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雷鋒車和雷鋒班

雷鋒車和雷鋒班

雷鋒犧牲後,他開的那輛「老爺車」——13號「嘎斯」車被連里保存了下來,一直放在運輸連作為參觀和進行雷鋒事迹教育的實物。新入伍的戰士們看到這輛車,猶如看到了當年四班的老班長雷鋒一樣。來到連隊的參觀學習者,總愛圍著這輛汽車看個不停,彷彿看見雷鋒正坐在駕駛室里。人們對這輛車充滿著敬意,將這輛車稱為「雷鋒車」。

雷鋒車和雷鋒班

雷鋒在擦拭汽車

運輸連的新老指戰員對這輛車雖然關懷備至,但時光的流逝會讓鋼鐵生鏽,日月飛馳,歲月匆匆,這輛車因風吹日晒,已沒有了昔日風采。對於這輛汽車的保養,也就成了連隊一項重要的工作。

為讓更多的人了解雷鋒,學習雷鋒,撫順市修建了雷鋒紀念館。上級指示,要將雷鋒這輛車從連里開出去,放在雷鋒紀念館。

1990年2月,「雷鋒班」的朱華接到團里下達的一項任務,讓他將「雷鋒車」開到撫順汽車修理廠去保養。

朱華是「雷鋒班」的第十六任班長,雖然天天看著老班長雷鋒留下的這輛車,但平時只能用眼睛去看,用手輕輕地撫摸,從來沒有奢望過能坐在當年雷鋒坐過的位子上親自駕駛這輛汽車。接到這個任務時,他非常高興,因為在他之前的「雷鋒班」的班長,沒有一個獲得過如此榮幸的任務。

聽說「雷鋒車」要離開連隊了,小戰士們真還有些捨不得。因為只要看到這輛停在連隊里的「嘎斯」,就彷彿老班長雷鋒和自己在一起,心裡總是暖暖的,充滿著一種在「雷鋒班」「雷鋒連」做一名戰士的自豪。現在,這輛「嘎斯」要去汽車廠進行修理、噴漆,然後離開連隊。戰士們就像送別親人一樣,目送著這輛車在班長朱華的發動下開出了連隊。

「雷鋒班」駐在撫順郊外的李家鄉,開到市區還有一段路程。當朱華鑽進駕駛室,像老班長雷鋒一樣用手握住方向盤的時候,他的心不由得一陣劇烈地跳動,與之前的十五任班長相比,自己是多麼的幸運啊,能夠開上老班長雷鋒開過的汽車,他握著老班長雷鋒曾經緊握的方向盤,開心地笑著,揮手與戰友們告別。

從李家鄉到撫順的路有很長一段是鄉村公路,路況不好,加之這輛「嘎斯」的確是名副其實的「老爺車」,零部件多年失修,有些地方都已生鏽,開起來哐啷哐啷響,可以說是除了喇叭不響之外,其他地方都在響。

「老爺車」一路上響著,搖搖晃晃地開出了鄉村公路,駛上了開往撫順市區的陽光大道。

車還是那樣不停地響著,但路面好走了,朱華的心情也跟著路面變好而更加開朗起來,汽車的速度也提高了。

終於,這輛車開進了市區。

朱華看看四周,繁華的街道上,各種各樣的小轎車從身邊飛馳而過,被他的車擋在後面的,急得不停地按著喇叭。路邊的人們,也用奇怪的目光看著這輛大搖大擺開進市區主幹道上的舊貨車。

當朱華將車開到新華街時,路邊的交警見在市區車流的高峰期,在一群小汽車裡竟然夾著這樣一輛大貨車,而且車身上竟然沒有汽車的牌號,車身還哐啷哐啷地響著。市裡早有規定,高峰期貨車是不能進市中區的,於是交警向這輛車揮揮手。

朱華聽從指揮,將車停在了路邊上。

交警要看朱華的駕駛員證。看過證後,交警便問:「你知道像你這樣的車是不能上路的嗎?」

朱華說:「知道的,但是沒有辦法,這車多年沒有修理過了。」

交警跳上車,查了下裡面的指示燈,嚴肅地說:「為什麼不修理?你的車轉向燈都壞了,而且沒有牌子,怎麼能上路?」

朱華只得解釋:「我們是『雷鋒班』的,這車是老班長雷鋒生前開的車,上級通知我們將這輛車開到撫順汽車修理廠去進行一次保養,再噴個漆,然後再將這車開到雷鋒紀念館去,放在那裡長年展覽給群眾看。」

交警是個年輕的小夥子,一聽說自己攔下的這輛車竟然是「雷鋒車」,眼裡閃出一種驚喜,看了看站在面前的軍人,他軍容整潔,表情嚴肅,便繞著車子轉了一圈,用手摸摸車身,然後再鑽進駕駛室,在座位上坐了一會兒,用手摸摸這裡,擦擦那裡。下車後就拿出對講機,對下一個崗亭的交警講話:「我這裡有輛『嘎斯』貨車,是『雷鋒班』的戰士開的,這輛車是雷鋒生前開的汽車,要開到汽車廠去保修,要從你們的崗哨通過,請給放行,並注意路況。」

在交警用對講機講話的時候,有過路的群眾聽說這車是「雷鋒車」,都跑過來看,有的還用手去摸,一會兒便聚了很多人。

朱華對交警說:「為了不影響市內的交通,我準備走小路繞道去汽車修理廠,不準備經過你說的那個崗亭了。」

交警對「雷鋒車」豎起了大拇指:「能開一趟『雷鋒車』,這是一種幸福啊!這個不錯,非常有意義,你就按我說的大路走吧。」

群眾也說:「雷鋒開過的車,得走大路!」

朱華為交警和群眾的盛情所感動,他坐進駕駛室,發動起汽車,在灑滿陽光的大道上向前開去。

兩位交警筆挺地站在路邊,向這輛「雷鋒車」敬禮,沿街的市民們用熱情的目光,一直將這輛車目送到汽車修理廠。

汽車修理廠一聽說是「雷鋒車」,工人們不但加班加點趕著對這輛車進行修理、噴漆,而且最後說什麼也不肯收修理費。

這輛雷鋒開過的「嘎斯」車,經過保養後,光鮮亮麗地開進了雷鋒紀念館。

雷鋒只是一名非常普通的戰士,他做了許多的小事、好事,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平常、很普通,人們只要努力都可以做到,可是很多人卻沒有做,而雷鋒是很自然地去做了。做的事情也很普通,但精神偉大,這正是於細微處見精神。

雷鋒犧牲後不久,國防部於1963年1月7日批准命名雷鋒生前所在的四班為「雷鋒班」。1月20日,瀋陽軍區舉行「雷鋒班」命名大會,大會非常隆重,主持會議的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司令員兼特種工程指揮部司令員、政治委員陳士榘上將,中央和地方很多領導都到場並作了講話。大會號召:「永遠以雷鋒同志為榜樣,把雷鋒同志的一切優秀品質學過來、傳下去。」

代表部隊發言的是「雷鋒班」首任班長。他是四川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忠厚老實,駕駛技術很好。

這位「雷鋒班」的老班長,轉業到地方的一家土產水果公司,後來單位上對人員進行「分流」,實行「承包制」,將一個個的銷售任務和指標分解到內部職工,然後由他們自由組合,完成承包的指標後工資獎金才能兌現。這些職工過去端著的鐵飯碗,一下子變成了瓷飯碗,稍不小心就會落在地上摔破。

老班長為人真誠,像雷鋒一樣默默地做了很多好事,平時樂於幫助別人,處處想著別人。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自由組合的各承包小組的人都沒有找他。

1988年,老班長承包了一輛中巴車。他開車時看見別人在路上背著沉重的東西,就會停下來幫助,但從不收對方的錢。看見老人,也主動停車帶上,同樣是不收錢。有人求他幫忙,也只收一點兒汽油費。

老班長被鄉親們稱為好心人,但是,三年承包下來,他不但沒有賺到錢,相反地還賠上了不少的錢。

有人說,像老班長這樣的人,人品肯定是沒問題的,做生意卻肯定有問題。但是,不讓老班長做好事,讓他開著車,看著有困難的人們不幫助,或者向乘車的人多收錢,那他也是肯定不會幹的。

老班長認為,自己要是多收了別人的錢,那就對不起雷鋒,對不起自己做人的良心。

老班長生活一直過得不富裕,困難時也曾向昔日的戰友借過錢,但他一直沒有忘記在「雷鋒班」的命名大會上,自己代表「雷鋒班」講的話。現在,他已經是一位老人了,仍然默默地為周圍的群眾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也許,他就是每天早晨起來,默默地打掃院子的那位老人。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雷鋒班」第二十一任班長李桂臣下完操後回到班裡,突然接到通知,讓他火速到連部去。

李桂臣跑步來到連部,接受了一項令自己都沒有想到的任務:去利比亞參加援建。

利比亞這個國家在什麼地方?他回去後立刻找來一張世界地圖,費了很大勁兒才在非洲找到這個國家。利比亞是北非的一個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相鄰。至於這個國家到底如何,當時一概不知。心想非洲國家,那一定生活比較艱苦,自己也做好了思想準備,至於艱苦到什麼程度,心中還是沒有一點兒數。

到了利比亞之後才發現,那裡的老百姓住的是低矮的小屋,衛生條件也很差,穿的衣裳破舊不說,有時連飯都吃不飽。到了吃飯的時候,小孩子們經常是光著屁股跑到部隊的外面,用一雙雙飢餓的眼睛看著他們。

援建部隊的食品都是由聯合國配發的,除了糧食之外,還有牛奶、麵包、肉類,看著那裡的小孩子沒有吃的,這些來自雷鋒所在部隊的戰士們心裡很難過,於是便準備將自己的一些食品節省下來,送給困難的家庭,幫助當地飢餓的群眾。

這事被聯合國的一位官員知道了,對他們這種做法表示堅決反對,並問他們:「你們學習過《聯合國出兵國法律指南》沒有?」

戰士們答:「學習過。」

那位官員大聲地說:「你們既然學習過,為什麼還要這樣做?」

戰士們不解地看著這位官員,問道:「這裡的老百姓沒有吃的,你沒看見他們飢餓的面孔嗎?」

聯合國的官員向這些中國士兵非常明確地指出:「你們出國援建,這是得到聯合國批准的,你們的食品是聯合國按照標準配發給你們的。這些食品,都是為了保證你們全體官兵生活、健康的需要的,是不能隨意送給別人的。如果你們這樣做,就是違背了《聯合國出兵國法律指南》上面所規定的國際條約。」

經這樣一說,戰士們終止了這次在國外「學雷鋒」的行動。

新的時代,新的環境,雷鋒精神面臨著新的挑戰與考驗。人們不得不問,雷鋒要是活著會怎麼樣?

「雷鋒班」第十九任班長李有寶,遇見了一件與當年老班長雷鋒一樣的事情。

那天,李有寶出差到瀋陽,在火車站遇見了一個婦女,說是自己的錢包被人偷了,沒有錢買車票回家,想向他借點兒錢,並讓他留下地址,回去後把錢還給他。

李有寶一聽,這位出門在外的婦女遇見了困難,於是便從自己的衣袋裡掏出錢來,準備交到這個婦女手中。

就在這時,有人在旁邊拉他的手,並輕聲地對他說:「不要相信這個人,她是個騙子,在火車站很長時間了,就是以這樣的方式騙別人的錢財。」

李有寶一聽,不由有些猶豫不決。心想,要真是遇見了騙子,那不是支持她行騙了嗎?但轉念一想,就算她是個騙子,不就是騙了我一百元錢嗎?要是這位婦女真有困難,不就錯過了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經過思考,最後他將一百元錢交到了那個婦女手中。

在場的人看了,有很多人都為他做的這件事情感到不解,明明是一個騙子,為何還要這樣的「幫助」呢?現在這個社會,很多人都是利用人們的善良與同情心,在社會上行騙,這不是在鼓勵這些人將這個「行業」進行到底嗎?如此下去,社會風氣何時能好?

許多天之後,李有寶收到了一封信,看看郵信地址,非常陌生。

他打開信,發現信里夾著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再讀那封來信,只見上面寫著:「你還記得嗎,我騙了你,覺得非常慚愧。」信的落款是:謝雷。

那寫信的騙子是真名叫謝雷,還是以這個名字來「謝謝雷鋒」,這都不再重要,這讓人們看到了善良的心在一塊冰土上開始萌發出新嫩的綠葉了。

由於時代變化和文化差異,學雷鋒面臨著新的困惑與挑戰。有人認為雷鋒是神,也有人認為雷鋒的故事是假的,還有的把學習雷鋒當成一種形式,走過場。有人說,雷鋒沒有常住戶口,每年都是三月來四月走,這是對雷鋒事迹了解不夠造成的。學雷鋒不是一句空話,要像雷鋒那樣樹立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雷鋒就是從小事做起,做了好事不留名。我們每個人如果都像雷鋒那樣從小事做起,一個月做一件好事,整個社會風氣就會發生好的變化。

雷鋒事迹不但在中國大地上被人們傳頌,同時也受到國際友人的讚揚。「雷鋒班」不時收到一些來自外國友人和在中國的外國留學生的來信,可是,那些用各國文字所寫的信,卻讓戰士們發了愁。

戰士們由於外語水平不高,看不懂來信,只得買來一本英漢詞典,一個字一個字地查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懂了信的內容。

可是,回信又成了一道難題。

於是,班裡開展了學習外語、電腦的活動。

人們呼喚雷鋒,人們需要雷鋒,因為不管你在哪個國度,你是哪個民族,只要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都會不同程度地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人在危難的時候,都盼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幫助。因此,雷鋒精神仍然需要發揚。

在雷鋒團的宣傳欄里,在雷鋒那張正在修理汽車的巨幅照片下面,豎著一行字:中國移動通信。

現代化的通信走進了雷鋒所在的部隊。

2012年2月24日,「雷鋒班」的部分戰士做客新華網,就新時期學習雷鋒回答了網民們的提問。

為了進一步宣傳雷鋒精神,「雷鋒班」開通了微博,吸引了無數的粉絲,點擊率一直很高。他們還與一家信息傳媒公司合作,開辦了「雷鋒在線」等多項服務欄目,像當年老班長雷鋒一樣熱情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不同的是,受到幫助的人,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名字,只知道這件好事是「雷鋒班」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如何面對「台獨」
袁世凱與「二十一條」
我的祖父馮國璋
毛主席為「法治中國」奠基
陳錫聯主政重慶

TAG:文史精華 |

您可能感興趣

雷鋒車隊風裡雨里 用愛守護山裡娃的夢
嘀嗒雷鋒車隊接連落地江浙滬包郵區,雷鋒精神照亮長三角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