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患兒:小學三年級最明顯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報道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
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本期人物: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小兒神經內科副教授 韓穎(系列報道11)
他們每周都在落後,而且越落越遠,直到差距太大再也趕不上了——多動症患兒常常表現為「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而且,隨著學年推進許多患兒便會「觸礁」,這在小學三年級時表現格外明顯。
北大婦兒醫院小兒神經內科副教授韓穎說,多動症可能算不上什麼高危疑難的「大病」,但是治不治,治得好不好中間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當年我國小兒神經學科的創始人左啟華老師在編寫兒科神經紫皮書時,就提出了「多動症」概念和治療,多動症患兒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就會慢慢出現焦慮、抑鬱、對立違抗及品行障礙等。
所以,不要簡單地把多動症理解為孩子總是靜不下來,要知道,小到不聽話、易激怒、發脾氣、說謊,大到偷竊、逃學、離家出走、放火、虐待動物、欺負別人等攻擊、破壞行為,所有這些破壞了家規、校規、社會人際交往準則的行為,都有可能是多動症,都需要家長及時帶孩子到「多動症」門診就診。
北京安定醫院鄭毅教授研究發現,在青少年犯罪的群體中,多動症的發病率非常高。而且一般情況下,孩子的父母容易相互埋怨,最後演變成夫妻矛盾,離婚的也不在少數。
為了能夠引起家長們的足夠重視,韓穎和助手們經常在周末犧牲休息時間開展免費講座,讓家長理解疾病,學會如何正確地幫助孩子。
韓穎說,患兒在治療服藥期間,家長要監督孩子服藥,加強藥物保管,不能讓孩子自己取用,以免發生意外。同時,觀察孩子的日常變化——做作業是否專心,抗干擾情況如何,主動性如何以及作業完成情況、完成時間、正確率;是否注意聽別人講話,生活的秩序性,物品的保管與攜帶。在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是否出現小動作、大動作、有無搶話插話等行為。還要積極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並按時向醫生描述孩子的變化,幫助醫生準確地調整藥物劑量。
不過,說到有的家長放棄聽講座這珍貴的學習機會,韓穎有些許失落,「治療需要家長和孩子的準確、良性的配合,家長重視起來,孩子就會恢復得更好,家長來參加講座,孩子預後肯定要比家長沒來好。我們都能為了孩子,周末不休息,也不為掙錢,但是有些家長卻不當回事兒,不來參加。要知道,家長的重視才是對多動症孩子最大的幫助!」
※講究「臨床感覺」的爽快醫生
※重症醫學為的是「讓病人活」
※肌電圖——小兒神經系統疾病的「定位儀」
※「中國減重手術第一胖」,告別510斤肥胖噩夢
※眩暈,不能忽略掉的頸靜脈超聲檢查
TAG:大醫生兵器譜 |
※小孩也轉躁:一名9歲患兒的診療經過及啟示
※高新明:我治好了兩月半大的白血病患兒,孩子現在已經4歲了!
※這個患兒血小板減少的原因,超出了我的預期
※這種病患兒已突破千萬,常見於學齡期兒童,卻易被忽略
※白血病患兒逐年增多,病因就在我們身邊,有些小事兒很不起眼兒
※來自於一個多動症患兒母親的自白
※男孩患兒童癌症之王,年輕父親四處籌款救命,7天急出滿頭白髮
※腦癱患兒多眼神獃滯
※普京幫一名10歲重病患兒圓夢:和他握手
※全球600多萬癌症患兒,有一半被漏診!
※震驚嗎?安徽省每年約新增腫瘤患兒1300人!省兒童醫院專家:「腫瘤已成為奪取兒童性命的第二大隱形殺手」
※兒科一天接診200多患兒,七成因為 「媽媽覺得孩子冷」
※4歲小男孩雖是唐氏患兒,卻成模特用純真感化世界,是天使吧
※兩歲男童誤吞40多顆磁鐵珠,醫院一個月接診60餘例異物患兒
※一家3名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兒「奇蹟」康復
※香港痴情富豪多年未婚,資助1萬多名病患兒童 網友:大善人
※因為一個夢,男子裝扮成蜘蛛俠,4年慰問上萬名患兒
※推廣│手足口病患兒多集中在3至5歲
※患兒已破167萬!此病最愛纏男孩,寶寶一旦患上,父母一生受累
※為5個月嬰兒成功切除腦腫瘤讓患兒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