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航拍把最美的台灣呈現給我們,卻不幸遭遇飛機失事罹難
憑《看見台灣》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台灣導演齊柏林6月10日遭飛機失事,他和助手還有機師3人罹難。飛機失事前,齊柏林正在拍攝《看見台灣II》,乘飛機在花蓮上空拍長虹橋。
消息來的非常突然,也震驚了電影圈。因為就在兩天前,齊柏林才出席了《看見台灣II》的開鏡記者會,宣布將開始新一輪的跨國航拍計劃。這部預計要花費1年半時間,1億製作費的紀錄片計劃要在2019年上映,但沒想到影片宣布開鏡的第三天,齊柏林遇難,《看見台灣II》成了他永遠完成不了的作品。
昨天下午,在齊柏林的facebook賬戶「齊柏林的飛閱台灣」里,阿布電影發布了齊柏林的訃文,齊柏林發送的最後一條信息定格在6月8日,也就是記者會和宣傳片公布當天。在這個賬戶的每一條信息下,許多網民留下了悼念留言。而對於影片會否繼續開拍,阿布電影最新的消息是,目前還不會做決定。
有二十多年航拍經驗,至今飛行時數已超過1600小時,齊柏林以這種方式離開可能有人說宿命,但講真,電影人的絕唱絕對不是什麼死在片場,罹難的新聞,看完儘是惋惜。
莫拉克重創促使他提醒台灣面臨危機
齊柏林既是航拍攝影師,也是環保運動者,90年代初開始在政府部門工作,負責以航拍方式記錄重大工程,從此也開始長達他20餘年的航拍工作。他主要拍攝題材有台灣地景、台灣河流、台灣生態,並向台灣大眾提倡環境保護。
在拍攝紀錄片《看見台灣》以前,齊柏林的攝影是以平面攝影為主,直到2009年的莫拉克吹襲台灣造成的水災促使他拍紀錄片的想法。
莫拉克造成的水災,是台灣自1959年八七水災以來最嚴重的水患,期間台灣多處洪澇、山崩與泥石流。據統計,此次水災共造成681人死亡。
齊柏林乘著直升機飛入災區拍攝,在影像中看到台灣的環境滿目瘡痍,他體會到光是平面影像不足以讓人真實地感受到台灣的土地正面臨著危機,而且台灣還有更多的地方是值得被記錄下來,於是他放棄了公職,放棄了原本還有一兩年就可以享受政府退休金的待遇,轉而投身《看見台灣》的拍攝,成了台灣阿布電影公司(Above Taiwan Cinema)。
為拍電影,他抵押上了房子
四十多歲才開始拍電影,齊柏林曾在訪問時說電影的效果比照片更大,他想在五十歲前實現電影夢,再加上他在看了呂克貝松製作的環保紀錄片《家園》(《home》),掀起全球搶救地球的話題讓他決定起行。
為了拍《看見台灣》,他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繼續,還有把房子抵押貸款來購買專業的航拍設備。從平面攝影師到電影導演的轉變,齊柏林也得到了很多名導的支持和幫助。用齊柏林的話說,「因為從來沒有過相關訓練,所以一開始走了很多冤枉路。幸運的是得到企業資金支持,也獲得很多導演的指導協助,所以這部片真的是一步步問出來的。」
《看見台灣》2013年11月在台灣上映,影片不僅拿下2億票房,成為台灣最賣座的紀錄片,而且在當年金馬獎上獲得最佳紀錄片,而這部片的意義遠不及此,他震撼了台灣社會,人們感動於航拍畫面呈現台灣的壯麗,同時痛心著眼經濟利益對台灣土地造成的傷害。
《看見台灣》的美麗與鄉愁
如果沒看過影片,僅憑部分片段來看,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部風光片會在台灣大賣,哪怕是真的航拍畫面拍得異常壯觀和豐富,要一部風光片撐90分鐘長片的長度也是非常有難度,甚至可能有人會認為,這種風光片應該是電視紀錄片台播放的。
但只要你看過影片,就會發現《看見台灣》拍出的是台灣的美麗與哀愁,尤其是哀愁。
影片一開始是一連串的崇山峻岭確實美得讓人窒息,無論你有沒去過台灣,都會驚訝原來台灣可以這麼美。影片強調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台灣,吳念真的對白說出了這一點:「如果你沒看到,是因為你的視點不夠高。」
這個越高的視點不僅是看台灣美麗壯觀的視點,也是看到人類無止境的貪婪,對環境的破壞,齊柏林的全航拍視點,有時近乎一種上帝視角,去俯瞰這一片滿目蒼痍的土地。
影片的畫面漸漸從美景轉移到環境破壞的現實:為了發展旅遊過度開墾,山坡上建起格格不入且崇洋的歐式洋樓;山地變成了田地,山上的林木被剷平,栽種了一棵棵搖錢的檳榔樹;還有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地陷,海水倒灌,原有的墓地被淹沒,土葬成了「海葬」。這些畫面加旁白有力的數據,從土地到水源,再到高山,問題無所不在。
旁白配樂引入更深層次
《看見台灣》的另外一個層次是旁白和配樂。
吳念真的旁白不溫不火,信息和數據地方斬釘截鐵,毫不含糊。最初影片在做後期還沒確定由誰來配音,當時齊柏林身邊的人建議他自己來配,但齊柏林發現自己來配音很難,他在訪問中說道:「錄完把我的聲音放到影片,怎麼聽都覺得很不親切,最後決定要請吳導來配音。」
齊柏林邀請吳念真來看片時,影片還沒旁白和配樂,吳念真一邊看著畫面,齊柏林一邊在旁講述故事,吳念真也看得津津有味,再加上吳念真以前曾主持《台灣念真情》節目時跑過很多地方,對大部分現象也很了解。在看完之後,吳念真欣然答應為電影配音。
配樂方面,齊柏林一直認定要由交響樂的氣勢來烘托電影,最後找來了《賽德克·巴萊》的配樂師何國傑來做。《看見台灣》的音樂鼓聲隆隆,氣氛磅礴激昂,節奏強勁。
效應:政府為影片成立專案組
《看見台灣》固然不是完美。影片只是拋出了問題,但並沒有逐一深究問題的根源,當中政府和制度的缺失,更遑論提出解決方案。要求一部一個半小時,鏡頭覆蓋達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紀錄片完全承載這些責任也未免過於苛責。
但影片上映後這幾年就真的沒有讓台灣發生變化嗎?也不盡然。
比如片中意外揭發了清境農場違建、日月光公司排放致癌廢水的惡行。電影還拍到廢水污染河川兇手是半導體大廠日月光半導體,在媒體報導下,高雄市環保局才查出企業排放廢水到後勁溪。
此外政府也為這部影片成立專案小組,最終裁示未來不再新開闢高山公路。
以上這些都是影片上映後發生的改變,電影的力量也正在於此。
《看見台灣II》宣傳片:展現更大的視野
在開鏡記者會當天,電影公司還公布了《看見台灣II》的4K宣傳片。在這條4K宣傳片里,我們看到齊柏林已經拍攝了不少內容,畫面不僅一如首部美得驚人,而且我們看到齊柏林對台灣,環保主題有更大的視野和想法。影片的航拍地方從台灣擴大到日本、紐西蘭、馬來西亞和中國內地,以一種完整的維度訴說台灣連接世界的故事,傳遞環境無分國界,生息休戚與共的理念。
《看見台灣II》的未來我們暫不知會怎樣,這兩天也陸續有台灣企業表示會繼續資助該片製作。齊柏林在6月8日的記者會上說,他希望《看見台灣II》能喚醒台灣民眾血液中沈睡的「冒險DNA」,而不要只是以「小確幸」自滿,相信一定會有後來人完成這部齊柏林未完成的作品。
文 | Ben
※愛看紀錄片的孩子,今年高考賺大了
※這片子里的娃太萌了!忍不住看了好幾遍
※他的紀錄片常涉種族話題 他說作為旁觀者必須跨過分歧
※專訪 《海報師》:一代宗師見證香港電影黃金時代
TAG: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
※台灣地震情侶:他撲向我的那一刻,我覺得最正確的事情就是嫁給他!
※台灣地震情侶:他撲向我的那一刻 我覺得最正確的事情就是嫁給他
※台灣雲豹有雲紋偽裝不容易被發現,但還是不可避免遭受捕殺導致滅絕!
※蔣介石說,如果他沒有死我就不會退到台灣來
※被埋沒在戲說台灣的演員,非常長,倒杯茶坐下來慢慢看!
※蔣介石乘飛機逃往台灣,我們為何不把飛機打下來?
※連生氣都感覺像是在賣萌,台灣腔真的很有魔力!
※難怪台灣人看不起去旅行的內地人,台灣這樣的小吃居然沒有來購買,被專家指買不起
※他們都曾是台灣的男神,現在都低調了,而他和楊冪合作現在還火著
※美國想賣戰機卻被小國拒絕,遭喊話:我們不是印度和台灣
※台灣人在大陸,他們都說:來了就不想離開了!
※我和台灣小哥哥不得不說的那些事
※他是中共歷史上危害最大的叛徒,如果不是他叛變、台灣早就回歸了
※在台灣,這個想回家的領袖卻已經慢慢被人遺忘
※台灣夜市上長得像板磚一樣的美食,很好吃,但是有些人就不太敢吃了
※今夜,我給你講個看台灣電影《聽說》 但在我看了2遍之後,卻突然發現一件很妙的事,就是愛和夢想的主題已經滲透在《聽說》的每個細節』
※喊美國也沒有用!這對關係都拎不清,台灣不可能有出路……
※雖然孫儷最近心情可能不美麗,但娘娘的劇在台灣受歡迎得不要不要的
※換個角度看台灣就像穿越回小時候,雖然老舊,卻也更有味道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台灣不僅實現了同性婚姻合法化,還拍了這樣一部偶像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