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關於練就書法硬功夫的二套選帖方案

關於練就書法硬功夫的二套選帖方案

幫主:「書法也是肌肉訓練,需要反覆刺激。」

雨好

一如年少模樣

陳鴻宇

00:00/04:15

古人對書法所下的功夫,是我們所難以想像的。

據說在元代,有人就根據學書的經驗,總結出一個人五歲到二十五歲的學書路徑,由此二十年間都在學習書法,可見其難度,至於成年之後,是否明白書法的藝術性還是另外一碼事。

當然,也有天資高的人,可能十年間就可以遍學五體。比如為書法而生的米芾,他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確實是個早熟的怪才。

米芾學書,自認為也走過不少彎路,自敘學書經歷曰:

余初學先寫壁,顏七八歲也,字至大一幅,寫簡不成。見柳而慕緊結,乃學柳《金剛經》,久之,知出於歐,乃學歐。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學最久。又慕段季轉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覺段全繹展《蘭亭》,遂並看《法帖》,入晉魏平淡,棄鍾方而師師宜官,《劉寬碑》是也。篆便愛《咀楚》、《石鼓文》。又悟竹簡以竹聿行漆,而鼎銘妙古老焉。其書壁以沈傳師為主,小字,大不取也。

可以看出,即便在宋代,這個離晉唐不是很遠的年代,入手學書似乎也是從顏楷開始,但米芾厲害的在於有自覺意識,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會有所轉移或摒棄,或許說,早熟的元章很快的能學到各家的長處後,就轉移他師。

所以他先後學習了顏、柳、歐、褚、段,再上溯魏晉和上古,遍學篆、隸、真、行、草。以米芾的天資和勤奮勁兒來說,不成名家很難,垂名書史也是自然,至於米書千年不衰,也是情理之中。幾千年的書壇,誰會因為「一日不書,便覺思澀」?

仔細看米芾各年齡段的作品,心中會升起慚愧之意和震嘆之情,比如快弱冠之年,米芾的書法已經達到這樣的水平:

《三吳帖》

《三吳帖》也印證了米芾學歐的自述,用筆沉穩緊結。同為老米早期的作品,《砂步詩帖》體勢修長,結構緊密,頗具歐陽詢遺韻:

《砂步詩帖》

在經過晉人書法洗禮後的米芾書風又有所變化,帶有歐陽詢的特徵,已經較為少見了。《張繼明帖》寫出了幾分逸氣,而此時,米芾僅34歲:

《張季明帖》

兩年後,寫出了名作《苕溪詩帖》和《蜀素帖》。有意思的是,雖是同一年書就,但風格也不同:

《苕溪詩帖》

《蜀素帖》

於古於今,30-50歲都是書法家創作和風格嬗變的重要時期,如果去統計下,會發現很多名作都在這個時期創作而成,一方面在於其30歲前的大量積累,另一方面在於30歲以後的思考和厚積薄發。

即便到了中、晚年,米芾的書風依然多變,比如46歲時的《伯充帖》力沉奇倔;51歲時的《研山帖》,作為少見的大字作品沉雄蒼勁、揮灑縱橫;52歲時的《清和帖》含蓄溫和,同年所書的《值雨帖》卻奔放肆意,53歲時的《官復帖》又是側欹險峻,左右騰挪。

《伯充帖》

《研山銘》

《清和帖》

《值雨帖》

後人,雖難具備開宗立派的條件,但卻有古人難有的視野和資料庫級別的法帖儲備,但也正是因為看到的好東西實在太多,所以往往見什麼都臨,而不去考慮帖與帖之間的關係、人與帖之間的關係。

因此,在諸宗元《中國書學淺說》中,用了兩個章節去論述臨帖的順序。

那麼問題來了,臨帖需要順序嗎?——需要,比如,顏三稿並不適合初學上手,比如走內涵式創新道路的蘇軾、董其昌書法,也並不適合直接上手。

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內容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不同年齡階段的選帖體系、不同書體的選帖建議以及四種學書方法。有趣的是,文字的背後,似乎都在告訴我們30歲之前是學書法的基礎階段。刪繁就簡,清單如下:

八至十歲

大楷:顏真卿《大唐中興頌》、《東方朔碑》、蔡襄《萬安橋記》

十一至十三歲

中楷:歐陽詢《九成宮銘》、《虞恭公碑》、《姚恭公墓誌》、《遺教經》

篆書:李斯《琅琊題》、《嶧山碑》、《石鼓文》

十四至十六歲

小楷:鍾繇《宣誓表》、《戎路表》、《力命表》、王羲之《曹娥碑》

篆書:鐘鼎千文、李斯《泰山碑》、北宋張有篆書、元代周伯琦篆書、明代蔣冕篆書

隸書:《泰山碑銘》

十七至十八歲

?

行書:王羲之《蘭亭序》、《集王聖教序》、《開皇帖》、褚遂良《陰符經》

十九至二十歲

行書:王獻之帖

二十一歲至二十四歲

草書:《急就章》、王羲之尺牘、

二十五歲

草書:旭素墨跡

隸書:《鴻都石經》、《費鳳碑陰》

學校書法教學體系

初等小學

篆書:可暫不寫,可學《說文部首》

隸書:可暫不寫

大楷:每星期學數個字,講授起收筆和點畫結構,逐漸學習養成筆勢意識

中楷:每日舉例字帖中的幾個字,利用九宮格進行學習

小楷:束縛兒童,不可強迫

高等小學

篆書:學《說文部首》,學《嶧山碑》,同時解釋字義字理

隸書:學《乙瑛碑》,取圓勁之法,同時講授《隸辯》

大楷:學《鄭文公碑》,顏真卿各碑

中楷:學虞世南、歐陽詢各碑,若筆力弱,則摹柳公權各碑

行楷:不必摹古帖,選常用字講授行楷與楷書的區別

中學

篆書:學《石鼓文》及大篆

隸書:石門各碑,學縱放之筆,兼學《孔彪碑》、《曹景完》二碑,學其嚴謹,並通曉篆隸的流變,學《夏承碑》、馮緄各碑,可通篆法。

中楷:接著高等小學的選帖繼續深入

行楷:《淳化閣帖》

小楷: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隋唐小字墓誌

草書:孫過庭《書譜》

上述兩個選帖方案應該是家教和學校對書法基礎訓練體系,基本涵蓋了五體,並且是以正書作為入門的選擇。此外,作者還講述了學習書法的四種方法,如下:

臨:把字帖放旁邊,對照著原帖模仿

摹:把紙放在帖上,按照映照的筆畫書寫

響拓:坐在暗室裡面,有一個透光的窗戶,把字帖懸起來,按照映照的筆畫進行學習。

硬黃:把紙放在熱熨鬥上,然後用黃蠟塗勻,紙稍硬,此時瑩澈透明,再以蒙照,纖毫畢現。

(後兩種方法因為條件不同,現已不用了。)

無論家教還是學校,無論臨摹還是響拓硬黃,過去人在書法上下的功夫,總讓我們有很多聯想和感慨;而今天這樣快節奏的生活,古人怕也是難以想像的。當代人寫毛筆字的時間,大多是需要「擠」的,更別說還有那麼多人在低效的自我慰藉、熱衷於品嘗雞湯了。

如果書法水平可以用公式計算的話,我想大致應該如下:

書法水平=書寫時間*學習效率*天資係數

那麼在書寫時間大幅降低、天資差別不大的條件下,學習效率則顯現出來更高、更長的影響。(顯然,這是一個沒有具體數字得解的公式,而目的在於描述學書法的一些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噴子勿擾。)

當然,或許每個人對書法的追求也各有不同,開心最重要吧。

最後,敲錄這兩章中,諸宗元有洞見的幾段論述,或許還有啟發:

近代論書,往往喜持高論,甚至碑碣拓本破缺之處,亦皆肆為摹效,字裡行間,如蚓曲者有之,如蟲嚙有之,自謂近古,實以欺俗。況近處碑碣之新出土者,日有發現,當求其字體與筆畫,完整如初者學之,若摹厓各碑,因石體之變遷,推拓之粗率,頗失其真。臨摹之時,亟須分別,此編者於學書之次第,未立規程,先當揭明詞義。蓋學書之法,如吾人之初入社會,一墮歧塗,則終身不知所返也。

學書之要,在於每作一字,能知結體之姿勢,用筆之方法,即臨摹碑帖,不過根據古人之規矩,發揮個人之精神,如規矩不失,無精神以貫注之,則昔人所嘲,謂之書匠;若揣摩一時之風尚,互為模仿,如宋代之所謂院體書,清代之所謂殿體書,專趨時好,則於書學,有何體會?今舉一例,如唐之書家,虞世南、褚遂良、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其源皆出於晉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皆能各有所得,不相因襲,字之為體,嶷然不同,然論書者,皆謂其學王氏父子,足見古人學書,不求形似,此可斷言。學書者,於此種疑問,先當有以抉擇之。

題圖攝影:10000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臨帖幫 的精彩文章:

孫過庭都說了,要寫出「毫芒」!
讓奇崛的書法,衝破你的審美邊界!
淺談書法線條之厚
基於永字八法的二十一種結字案例推演分析
祝所有考生高考順利!

TAG:書法臨帖幫 |

您可能感興趣

學習書法該如何選帖
初學書法選帖準則,新人必備!
書法秘笈:選帖要準確、臨帖要到位、練筆要持久、學書要變通!
學書法,一定要記住——選帖很重要
初學書法選帖準則,新人必知!
啟功教你學書法(1)——入門三問:臨帖不像、沒有幼功、不會選帖
如果你是一個書法初學者,那你知道怎麼樣選帖才能更適合你嗎?
學行書,如何選帖?
說來說去,學習硬筆書法選帖與臨帖就這麼幾招
初學行書如何選帖?
白蕉先生談書法選帖問題,受益良多
書法知識:選帖要分年齡段
學書法第一口奶很重要,選帖拜師要謹慎!不信請看沈尹默的遺憾
白蕉:選帖好比婚姻一樣,是件終身大事
選帖要準確、臨帖要到位、練筆要持久、學書要變通!
選帖就像選對象系列4.1草書篇
選帖要準確,臨帖要到位,練筆要持久,學書要變通
摹本?臨本?拓本?一篇文章告訴你如何選帖
白蕉:選帖好比婚姻,是終身大事?
公開課 | 楷書入門之你不知道的選帖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