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藝駢羅——宋元時期的溫州漆器
溫州白象塔發現的北宋阿育王漆塔,是目前僅見的一件阿育王漆塔。儘管佛塔發現的漆器數量較少,但是普遍製作精湛,尤其是阿育王漆塔和識文描金漆器的發現,使人們開始普遍認同溫州的漆器工藝之精。文獻記載,在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臨安的繁華大街,均開設有溫州漆器專賣鋪,且溫州螺鈿漆器曾經上貢朝廷。元代溫州漆器不僅在國內聲名鵲起,而且在國外享有盛譽,受到真臘(今柬埔寨)人的喜愛。
1965年溫州市郊南白象街道白象塔出土北宋阿育王漆塔
1960年代,溫州白象塔、慧光塔塔基先後出土了北宋阿育王漆塔、樟木雕漆背光等(編者按:此二件現藏於溫州博物館)和北宋識文描金檀木舍利函、識文描金檀木經函(外函)、描金花鳥紋檀木經函(內函)(編者按:此三件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儘管佛塔發現的漆器數量較少,但是普遍製作精湛,尤其是阿育王漆塔和識文描金漆器的發現,使人們開始普遍認同「溫州的漆器工藝」之精。
1966年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塔基發現的北宋描金花鳥紋檀木經函內函
溫州漆器除在本地銷售外,還大量銷往皇親國戚、官僚、地主、富賈、士大夫較為集中,交通便利、舟船容易到達的大中型城市,如開封、杭州、常州、淮安、鎮江、邵武等。漆器成為除甌窯、龍泉窯瓷器和絲織品之外,溫州「海上絲綢之路」獨特的外銷商品。
文獻記載,在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臨安的繁華大街,均開設有溫州漆器專賣鋪,且溫州螺鈿漆器曾經上貢朝廷。元代溫州漆器不僅在國內聲名鵲起,而且在國外享有盛譽,受到真臘(今柬埔寨)人的喜愛。
南宋戧金仕女庭園消夏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蓋(常州市博物館藏)
出土於佛塔和墓葬
溫州漆器主要發現和出土於佛塔、墓葬和建築工地。北宋是溫州佛教發展的高峰時期,佛塔林立。漆器是彩塑、經卷、瓷器、金銀器等供品之外,數量極少的一部分。1951年拆除溫州鹿城區妙果寺千佛石塔時,發現藏經木箱。1965年溫州市郊南白象街道白象塔出土北宋阿育王漆塔、樟木雕漆背光等(編者按:此二現藏於溫州博物館)。1966年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塔基發現北宋識文描金檀木舍利函、識文描金檀木經函(外函)和描金花鳥紋檀木經函(內函)(編者按:此三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舍利函內裝北方多聞、東方持國天王像、泗洲大聖坐像等金漆木雕造像。儘管佛塔發現的漆器數量較少,但是普遍製作精湛,尤其是阿育王漆塔和識文描金漆器的發現,使人們開始普遍認同「溫州的漆器工藝,宋代號稱全國第一,元代仍負有盛名」(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文物》,《文物》1973年第1期)。
南宋戧金仕女庭園消夏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常州市博物館藏)
宋墓出土漆器的數量比佛塔稍多,分布範圍廣泛,江蘇、浙江、福建等省的北宋、南宋墓葬均有出土,溫州地區僅平陽縣南宋黃裳夫婦合葬墓出土。1959年江蘇淮安縣楊廟鎮北宋墓出土的盤、碗、盒等漆器,使人們認識到北宋溫州漆器已經外銷到江蘇等地。1978年江蘇武進縣南宋墓出土的戧金庭園仕女消夏圖銀扣蓮瓣形朱漆奩、戧金沽酒圖長方形朱漆盒和戧金柳塘小景圖朱漆斑紋長方形黑漆盒,使人們認識到溫州漆器的真正水平。
2005年上半年至2010年,溫州的建築工地先後出土30餘批次300多件宋元時期漆器,以素髹日用器皿為主,少數器物完整,採用了識文、戧金、描金、描漆、針刻、剔犀、銀扣等髹飾工藝,其中一半以上帶有銘文,蘊含著大量歷史信息,為研究宋代溫州漆器提供了資料。
「識文漆器」提供可貴例證
溫州漆藝經過長期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博採眾長,宋元時期呈現出全面運用的趨勢,素髹、描金、描漆、針刻、戧金銀、識文、雕漆、剔黑、扣器、螺鈿等,具備《髹飾錄·坤集》中主要的髹飾技法。
溫州漆器數量最多的是素髹漆器,大多數製作考究,堪稱典範。素髹漆器,又名「無文漆器」,顧名思義,樸質無紋,僅以色漆為飾。根據表裡漆色差異,又有一色、異色之分。一色漆器有黑髹、朱髹、金髹、綠髹等。金髹因靡費黃金而屢遭朝廷禁止。慧光塔出土的泗洲大聖坐像等三件北宋金漆木雕造像,因稀少而彌足珍貴。異色漆器表裡異色,或表裡同色,只底足異色。大部分素髹漆器是異色漆器。
1966年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塔基發現的北宋金漆木雕東方持國天王像
最能反映溫州漆藝成就的是慧光塔出土的識文描金檀木舍利函和識文描金檀木經函(外函)。兩函既採用了識文工藝,又採用了描金和鑲嵌珍珠工藝。識文是運用起線的做工,先捶打成漆灰團,然後搓成漆線,再用線盤纏出花紋,構成富有立體感的紋飾。兩函蓋面、斜沿和函身識文堆塑了開光、纏枝蓮、折枝花卉、神獸、練鵲、羊、佛像等。王世襄《髹飾錄解說》中指出:「識文漆器不僅目前舉不出其他宋代實例,就是明代製品傳世也絕少。此兩函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可貴的例證。」「溫州在北宋時是我國對外貿易重要港口,以精製各種工藝品著名,漆器並有全國第一之稱。識文漆函製作精細謹嚴,反映了當時該地的漆工水平」。描金是指在加工完成的胎體上,用金粉描繪花紋,日本稱為「蒔繪」。舍利函四壁開光內採用描金繪飾大梵天、帝釋天禮佛護法佛教故事圖各一幅,經函外函描金繪飾飛天、樂器、鳳凰、牡丹等地紋。描金花鳥紋檀木經函內函採用純金線描雙鳳牡丹團花、纏枝蓮花鴛鴦和神獸紋,襯以忍冬、牡丹和網格紋,極其富麗華貴。這種純金線描是用金粉調膠,直接用筆描繪到漆面,不再罩髹保護透明漆,線條流暢,細如遊絲,技法高超。
1966年瑞安仙岩寺慧光塔塔基發現北宋識文描金檀木舍利函
白象塔發現的北宋阿育王漆塔,是目前僅見的一件阿育王漆塔,同樣堪稱雕漆典範。它以山麻乾粉摻和油脂為胎骨,層層堆髹褐紅色漆,然後剔刻、鏤雕,「藏鋒清楚,隱起圓滑」。塔頂中央剔刻十二瓣蓮紋,四角山花蕉葉剔刻佛傳故事,塔身四壁券門內鏤刻佛本生故事。《唐大和尚東征傳》載:「阿育王塔者,是佛滅度後一百年,時有鐵輪王名阿育王,役使鬼神,造八萬四千塔之一也。其塔非金、非玉、非土、非銅、非鐵,紫烏色,鏤刻非常。一面薩埵王子變,一面舍眼變,一面出腦變,一面救鴿變。」阿育王漆塔與上述記載在質地、紋飾、色澤等方面相符。
北宋九花瓣式漆碟(溫州博物館藏)
實用器皿為主流
宋代溫州漆器存在著兩種工藝傾向:一為生活實用器皿,講究式樣、造型和色漆的變化,追求平易典雅的藝術風格;一為專供欣賞的工藝品,應用繪畫、雕塑的寫實手法和技巧,取材於現實生活或佛傳故事,富有生氣與動感,給人以深刻雋永的感染力。
北宋六花瓣式漆碗(溫州博物館藏)
實用器皿代表了溫州漆器的主流,大多數是民間特別流行的用具。飲食用具有碗、盤、碟、盞、盞托、缽、攢盤、杯、匙、勺、筷子、唾盂、執壺等,生活用具有盒、罐、盆、擂缽等,梳妝用具有奩、粉盒、鏡盒、篦、梳等,還有玩具撥浪鼓。它們的造型受到同時期瓷器、青銅器等工藝品的影響,以精巧優美,式樣翻新見長。除方形、圓形外,蓮瓣形、葵瓣形等起棱分瓣器物較多,輪廓線條圓潤流暢,胎體輕薄,比例勻稱,漆面光亮,精光內含,漆藝高超。
有鹽APP給大家送福利啦,現在加入「有鹽1001種生活」微信群,就可以:
隨時搶到DIY、插花、陶藝、音樂、戲劇、親子等活動優惠券和大紅包哦!!
第一時間Get各種好玩又不貴的活動!!
掃有鹽君二維碼,帶你入群哈!!
※《父子雄兵》推廣曲尋詞作者 改編《好爸爸壞爸爸》
※從「棄兒」到「祖龍」:你不知道的秦始皇
※一家中國玻璃製造商在美國建廠,但在生產管理上遭到了質疑
※偶開天眼覷紅塵:北大教授干春松新書請女兒題跋
TAG:鳳凰網 |
※陶瓷文化之:西漢、東漢時期的陶瓷
※陶瓷文化之:隋朝時期的陶瓷
※宋元時期的泉州:國際化程度堪稱古代的紐約
※宋代時期 紹聖元寶
※古埃及王國時期
※玉器通史-新石器時期
※中國玉器文化的萌芽時期
※清宮時期的茶器之美
※紅山文化時期的玉桃
※清雍正時期的粉彩瓷器秀麗淡雅
※古玉紋飾製作——龍山時期
※康熙、雍正時期的粉彩瓷
※舶來品:文藝復興時期的玻璃器
※北朝隋唐時期的佛教造像,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秦漢時期的安徽
※古羅馬時期的首飾之項鏈
※乾隆時期的粉彩瓷特點
※宋遼金時期茶文化的發展
※博物館藏乾隆時期官窯顏色釉瓷器
※侏羅紀時期蜥蜴化石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