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疆銀元版本賞析 銀元鑒定拍賣估價

新疆銀元版本賞析 銀元鑒定拍賣估價

新疆的銀幣概況 新疆天罡銀幣 清朝滅明以後,經過對準噶爾的長期戰爭,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將天山南北、蔥嶺以東大片土地收入了中國版圖。道光七年(1827年),清揚威將軍長齡在阿克蘇鑄銀幣,銀幣仿照紅錢式樣,園形方孔,面文「道光通寶」,背面為左滿文「寶」,右維吾爾文「阿」字。每枚銀幣重一錢,抵紅錢十六枚,是新疆在未建省以前清廷最早鑄的銀幣。但是,由於當地世居民族慣用地方政權打制的小「天罡」銀幣已久,清政府鑄造的「道光通寶」銀幣,僅行用一年便不再流通了。 縱觀新疆銀幣,品種繁多,有著鮮明的地方特點和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東、西方貨幣文化的結晶。但值得研究的是,除1949年新疆省造幣廠鑄行的壹圓銀幣外,其餘的新疆銀幣,不管幣面是什麼錢文,民間都習慣的統稱為「天罡」。在民間還有「大天罡」和「小天罡」之稱。「天罡」一詞為維吾爾語音譯。「天罡」一詞在清代史上作「騰格」,兩個詞為一音之轉,它本是南疆傳統的白銀秤量單位,與「天罡星」含義無關。過去的世居民族慣用銀塊,至清初時一「騰格」值銀半兩,後值錢一兩。自1867年後,阿古柏侵佔南疆,創鑄了「天罡」銀幣,每枚值銀五分,「天罡」一詞也就成了銀幣的名稱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疆鑄造了種類繁多的銀幣,但當地民眾將後鑄的銀幣統稱為「天罡」了。 自清代中國,新疆受西方國家影響,由地方政權鑄行「天罡」銀幣,直到1949年新疆省鑄行銀本位大洋「壹圓」幣止,新疆的銀幣時代結束了。

宣統銀幣 清代龍洋一般稱大清銀幣,如鑄有年號可稱年號元寶。而喀什於清宣統元年、二年鑄的錢幣,卻叫「宣統銀幣」,頗為奇特。此幣正面珠圈內為漢文「宣統銀幣」,上方和兩側為漢文「喀什造」和「五錢」,下方為維文「喀什造?五錢」;背面小珠圈內為蟠龍、最外一圈內為花紋圖案。宣統元寶 宣統元寶鑄於宣統元年、二年,銀幣正面珠圈內為漢文「宣統元寶」,珠圈外上方,兩側為漢文「喀什造?伍錢」,下方維文內容和錢背圖案與上邊宣統銀幣相同。

新疆地處古絲綢之路要衝,隨著絲路貿易的發展繁榮,一些外國金銀幣傳入新疆,其中有中亞貴霜王國錢幣和拜占庭金幣以及波斯薩珊王朝銀幣。這些西方鄰國的貨幣不能不對新疆的貨幣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如13世紀中葉察合台汗國打造的銀幣。19世紀60年代中期浩罕汗國阿古柏入侵新疆,在喀什仿其本國錢幣的形制鑄造了金、銀、銅幣,其中以「天罡」(白銀重量單位,即「騰格」,每枚值銀五分,20枚合銀一兩;是中亞一帶對銀幣的統稱)銀幣流通最廣,鑄造量最大,在整個南疆普遍使用了數年,因而在新疆貨幣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光緒四年(1878年)初,阿古柏被清軍徹底消滅後,因市面紅錢短缺,政府沿民間慣用,除了廣鑄紅錢通行全疆外,還在南疆的庫車、阿克蘇、喀什、葉爾羌、英吉沙、和田等六城先後鑄造五分小天罡,被稱之為「光緒天罡」,與阿古柏天罡混合流通。故五分小天罡最多,製造草率,而成色高低分量輕重各不相同,因此,私贗乘機摻雜,流弊滋多。光緒十五年(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首先鑄造「光緒元寶」仿西式龍洋後,東南各省群起效法,競相設廠鼓鑄。新疆這時由於民間要求強烈,也允許各地開始鑄光緒銀元。現按照鑄造時間先後,光緒十八年(1892年),疏附縣稽查庫魯班伯克等人,稟懇政府鑄造銀錢。經喀什道李宗賓委派候補知縣羅正湘,召集商民籌銀三千兩先行鼓鑄試辦,暫賠火耗,若有成效,再由公家籌款鑄辦。先鑄有一錢、二錢、三錢重的3種面額,第二年又添鑄五錢重的一種。喀什地方富庶,道庫存銀最多,為全疆之冠,因此所鑄的銀元也最多,一般成色較高。但設備簡陋,而所鑄幣不夠精整。正面只有漢文文字,無其他花飾,背面老維文的四周飾以阿拉伯風格的花草圖案。喀什所鑄造的成套光緒銀元可分為3種類型。

A型,正面無漢文地名的光緒銀元,有伍錢、叄錢、貳錢、壹錢4種面額。伍錢重16.9克,厚2.6毫米,直徑30.5毫米;叄錢重10.2克,厚2.1毫米,直徑26.2毫米;貳錢重6.8克,厚1.8毫米,直徑23.4毫米;壹錢重3.3克,厚1.5毫米,直徑18.5毫米。鑄造期為光緒十八年至二十二年。正面中央直書漢字「光緒銀圓」四字,右左兩側為大寫漢字伍錢、叄錢、貳錢、壹錢,未標明鑄地、年份。背面老維吾爾文(自下而上逐行讀),漢譯喀什噶爾造5、3、2、1錢及回曆1310~1313。壹錢另有兩種版式:一種正面為對讀「光緒銀圓」,無漢文面額,背面鑄有老維文一錢面額及喀什噶爾地名;另一種正面亦為「光緒銀圓」,背面中間直書漢字「壹錢」,左右分別為老維文一錢及喀什噶爾造。此A型光緒銀元比貳、叄、伍錢相對較多,而壹錢較罕見。

B型,這類銀元與A型類不同之處在原來的正面增鑄漢文「喀什」二字,豎寫在「光緒銀圓」右邊,左邊則豎寫漢字大寫的伍、叄、貳、壹錢。背面圖案花飾同A型,為光緒二十二至二十八年鑄造。壹錢另有一種版式,正面中間豎寫漢字「壹錢」,右、左分別為「喀什」;背面圖案、文字不變,只有鑄造年份有所不同,此乃不經見之品。

C型,是把原正面「喀什」的「什」字改鑄為「造」字。這種喀造光緒銀元面額只有伍錢、叄錢、貳錢三種。鑄期自光緒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喀什道仿照內地「光緒元寶」龍洋式樣,使新疆自鑄銀元的款式發生重大變化,拋棄過去伊斯蘭風格花飾圖案,將形制統一於內地各省標準龍洋背面的蟠龍圖紋。但在衡制單位上仍然不同,內地各省使用庫平,新疆則慣用湘平,成為晚清新疆自鑄光緒銀元獨有的地方特色。

喀什鑄造的光緒元寶成套銀元,有伍錢、叄(三)錢、二錢3種面額,但叄(三)錢有大、小兩種寫法。正面圈內為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對讀,圈外上方有漢文「喀什」二字,下方有漢字伍、叄(三)、二錢字樣,右側為老維文(即光緒,回曆1323),左側為老維文(即喀什噶爾,五錢或三錢、二錢)。左右兩維文時有調換位置,背面由花葉紋飾改為蟠龍圖,其龍尾有右彎或左彎構成不同版式。另外,尚有一種同一時期鑄的正面有豎寫「壹錢」,右側維文喀什噶爾;左側維文一錢。背面蟠龍紋,應屬喀什造「光緒元寶」系列銀元之別種,以奇、稀見稱。

新疆地處古絲綢之路要衝,隨著絲路貿易的發展繁榮,一些外國金銀幣傳入新疆,其中有中亞貴霜王國錢幣和拜占庭金幣以及波斯薩珊王朝銀幣。這些西方鄰國的貨幣不能不對新疆的貨幣文化產生深刻的影響,如13世紀中葉察合台汗國打造的銀幣。19世紀60年代中期浩罕汗國阿古柏入侵新疆,在喀什仿其本國錢幣的形制鑄造了金、銀、銅幣,其中以「天罡」(白銀重量單位,即「騰格」,每枚值銀五分,20枚合銀一兩;是中亞一帶對銀幣的統稱)銀幣流通最廣,鑄造量最大,在整個南疆普遍使用了數年,因而在新疆貨幣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光緒四年(1878年)初,阿古柏被清軍徹底消滅後,因市面紅錢短缺,政府沿民間慣用,除了廣鑄紅錢通行全疆外,還在南疆的庫車、阿克蘇、喀什、葉爾羌、英吉沙、和田等六城先後鑄造五分小天罡,被稱之為「光緒天罡」,與阿古柏天罡混合流通。故五分小天罡最多,製造草率,而成色高低分量輕重各不相同,因此,私贗乘機摻雜,流弊滋多。光緒十五年(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首先鑄造「光緒元寶」仿西式龍洋後,東南各省群起效法,競相設廠鼓鑄。新疆這時由於民間要求強烈,也允許各地開始鑄光緒銀元。現按照鑄造時間先後,光緒十八年(1892年),疏附縣稽查庫魯班伯克等人,稟懇政府鑄造銀錢。經喀什道李宗賓委派候補知縣羅正湘,召集商民籌銀三千兩先行鼓鑄試辦,暫賠火耗,若有成效,再由公家籌款鑄辦。先鑄有一錢、二錢、三錢重的3種面額,第二年又添鑄五錢重的一種。喀什地方富庶,道庫存銀最多,為全疆之冠,因此所鑄的銀元也最多,一般成色較高。但設備簡陋,而所鑄幣不夠精整。正面只有漢文文字,無其他花飾,背面老維文的四周飾以阿拉伯風格的花草圖案。喀什所鑄造的成套光緒銀元可分為3種類型。

A型,正面無漢文地名的光緒銀元,有伍錢、叄錢、貳錢、壹錢4種面額。伍錢重16.9克,厚2.6毫米,直徑30.5毫米;叄錢重10.2克,厚2.1毫米,直徑26.2毫米;貳錢重6.8克,厚1.8毫米,直徑23.4毫米;壹錢重3.3克,厚1.5毫米,直徑18.5毫米。鑄造期為光緒十八年至二十二年。正面中央直書漢字「光緒銀圓」四字,右左兩側為大寫漢字伍錢、叄錢、貳錢、壹錢,未標明鑄地、年份。背面老維吾爾文(自下而上逐行讀),漢譯喀什噶爾造5、3、2、1錢及回曆1310~1313。壹錢另有兩種版式:一種正面為對讀「光緒銀圓」,無漢文面額,背面鑄有老維文一錢面額及喀什噶爾地名;另一種正面亦為「光緒銀圓」,背面中間直書漢字「壹錢」,左右分別為老維文一錢及喀什噶爾造。此A型光緒銀元比貳、叄、伍錢相對較多,而壹錢較罕見。

B型,這類銀元與A型類不同之處在原來的正面增鑄漢文「喀什」二字,豎寫在「光緒銀圓」右邊,左邊則豎寫漢字大寫的伍、叄、貳、壹錢。背面圖案花飾同A型,為光緒二十二至二十八年鑄造。壹錢另有一種版式,正面中間豎寫漢字「壹錢」,右、左分別為「喀什」;背面圖案、文字不變,只有鑄造年份有所不同,此乃不經見之品。

C型,是把原正面「喀什」的「什」字改鑄為「造」字。這種喀造光緒銀元面額只有伍錢、叄錢、貳錢三種。鑄期自光緒二十八年至三十年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喀什道仿照內地「光緒元寶」龍洋式樣,使新疆自鑄銀元的款式發生重大變化,拋棄過去伊斯蘭風格花飾圖案,將形制統一於內地各省標準龍洋背面的蟠龍圖紋。但在衡制單位上仍然不同,內地各省使用庫平,新疆則慣用湘平,成為晚清新疆自鑄光緒銀元獨有的地方特色。

喀什鑄造的光緒元寶成套銀元,有伍錢、叄(三)錢、二錢3種面額,但叄(三)錢有大、小兩種寫法。正面圈內為漢文「光緒元寶」四字對讀,圈外上方有漢文「喀什」二字,下方有漢字伍、叄(三)、二錢字樣,右側為老維文(即光緒,回曆1323),左側為老維文(即喀什噶爾,五錢或三錢、二錢)。左右兩維文時有調換位置,背面由花葉紋飾改為蟠龍圖,其龍尾有右彎或左彎構成不同版式。另外,尚有一種同一時期鑄的正面有豎寫「壹錢」,右側維文喀什噶爾;左側維文一錢。背面蟠龍紋,應屬喀什造「光緒元寶」系列銀元之別種,以奇、稀見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鑒定交易諮詢平台 的精彩文章:

唐三彩是哪三彩?唐三彩鑒別方法的介紹

TAG:古董鑒定交易諮詢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孫小頭」銀元之精品版本賞析!
丁未一兩:中國歷史最美祝壽龍紋銀元 價值賞析
大清庫銀銀錠一枚賞析
錢幣賞析——民國三年簽字版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
虎拍藝術網:西夏元寶錢幣賞析
美國精品拍預覽賞析
元代名畫賞析
2018年台北中正拍賣春季拍賣精品中華民國孫中山紀念幣賞析
2018台灣中正收官拍精品推薦:紹聖元寶賞析
安徽雅寶堂精品錢幣賞析:大清銀幣一組
盛世收藏:精品咸豐元寶當百賞析
永欣國際拍賣精品賞析: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展覽
精品賞析——廣東省造光緒銀質金幣
台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中華民國二十三年雙帆壹圓銀幣
巨尊推薦-孫中山開國紀念幣錯版幣賞析
精品賞析:光緒元寶「湖北」當十銅元
虎拍藝術網:精品民國錢幣賞析
精品賞析:江南省造光緒元寶每元當制錢十文
台灣中正春季拍賣精品賞析:浙江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
2018新加坡伯明翰拍賣精品推薦:第五套拾圓錯版幣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