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出二十五個旦角的紅樓大戲

一出二十五個旦角的紅樓大戲

中國以《紅樓夢》改編的京劇劇目很少,據資料統計不過三十齣左右,且絕大部分已絕跡舞台。大師級演員演過紅樓戲者也不過梅蘭芳、歐陽予倩和荀慧生三數人而已。梅曾演過《千金一笑》、《黛玉葬花》、《俊襲人》等;歐陽曾演過《寶蟾送酒》、《饅頭庵》等;荀的紅樓戲較多,演過《晴雯》、《平兒》、《香菱》、《紅樓二尤》等。不過這些戲梅和歐陽二君都是早年演出的,歐陽又一直在南方獻藝,後來專事研究工作,早就退出舞台。著名實業家張謇對梅和歐陽曾有「南歐北梅」之譽,可能即針對紅樓戲而言。荀慧生雖演紅樓戲較多,但流傳至今的主要是一出《紅樓二尤》。予生也晚,只看過荀先生的《紅樓二尤》,和林玉梅一出《鴛鴦劍》,此戲內容其實就是《紅樓二尤》的前半部,寫尤三姐向柳湘蓮表白自己的純潔之心,以劍自刎的故事,童芷苓所拍電影《尤三姐》,其內容也大致如此。林玉梅後來加入天津市京劇團,在新戲《六號門》中所飾演的搬運工人胡二之妻,刻畫人物極為深刻,唱腔委婉凄涼,頗獲好評。

紅樓戲所以比較少,愚見,一是原著沒有提供多少可資編劇的戲劇衝突;二是劇中所飾行當較少,多以旦角為主,即使出現老生、老旦、小生、小丑等角色也多為配角,至於武生、花臉、武丑等角色絕難出現,緊張火熾的場面過少,大多聽客不容易接受,觀眾一少,勢必影響班社的收入,當時一般演員日掙日吃,所以要力爭上座率不能下滑,不然的話何以生活?

梅蘭芳《黛玉葬花》劇照

然而,《紅樓夢》終究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的典範之作,能擇其某些章節改編成一出精品劇作恐怕是許多劇作家的共識,齊如山就完成了這個任務。齊如山,出身河北高陽望族,自幼極喜戲劇,曾留學歐洲,對中外戲劇有極深研究,後與梅蘭芳結為摯友,梅的新戲《一縷麻》、《嫦娥奔月》、《霸王別姬》、《鳳還巢》以及紅樓戲《千金一笑》、《黛玉葬花》都出自齊的手筆。

荀慧生《紅樓二尤》劇照

據戲劇專家鈕驃先生談,他在中國戲曲研究院,曾目睹了齊的這齣戲的手稿,劇名為《群芳鬥豔》,是據原著49到50回編寫。劇中人共二十七個,除一小生飾寶玉,一老旦飾史太君外,其餘二十五人全為旦角。劇本中另附一紙,上寫敦請王瑤卿導演,並擬定了三十五名旦角演員,以備擇用。此三十五人以尚小雲、荀慧生、小翠花領銜,其他三十二人為趙榮琛、楊榮環、陳永玲、臧嵐光、南鐵生、吳絳秋、許翰英、王吟秋、華世香、陳嘯秋、毛世來、林鳴霄、孫榮蕙、郭韻蓉、林秋雯、何佩華、任志秋、谷玉蘭、張蝶芬、王秀雯、田玉林、白畹華、朱桂華、王元芝、賈世珍、郝效蓮、宋德珠、李金鴻、閻世善、陳金彪、張龍華、朱盛富。

有趣的是,這三十五位全是男旦,三領銜者均為大家自不必說,其他三十二位也多系當時名伶或新秀。毛世來、宋德珠為四小名旦,早已自領一軍;許翰英、李金鴻、陳永玲、楊榮環也為名家;林秋雯曾傍過馬連良;張蝶芬、任志秋為著名二旦,閻世善、陳金彪為著名武旦,且也尚文。

從上述演員年齡分析,劇本當寫於1945年前後,不可能再早,以李金鴻而論,1945年時他二十二三歲,陳永玲、郭韻蓉等比他還小几歲,不過十六七歲而已。如再早,許多人還在孩提時期,難以擔綱此戲。

此戲若能演出,必是花團錦簇、鬥豔爭奇。然而,過去哪個班社能有二十五個旦角?若想演,必須諸班聯合,而這又會帶來許多困難。所以劇作者雖懷雄心大志,又有如椽之筆,而其願終難實現。

我想,只有在今天的社會條件下,這出紅樓夢大戲經過再度改編整理或許能呈現舞台,當然,這也要付出極大的艱辛,這一願望果能實現,必將為弘揚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做出新的貢獻,也能為中國京劇史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劇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京劇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紅樓夢》里十大男「笑星」,排名第一的居然只出場一次!
紅樓夢的兩個板塊和七個斷點之一
三五一十五,五五二十五,五七三十?五七三十?太難了《紅樓夢》
紅樓夢三十年再聚首,一個已是「閬苑仙葩」
紅樓說夢:前八十回的十四個夢
華三川彩繪「紅樓十二釵」的兩個版本!
七律紅樓夢十二金釵
87版紅樓夢,三個角色中途換演員,第三個絕大多數人沒看出來
紅樓夢裡的金陵十二釵,她們的命運寫滿了兩個字!
小蜜棗:紅樓小語之二十一
紅樓夢裡最精明丫鬟,襲人排第三,第二是小紅,第一個顛覆你想像
我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
詩詞中的「紅樓十二釵」
滿清四大才女,第二紅顏薄命,最後一位的小說與《紅樓夢》齊名
這個不出名的小丫頭一句話,暴露了《紅樓夢》中的兩個破綻
夢說紅樓十二釵
紅樓夢裡的兩個木頭人,一個大權在握,一個丟了小命
《紅樓夢》這三個庶出的姑娘,你喜歡哪一個?
紅樓夢裡不知姓名的四大美女,第一個最漂亮,最後一個是黛玉的徒弟!
再憶紅樓:一句詩,牽扯出兩個女子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