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德比於上 欲比於下」:欲做聖賢 始於知「恥」

「德比於上 欲比於下」:欲做聖賢 始於知「恥」

現代漢語寫法中的「恥」字,除了「知其所止」外,還含有不達理想不停「止」的意思。這就是「比德」意義上的知「恥」。

德比於上

恥德中的這種不停「止」,就是要讓人不斷地見賢思齊,不斷地比德遷善。

恥德的這種動態特徵,很好地體現在漢代史學家、思想家荀悅所說的一句名言之中,他說:「德比於上,欲比於下。德比於上故知恥,欲比於下故知足。」意思是說,在德行上,要與比自己高尚的人比,而不要泛濫自己的慾望。和德行高的人比,就會有羞恥之心;不泛濫自己的慾望,就會感到知足、滿足。

正是在這種「比德」的過程中,人們產生了相應的恥感,其道德境界會隨之得到提高。因此,恥德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成為一種促進人們不斷向上、向善的動力。

這一「比德」意義上的「知恥」,其實早在孔孟時,就已表露端倪。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著不斷提升自己,見到缺少德才的人,就想想自己是不是和他一樣有這些缺點,這就叫「比德」。孟子講:「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意思是說,不把不如別人看作羞恥,怎麼能比得上別人呢?向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學習,以期有朝一日能夠趕上他,是一個人知恥的一種廣義表現。

《史記·管晏列傳》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即說明了「恥」在這一廣義上的表現。

春秋時期,齊相晏嬰的車夫,每次回到家,都表現出一副得意洋洋、了不起的樣子,妻子忍無可忍,就對他說:「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

意思是說,齊相晏嬰雖然身材矮小,但是乃一代名相,顯赫於諸侯之間,但他卻謙虛謹慎;而你雖有八尺的大個子,但也只不過是個車夫,謙恭還來不及,怎麼還會自鳴得意呢!

聽了妻子的話後,車夫羞愧難當,對自己的行為深感為恥。自此便痛改前非,放下了傲氣,事事謙虛謹慎,德比於上,知恥而有為,最終被晏子所賞識,推薦做了大夫。

我們講「德比於上」,所謂「上德」之人,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人物」。換言之,不分貴賤貧富,只要人人知恥有為,積極上進,皆可積仁成善,積善成德。

因此,「德比於上」是知恥的思想源泉,是人們孜孜進取的永恆動力。

欲比於下

與「德比於上」相對的是「欲比於下」。

人作為一個自然生命體,七情六慾,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它們不可去除,但絕不能順情縱慾,要有節制。

對於人的耳目之欲,孟子稱之為「小體」。他說:「從其大體為大人,從其小體為小人。」人的耳朵、眼睛等這類器官不會思考,所以會被外物蒙蔽。一旦其與外物接觸,便容易被引誘過去。如果一個人逐利好欲,而不加節制的話,往往會被淹沒在慾望的泥淖之中,逐漸沉淪。這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唐德宗時期的宰相陸贄,為官清廉,對上不賄,對下不貪。

就連皇帝也覺得陸贄「清慎太過」,於是,便私下裡對陸贄說:「卿清慎太過,諸道饋遺,一概拒絕,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

皇帝的意思是說,可以不收受貴重物品,但接受點兒小禮物諸如馬鞭、靴子之類的總還是可以的。否則,過於清慎廉潔的話,工作不好開展,關係不好處理。

可是,陸贄卻說:「利於小者必害於大,賄道一開,展轉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幣帛;幣帛不已,必及車輿;車輿不已,必及金璧。」

陸贄的意思是說,敢收靴子,就敢收皮草、收錢幣、收車輛,下一步就是黃金珠玉了,收小禮必然養成大腐。

陸贄的話,闡明了一個道理:微小之處不警惕,必失大節。因此,防止貪賄,就要從戒小私開始,防微杜漸。

荀子曾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人人都有本能、慾望,但是如果任其自由發展,必然會產生禍患。為了避免爭搶掠奪、殘殺陷害或淫蕩混亂,一個人必須遵循社會的道德與法律,這就是「人道」。

所以,這裡的「欲比於下」,實際上就是教人限制自己的慾望,對放縱慾望的行為感到恥辱。只有意識到這種恥辱,才能和「德比於上」一樣,促使人們對自身的行為和動機進行反思,並由此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與智慧。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楷模為標杆,時時學習,處處進步,就會成為一個不斷上進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欲比於下」,則可以抑制人的慾望無限制膨脹。

這樣,一揚一抑,既可防微杜漸,又會影響到身邊人,兩者相輔,共同作用於人的善性,共同築起一條通往完美人格與正義世界的通衢大道。

節選自《中華傳統八德詮解叢書——恥德詮解》,中國方正出版社授權發布,版權歸出版社所有,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讀《人物誌》 學識人知人之道
最好的教養 是懂得分寸與剋制
人生何必盡善盡美 專一而精便是王道
曾國藩的人生讀書規劃:五十歲以前將應看之書看畢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虛雲老和尚:一切聖賢之所以為聖賢,在於明因識果!
《今古賢話》:食人間煙火焉能免俗?效聖賢懿德即可超凡
太上老君降真仙,「朝元閣」中拜聖賢
古今聖賢成功的金玉良言,皆在於這一點,若能領悟,前途光明!
封禪都是聖賢的帝王才有資格搞,霍去病為何也敢「封狼居胥山」
陳志朋回應踩恨天高走秀,肚腩搶鏡:非聖賢,不在意流言蜚語!
中國第一聖賢之君,漢武帝、唐太宗都比不上他,真相在此
聖賢之路並不遙遠
為做聖賢,王陽明決定「格竹」,但為什麼最後失敗了?
此人才是三國奸絕之人,曹操與之相比簡直就是聖賢,難以置信啊!
人非聖賢,誰不抱怨?
沿聖賢之路前行
這才是真實的曾國藩:他是如何從「禽獸」變成「聖賢」的?
王陽明:心有擔當,便是聖賢
千古兩聖賢:王陽明與曾國藩的比較,他們二個孰高孰低?
曾國藩: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陳尚君:李泌之子李繁是聖賢,還是敗類?
聖賢財富#李嘉誠成功的秘密,你知道嗎?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的真正含義
正德年間進士馬理書法欣賞:一生只讀聖賢書,卻死於大地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