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被誤解的民族精英,嘔心瀝血為國為民,卻背負一生罵名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現在我們過春節與一個所謂的「賣國賊」有關,100多年前正是他力排眾議,將正月初一定名為春節,並發布法令全國放假。
他就是清末民初中國最具爭議性的人物——袁世凱。
沒有一個晚清官吏能在同樣短暫的時間內,取得比袁世凱更多的改革成就。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袁世凱幾乎參與了大清帝國末年在制度上進行的所有改革舉措。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歷史上對曹操的這個評價,似乎用在袁世凱身上也極為合適。評價這樣一位充滿爭議性的人物並不容易。早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陳伯達就已將「竊國大盜」「賣國賊」的帽子重重地扣在袁世凱的頭上。
然而,當以審慎的態度回望那段歷史,站在歷史的高度回顧百年前袁世凱的所作所為時,我們不難發現,他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無法抹殺的,他是中國近現代進程中無法迴避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第一,他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功臣之一。
辛亥革命前,袁世凱為了支持立憲在各省設立咨議局,為革命後的政體建立打下了良好基礎。
武昌起義後十幾個省紛紛宣布獨立,形勢看似一片大好。但當時的革命派內部成員構成很複雜,許多舊官僚和立憲黨人混跡其中,各持觀望態度,爭權奪利。同時,清政府仍舊控制著中心地區,革命派的軍事實力還無法與北洋軍隊抗衡。
在這個關鍵時刻,袁世凱促成南北和談,清廷退位,中國歷史上以和平方式實現了改朝換代,避免了大量的傷亡損失,實現了國人夢寐以求的共和體制。時人對此舉的評價很高,孫中山曾公開稱隆裕太后為「女中堯舜」,對袁世凱也是極加讚譽。
所以說,辛亥革命中終結清王朝的主要功勞應該記在袁世凱的頭上。
第二,他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穩定。
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宣傳口號,初衷是為了煽動漢人推翻清朝統治,但同時無疑給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帶來很大恐慌,引發了一系列排漢高潮,導致了嚴重的民族分裂問題。
英、俄兩國趁機陰謀策劃西藏和外蒙古地區脫離中國。正是有袁世凱這樣一位強勢人物坐鎮,才保全了中國對西藏和外蒙古的主權,國家才沒有四分五裂,混亂局面迅速得以平息,社會恢復穩定,順利完成了新老政權的過度和新舊體制的變革。
第三,他有利推動了中國近代化建設。
袁世凱廣泛延納從海外學成歸來的新學精英並委以重任;採納西法編練新軍,並同徐世昌、段祺瑞等編著了《新建陸軍兵略錄存》和《訓練操法詳晰圖說》,這兩部書迄今仍被軍事研究部門作為《中國兵書集成》壓卷之作。
袁世凱還領銜廢除了中國沿襲1000多年的科舉制度,大力興辦各級新式教育;仿效西方建立巡警制度;他說過「官可不做,實業不可不辦」的傳世名言,開礦設廠,大興實業,發展經濟,中國第一個電燈廠就是他創辦的;他曾積極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嘗試建立新的社會管理體系,1907年,在他下轄的天津,袁世凱主持了中國首次地方選舉。
在清末民初,中國正處在國家歷史大轉折、個人命運大洗牌的劇變時期。各路精英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各顯神通。在為數眾多的精英中,袁世凱脫穎而出,並廣為這些社會精英所認可,說他靠的僅僅是玩弄權術手段是解釋不通的。
我們必須直面歷史,正視所有曾經為中國進步而做出貢獻的民族精英。
※從軍機大臣做到民國總理、總統,被稱為史上最會做官的人
※中國最霸氣的帝王,創下兩個歷史記錄,無人能打破
※此皇帝裝了一輩子「孫子」,父親臨死才醒悟,可惜為時已晚
※本是皇帝寵妃,卻遭暴打而後處死,成為大清後宮最悲情的女人
※國民黨元老、黃埔二號人物,晚年悲慘被蔣介石視為叛徒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