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COD:14》戰場漫遊指南 諾曼底篇:深入樹籬地獄

《COD:14》戰場漫遊指南 諾曼底篇:深入樹籬地獄

1944年6月6日晚上,在諾曼底海岸附近的小鎮——濱海科勒維爾,兩名德軍士兵沿著城鎮邊緣來回巡邏。在離他們不遠的地方,超過100名裝備精良的美軍也在樹籬附近進行稍事休息。這些部隊來自美軍第1步兵師第26步兵團C連,不久前剛乘坐登陸艇登上諾曼底的海灘。

這些美軍並不知道,德國人已經在樹籬德爾掩護下悄悄來到了附近,頃刻間機槍子彈橫飛,有7名美軍士兵當場身亡,倖存者則在慌亂中拚命還擊:在短暫的交火後,一名德軍被當場打倒,另一名則悄然消失在了茂密的樹籬中。如果對上述事件做一個簡單粗暴的概括,它其實可以被形容為,在一片樹籬中,一支上百人的美軍部隊,實際是被兩名德軍士兵愚弄和擊敗,正是因此,美軍老兵經常評論說:「樹籬就是地獄」。

這並非來自小說家的臆造,而是被真實記錄在了第1步兵師第26團的作戰記錄中,另外,這次事件之所以值得一提,還與一部遊戲有關,它就是預計於11月上市的《COD:二戰》。其主角二等兵羅納德·丹尼爾斯就來自第26團所在的美軍第1步兵師,換句話說。該師在戰場上的真實經歷,實際是《COD14》的主線。正是因此,我們講武堂欄目將策劃一系列文章——並從歷史的角度,揭示《COD:二戰》中,戰爭將以怎樣的形態呈現在玩家眼前。

美軍第1步兵師師徽,這支部隊組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美軍資歷最老的步兵師之一。在二戰中,他們先後參加了北非、義大利等一系列戰役,並於1944年6月第一波登陸法國,隨後,該師參與了在聖洛和法國內陸的一系列血戰,並於1944年秋天攻入德國境內,並在許特根森林戰役、亞琛戰役和突出部之戰中有搶眼的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第1步兵師的歷史,就是美軍在歐洲戰場的歷史。同時,《COD14》的主角,也是該師的一名普通士兵

***

事實上,對於美軍第1步兵師來說,在濱海科勒維爾附近發生的一幕只是一個開始。從6月6日到6月12日的一周內的,他們逐漸站穩了腳跟,並向法國內陸挺進了大約35公里,但隨著不斷向內陸推進,美軍士兵的壓力也與日俱增。

他們越靠近內陸,當地的樹籬就密集,尤其是在6月13日之後,第26團的先頭部隊幾乎停止在了離海岸只有十幾公里的地方。在隨後幾周的僵局中,美軍士兵發現,周圍的環境簡直是一片混沌——樹籬擋住了所有人的視野,讓車輛無法機動,並讓戰鬥變成了無數迫擊炮小組和偵察隊之間的對決,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根本無法發現德國人,但德國人的子彈卻彷彿如影隨形。

上圖的紅點處,就是美軍第1步兵師登陸後、與敵軍陷入僵持的位置——諾曼底附近的小鎮科蒙萊旺泰

當第1步兵師投入諾曼底戰場時,無論身經百戰的老兵,還是剛剛入伍的新兵,都對此感到無所適從,這使得戰鬥變得異常艱巨。他們根本看不見敵人,只能通過聲音察覺敵人的動向,並確定敵人的位置,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慢慢學習如何利用周圍的環境,並逐步適應頻繁的炮擊,以及詭異、緩慢的戰鬥節奏——而這一切都要用鮮血來達成。

目前,《COD14》的截圖和畫面仍然有限,但仍然可以看出,其中有在諾曼底的樹籬環境中作戰的場景

在此之前,他們都從未見過像諾曼底一樣的地形,這讓美軍士兵不得不從頭了解其由來和構成。事實上,從中世紀開始,諾曼底的農民就在建造和培植樹籬,它們不僅還劃分了彼此土地的邊界,還能防止牲畜在放牧時憑空走失。另外,樹籬周圍還能栽種蘋果樹和梨樹,它們的果實可以用來釀酒,除此以外,樹籬上掉落的殘枝敗葉,也充當了當地人取暖燃料的重要補充。

樹籬環境的航拍圖,它們實際將諾曼底的沿海平原分割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小塊

遠遠看去,樹籬就像是護欄一樣,包圍著大片的農場和田地,而在這些「護欄」最內部,是一排隆起的土丘。這些土丘的高度在1到2.5米之間,厚度通常能達到1.8到3米,上面生長著葡萄架、灌木和藤蔓,它們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道堅實的障礙。而每塊樹籬之間,則分布著農民們的農田和牧場,它們的形狀也各不相同。這些區塊的面積大約在380×80米左右,在面向道路和農舍的地方還有一些開口,以方便牲畜和馬車的進出。

諾曼底地區的樹籬截面圖,它的內部是一道土壟,上面是各種植被和灌木,兩旁根基處還有一道排水溝,在1944年,它們充當了妨礙美軍挺近的天然障礙

在諾曼底的歷史上,樹籬始終是鄉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1944年時,它們卻成了美軍士兵的地獄——它們將地形分割得支離破碎,讓戰鬥變成了一片混沌。比如說,第1師第18團的牧師愛德華·羅傑斯就曾親歷過一個這樣的尷尬場面:當美軍步兵和坦克向幾百米外的德軍開火時,他們絲毫沒有注意到,在不到10米的地方,一個8口人的法國家庭正蜷縮在樹籬的邊緣瑟瑟發抖。

對美軍士兵來說,樹籬地形的另一個惱人之處,是坦克很難發揮威力。它們的炮彈對樹籬毫無作用,也很難從上面碾過去。不僅如此,這些鋼鐵怪物還經常會遭到反坦克火箭筒的襲擊。在遭遇美軍坦克時,德國人最常見的戰術是翻到樹籬頂端,然後居高臨下地轟擊它們的頂部裝甲,或者直接往艙蓋里扔一枚手榴彈,另外,一旦被擊毀之後,這些坦克的殘骸還會堵住進攻的道路,進而給步兵帶來更多麻煩。

1944年,在諾曼底,德軍的一個坦克獵殺小分隊在一輛被擊毀的「謝爾曼」坦克旁,樹籬地區的環境,非常方便他們接近敵軍坦克,並對其發起致命一擊

令情況更尷尬的是,由於樹籬與樹籬之間的區域過於局促,他們根本無法順利施展進攻戰術。按照美軍教科書的要求,一個步兵排正確的進攻模式應該是,兩個步兵分隊在前方推進,同時,第三個分隊則作為預備隊留在後方,並和迫擊炮一道支援第一線的友軍。

但在諾曼底,情況則截然相反,由於在樹籬之間的空地往往非常狹窄,第一線的士兵們經常被擠在一起,在有的情況下,一枚炮彈就可以幹掉20名士兵。另外,即使他們費盡全力攻佔一片樹籬,但德國人很快會撤退到下一個區域,並建立好防禦陣地。正是因此,一名第1師的軍官曾抱怨說:「在樹籬地形中戰鬥,簡直是種永無止境的痛苦循環,當我方攻佔一片樹籬之後,卻發現敵人早已撤進了下一片樹籬,並在那裡嚴陣以待!更尷尬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費盡全力,也通常只能前進不到幾百米。」

在法國鄉間搜索前進的美軍士兵,因為炮擊,他們不得不卧倒隱蔽,由於道路狹窄局促,這些部隊的正面難以展開,此時,一發炮彈就可能報銷一支小分隊

***

在抵禦美軍期間,德國人使用的實際是一種「縱深防禦戰術」,他們陣地和陣地之間設置了電話線,以保證部隊能對前線局勢了如指掌,同時,他們還大量部署了機槍手、狙擊手,並在盟軍的必經之地廣泛佈雷,而他們的目標也不僅僅是最大限度地殺傷對手,還是讓他們深陷在樹籬當中不可自拔,這樣一來,盟軍機械化部隊的優勢就無從發揮。

諾曼底地區,德軍常用的一種防禦戰術示例,其中下方是闖入伏擊圈的美軍步兵,而上方的箭頭則代表了德軍的重機槍、輕機槍、反坦克炮及其槍/炮口的指向,而圖中央的十字標記,則是德軍迫擊炮事先標定好的火力覆蓋區

在諾曼底登陸的準備階段,盟軍的高級指揮官們最關注的問題,始終是如何保證部隊安全登陸,以及如何將登陸場連成一體,而另一方面,對如何在樹籬地形中作戰這個問題,他們的關注卻相當有限。其中一些參謀軍官甚至認為,樹籬會減輕部隊在防禦時的壓力,至於它給己方帶來的不便則幾乎沒有考慮在內。直到諾曼底登陸一周之後,包括美軍第1步兵師所在的大批部隊止步不前時,他們才認識到了問題所在,美軍第1集團軍群司令——奧馬爾·布雷德利上將更是抱怨說:「這是我見過的、最混蛋的土地。」

在1944年6月11日,也就是踏上法國土地的5天之後,第1步兵師師長克拉倫斯·許布納將軍簽署了第37號命令,要求部隊對科蒙發動進攻,以支援美軍第7軍對瑟堡和科唐坦發動的攻勢。為此,該師麾下的第26步兵團將負責奪取德軍防線上的核心——勒雷帕斯(le Repas)農莊,而第18步兵團將對科蒙萊旺泰展開攻擊,同時,第16步兵團則作為預備隊在後方待命。

美軍第1步兵師的一名士兵在科蒙萊旺泰鎮內,由於密集的炮擊和空襲,美軍在攻克小鎮本身時並沒有遭遇太多抵抗,但在小鎮周圍的樹籬地帶,他們卻遭遇了嚴峻的挑戰

雖然本次攻擊的兩個主要目標很快就陷落了,但在周圍的樹籬地形中,美軍卻遭遇了很多麻煩。在6月12日清晨5點55分,第26步兵團離開了出發陣地,但不久就遭到了密集的火力襲擊。在抵達了勒雷帕斯農莊之後,他們又驚訝地發現,這裡根本沒有任何敵情——事實上,就在美軍發起進攻不久後,德國人就匆忙撤退了。作為第26步兵團C連的日誌記錄員,美軍士兵愛德華·卡梅隆寫道:「這裡的平民十分友好,在等待後續命令的同時,每個人都品嘗了當地農民提供的牛奶。同時,農莊主人還將房舍讓給了連長阿倫·菲利上尉作為指揮部。同時,普通士兵則接到命令就地構築工事。」

但此時,經過大半天的戰鬥和行軍,C連已經變得極為疲憊——這給了德國人可乘之機。愛德華·卡梅隆寫道:「與挖掘散兵坑相比,大多數士兵選擇了用這段時間打盹,但他們很快就會後悔做了這一切。」不久之後,一排炮彈就降落在了C連頭上。該連的一等兵理查德·克魯姆回憶說:「不久,德軍的武裝巡邏隊出現在前線,雙方爆發了激烈交火。」在戰鬥中,美軍的左右兩翼都遭到了輕武器和迫擊炮的打擊,戰鬥持續了整整12個小時,到晚上10點,德國人撤到了南面約1000米的一處高地附近——愛德華·卡梅隆寫道:「於是,我們擋住了整個攻擊。」

沿著樹籬邊緣挖掘塹壕的、美軍第1步兵師的一支小分隊,在登陸一周之後,他們的腳步在樹籬地區陷入了停滯,戰鬥進入了僵持階段

這場不甚激烈的戰鬥,對C連、第26團,乃至整個第1步兵師來說都只是一個開始——在第1步兵師當面,部署著德軍第3傘兵師和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一部分。由於連綿不絕的轟炸,這兩個師只有一部分抵達了前線,他們即使能通過突襲佔領一片區域,也全然缺乏守住陣地的能力。也正是因此,他們最常用的戰術就是頻繁對美軍進行襲擾,然後趁著夜色撤退,這將為主力部隊構建工事贏得時間,並最大限度地拖住敵人前進的腳步。

德軍第3傘兵師師徽(上)和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師徽(下),關於這兩支部隊的簡介,可以參考本站之前推出的文章《他們守衛諾曼底:全面解析《鋼鐵之師》中的德軍部隊》

第3傘兵師:http://www.gamersky.com/zl/academy/201706/912535_4.shtml

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http://www.gamersky.com/zl/academy/201706/912535_9.shtml

***

由於戰役前期付出的傷亡以及複雜的地形,整個第1步兵師在隨後兩周幾乎沒有前進一步,雙方隔著山谷相互對峙,戰鬥因此變成了炮兵與炮兵、偵察小組和偵察小組之間的較量——而這片區域,也最終成了第1步兵師的試煉場。

期間,第26團C連一支偵察隊的經歷很有代表性。他們在14日午夜時分離開了陣地,雖然每個人都攜帶了指南針,但他們很快被困在了兩軍間的無人區,經過幾個小時的跋涉,他們終於前進了500米、抵達了山穀穀底,並發現了幾條可疑的車轍。這時,他們遭到了德軍的襲擊,只能向東南方匆忙後撤。

但很快,這些迷失方向的美國人發現,自己實際離敵人更近了,他們能看到一些德國步兵在森林中駐紮,但這片森林的具體位置在哪裡,其中的敵人有多少裝備,美軍士兵根本無從確定。隨後,這些美軍決定向東北方向搜索,並不知不覺間進入了英國人的防區。當英軍發現他們時,雙方都非常震驚——因為當時彼此已經近在咫尺,假如這是一支德國部隊,其結果可能不堪設想。

這次巡邏總共花費了19個小時,由於該巡邏隊全程迷失了方向,因此他們根本無法說清究竟是在哪裡發現了敵人——換句話說——除了讓德國人消耗了一些子彈之外,這些美軍實際是一無所獲。

在樹籬地域作戰的美軍士兵,在這裡,他們遭遇了極為嚴酷的挑戰。由於光線、地形等原因,他們經常在其中迷失方向

第1步兵師一位叫羅可·莫雷托(Rocco Moretto)的士兵的經歷,也能證明樹籬的環境有多麼險惡。當時是在6月21日晚上,他和其它三名戰友在夜幕的掩護下出發,當時負責帶隊的是艾莫里·瓊斯少尉(Emory Jones)和托馬斯·謝伊軍士(Thomas Shea),而莫雷托和一等兵肯尼斯·米勒(Kenneth Miller)負責殿後——假如領頭的戰友發現了重大敵情,他們就需要趕回己方陣地進行報告,在沿一條小溪不斷前進後,他們最終來到了一片谷地的底部。

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局勢開始變得混亂起來,莫雷托後來回憶說:「在不到20碼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隊士兵,他們排成V型的梯隊出現在了我們左側。此時,謝伊開始對他們發起進攻,我和米勒則匍匐在地上隱蔽,隨後,『德國人』發射了信號彈,在最初20分鐘里,我們的隱蔽一直非常完美,不過謝伊和瓊斯少尉不見了蹤影,我猜測他們可能被俘了……

地圖在他們手上,我和米勒因此對自己的位置一無所知,最後,我們是匍匐著、順著德軍迫擊炮炮彈爆炸聲傳來的位置,回到了己方陣地。在這裡,我們發現瓊斯少尉和謝伊也已經回來了——原來,我們遭遇的敵軍其實是第3營的另一支巡邏隊。」——莫雷托的經歷聽上去匪夷所思,但對深處樹籬環境中的美軍來說,這一切不過是家常便飯,茂密的植被遮擋了他們的視線,如果是在晚間,他們經常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混沌里。

1944年夏季,在諾曼底,一名德軍傘兵機槍手在陣地中待命,利用良好的偽裝和MG42機槍的高射速,他們給美軍第1步兵師製造了許多麻煩

在樹籬地形下,最令美軍巡邏隊最害怕的,莫過於德軍的機槍,它們可能出現在樹籬的角落,或是隨便一棟房屋或農舍里。但另一方面,在遭遇襲擊後,他們卻很難辨認出敵軍的位置。大多數偵察隊都會在日落後出發,彼此之間也不用言語交流,這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被敵人察覺。同樣,他們也不會像在其它戰區一樣,攜帶香煙、巧克力等多餘物品,因為點煙時的火光或者扔在地上的包裝紙,都可能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同時,他們還會在鋼盔上塗抹泥土,以避免鋼盔在月光下的反光被敵人發覺。

1944年,諾曼底戰役期間,一名美軍步兵的標準裝束,他的步槍上帶著防水套,以便在登陸時防止槍口進水。由於包裹嚴密、裝備厚重,而且時值夏季,他們戰鬥時實際非常辛苦

但最令美軍士兵難以忍受的,不是迷宮般的環境、也不是德軍的冷槍,而是當地炎熱的氣候,當時,為了抵禦毒氣襲擊,美軍士兵的橄欖綠制服、甚至是背心、襪子和內褲都是100%的羊毛紡織而成,並事先經過了特殊的化學處理。但由此產生了一個問題,在6月的夏季,這些透氣性不佳的服裝不僅容易導致士兵中暑,而且上面會因為汗漬出現許多白色斑點,在陽光照耀會下,它們變得非常顯眼。

***

而在另一面,德國士兵雖然極為重視偽裝,但很少保持安靜。在巡邏隊聽到的各種聲音中,除了交談聲和爆炸聲,最頻繁的莫過於挖掘工事時揮動鏟子的聲音。事實上,在美軍士兵眼中,德國人的工事似乎無處不在,第1步兵師的情報部門就曾在6月14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敵人的工事包括塹壕、路障、鐵絲網,同時周圍還有反步兵和反坦克地雷,他們的陣地可能出現在樹籬邊緣、小路旁,或是農舍周圍的矮牆背後——總之,不要忽視任何區域。」

因為德軍非常清楚,在他們在火力上幾乎沒有優勢,此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工事構建得更加堅固和隱蔽,從而營造一個比較安全的庇護所。德軍第2裝甲師第38裝甲殲擊營的一名軍士——漢斯-埃里希·布勞恩後來回憶說:「無論在哪裡,只要有幾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就會本能地拿起鏟子,並把塹壕挖得儘可能更深一些——因為只有在這裡,我們才是真正安全的。」

在諾曼底地區,兩名德軍從他們的偽裝陣地中向外張望

除了構建偽裝良好的工事外,德軍在樹籬地區採用的另一種伎倆,就是故意讓美國人逼近,然後突然開火。這給第1步兵師製造了許多麻煩,比如,該師的狙擊手羅素·威爾莫就遇到過這種情況,這次事件發生在6月18日,當時,他正負責為一支偵察分隊領路:

「我們沿著一條小路潛行,並緩緩打開了一座(農莊的)大門。周圍很安靜,田野里空空如也。我們走了進去,大概在30碼外的地方,我用眼睛的餘光看到一個德國士兵突然向我開槍。他打中了我的頸部,子彈在體內沿著肌肉組織飛行,最終在背上開了個洞。」

頓時間槍聲四起,威爾莫的巡邏分隊彷彿被槍林彈雨淹沒了。威爾莫後來回憶說:「我設法翻入了一個溝渠內,並躺在那裡裝死——這也是遭遇伏擊後最好的保命方法,但同時,我仍能看見德軍重機槍的火力來自遠方的角落,而輕機槍火力則來自我們正面,其中還夾雜著一些狙擊手的子彈……那時我真的以為,自己會死在這天殺的樹籬里。」

一支美軍分隊在遭遇襲擊後,警惕地盯著樹籬對面、可能有德軍駐守的方向

大約6點30分,巡邏隊的遭遇終於傳到了連指揮部,雖然後者立刻派出了增援部隊,但抵達事發地點之後,他們發現自己根本無法穿過德軍的火力封鎖。在止步不前很久之後,他們的連長不得不向營長求援,後者又請求炮兵部隊向巡邏隊遇襲的區域發射煙霧彈。最終,在晚上10點,一個步兵排抵達了遇襲現場,但此時的威爾莫已經奄奄一息——這位戰友們公認的最佳射手被迫接受了數次手術,並再也沒有回到現役,至於巡邏隊中的其它成員則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沒有一個人活著返回了己方戰線。

***

踏上入樹籬之間的鄉間小路時,美軍士兵經常感覺自己踏進了一條幽深的隧道內,周圍的樹蔭也進一步妨礙了他們發現敵人。同時,這種環境還為德國狙擊手的提供了理想的伏擊場所,他們通常會將塹壕挖掘得很深,除了火炮的近距離直射,幾乎沒有什麼能傷害他們。在一些情況下,他們還會在陣地外放一塊鋼板作為掩護,或者再挖一個附屬的散兵坑,以便用來小憩或存放各種補給品。如果再布設幾枚地雷,他們只需要幾個人,就可以阻擋一整支盟軍部隊的推進。

在諾曼底,美軍士兵正在利用鋼盔作為誘餌,吸引德軍狙擊手的火力

樹籬與樹籬之間的鄉間小路,在這裡,其頂部的樹枝交匯在了一起,只能供一人通行,這種環境給美軍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談到這個環境時,許多第1步兵師的老兵仍對此心有餘悸。列兵莫雷托回憶說:「只要有風吹草動,一些膽小鬼都會嚇得尿到褲子里。」這些樹蔭不僅隱藏了德軍的火力點和狙擊手,還讓地雷更難被發現,而在它們當中,尤其以木盒雷最為臭名昭著,這種地雷的外殼幾乎很難被探測器察覺到,在清理時,需要工兵用小刀一點點在地面上搜索和挖掘;而另一種令人膽寒的武器則是S雷——在踩上後,它們會跳到半空中,在人的腰部爆炸,進而導致受害者高位截肢或失去生殖器——在義大利作戰期間,第1步兵師的士兵們就見識過它,並將它們稱為「彈跳的貝蒂」。

1944年在諾曼底,一名美軍士兵正在查看一枚拆除的S雷

S雷的殺傷效果示意圖,在被觸發後,它會被彈入半空然後爆炸,其中的鋼珠和彈片會向四處飛散。類似的彈跳地雷,在《COD:現代戰爭》系列中也有出現

***

在樹籬地形之下,美軍很難獲得有價值的情報,這讓前線部隊經常無所適從。從理論上說,戰場上最有價值的信息,往往來自敵軍俘虜的供述,但6月中下旬、雙方進入對峙之後,戰鬥往往爆發於巡邏隊之間——由於無法擊潰敵軍大部隊,俘虜的數量也出現了銳減。

在諾曼底,第1步兵師的士兵正在盤問德國戰俘,但在當時,他們抓獲戰俘的機會其實非常有限

按照第1步兵師的報告,在諾曼底登陸第一周,他們就俘虜了不下數百名德軍士兵,但僅一周之後,這一數字便銳減到了不足原來的五分之一。在更多情況下,他們只能依靠航拍和監聽無線電通訊。但德軍的工事都構築在樹籬邊緣,由於重重遮擋,它們很難被空中偵察發現。同樣,監聽也時常收效甚微,這不僅是由於信號質量的原因,而且德軍還會故意傳播一些假消息以誤導美軍。

諾曼底登陸時、盟軍的航拍照片,由於當地茂密的植被、以及高度原因,美軍很難從中獲得真正有價值的、敵軍部署的信息

這一切,最終導致第1步兵師在敵情判斷上出現問題,其中最尷尬的情況是,他們經常無端高估敵軍的實力。在該師情報官的分析中寫道,他們當面的敵軍除了「精銳的第3傘兵師」之外,還包括了黨衛軍第2裝甲師,他們是「德軍最好的部隊,曾參加過波蘭、法國、巴爾幹,以及東線中部的諸多戰役。」但事實上,真正的黨衛軍第2裝甲師仍在趕赴諾曼底的途中,美軍面對的只是黨衛軍第17裝甲擲彈兵師的先頭部隊(黨衛軍第17裝甲偵察營)而已——這些德軍大多是剛招募來的新兵,同時沒有足夠的機動車輛。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一線部隊的報告中——在他們眼中,任何一輛德國坦克都是虎式坦克,任何一門德軍迫擊炮都是88炮,任何一名打冷槍的德軍士兵都是狙擊手——這給美軍帶來了巨大心理壓力,甚至造成了許多因為精神錯亂而造成的非戰鬥減員。

***

至於炮火同樣是一個令士兵們頭痛不已的問題,按照統計,其給美軍造成的傷亡,往往能達到總傷亡的75%。雖然在諾曼底前線,德軍炮兵的彈藥和火炮都相當有限,但在部署上,他們卻非常精明,其炮擊的一個重要原則是:每小時都要發射幾發炮彈,但同時,他們只會向那些最有價值的目標射擊。一名第26團的連長後來回憶說:「在最初的幾天,我將一座農舍選作了指揮部,但不久就搬到附近果園中的散兵坑裡——雖然環境變糟糕了,但我們也欣慰的看到,因為農舍過於醒目,它很快就被迫擊炮炸得千瘡百孔——這件事情也告訴我們,在諾曼底,任何事情都應該加倍小心。」

在諾曼底,德軍使用頻率最高的火炮並不是笨拙的遠程重炮,而是這些輕型的迫擊炮,與前者相比,它們的彈藥更容易運輸、也更為隱蔽。這裡,展示的就是一個德軍傘兵迫擊炮分隊

但另一些人明顯不那麼幸運了,第18團的布羅凱特中尉(Brockette)仍清楚地記得,他麾下的兩名新兵——戴維·格羅登(David Groden)和卡爾·施密特(Carl Schmidt),是如何在6月30日這天丟了性命,當時他們正在抖落一塊毛毯上的灰塵:「我便沿著樹籬邊緣向他們爬去,他們用鐵鍬挖了一個大散兵坑,其中的空間足以供兩個人站起來。我告訴他們,如果我看見了他們在這裡抖動毛毯,那麼德國人也一定能——要想活命,就最好注意一些。但就在我爬回陣地的時候,一發88毫米炮彈擊中了他們所在的位置,並把其中一個人炸成了兩截。」

在一個雙人掩體中,兩名美軍第1步兵師的士兵們在休息,在掩體周圍堆放著他們的雜物和裝備,如手榴彈和彈板等,以便在戰鬥中隨取隨用

面對這一切,美軍吸取的一個教訓是不要製造任何響動,而另一個則是將他們的散兵坑挖深——和許多美軍一樣,在初來諾曼底時,新兵仍在第1步兵師中佔據著一定的比重,他們接受的訓練非常短暫,根本枚意識到挖掘散兵坑的重要性。一名叫埃德加·史密斯(Edgar Smith)的老兵後來回憶說:「最初,我只挖掘了一個3英尺深的淺坑,大概可以讓人蹲坐其中,但當炮彈砸在附近時,我實際上被衝擊波甩了出去。當我爬回坑內是,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偷懶險些要了我的命。」

埃德加·史密斯經歷並不是個例,但對有些士兵們來說,他們意識到這一點時已經太晚了,在6月中下旬,美軍第1步兵師蒙受的炮擊傷亡中,超過50%就是因為散兵坑挖掘不當——而這一切原本只要多勞動15分鐘就可以避免。

***

樹籬對美軍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噩夢,不過這噩夢並非永無完結。第1步兵師的傷亡和挫折並非沒有回報,那些倖存者正在逐漸適應戰場,並因此變得更加頑強善戰:到6月底的時候,美軍已經適應了當地的環境,他們會把散兵坑修建得更深、更堅固,並用挖出的土在周圍修建胸牆,以增加額外的保護。

同時,鑒於德國人喜歡晝夜不停構築塹壕,他們的偵察隊員會潛行到樹籬另一端,通過聲響判斷出敵人的位置,接著,他們會在短時間內扔出大量手榴彈,同時,所有的武器也會朝著對面射擊——雖然不是所有子彈都能擊穿厚重的樹籬,但它們會給德軍製造混亂。同樣,他們還學會了用白磷彈轟擊可疑目標,這些炮彈可以在灌木叢中點燃大火,並把德軍燒死在他們的陣地里。

一個美軍分隊正透過樹籬上的開口向德軍射擊,隨著戰爭進行,他們也在總結經驗教訓

發生在第1步兵師身上的種種變化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新兵和老兵之間的隔膜被打破了:在這片陷阱密布的土地上,他們意識到了戰爭的險惡,並學會了尊重彼此。老兵們需要新兵協助他們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這些自不必說;同樣,新兵們也會向老兵學習——而其中學到的知識,對他們熬過最初的幾周非常關鍵。第18步兵團的一名一等兵後來回憶說:「部隊中的『老人』教會了我們許多教科書上絕不會提到的事,比如說不要在樹下挖散兵坑,或者遠離醒目的標誌物,因為前者會導致彈片落在頭上,後者則會讓你成為敵人的靶子。對此置若罔聞的人,大概有80%沒有活下來——每當有老兵在戰場上陣亡,我們都感覺身邊少了一位守護天使。」

當然,第1步兵師的新兵也並非沒有閃光的一面,畢竟,他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並接受過良好訓練的成年人。在陷入困境時,他們求生的本能就會激發出來,這讓他們一次次地識破了敵人的偽裝或者爆炸陷阱,該師師長許布納將軍後來寫道:「需要承認的是,在諾曼底的最初一段時間,我們遭遇了種種前所未聞的情況,並且因此非常狼狽——但我們之所以能化險為夷,與那些年輕士兵們的責任感、主動意識和無私付出密不可分。你也許可以說,他們剛來到法國時是笨拙的,但在諾曼底的第一個月結束後,他們都成長成了真正的男人。」

在前線的一處作坊,美軍機械師正在製作安裝在坦克車首的鐵籬,以此突破諾曼底的樹籬

諾曼底的樹籬地形也引起了美軍司令奧馬爾·布雷德利的關切,他命令找出一種能剋制樹籬地形的手段。7月初,美軍第102騎兵偵察中隊的柯蒂斯·庫林軍士(Curtis G. Cullin)提交了一項發明,他建議把鐵犁固定在坦克前部,這樣,坦克就可以掘開樹籬,為友軍部隊打開一條道路。儘管許多人都嘲笑他的建議,但庫林決定以行動來進行回擊。在部隊內,他對幾輛「謝爾曼」坦克進行了改裝,其試驗效果出人意料地好。布雷德利將軍觀看了演示之後,立刻派人前往海灘,將德軍反坦克障礙上的鋼樑切下來用作改裝部件。後來,數百輛坦克都加裝了這些設備,它們也被稱為「犀牛」——如果有好司機,它們只需要3分鐘就能在樹籬上打開一個缺口。

改裝完畢的「謝爾曼」坦克,它們成了1944年美軍突破樹籬的利器之一

另一種突破樹籬的方法則更為古老,它可以追溯到火藥發明的時代。用炸藥或者爆破筒炸毀樹籬儘管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但也更加簡單直接擊。在這種情況下,美軍通常會先製造一些噪音,比如用迫擊炮和機槍向目標大致的方位猛烈開火,或者發射煙霧彈,同時,一些精幹的工兵小分隊則前進到預定地區。在樹籬根基處挖一個洞,然後將炸藥填充到裡面。最後是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破,在幸運的情況下,他們甚至能將對面的敵人直接炸成碎片。

1944年,美軍在樹籬地區的一種突破戰術,在第1階段(左)中,坦克和迫擊炮將為步兵穿越樹籬提供掩護,同時工兵將利用爆炸物在樹籬上炸開一個缺口;而在第二階段,坦克將突破樹籬,掩護步兵抵達目標區域

1944年6月下旬到7月初,美軍第1步兵師被陸續撤出前線,取而代之的是第5步兵師的部隊。等待他們的是短暫的休整,對經驗的總結,以及一個更艱巨的任務——這就是攻佔聖洛(St. Lo)——當地也是諾曼底西部地區、德軍防線的基石。然而,此時的第1步兵師已經無比自信——無論是在後來攻佔聖洛、抵達德國邊境,還是在阿登戰役中面對德軍反擊時都是如此。甚至可以說,是在樹籬中苦苦掙扎的歲月,讓他們成了戰場上的大師。

後記

和前幾作相比,《COD:二戰》的劇情也許將是最特殊的,因為它和美軍第1步兵師的歷史相互交融在一起,而該師的故事在外文資料中幾乎比比皆是,其中少了一些天馬行空的幻想,而增加的是對歷史和人性的重新詮釋。

也正是從這個角度,美軍第1步兵師的真實歷史,實際成了我們了解本作劇情的一把鑰匙,從中,我們不禁可以窺探到遊戲中戰場的面貌,也可以讓我們對這部作品試圖傳遞的思想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

下一篇《COD14;戰場漫遊指南》中,我們將詳細介紹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海灘的血戰,這場戰鬥也曾在無數電影和二戰遊戲中得到過展現

從今天起,直到11月《COD:二戰》上市,「遊民講武堂」將結合後續的情報,於每月推出一篇介紹遊戲中戰場的文章。而下一篇,我們將回到諾曼底登陸開始的地方——奧馬哈海灘,並見證該師的第16和第18步兵團將經歷怎樣的嚴峻考驗。正如一位歷史學家後來的評論:「在當時,他們並未意識到自己正在成為英雄,也不想成為英雄,但是,他們確實做了只有英雄才能做到的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民星空 的精彩文章:

我去體驗了下天蠍座版《極限競速7》 那畫面簡直6爆
E3:《奇異人生》新作Steam國區售價58元 支持簡中
E3:《刺客信條:起源》Steam售價248元 自帶中文
Konami被曝「暗算」離職員工 不只針對小島秀夫
E3:《二之國2亡靈之國》發售日公布 11月10日推出

TAG:遊民星空 |

您可能感興趣

房車漫遊記S2:第13天:普洱—西雙版納景洪
《紅樓夢》漫遊指南
2018馬來西亞漫遊指南
D-ANTIDOTE S/S 2019:在首爾倫敦的街頭漫遊
銀河系漫遊指南 系外天體1I/2017 U1
ABC正在拍攝《銀河系漫遊指南》美劇
房車漫遊記S2:第4天:茂名—湛江
房車漫遊記S2:第7天:防城港市—越南
日本NHK正式播送8K 22.2聲道節目:《2001:太空漫遊》打頭陣
《地火軌道漫遊指南》
這才是斯巴達?《AC:奧德賽》的斯巴達漫遊指南
五台山漫遊指南
房車漫遊記S2:第6天:北海市—防城港市
《2001:太空漫遊》&《我在伊朗長大》
智東西早報:手機流量漫遊今日取消 特斯拉Model 3實現周產5000台目標
北京小眾衚衕24小時漫遊指南
DNF:站街偶遇漫遊,+17神器「豬左」在手,老版本神豪漫遊的象徵!
魔獸世界下周預告:5月30日 德拉諾漫遊活動初登場,新增2隻坐騎
宇宙漫遊指南
未末日漫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