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課程」走進中小學正當其時
6月9日晚,廣西一名15歲的初中生跟朋友一起吃夜宵時,突然接到女朋友的分手電筒話,之後情緒變得十分激動,緊接著跳入江中,不幸溺亡。(6月12日中國青年網)
正是青春大好年華,卻因為情感問題而一時衝動放棄了自己的生命,如此悲劇不禁讓人唏噓。於是,有些人便更加篤信都是「早戀」惹的禍,高高舉起批判的矛頭並痛斥其種種「危害」,甚至將之視作校規校紀或家規家訓的「高壓線」。稍有風吹草動,立馬全線警戒;一旦觸犯「天條」,立馬當頭棒喝。
把責任怪罪到「早戀」頭上,甚至還要弄到談之色變的境地,貌似有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其實,在春秋時期,女子16歲就可以出嫁,宋代也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並聽婚嫁」的規定;在近年的兩會期間,也屢有人大代表建議降低法定結婚年齡。雖然前者有社會歷史因素,後者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但在客觀上,這都是基於已經基本成熟的生理特徵和正常的心理需求。
「早戀」之所以頻遭反對,多是因為它對正常的學習生活造成了影響。所以,「戀愛」本身並沒有錯,而是說,雖然人人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但無論什麼人,都不能因為所謂的「愛情」而荒廢了學業、工作,甚至因此而害人害己。
除了「戀愛」之外,有些學生在與家人、親友、同學的相處過程中,一旦彼此之間出現分歧矛盾,也容易鑽牛角尖甚至失去理智走上極端。由此,為了避免種種悲劇的發生,為了引導合理的情感訴求,開展富有針對性的情感教育就顯得尤為必要。
目前,一些高校早已有所行動,比如復旦大學的「情商課」,天津大學的「戀愛學理論與實踐」等等;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的高校也早已開展此類相關課程,美國的「社會-情感教育」還涵蓋到了中小學。
而在我國,到底要不要將情感課程引入到中小學,目前是比較有爭議的。雖然廣州市第21中學早在2009年12月就曾開設「我要談戀愛」的選修課,但業內外的反對聲還是此起彼伏。有人認為,中小學不宜太早開設情感課程,尤其是,所謂的戀愛課程等於是教中小學生「早戀」。這種思維有點奇怪,照此邏輯,帶領學生到法院旁聽開展法治教育,莫非就是教學生犯罪?
有人曾開玩笑地說,上學的時候父母反對「早戀」,大學畢業之後又被嫌棄是「單身狗」。或者倒不是他們不想「脫單」,而是沒有任何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實在有些不知所措或者手忙腳亂。
實際上,情感課程有很多關鍵詞語,比如「責任」「生命」「愛」等等;而這些詞語又都有豐富的內涵,比如「愛」,既包括愛自己,愛家人,還包括愛親友、愛社會、愛國家。情感課程所努力解決的,不僅有法律問題,還有道德問題、倫理問題,而這些,遠不是學科教學中所滲透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可以代替和解決的。
情感的經營與表達,是需要學習才會獲得的一項技能。在情感教育具有較強可塑性的中小學,開設情感教育課程不僅沒有操之過急,反而可以解決當務之急;不僅不是多此一舉可有可無,反而要大大方方名正言順。而除了學校,家庭一樣是情感教育的重要陣地,家長與教師一樣責無旁貸。
文/卜新國
※器官捐獻,前路「遙遙」但非「無期」
※「世界史非歷史學」呼喚招考大專業改革
※同是廣場舞大媽,有的為爭籃球場動武,有的卻為高考「息舞」
※學生展品遭破壞,觀眾素質何時「畢業」
※人機對戰本質依然是人與人智商的較量
TAG:紅辣椒評論 |
※「走進現象學教育學探究之門」
※當VR走進課堂,能解決傳統教育的哪些痛點
※走進「社會大課堂」去研學
※當「死亡」走進大學課堂
※從閱讀中走進物理教學
※當VR走進課堂,能解決傳統教育的哪些痛點?
※知名教授走進移通學院 解析特色小鎮發展共話創新教學課程的開發
※當 VR 走進教室 虛擬現實技術將這樣顛覆傳統教育行業
※走進端午的國學情懷
※走進強化學習
※「中國好課堂」走進長治縣:授先進教學模式,助教育創新發展
※中央行業類媒體增強「四力」教育實踐活動之走進冉庄地道戰
※引領語文課程改革走進新時代
※現場教學:走進中國美術館
※「時代楷模」曲建武先進事迹報告會走進教育部直屬機關
※小小AI助教走進課堂,科技正在讓教和學變得更有樂趣
※如今VR走進學校課堂,讓學生到虛擬現實中進行學習
※走進牽引力教育 初學UI設計如何更有效的學習
※走進文學之窗里的中國風景
※教育已經走進了新時代,父母給孩子最好的四份成長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