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令人遺憾的師生情——孔子與宰我(二)

令人遺憾的師生情——孔子與宰我(二)

2017年元旦以來,姜老師在微信群里給大家講《溫暖的〈論語〉》,旨在通過對這本中國儒家文化經典著作的深入解讀,從中探索中華傳統文化之源,觸摸中華民族之魂。

這一集我們的內容是:令人遺憾的師生情——孔子與宰我(二)

孔子在教學中,並不太講究師道尊嚴,他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他的教學很多時候是通過與學生談話的形式來進行的。在談話的過程中,大家思想發生碰撞,有新的知識產生。

比如,他和子夏討論《詩經》,就說:「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3.8);對於一向聽話不提反駁意見的顏回,他就說:「回也,非助我者也,於吾言無所不說。」(《論語》11.4)

孔子雖然這樣說顏回,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顏回。如果說他喜歡與學生討論的話,那也是在有共同思想認識基礎上,彼此尊重的進行討論。而對於刻意地找碴,賣弄口才,為爭論而爭論的時候,孔子是很不喜歡的。

而宰我,卻一味地在老師和同學面前逞口舌之利,或者說,他一次又一次地希望老師可以對他的知識與才華給予肯定,在學習時與老師討論問題,特別刁鑽古怪,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引得如孔子這樣忠厚的人也頗為生氣。

我們看一下,在《論語》中另一則有關孔子與宰我的對話:

《論語·衛靈公》15.9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注釋】志士:有堅定意志的人。仁人:仁民愛物、道德高尚的人。

【譯文】志士仁人,沒有為了求生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身來成全仁的。

【分析】這句話是成語「殺身成仁」的出處。「仁」是孔子心目中最高、最根本的理想和準則。在孔子看來,志士仁人不會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而是不顧個人安危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成全仁德。

今天我們都知道,對於「仁」的追求,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精髓之一。志士仁人這種努力奮鬥、積極進取、不惜犧牲的精神和捨我其誰的歷史責任感,在中國歷史上感染、教育、熏陶了無數中華兒女,志士仁人那種顧大節、求大義的崇高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使國人們能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舍小家顧大家,舍小利求大利,前赴後繼,奮勇前進。

志士仁人這種捨身成仁的精神,是最高境界的仁愛,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說「殺身成仁」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絕不為過。

但是,我們看到,宰我面對孔子進行這樣嚴肅的思想教育時,他的反應是什麼呢?

《論語》6.26

宰予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譯文】宰我問老師:仁者,就算有人告訴他了『井有仁焉』這個故事,還會這麼做嗎?宰我的意思,這對仁者是一個兩難的事。救人是仁愛之事,可是救敵人會喪自己的命,面對這種情況,仁者怎麼做呢?

孔子說:「為什麼要說這樣的事呢?仁者可以去干任何事,但不能使自己陷於不義之地,作繭自縛。仁者可能被別人的小伎倆欺騙了,但是在關乎道義的事上君子不可能被欺騙愚弄。」

我們看孔子這一次的回答,用的是反問的語氣,與上一次談論神社牌位的木頭顯然不同,這個口氣里顯示了孔子的不屑以及隱忍的怒氣。

為什麼宰我提出這個問題,會導致孔子如此反應呢?

孔子是殷商王室的後裔,原籍是宋國人,而宋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時期,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以「仁義」為立國之本的國家。

在歷史上,有這麼兩件非常著名的事情:

第一件事:

前638年,宋國與楚國交戰,宋襄公早早的命令軍隊做好迎敵之勢,此時的楚軍正在搶渡泓水,宋國司馬子魚對宋襄公說,敵眾我寡,咱們趁敵人未全部渡河的時候,你下令,我帶領士兵進攻他們。宋襄公說,不行啊,不能襲擊半渡之兵啊,這樣不地道啊。

楚軍渡過泓水,還未列隊成陣時,子魚又說,趁他們立足未穩,你下令,我帶領士兵攻擊他們。宋襄公又說,不行,人家還沒有安營紮寨呢,等他安頓好再出擊。

等到楚軍作了充分的準備後,宋襄公下令「開打!」。結果宋軍被楚軍打的大敗,宋襄公自己也被毒箭射中,受了重傷,次年毒發而死。

臨死之前,宋襄公哭著說:我對楚國那麼仁義,他們卻攻打我的軍隊,我沒有得罪他們的將軍,他竟然用毒箭來射我。在當時那個「春秋無義戰,強者定章程」的歲月里,講「仁義」的宋襄公,成了當時的笑柄。

第二件事:

公元前607年,鄭國公子歸生率兵攻打宋國。戰鬥中,宋國的大夫狂狡,與一個鄭國的士兵遭遇,這個鄭國的士兵失足跌進井裡,狂狡講「仁義」,拿著戟讓士兵抓住把手把他救了上來。

可是,出乎狂鉸意料的是,鄭國這個士兵獲救後把狂狡給擒獲了。這一仗,再一次讓「仁義之都」的宋國成為諸多諸侯國中的的笑話。

「井有仁焉」說的就是狂鉸的事情。宰我作為一個學生,向孔子提這樣的問題,其實是在挑戰孔子的底線。他拿孔子的國家開玩笑,拿孔子追求的理想開玩笑。

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宰我所說的事情,在當時是廣為流傳的笑話。這件事宰我知道,孔子當然更知道。

宰我所提的問題,正是當時社會上的普遍對於「仁義」的認識。當宰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想必很多學生都豎起耳朵,想聽一聽老師是怎麼回答的。而孔子面對宰我的提問,似乎並不能就事論事地回答,他的回答含糊其辭,說了 一個不能「殺身成仁」的理由。孔子的教學是形而上的,是指導性的,而宰我的提問是來自於市井的,是實用性的,硬要孔子就問題的具體細節進行回答,孔子是勉為其難的。

宰我提這個問題至少可以說是不夠厚道,如同一個不懷好意的學生,在課堂上提一些與教學相關又不相關的跑偏的問題,等著老師出糗。

孔子這個時候的表現真的可以用現在我們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來說: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於是,孔子施施然說出一番大道理來:「仁者可以去干任何事,但不能使自己陷於不義之地,作繭自縛。仁者可能被別人的小伎倆欺騙了,但是在關乎道義的事上君子不可能被欺騙愚弄。」

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下,仁義之道行之不通也是連孔子自己都能意識到的事情。但是,孔子仍然堅持追求「仁」的境界,並且希望他的學生們也可以去追求這樣崇高的境界。在宰我提出了相當於對老師的觀點嘲諷的情況下,孔子提出了「殺身成仁」的前提條件,即:「不可陷,不可罔。

我們接下來看孔子對於生命的態度:

《論語·述爾》7.11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譯文】孔子對顏淵說:『被任用,就施展抱負;不被任用,就能躲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這樣吧!』一旁的子路上前問道:『那麼,您統率三軍的話,又會找誰共事呢?』孔子說:『那種空手搏虎,赤足過河,即使死了都不會悔悟的人,我是不會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種遇事謹慎,善於通過巧妙的謀劃來取得成功的人共事。』」

【分析】孔子與學生顏回,子路的談天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來,孔子做事是謹慎的。追求成功,而不莽撞,更不贊同有勇無謀。

對於「仁」的追求,宰我所說的「井有仁焉」那樣的糊塗的「仁」,孔子是不會去做的。孔子提倡殺身成仁,但他對生命是無比珍惜的,他絕不做愚昧教條的事情,愚忠,愚孝,蠢笨莽撞之事皆不為。更不可能做類似於「東郭先生與狼」那樣的事情。

宰我的提問,給老師出了難題,但也確實讓孔子對學生的教學更為具體。在這件事情上,孔子的解釋也足以解答宰我的疑問。我們甚至可以把這個看作是一個「教學相長」的事情。

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孔子再次顯示出他的修養與智慧,而宰我被老師如此教導之後,他在老師心目中會留下什麼樣的印象,可想而知!

孔子與宰我的師生情之惡化

明天同一時間,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姜老師的小教室 的精彩文章:

《關雎》——這愛情,它和中庸扯上了關係

TAG:姜老師的小教室 |

您可能感興趣

人生的遺憾和缺陷
人生的遺憾:等!
是否遺憾沒生兒子?賈靜雯:修杰楷謝我沒生兒子
《偶像練習生》最令人遺憾的九人,朱星傑卜凡靈超上榜!
娶漂亮媳婦人生才無遺憾
李雲龍一生三大遺憾,和尚被土匪殺死、媳婦被鬼子砍頭
南懷瑾:做人不讀誡子書,乃人生遺憾,領悟其中哲理人生豁然開朗
偶像練習生:這三位被淘汰令人遺憾 蔡徐坤霸氣人設的背後是溫情
繼余文樂之後又一男星想生兒子!女方經常被謝娜嘲笑!如今未生男孩成了人生最大遺憾!
最悲情的遺憾: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你是我一生的遺憾
誓死捍衛元朝的漢人,不願臣服明朝的奇男子,朱元璋一生最大遺憾
宋美齡一生最遺憾的兩件事:一是沒給蔣介石生孩子,二是愧對張學良
有遺憾的人生或許才是完美的人生
快被遺忘的女演員,梁朝偉情迷於她,風光嫁人蔡少芬來當伴娘,一生無子女成終身遺憾!
袁詠儀沒生二胎稱最大遺憾,張智霖:有仔趁嫩生
袁詠儀後悔沒生二胎,坦言是人生遺憾已來不及
人生最大的遺憾
遺憾,才是人生的常態
十二星座自認為最大的人生遺憾