助物理降溫。比如兩次用藥間隔期間完全可以給孩子洗個澡,正常水溫即可,一般來說,泡澡15分鐘到20分鐘體溫是可以下降1-2度的。洗澡也是榮媽認為最好的物理降溫方式,整個過程很舒服,玩水也會使孩子心情愉悅。於此相對的不建議的方式是酒精擦浴,一來對皮膚刺激性太大,二來大面積酒精擦拭可能造成高濃度酒精被機體吸收,導致酒精中毒。
另外,貼退熱貼的方式基本上對退燒是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頂多是讓孩子發燙的額頭感覺舒服些,讓媽媽心理上獲得安慰的成分更大。榮媽也會給孩子貼小林退熱貼,高熱時會給額頭、脖子後跟和腋下都貼,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我家的兩個孩子都對退熱貼沒啥好感,貼上分分鐘就要摘掉……圖左為大榮小時候,圖右為依姐小時候。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高燒但卻堅決不用藥是不可取的。人有時候就是很有意思,有一類家長是一見到發燒就著急忙慌地抱孩子上醫院,相反的,有一類是教條地認為退燒藥有副作用,且高溫環境不利於病毒和細菌繁殖,所以高燒也讓孩子生扛。然而,高燒中的寶寶身體是非常難受的,夜間也很難安眠,體溫一直不降也會使寶寶煩躁哭鬧,嚴重影響孩子的休息,實則不利於孩子對抗疾病。
另外,說到退燒藥的副作用,網上傳的很多,但再多也都是些孤立事件,都是很偶發的情況,退熱劑是OTC藥物(Over The Counter,非處方葯),安全性良好,家長不必過於擔憂。
4、如果吃了葯還是高燒不退怎麼辦?
首先,藥效是需要一定的反應時間的,並不是立竿見影即可見到療效的,所以服藥後需等待一段時間,起碼1到2個小時。如果2個小時後體溫依舊不降,還要排除兩點原因:
1)是不是沒有給孩子喝足夠量的水。
孩子發熱時體內新陳代謝旺盛,大量水分會被消耗掉。而退燒藥是需要體內水分參與的,如果水分不足吃了葯也會出現體溫不降或降溫緩慢的情況。我們經常會遇見孩子一生病,基於喉嚨痛或是心情不佳就拒絕喝水的情況,但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迎難而上哄著逼著孩子喝水,多喝水永遠都是退燒要素中的必要條件。
2)穿太多、蓋太厚
有些家長都覺得汗發出來了才能退了,有些家長覺得發燒會冷,所以應該給孩子多穿多蓋,捂出汗才好。但孩子與成人不同的是汗腺發育不健全,因此就必須要靠體表散熱來降溫,穿太多反而不利於散熱,也會造成體溫升高或降溫不理想的情況。
排除以上兩點,如果還是退燒效果不理想,就按上文提到的,兩種退燒藥交替使用再觀察體溫狀況。如果以上這些方法都用盡了,還是高燒不退,不見好轉,那麼再去醫院化驗血常規也不遲。到了醫院後續的事情就是,聽從醫生的醫囑護理。安放抓藥即可,這裡就沒榮媽什麼事兒了。
5、不要急於跑醫院,在家嘗試退燒是關鍵
通常,孩子發燒我都不會急於上醫院,我會嘗試著在家裡退燒並觀察孩子是否有其他癥狀,能在家裡用藥治療的就決不去醫院。我不急於去醫院的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醫院的傳染源很多,貿然帶孩子去醫院很可能傳染其他疾病;二來,醫院看病難,車馬勞頓折騰孩子,不利於寶寶休息養病;三來,去早了也沒啥用,任何疾病的發展都是有過程的,發熱12~24小時以內,即使做了檢查,數值也可能並不準確,一般建議發燒24小時以後再去做血常規化驗。由於化驗結果與孩子的體溫是沒有什麼相關性的,哪怕24小時之後已經退燒了,異常的化驗結果依然會顯示出來。因此,我會選擇先在家觀察,看他是否有其他癥狀,確定病因,自行用藥治療,只有自己搞不定地才會去醫院,比如手足這種傳染性疾病、扁桃體化膿比較嚴重的情況。
陳英老師也認為,單就發燒而言,去醫院其實不如在家先做退燒工作,醫生其實並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在醫院,常規的退燒也是這些方法,除非碰到惡性高熱、稽留高熱這些特別嚴重的才會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所以,早早地把孩子拉去醫院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沒有必要的。
6、發燒不是疾病本身,我們得找到疾病根源
護理過兩個孩子大大小小不同的病症以後,榮媽發現,孩子生病,不管什麼病,幾乎第一件事都是發燒。成人的免疫系統健全,因而會將病源局限在局部,所以我們生病時常表現為局部癥狀,比如咳嗽流鼻嗓子疼,如果免疫力不是那麼好,才會進而發展為發燒。
但孩子則不同,由於自身免疫能力不足(要到5-6歲自身免疫能力才能逐漸健全),病原侵入肌體後,不能很好地局限在局部,因此最初的表現就是全身反應,即表現為發燒,隨病情演進,機體免疫力逐漸產生作用,才會出現局部癥狀。
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熊孩子玩著玩著怎麼就發燒了,突然之間、毫無徵兆,隨後才會出現顯示病症的其他癥狀。大榮跟依姐就經常是燒退了以後,才出現流鼻咳嗽等感冒癥狀,我才知道原來是感冒了。正因如此,我才不建議一發燒就去醫院,正所謂「對症下藥」,醫生也是根據癥狀判斷孩子的病,沒有癥狀單是發燒,醫生們自然也無計可施。
因此,在護理孩子退燒的時間裡,我會建議大家時刻留意孩子的身體是不是伴隨出現了其他癥狀,常見的比如嘔吐、腹瀉、咳嗽、流鼻、喉嚨紅腫或是身上出疹子等,這些癥狀在就醫的時候才是應該主要要對醫生描述的。其實這些常見的病,我們自己也可以根據癥狀來判斷孩子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比如嘔吐和腹瀉首要考慮腸胃問題,開始追溯是不是吃壞了東西;咳嗽流鼻首先考慮感冒;喉嚨紅腫考慮扁桃體發炎,身上出疹子考慮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等。上面這些我都在大榮跟依姐身上經歷過,有些沒有記錄,有些寫下來了(文章傳送門▼)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爸爸是個玻璃心,媽媽才是冷血大魔王!(大榮扁桃體發炎)
咳嗽是最糟心的病,沒有之一!榮媽私家小兒感冒咳嗽護理小藥箱(依姐咳嗽頑疾)
由於榮奶奶是護士,現在又在防疫口工作,所以對於很多常見的幼兒疾病她都很了解,對症下藥很容易,所以我們去醫院治療的次數很少,但血常規沒少做,因為去奶奶的醫院化驗很方便,有時候我們拿不準的高燒就會帶孩子們去扎個手指做個血常規,確定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考慮是不是需要用消炎藥。
當然,榮媽也知道,孩子生病別著急去醫院這件事真的是「理都懂、難做到」的事,對於媽媽們來說做起來特別難,心理素質得特別好,低燒不用藥高燒先不去醫院對於很多人都是非常煎熬的事情,特別是周圍人的焦慮加在一起影響你,特別容易頂不住壓力就一路小跑抱著孩子去醫院,好像到了醫院就能把壓力轉移到醫生身上一樣,但真的對孩子的病情有幫助嗎?不一定。榮媽跟榮奶奶也經常會被榮爸跟爺爺質疑,孩子發燒超過一天最多兩天,榮爸就會不淡定地讓我們趕快去醫院……好在我跟榮奶奶經常沆瀣一氣地不理會,我們是孩子的親媽跟親奶奶,孩子生病最焦心最著急的人在此呢,好嗎!但萬事都要講究方式方法,治病自然更也需要耐心和時間。
7、高熱驚厥
驚厥是指神經元功能紊亂引起的腦細胞異常放電所導致的不自主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而高熱驚厥是由於發熱所誘發,而不是由於精神系統疾病或其他因素所導致的。
高熱驚厥多發於3個月到5歲的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大腦發育逐步健全,大多到了6歲左右就不會再發作高熱驚厥的情況了。
關於高熱驚厥,是沒有經歷過的人就不會懂,一旦經歷就再也不想回憶的病,但我們還是要知道一下。它常常發生在體溫驟升的時候,多發生於發熱的第一個24小時內,一次發熱過程中一般只抽搐一次,臨床表現為:意識喪失、雙眼上反、四肢強直抽動,抽搐時間持續數秒或數分鐘,一般不超過15分鐘。
一般來說,持續時間不超過15分鐘、發作呈全身性、24小時內無複發的高熱驚厥稱為簡單型高熱驚厥,這種對孩子的智力、學習能力基本沒有影響,但容易再次發生,因此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即便是發燒38度也要及時吃退燒藥退燒。還有一種是驚厥發作持續超過15分鐘、發作成局灶性發作(如某一局部發抽搐),一次性發熱中驚厥很多次,被稱為「複雜性高熱驚厥」,這個就比較嚴重了,可能會有40%的患兒轉變為癲癇,對智力的影響程度取決於驚厥持續的時間。
無論哪一種我們都不希望發生在孩子身上,但萬一出現高熱驚厥,也一定不要慌張(雖然不慌是不可能的,腦補一下也知道孩子的狀況肯定特別嚇人),我們必須要知道怎麼處理才是重要的。首先我們自己要冷靜,然後將孩子放平,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嘔吐物,避免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之後就是儘快將孩子抱至最近醫院的搶救室交給醫生處理。此外,掐人中、打臉、將勺子筷子放在孩子嘴裡這些土辦法都不正確。
8、並不是所有發燒都是感染引起的,比如——中暑
馬上就是夏天了,由於家長的疏忽,讓孩子長時間在高溫或是烈日下活動,很有可能導致孩子體溫調節功能失衡、水鹽代謝紊亂和神經系統功能損害,這一系列的癥狀通俗點說就是——中暑。在這裡給大家提個醒,如果你的孩子突然發熱、頭暈、頭疼、注意力不集中、煩躁、噁心嘔吐等癥狀,很可能就是中暑,如果當天攝入的食物再多些雜些,很有可能還會伴隨腹瀉等腸道癥狀。雖然中暑發燒來勢洶洶,但恢復的也快,讓孩子在清涼的環境下休息,多喝水(切記冰水、冷飲),吃清淡的東西,一兩天就又活蹦亂跳了。
9、幼兒急疹
多發於5個月-12個月的孩子,多發於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高熱。當然大一點的孩子也有,打相對少見。幼兒急疹導致的高熱大多持續3天,一般都是高燒,需要吃退燒藥喝大量水,但藥力一過還會反覆高燒。但在此期間,孩子的精神會很好,能吃能睡能作精。初期三天是發熱,燒退疹子就會出現,有時會伴隨沒食慾、精神不好,甚至是腹瀉,這個過程最少2-3天,有的5-6天。在發熱的最初1-2天,幼兒急疹常常是無法判斷的,因為一發熱為初期癥狀的疾病很多,醫生也無法確診,只有當熱退疹出的時候才可以確診。觀察皮疹以前胸皮膚為準比較可靠,臉部是容易起疹子的部位,不一定是疾病造成,背部皮疹有可能是發熱出汗刺激所致,也不能說明與疾病有關。
由於這個病最初是高燒,且連續不退,退燒工作對於新手媽媽而言就是很棘手的工作,燒退之後,孩子反而沒有發燒時有精神,媽媽們還有可能遇到孩子焦躁不安、哭鬧不止、拉肚子等一系列抓馬問題,所以這個病在榮媽看來考研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大人。由於幼兒急疹常常是我們做媽媽以來第一次面對的孩子發燒,所以沒經驗手忙腳亂的很正常,但病本身其實並不可怕,是個相對簡單的疾病,護理起來也很容易。
不過,如果孩子出現以下情況:持續高燒3天以上,發熱時伴有皮疹(一般的幼兒急疹都是燒退後才出疹子,發熱同時出疹子的疾病種類複雜,有些是需要特殊治療的),發熱不退且伴有咳嗽等狀況,還是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以上就是關於發燒最常見的問題,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冬天過年那段時間,由於空氣不好加之七七八八的原因,兩個孩子輪番的生病,常常是這個好了那個又壞了,沒少跟發燒咳嗽流鼻涕戰鬥,現在回想起來,護理孩子生病時真的好累,但所幸孩子們依舊活潑可愛、健康地在成長。任何人都不可能不生病,不能責怪照顧孩子的人,生了病更不能病急亂投醫,我們才是病中的孩子的主心骨,面對孩子生病,我們自己首先要冷靜淡定,就醫與否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決定。榮媽的觀點並不是醫院無用論,但去不去醫院要分情況,不嚴重的、我們自己能掌控的病情,自然沒必要大動干戈,但如果是真的有疑問的,也不要諱疾忌醫,交給醫生處理就好。
關注【榮榮媽養兒記】同名微信公眾號(亦可搜索微信號【rongrongma0314】)
更多精彩的育兒文章等著與你分享。
這是一個充斥著我節操曬娃+無底線黑爹的非典型奇葩公眾號,篇幅沒譜、題材沒準、尺度是個謎,但我能保證的是,100%榮媽原創出品、私家育兒乾貨、童叟無欺,總有一篇是你絕對用的上的實戰育兒經!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失鞋,箱子海關被扣可能是每個代購必須要歷的劫
TAG:榮榮媽養兒記 |
※孩子發燒了,怎麼辦?
※豆仙兒,孩子一直發燒不退怎麼辦?
※孩子發燒了怎麼辦?
※遇到恐怖的流感,孩子發燒了該怎麼辦?
※新生兒發燒怎麼辦,新手媽媽看過來!
※三歲的孩子不愛吃飯還頻繁發燒,該怎麼辦呢?
※孩子發燒,除了退燒藥還有哪些可以快速退燒的方法?看醫生怎麼說
※孩子發燒會燒壞大腦嗎?看完這篇就懂了,超過這個時間要及時送醫
※寶寶發燒,這些情況下趕緊去醫院,遲了就把娃耽擱了!
※孩子打完疫苗發燒怎麼辦?別慌,這6種情況家長要重視,即刻送醫
※孩子每發燒一次就會變聰明一些,真是這樣嗎?聽聽醫生怎麼說
※隔壁家妹子說她發燒了,過來一看,怎麼覺得怪怪的啊
※孩子腹瀉&發燒怎麼辦?
※兒科醫生:孩子發燒時,這件事比退燒更重要,很多媽媽都錯了
※孩子感冒發燒老不好,這些水果可以給孩子吃!
※孩子出現發燒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這些父母們都應該了解一下
※孩子發燒,寶爸能做些什麼?
※小兒夜間發燒怎麼辦 孩子一到晚上就發燒
※「孩子發燒,婆婆給孩子吃藥,看到地上空葯袋的時候,我怒了!」
※帶發燒的孩子看中醫,發現比西醫還坑,多少人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