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校園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熱土

讓校園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熱土

本報訊(記者 易鑫)腳踩一根碗口粗的竹子,漂浮於江水之中,手裡再拿著一根竹子當槳,左右划水,疾馳如船,行進中左移右擺、前後轉向,行動自如……日前,中國教育電視台《傳承的力量》2017端午篇播出,民間絕技獨竹漂表演《薩瑪女神》驚艷熒屏,更讓人感嘆的是,這樣美輪美奐的侗家風情、這樣技藝精湛的表演,竟然不是出自專業院團,而是來自一所普通中學——貴州省榕江縣民族中學。

事實上,不只《薩瑪女神》由學生表演,從江蘇張家港崇真小學的武術特色教育,到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二小的腰鼓文化,中國教育電視台推出的《傳承的力量》中的節目,全部由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完成。

2017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是主要陣地。中國教育電視台推出《傳承的力量》系列節目,面向全國各級各類學校,以展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為內容,採取先地方組織,再報送精品節目視頻,然後集中拍攝,最後進行電視展播的形式,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全國各級各類學校結合自身實際,通過邀請老傳承人進校園、課堂教學、大課間、社團活動、全校性主題活動等體育藝術教育形式,積極落實和不斷豐富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活動,培育和創新具有校本特色的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於是,在《傳承的力量》2017端午篇中,觀眾看到了音舞詩畫《楚辭》婉轉清揚,民俗表演《九龍舞》大氣磅礴,民間絕技獨竹漂表演《薩瑪女神》輕盈曼妙,太極舞蹈《煙雨江南》空靈端雅,民間鼓樂《龍華大鼓》雄渾激昂,舞蹈《凳之龍》陽剛矯健,大課間《定邊娃娃腰鼓》激情豪放……縱向上,節目以端午文化為主線,從湖北秭歸奶奶一邊包粽子一邊教孫女端午民謠的生活場景切入,穿插學生們誦讀紀念屈原的《楚辭》,到湖南的賽龍舟、九龍舞,將端午文化和中國龍文化結合在一起,最後以各地學生以剪紙、繪畫、書法等各種藝術創造來呈現龍的元素收尾,由家到國,由國到天下,情感層層遞進,內容深邃厚重,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

教育部體衛藝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傳承的力量》系列節目並不是一檔「單向輸入式」的節目,而是以學生為主人翁,讓校園走出來,展現學校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的美育成果,讓更多的人了解那些傳承傳統文化的孩子的艱辛和快樂,讓同齡人去影響同齡人,讓熱情去激發熱情,讓真心去碰撞真心,讓校園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熱土,讓更多青少年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據悉,《傳承的力量》2017端午篇是《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系列節目的開篇,後續還有七一篇、中秋節篇、教師節篇、國慶節篇、春節篇、元宵節篇、清明節篇。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14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科技獎勵去行政化回歸學術本質
推動軍訓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
學生展示航天飛船和火箭模型
分層布置數學作業
裝著「堅持」的書包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德州市傳統文化研究會成立 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讓傳統文化滋潤學子心靈
書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傳統文化進校園 致沒有傳統文化學習基礎的學校
成化鬥彩歷史文化傳承
把優秀傳統文化種子植入校園
傳承與革新,打開傳統文化的最好方式
學習玄關傳統掛畫,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兩會熱點:把優秀傳統文化種子植入校園
傳統文化中的孝
傳習書院: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的傳承——地雕
陶藝傳承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邁向「中國夢」
傳承文化遺產 增強村民體質 內黃一梅花拳培訓傳播基地揭牌
文山彝族刺繡:繼承傳統工藝 傳承民族文化
小程序興起,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再傳統
我國傳統文化與歐美傳統文化的主要差異
領略頂尖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之文物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