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爸爸們幫我記下的童年(內有哲學家的育兒經典)
有些童年
只有你爸爸記得
你接下來看到的都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做下的記錄。
他40多歲的時候,失去了第一個女兒,一歲半,癌症。53歲,他見到了自己第二個女兒。不久後女兒的一聲爸爸,讓他老淚縱橫。
▼
我想做彩虹也沒有什麼壞處。我會有許多朋友,太陽、月亮、星星、雲、天空都是我的朋友。
」
有時我老覺得自己在做夢。會不會一直在做夢,還沒有醒來呢?
北京生病了,到處都挖,它疼,都流眼淚了。
你老了以後,在另一個地方會生出一個人,和你長得不一樣,但那其實是你。
人不是最聰明的動物,不貪婪的動物才是。
要是耳朵像眼睛一樣能關上就好了。
我長大了,不管長到多大,也還是要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有的小孩長大以後,就自己買個家了。我長大以後,就不買自己的家。
這些話語都出自周國平的《寶貝,寶貝》。這不是一本單純地記錄孩子童言無忌的書,是一個哲學家父親整理的關於她女兒啾啾在小學六年級之前的點點滴滴。從嬰幼兒到兒童的心理成長,個體型差異的探討,環境的影響,都對新晉父母頗有益處。
比如說:
啾啾四歲多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了老去的可怕性,於是從心理生理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她突然尿床,以示自己還是個孩子。
當孩子表露了這種大人也不堪承受的生命憂懼,提出了這種大人也不能解決的人生難題,我們怎麼辦?
首先,我們要留心,要傾聽,讓孩子感到,我們對他的苦惱是了解和關切的。如果家長聽而不聞,置之不理,麻木不仁,孩子就會把苦惱埋在心底,深感孤獨無助。
其次,要鼓勵孩子,讓他知道,他想的問題是重要的、有價值的,他能夠想這樣的問題證明他聰明、會動腦子。有一些愚蠢的家長,一聽見孩子提關於死亡的問題就大驚小怪,慌忙制止,彷彿孩子做了錯事。這種家長自己一定是恐懼死亡和逃避思考的,於是做出了本能的反應。他們這樣反應,會把恐懼情緒傳染給孩子,很可能從此就把孩子圈在如同他們一樣的蒙昧境界中了。
最後,要以平等、謙虛的態度和孩子進行討論,不知為不知,切忌用一個平庸的答案來把問題取消。你不妨提一些可供他參考的觀點,但一定不要做結論。我經常聽到,當孩子對死亡表示困惑時,大人就給他講一些大道理,什麼有生必有死呀,人不死地球就裝不下了呀,我聽了心中就憤怒,因為他們居然認為用這些生物學、物理學的簡單道理就可以打發掉孩子靈魂中的困惑,尤其是他們居然認為孩子靈魂中如此有價值的困惑應該被打發掉!
還有一次,她假裝魚刺哽住喉嚨,演技精湛,最後到了醫院才揭開謎底。根本原因是對於吃飯時另一個孩子的妒忌。所有的焦點都在另一個孩子身上,她迫切而冷靜地把之前發生過可以引起父母注意力的事情表演了一遍。
還有,胡亂髮脾氣的時候。
對於孩子發脾氣,要根據其不同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態度和方法來處理。據我分析,啾啾發脾氣的原因大致有三類,一是身體不適,二是精神因素,三是強烈的要求遭拒絕。在實際情境中,不同原因會交叉並存。
身體不適,最常見的情況是鬧覺。兩歲上下的孩子大約沒有不鬧覺的吧。孩子鬧覺的時候,實際上處在一種非理性狀態,因為睏倦而十分難受,自己不知道原因,想解除這難受,提出種種要求,但怎麼做都不對,所以又都拒絕,便顯得像在無理取鬧了。孩子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再困也不甘心上床睡覺,彷彿捨不得白天結束,睏倦和興奮在她的身上打架,使她鬧得更加厲害。不過,睏倦終將取勝,往往在鬧得最厲害時,轉眼就睡著了。所以,在鬧覺的情況下,只須注意不刺激孩子,耐心等待就可以了。另一種情況是生病,大人生病時容易煩躁,孩子也一樣,不用說,這時候需要的是體貼和愛護。
精神因素,比如初上幼兒園時的焦慮,受到不當責備後的委屈,以及受了其他不快刺激而產生的情緒波動。在這些情況下,孩子內心都是很痛苦的,大人首先應該做的是關心她,安慰她,幫助她減輕內心的痛苦。
當孩子的某個強烈要求遭到拒絕時,最容易大發脾氣。要求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但即使是無理的要求,孩子自己不會認為是無理的。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發脾氣,第一條原則是大人自己要冷靜,不可也發脾氣,這只會刺激孩子,使她越發失去控制。對於孩子因為無理要求被拒而鬧,表示冷淡即可,這比發怒更容易使她妥協和平靜下來。有時候,啾啾發脾氣,我只是故意冷冷地看著她,她會委屈而又彷彿自省似的自語:「我幹嗎呀?我做什麼壞事了?」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大人的態度不可激烈,但一定要明確、堅定、一致。有一回,吃飯時,啾啾發脾氣,朝媽媽嚷道:「你們都走!」媽媽告訴她:「這是我們的家,我們不走!」然後,我們都沉默地繼續吃飯,不理睬她,她甚感無趣,鬧不下去了。每當她提出無理要求,而我們的態度真正堅決之時,她往往都會退卻。孩子發無理脾氣時,一定不要和她辯論,跟她講死理,她肯定是聽不進去的,讓她清楚地知道你的態度就可以了。當孩子表示妥協時,則一定要給她台階下,及時給予鼓勵。
順便提一句,孩子吵鬧的時候,嘗試一些羅馬洋甘菊精油,也可以安撫他們的情緒。
這不是一個教育學家寫的育兒書,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或者一個哲學家父親通過思考記錄下的孩子成長過程。相比而言,甚至比前者更有可讀性。
有個MV很多人都看過,我再獻寶一次。
最後提一句,與其不停在朋友圈曬娃,不如試試讀一本書,聽懂看懂孩子所表達的。
點亮芳香
喜愛聞香
※家居育兒一把抓-兒童房,我愛這樣的
※我家的牆就是孩子的畫板,韌性媽媽孫儷的育兒經
※我就是「喪偶式育兒」的那個爸爸(一個爸爸的自述)
※我家的牆就是孩子的畫板,韌性媽媽孫儷的育兒經!
※學齡前孩子愛打媽媽,是「白眼狼」的徵兆嗎?聽聽育兒專家怎麼說
※孩子做家務影響學習,育兒專家:不讓孩子做家務的愛,是糊塗的愛
※《爸爸去哪兒》郭濤「育兒經」又火了:好的家教,拼的就這4個字!
※老媽媽的「育兒經」
※喪偶式育兒:我家只有三口人,媽媽妹妹和我
※《家有兒女》,你不知道的育兒寶典!
※這些家長的育兒後遺症,你有嗎?
※新年伊始,大家都來學習這位母親的育兒經!
※我家那位天生的育兒專家,謝謝您!
※我就是「喪偶式育兒」的那個爸爸
※跟著「巨星」媽媽學育兒
※古代教子有方的父親都有誰?這4個著名官爸爸的育兒經你知多少
※家有低齡童:我的育兒心得
※爸爸在育兒中的奇葩吐槽,媽媽該怎麼辦?
※育兒兩三年,寶寶教會我們的那些事兒
※從0歲開始教!學習日本媽媽的育兒術,養出不挑食有責任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