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衍東《小豆棚》是怎樣的一部書「上」
《小豆棚》是清代乾隆末年曾衍東所撰寫的一部文言小說,其成就和影響雖難於與此前蒲松齡所撰的《聊齋志異》,但在我國古代小說發展史上,亦應為一部難得的佳作。
一
曾衍東,山東嘉祥人,字青瞻,一字魯齋,又字七如,號七道士,晚號冰淵老叟;因嘉祥古為武城,或自署「武城曾氏」。以是曾參六十八代孫自居,曾說「我是曾子裔,家在聖人州。道非道外道,士乃七十二」。光緒縣誌有小傳載:「曾衍東,字七如。舉人,任湖北江夏知縣,撫民育士,著循聲。工書善畫,得之者無不拱璧珍之。著有《小豆棚》、《武城古器圖說》」。
其生卒年說法頗多。《小豆棚》卷首有永嘉彭左海嘉慶二十一年(1816)撰《曾七如傳》,文中敘曾衍東卒於溫州,故一般以為其可能於此前去世。又有學者提出,曾衍東嘉慶十八年(1813)作有「鯰魚圖軸」,落款題「癸酉時年六十三」,推知當生在為乾隆十六年(1751);又據其水墨畫「鯰魚圖」之題款『年年如意,八十老人曾七道士畫」,推其道光十年(1830)當尚在世,可備一說。
曾衍東父親之名字失考,他曾為清朝地方官吏,擔任過廣東南雄、潮州等地知府。曾衍東幼年即隨父遊宦嶺南,到過廣東不少地方。1770年,二十歲的曾衍東曾在當時有名的學者袁春舫執教的庚嶺道南書院學習,但多次應舉不中,到處游幕,足跡涉歷江西、湖北、江蘇、山東等地。《小豆棚》內零散地記道:「作秀才時,不肯教書,嘗以筆墨遨遊齊魯間」。曾「入蜀」,「返里(嘉祥)十年」;又,「在邊外四年」,還曾「在任城和希齋巡漕作記室」。因父辭世而家道中落,陷入困頓,他撰詩回憶「憶為諸生時,斷煙不黔突。四鄰告匾絕,床頭瓮如鬃。老妻挽綿絲,持換市上粟。歸來一解珠,煮成半鍋粥。呼稀攢灶頭,充腹豈望足」。(《眷屬來任所》)
1792年,曾衍東中乾隆壬子科山東鄉試舉人, 後屢考進士不第。1801年,他以舉人身份「獲挑楚北」,次年任咸寧縣知縣(《湖北·咸寧縣誌·秩官》)。下年2月,代理江夏縣令, 直到1808年,以忤逆上司被免官。後監河工三年,在1812 年以罪被戍溫州。此段生活,彭左海《曾衍東傳》記:「為楚北江夏令,詿誤戍溫, 居郡西。曾氏依綠園之旁, 名其地曰:『小西湖』。性落拓不羈。工詩及書畫,筆墨狂放,大致以奇怪取勝。鐫圖章, 摹古出奇。自榜其門曰:『掛冠自昔曾騎虎, 閉戶於今好畫龍』。慕鄭板橋為人, 常謂『難得糊塗』。遇赦後,貧老不能歸,卒於溫」。由此段文字,可略見曾衍東的晚年景況與其洒脫自在的性格。他一生除著《小豆棚》外,還有抄本《七道士詩集》二冊,手稿冊頁《長日隨筆》一冊,刊本《啞然絕句》和《七如題畫小品》各一冊等。
《小豆棚》開始創作的時間較早,此書卷前的自序下屬「乾隆六十年歲在乙卯九月」,即公元1795年,此時作者會試不第,正流寓北京。但書中《小黃粱》篇下作者自注「此條在任城和希齋巡漕作記室時稿」,可知作者實際動筆要更早。又據書中敘及被免職和監河工三年等事,末篇《述意》有「近作《小豆棚》數卷,不免攜到豆棚之下校閱一番便了」等語,可知全書實際脫稿當在作者罪戍溫州之後,或是其初步成書之後又進行了不斷地補作。直到光緒六年(1880),方有項震新(字東垣)予以「分門別類,詮次成帙」,「校讎付梓」。
《小豆棚》的版本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溫州圖書館所藏的手抄本,一種是光緒六年(1880)申報館仿聚珍版式重排本。前者現存六卷,共存文一百六十四篇。後者即項震新整理本,又稱申報館本,共十六卷二百零三篇,現存兩種。一種扉頁署「申報館仿聚珍版式重印」,另一種署「上海申報館仿聚珍版印」。兩種排印本版式相同,均為每面十二行,每行二十四字。後者改正前者若干錯字,刊行時間當稍晚。六卷抄本中《司馬崧》為申報本之《泗州城隍》。溫圖抄本六卷雖系殘本,但基本保存了原著風貌,而申報館本則是經過重編和修改過。六卷本中《小霞》申報本題《少霞》,按該文內通篇言之少霞,並無「小霞」字樣出現,故徑改為《少霞》。六卷抄本有一篇名《司馬崧》,申報本則名《泗州城隍》。
《小豆棚》一書的來源頗雜, 其中《齊無咎》《邵士梅》《償負驢》《頸上癢》《鬼妻》《胡曼》等直接或間接來自《聊齋志異》;《鬼酌》《抱》《琉璃》抄自孫廷鈴《顏山雜記》;《羅浮心》《斷頭兵》改自馮夢龍的《情史》《古今譚概》;其它還有出自《太平廣記》《濟寧志》《聖師錄》等書籍。卷五的《賈鬼西鼓詞》內收《孟子齊人》一段,約三千五百字,演說《孟子》中「齊人有一妻一妾章」的故事,為關德棟、周中明先生的《賈鳧西木皮鼓詞校注》一書所未收,是對賈鳧西進行研究的重要史料。
※三百年前的「高考」啥樣?——《聊齋志異?王子安》節選
※明代兄弟狀元、榜眼——固安楊維聰、楊維傑
TAG:京畿有道 |
※他的書畫印比揚州八怪還怪,只有吳昌碩認可他,山東漢子曾衍東
※「七道士」曾衍東:筆墨曼妙的奇人
※被遺忘的漫畫先驅——曾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