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貝爾科實驗》:人之末,性本惡

《貝爾科實驗》:人之末,性本惡

蘊含孔孟仁義思想的《三字經》開篇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類的理想,而惡則是人類的現實。人性的脆弱和陰暗面,超乎所有人的想想。

在說本片之前,得著要扯一扯臭名昭著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就像《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所寫的:「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經變成殘暴不仁的獄卒和心理崩潰的犯人,一套制服一個身份,就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

在極端條件下,為了的所謂「生存」,人類逐漸喪失法律、道德、行為習慣、善心的捆綁和束縛,墮落為比動物更黑暗的魔鬼撒旦的存在。

追根溯源,從哺乳動物到智慧人類的進化,必定是一條布滿血跡的荊棘之路。作為站在地球食物鏈最頂端的種族,人類的生存發展史,時時處處伴隨著其他動植物的滅絕史。在創造文明的過程中,人類自相殘殺的現象比比皆是,被稱之為「戰爭」的洪水野獸,隨著科技的越發強大而越發高效的吞噬呈幾何倍數增長的生命。

《貝爾科實驗》更像是「大逃殺」類的探討人性電影,但由於成本的限制,只能以B級片的形式與觀眾見面。拋開鮮血飛濺的CULT場面,一場人性實驗中普通人的激烈反應,值得進行探討。

對於在哥倫比亞貝爾科大廈工作的外國人來說,這裡雖然遠離家鄉,但能換來一個悠閑而高新的工作。雖然是現代公司,但從辦公室的大小和位置,就能初窺這個等級森嚴、明爭暗鬥的「小社會」。

作為一次「社會性試驗」,組織和監視者們採用了一切極端但必要的措施,以創造一個與世隔絕的環境。不允許本地人上班,分流了一部分非試驗對象;與外界完全封閉的大廈,為與世隔絕的進行實驗創造絕佳條件;無孔不入的監視系統,既保證即時的控制能力,又能很好的留存「實驗證據」;在每一名員工鬧鐘安裝所謂「跟蹤器」的炸彈,意在消除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殺一儆百。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人們的試圖逃脫法。第一輪「爆頭」讓人們明白,不按「規則」來,大家都得死。在實驗者提出,要求「淘汰」部分參與者時,主管、男主與女主有了截然不同的思路方式。

主管是社會化思維,代表秩序。不明情況時,先試圖說服人們冷靜,當發現「規則」不可違背,就不擇手段的按照「規則」形式,作為規則的「附庸者和支持者」,試圖在大規則下,建立起自己的小規則。

對他來說,獲得手槍及刀具等武器,組建由強壯男性參加的團隊,就有了維護秩序的「基石」,按照要求殺掉一部分人,是維護秩序「途徑」。然而,秩序卻因女主的一念之差而轟然崩潰。

男主是正義化思維,代表自由。不明情況時,試圖通過各種手段逃脫,當「規則」出現,卻竭盡全力反抗不平等的「規則」,作為規則的「革命者和反對者」,試圖違背大規則和其附庸的力量。

對他來說,阻礙主管團隊發展,是試圖維護當前平衡,當主管團隊大開殺戒,其實他並沒有什麼明晰的革命方式,只有拯救生命的初衷,在東躲西藏中尋找方向。最終,以暴制暴的結果雖然很有戲劇性,但也是男主挑戰強權的必然選擇。

女主是平民化思維,代表「沉默的大多數」。對於殺戮與拯救,她都持有「置身事外」的態度。對於主管團隊,她保持「中立」的妥協和忍讓,做了實際上的「幫凶」;而對於作為男友的男主,她的積極勸說男主「隨遇而安、靜觀其變」。

第二階段為了「殺人數」的殺戮,不僅打破了主管團隊剛剛設立的秩序,也激起了自由派男主的激烈「反擊」。主管與男主的鬥爭,表面上是秩序與人性之爭,實際上脫不開人類典型的掠奪性思維。正如那句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夾在主管與男主中間的女主,看似保持中立、試圖漁翁得利,最終不過是鬥爭的犧牲品。

無論是前面提到的「斯坦福實驗」,還是用極端方式探討人性的《大逃殺》、《無人生還》、《心慌方》、《電鋸驚魂》,都給了觀眾一個諷刺但明確的答案:在絕境之下,人性的醜惡與黑暗。

就像影片最後,以為死裡逃生的男主,不過是開啟「上帝模式」的實驗者們下一階段的「種子選手」。或許,這正是主創者要表達的:人之末,性本惡,生存歸於原罪,毀滅不期而至,人生苦短,且活且珍惜。

得著說 |拿興趣說事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A Cold Wall* 2018春夏系列 這是Kanye West 旗下創意團隊 DONDA 成員 Samuel Ross 所創辦的時尚品牌,這次系列可以看到多種不同材料的組合以及不規則的剪裁,實驗性的街頭潮流風格
「畫個個展 文鵬實驗第一回-抽象作品展」在禾·美術館隆重開幕
用一個實驗告訴你:雞蛋煮幾分鐘口感最好
晶元實驗室:可監測人體健康、病菌和污染物!
實驗:製造看得見、聽得到、感覺得到的電火花!

TAG:實驗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何鮮見女性榮膺諾貝爾科學獎?
德國「國寶」:唯一一位女性諾貝爾科學獎得主
德國「國寶」:唯一一位女性諾貝爾科學獎得主
貝爾科教王作冰:AI+教育,培養人工智慧時代原住民
張瀰漫:摘得 「女性諾貝爾科學獎」的古魚類學家
希卡貝爾科技護膚,拯救肌膚「節後綜合症」
那些拿諾貝爾科學獎的人都是什麼人?
亞洲人獲諾貝爾科學獎比例不斷上升,為何黑人還是零的記錄?
貝爾科教發布AIQ理論 劃定人工智慧時代教育綱領
從創辦以來為何鮮見女性榮獲諾貝爾科學獎?其中有何深層次的原因
「諾貝爾科學獎」授予芬蘭物理學家
貝爾科教王作冰:人工智慧重構社會分工 AIQ理論引領教育變革
我們被電腦操控?諾貝爾科學家:我們生活在電腦虛擬創造的世界裡
搞笑漫畫:醜男學男主角帥氣動作,竟意外榮獲諾貝爾科學獎?
諾貝爾科學獎是否應取消學科限制
貝爾科教發布智能陪伴機器人,並推出編程直播課程
我國首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宣布新突破,拯救全世界幾百萬人生命
貝爾科教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國中創投領投
貝爾科教推出一對一直播編程課和首款陪伴機器人,打造線上線下服務閉環
諾貝爾科學獎沒有故意「重男輕女」,但學術場可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